雍正王朝:張五哥說十三爺不適合做太子,康熙為何賞他天大的面子

2020-12-12 小崔讀書說事

引言:可別小看張五哥說的這句話,這句話為以後康熙的一系列決策埋下了伏筆,康熙和張五哥這段對話是整個《雍正王朝》中最溫情的一幕,看似一段很家常的對話,卻道出了真實,皇帝和侍衛在宮禁森嚴的大內,拉著家常話,這是很少見的,因為從沒有人敢跟皇帝說掏心窩子的話,其他的人更多都說的是頌聖話,比如皇上英明睿智自有主張,堪比堯舜,千古一帝之類的……

張五哥說十三爺忠厚,這正說到了康熙的心坎上,十三爺本就是忠厚俠義之人,是有名的俠王,康熙還曾經親口封十三爺為「拼命十三郎」呢,這個稱號可以說是御賜的,十三爺也是康熙眾多兒子中唯一一個敢對他說真話的人。康熙從和張五哥對話中回憶起了十三爺的很多好處,他也從張五哥身上看到了十三爺的影子。

張五哥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為了年邁的老父親甘心被「宰白鴨」,結果幸運之神眷顧了他,十三爺和康熙在法場上救了他,他是個知恩圖報之人,他知道此刻應該對康熙說真心話,首先是報答十三爺的救命之恩,其次是為了報答康熙的知遇之恩。康熙正是看中了了張五哥的老實忠厚才把他選在身邊做侍衛的,他身邊需要對他說真話的人。張五哥一個小小的侍衛為什麼敢說這樣的話呢?康熙聽了為什麼會非常高興呢?我們來細細品味一下。

一、康熙為什麼囚禁十三爺

十三爺是和太子胤礽還有大阿哥胤禔一起被囚禁了,那麼十三爺為什麼要被康熙囚禁呢?我們來回顧一下整件事情的脈絡。

話說康熙帶著成年阿哥們還有一眾大臣們會同蒙古王爺們來到了熱河行宮狩獵,開始狩獵之前,康熙拿出了之前屬於太子的一柄如意,這柄如意顏色接近明黃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康熙說了誰獲取的獵物最多,那麼這柄如意就賞給誰,這時候眾位兒子們的眼睛都直了,太子的臉色很難看,四阿哥胤禛還是比較清醒的,他跪下對康熙說:這柄如意原本是屬於太子的,兒臣們承受不起,可否另外拿出一件物品?

康熙似乎沒有想到這一點,是真的沒有想到嗎?我看未必,這只是他對兒子們試探的一種手段罷了,四阿哥說完以後,康熙補充說了一句:我和太子不爭這件物品,這樣君臣分開,就沒什麼大礙了。緊接著各位阿哥們展開了角逐,說話間,便見東邊數十騎,北邊一百餘騎衝過來,馬蹄在秋草間踐踏著,掀起的枯草敗葉,在半空中飛舞。

東邊是十三阿哥胤祥,北邊是大阿哥胤褆,大阿哥胤褆帶著兒子們和門人,一個個都挽弓搭箭,揮刀挺槍殺得渾身是血。草間的走獸有的血肉模糊,有的躺在草間掙扎、哀鳴,草地上汪了一攤攤血泊。東北邊是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二人,胤瘋了一樣的在前頭趕殺;胤禟在後堵截,收拾獵物,將野獸耳朵割了,掛在馬屁股上。其中有不少獵物是胤褆和胤祥砍倒在地的,自然不少也成了他們囊中之物。

只是西邊老八胤禩、老三胤祉毫無動靜,野獸們亂過一陣靈醒過來,都發狂地向西逃竄。四阿哥胤禛信佛,守定了不殺生。只帶著兒子弘時、弘曆和家將牢守西北,闖入圈子的,一概生擒;逃掉的各聽天命,絕不射獵。一場圍獵好似風捲殘雲,未末時牌便見分曉。通算下來,胤第一,胤禟次之。胤褆、胤祥殺得精疲力竭,平分秋色各得第三。胤祉、胤禛得的最少,卻都是些活物,縛成串兒獻上。惟獨老八胤禩一無所得。

八阿哥胤禩真的一無所獲嗎?顯然不是,有老九、老十兩個替他爭呢,表面上老十獲得獵物最多,自然該是他得如意了,老十正準備拿,十三阿哥不服了,認為他偷奸耍滑,二人吵的不可開交,這時候機靈鬼四阿哥的兒子弘曆站了出來,說道:十三叔應該得賞賜,並拍馬屁說康熙是第一巴圖魯,最終這柄如意屬於機靈鬼弘曆了。

一場狩獵就這樣收場了,但後續的角逐才剛剛開始,康熙因為白天的事睡不著覺,便翻了個牌子,一看是鄭春華,於是準備去鄭春華那裡下下棋聊聊天,結果到了那裡,發現鄭春華屋裡居然有男人,經過偵查得知原來是太子胤礽,氣的康熙差點暈了。

接著康熙讓人封了鄭春華的住處,停用了太子印璽,並且召見所有阿哥到戒德居候旨,更蹊蹺的事情出現了,凌普帶著幾千兵馬擅闖行宮,康熙當機立斷,命狼覃進駐八大山莊,經調查得知,原來凌普是奉了太子的手諭而來,這時候太子胤礽不知道跑哪去了,十三阿哥胤祥也不見了,於是康熙讓其他阿哥辨認筆跡,眾人一看不像太子的,老八一夥平時就不怎麼待見老十三,老十首先說像是十三阿哥的字跡,他這麼一說眾人跟風似的都說是老十三的字跡,四阿哥胤禛雙拳難敵四手,只能幹瞪眼。

大阿哥胤禔乘著其他弟弟們不在的時候開始獻殷勤了,他認為廢了太子胤礽就該立他這個長子了,他提出所有事情都是因胤礽而起,乾脆自己來動手替康熙除掉胤礽這個禍源,一切就平息了,康熙說你見識不凡啊,不怕後人說你殘忍嗎?大阿哥胤禔仍然不知天高地厚接著進言,康熙聽不下去了罵道:就你這樣的蠢豬也想當太子?之後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出現了,康熙隨之下令囚禁了老大胤禔、太子胤礽還有十三阿哥胤祥,囚禁老大、老二可以理解,為什麼要囚禁老十三呢?

這其實也好理解,這是康熙的平衡之術,此時事起倉促,難保後面還有什麼變數,他也知道那份手諭絕對不會是出自十三阿哥之手,很可能就是八阿哥一夥幹的,但此時不能細查,得先穩定局面,並且十三阿哥此時是眾矢之的,康熙派人問他話的時候,他還說了句:無情最是帝王家!既然大家都說是老十三的手諭,並且老十三還陪著胤礽出去了一會兒,那麼此時只能先囚禁了老十三,掩住眾人之口,待回京再做處置。

二、康熙和張五哥對話背後的深意

回京以後,康熙正式廢了太子胤礽,太子的師傅王掞不能夠理解,王掞在朝堂上說話了,他說廢太子的理由過於模糊,不能服眾,請皇上明示之類的話,這康熙能明說嗎?宮閨秘事,天家慘變怎麼能明說呢?王掞據理力爭,康熙還是沒有明說,於是王掞言語間說康熙是昏君,但康熙並沒有處理王掞,他知道王掞是個方正君子,所以選他給太子胤礽做師傅,並且王掞也敢於說實話。

後來就有了康熙和張五哥在雪地中散步聊天的對話,兩個人就像在大街上聊天一樣說的很隨意,一問一答。

康熙道:朕這麼多兒子,你看哪一最好呢?

張五哥脫口而出:十三爺最好。

康熙道:何以見得?

張五哥道:十三爺為人仗義,他能體恤下情,是好樣的。

康熙道:就因為他救過你的命?

張五哥道:是,也不是,奴才絕不是說十三爺救過我的命就說他最好,十三爺為人心懷坦蕩,行俠仗義,從來不暗中算計別人,所以奴才才會說他最好。

康熙道:哦,你認為他最好,那麼也就是說他最適合當太子嘍?

張五哥道:人最好並不一定適合當太子。

康熙遲疑了一下道:嗯?這又是什麼道理?

張五哥道:就拿十三爺來說吧,他人太好,不會轉彎,容易輕信別人,所以他人最好,卻當不好太子。

康熙道:你這個張五哥,小小一個侍衛,你怎麼敢跟朕這樣說話?

張五哥道:回皇上話,奴才不知道哪些話當講那些話不當講,奴才只知道對皇上說真好,不講假話。

康熙一口氣連說了四個「對」字,接著說:真話,朕要聽的就是真話,比如王掞敢當著滿朝文武說朕的不是,但他說的是真話,所以朕不為難他,你幾天敢跟朕說真話,朕要賞你。

張五哥此時表情要注意了,顯得很激動,快要哭出來了,說道:皇上要賞就賞奴才一個天大的心願,除此以外奴才不敢受賜。

康熙雙手放在袖子裡問道:你說,說,朕答應你。

張五哥道:奴才懇請皇上放了十三爺。

康熙低頭道:好你個張五哥,你小小一個侍衛居然保起皇子來了,你面子不小哇你。張五哥又磕頭喊了一聲皇上。

康熙道:朕答應你。張五哥道:真的?康熙道:朕為什麼要騙你,朕是天子,乾脆就賞你一個天大的面子,你去放出十三阿哥。並且把隨身的一個玉佩讓張五哥交給十三阿哥。

康熙放十三爺真的是給張五哥面子?與其說是給張五哥面子,還不如說是順水人情而已,他從和張五哥的對話中感受到了溫情,作為帝王他是孤獨的,很久沒聽到過這麼溫暖的話了,他其實也很重視這種溫情,兒子們鬧的不可開交,君臣相疑,父子相疑,兄弟相疑,此時張五哥說出了他最想聽的話。康熙也從之前的亂局中理清了思路,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十三阿哥並沒有犯什麼錯,只是無端被牽連,他最了解十三阿哥的為人,之前囚禁他是不得已,是一種平衡之術。

之後在朝堂上康熙和佟國維和演了一出雙簧,狠狠的坑了奪嫡心切的老八一道,康熙當著眾臣說要放了十三阿哥,佟國維說是不是要說個理由呢?康熙說:老子心疼自己的兒子要什麼理由呢?這齣雙簧演的好啊。

佟國維是個老狐狸,表面上自己幫著八爺聯絡,暗地裡讓侄子隆科多去理藩院當差,就是為了接近十三爺好靠近四爺,這就是他的「熱灶冷灶」一起燒的原理,憑藉著這個原理,他們佟家一直保持著高貴的地位。

寫在最後

康熙聽了張五哥的話之所以高興,是因為他聽到了真話,感受到了溫情,已經很久沒人跟他說過這麼家常溫暖的話了,跟他親近的人越來越少,以前的孝莊太后、蘇麻喇姑、伍次友、魏東亭……一個個離他遠去,現在面對著兒子們奪嫡的激烈場面,聽到這樣的話實屬不易。對於張五哥這樣一個從平民做到侍衛的人來說,通過他的求情,康熙放出了十三爺確實是天大的面子。

但康熙真的是給他面子嗎?未必,這只不過是康熙高深莫測的帝王心術罷了,他給張五哥的只不過是個順水人情罷了,他了解十三阿哥是怎麼樣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自己有難,十三阿哥肯定是第一個出來救自己的人,所以,並不是張五哥的面子,而是他疼愛自己的兒子的緣故。

康熙和張五哥道這段對話也為他以後的決策埋下了伏筆,第二次廢太子胤礽的時候,他一併囚禁了十三阿哥,就因為那句:十三爺為人太直,不會轉彎,容易輕信別人。他第二次圈禁十三阿哥就是一種保護措施,這個他在臨終前對四爺說過,其他人別沒有猜透過他的這種心思,包括鄔思道在內。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張五哥說十三爺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聽了為什麼高興?
    看過《雍正王朝》我們知道康熙是個十分厲害的君主,用人識人辨人都是一絕的,正是因為如此康熙才創立了萬古之偉業,因為,在他身邊肯定都是一些阿諛奉承之人,因此對於可以說這真話的人是十分看重的,而張五哥敢於說真話,因此康熙十分高興。
  •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很現實 作為皇帝的侍衛,他很清楚皇帝是非常人,皇帝的喜怒哀樂都不是可以輕易去揣摩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皇帝講究的是權謀心術、馭人之道。尤其是雍正這樣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九死一生,更講究帝王之術。
  • 雍正王朝:張五哥為何要選擇給十三爺守陵,而不是繼續做御前侍衛
    然而真正能夠很好駕馭這「三思」的人並不多,縱觀整部《雍正王朝》的劇情,也僅僅只有兩個人,真正參悟到了「思危」、「思退」、「思變」。這其中之一便是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最為倚重的幕僚鄔思道。由太子胤礽監管的刑部發生了「以錢買命」的冤案,張五哥在任季安、劉八女等人的威逼利誘之下,險些命喪法場,正是胤祥連夜入宮向康熙匯報此事,並且帶著康熙趕到行刑現場,解開了這場大陰謀的同時,也救下了張五哥的性命。而伴隨著著「刑部冤案」的審結,張五哥也因為他的至仁至孝得到了康熙賞識,被一躍提拔為御前侍衛。
  • 雍正王朝裡,如果十三爺登基,四爺會像十三爺那樣幫助他嗎?
    雍正王朝裡,如果十三爺登基,四爺會像十三爺那樣幫助他麼?小崔認為不會的,為什麼呢?要說明這個問題要從以下方面入手:十三爺適合做皇帝嗎?康熙為什麼要圈禁十三爺數十年?以胤禛的政治手腕來說,他會讓老十三順利當上皇帝嗎?十三爺為什麼要跟著胤禛?其他阿哥會讓十三爺上位嗎?帶著這些問題,且聽小崔細細道來!
  • 雍正王朝:康熙駕崩,為何隆科多等十三爺到暢春園後才捧出遺詔?
    很明顯,隆科多是在等待靴子落地,再出來給他一波錦上添花。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作為佟國維的侄子,深得佟家「不要一條道走到黑」祖訓的真傳,成了一個典型的騎牆派。在康熙即將駕崩的前夕,作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成了最炙手可熱的人,八爺胤禩在掌控了豐臺大營之後,又曾試圖爭取隆科多。可以說,在當時的狀態下,誰得到了隆科多的幫助,誰就控制了整個北京城。隆科多沒有立即答應,但肯定也沒有完全拒絕,他手足無措地找到佟國維指點迷津。佟國維告訴他,等康熙找他,看康熙支持的是誰,然後就把所有的寶都押上。
  •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究竟怎樣?十三爺及其後代結局如何
    雍正皇帝經歷了兄弟的相互殘殺,也看破了爭皇位的勾心鬥角,所以在他初登大寶之時便清算了八阿哥一派和其他一些不軌之人,他也確立了秘折立儲。雍正的一系列手法給人一種心狠手辣的感覺,但他卻對自己的十三弟格外的柔情和義氣,在混亂的權力之爭中二人為何能做到如此,十三爺後代的結局又如何呢,筆者在下文將會詳細分析。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 《雍正王朝》有個狠角色,康熙和雍正認為他忠誠,其實都被他騙慘
    《雍正王朝》中有個狠角色,康熙和雍正都認為他忠誠可靠,其實,都被他騙慘了。就是他,關鍵時刻背後「捅刀子」,差點要了雍正的命。只有張廷玉看清了這個人,始終不信任他。誰呢? 大家可能不信,是雍正的小棉襖!他就是圖裡琛!圖裡琛是康熙最信任的御前帶刀侍衛,而且是侍衛總管,信任可見一斑。
  • 《雍正王朝》中: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風險?
    因為鄔思道加入胤禛府中做老師的時候太子胤礽仍然在位,他能選擇胤禛作為投效的對象也是深思熟慮的。只有胤禛勢單力薄,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說是最佳的實現人生抱負的人選。況且結果一步步的策劃到最後推動胤禛走上帝位忠誠方面沒有絲毫問題,更不可能按照陰謀論來推測是其他阿哥的臥底,那就太扯了。說道鄔先生的運籌帷幄的才能和對風雲詭譎朝局的把控能力,即使胤禛親自坐鎮執行也未必有鄔思道做得好。
  • 雍正王朝:為何八爺黨隆科多幾個旗主王爺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因此,圈禁的這些年,幾乎沒有憋瘋了他,好在除了沒有自由,別的境遇尚無大的變化。十三爺就不同了,他不適應這種生活,最初的幾年他不知道做什麼,接觸不到外人,整天很煩躁,生悶氣,連練武的好習慣都丟了。後來他明白過來了,與其這樣還不如靜下心來讀書練字,康熙圈禁他就是為了磨一磨他的急躁性子,為了保護他。
  • 《雍正王朝》中,康熙都已經放過了鄭春華,為何太子卻不放手?
    《雍正王朝》中,鄭春華是康熙的妃子,但她卻和太子胤礽秘密私會,不僅違背了人倫綱常,更觸犯了「勾引太子、淫亂後宮」的欺君之罪。所以,為了擺脫之前一系列事件的影響,也為了徹底洗刷掉他的這個巨大的人生「汙點」,鄭春華必須要被除掉。比如當時因為太子復裡而憤憤不平的大阿哥胤禔,始終想把太子拉下馬,可無奈找不到太子的把柄,太子害怕大阿哥胤禔會利用鄭春華做文章,便吩咐十三爺胤祥殺人滅口。
  • 雍正能順利繼位是因為康熙大帝為他做了這樣的安排
    那些兄弟們又都在覬覦他的儲君位置,胤礽私下裡經常發牢騷,甚至說:「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得知兒子如此「抱怨」,康熙帝內心更加惱火,這不是詛咒自己快死嗎!由此,康熙帝對太子越來越不滿。在有奪嫡之心的皇子們的挑唆、陰謀暗算下。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的渣人品,胤祥鄭春華都被坑了
    《雍正王朝》評19:太子胤礽的渣人品,胤祥鄭春華都被坑了小標題:太子胤礽的眾叛親離,專坑自己人,胤禛胤祥先後中招整個《雍正王朝》中,誰的人品最差呢?第一次被廢的那個晚上,太子明明知道自己已經成了一個瘟神,誰敢見他誰就得被連累,但還是厚著臉皮,去見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胤禛聽了鄔先生的建議,避開了太子。但因為太子杵著不走,十三阿哥不得不出面,為四哥頂雷。臨走的時候,鄔先生和胤禛再三吩咐十三阿哥胤祥:太子說什麼你放什麼,前往不能接茬。
  • 雍正王朝:奪嫡之夜,鄔思道為何瞞著雍正調集五路兵馬宿衛四爺府
    《雍正王朝》中,奪嫡之夜可謂驚天動地,諸位皇子各懷鬼胎在秘密進行著。而康熙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了,為了保證他的心儀繼位人能順利登上皇位,立刻召見了朝堂大臣張廷玉和九門提督隆科多。鄔思道一聽張五哥來報後,一顆懸在喉嚨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激動的倒退一步說:「蒼天啊,終於大功告成了!」鄔思道為四爺出謀劃策十幾年,只為了等待這一刻,他是高興和興奮的,因為對他來說,這是一場驚天動地政變宮廷的爭奪,稍有不慎,都會死無葬身之地。這時的緊要關頭,需要放出十三爺出來帶兵支持四爺,穩定局面。
  • 十三爺幫助雍正登上帝位,為何最後卻消失在歷史中,不見記載
    但是,在歷史當中,那些皇子之間的權勢之爭也完全不輸這些女子啊。大家都知道,在清朝亦有過一番盛世光景,也就是在康雍乾三位皇帝在位的時候。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人物,就是康熙的一位兒子,剛好是他的第十三位兒子,人們稱作為十三爺。這位兒子,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但是為何,在歷史的記載當中,卻漸漸不見他的名字了呢。
  • 《雍正王朝》:熱河狩獵時,蒙古王公為何建議康熙,將如意賜給胤禩?
    雍正王朝一開始太子就暴露出外強中乾,江南賑災牽扯到他的門人,到追繳國庫欠款時更是暴露出太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弱點了,這註定他會失敗。加上不嚴加管教門人竟然賣官鬻爵,康熙知道實情以後已經是失望透頂了。隨後在張五哥刑部冤案太子又中了老八的套,誘使太子門人肖國興告發太子,使康熙對胤礽徹底失望,已有廢黜的打算了。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十三阿哥送火爐,卻不給大阿哥送?
    因為他們三個人犯的錯誤不同,態度也不同,處理結果自然不一樣。大阿哥胤禔完全是自己作的,他又蠢又狠而且還很無知,他上竄下跳的想要制太子胤礽於死地,而康熙給他的評語是:像你這樣的蠢豬也想當太子?做你娘的春秋大夢去吧。
  • 晚年的康熙帝,為何欽點死囚張五哥為自己的御前侍衛?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移花接木,讓張五哥頂替自己去菜市口。後來,康熙在胤祥的陪同下,親自劫法場,不僅救了張五哥,還欽點他為御前侍衛。
  • 《雍正王朝》太子與鄭春華通姦,為何胤禛登基之前要殺鄭春華
    在《雍正王朝》中, 鄭春華就是康熙皇帝諸多妃子中極為平凡的一個,但是她也不簡單,和太子胤礽勾搭上了,鄭春華應該並不受康熙皇帝寵愛,從她懷上胤礽的孩子,並出現明顯的妊娠反應就可以看出來,康熙皇帝應該很久沒有臨幸她了。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