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2020-12-15 中山網

預計2021年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同時,他也指出,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900萬人,規模增長必然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就業情況好於預期

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只有疫情影響,也有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吳愛華表示,今年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這些因素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長期的。

首先,疫情防控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不能面對面接觸,尤其是在今年二三月份期間。同時,線上工作需要大量畢業生,很多網絡企業想招聘卻進不了校園,學生和企業都很著急。

其次,高等教育普及化效果在今年開始顯現,畢業生規模接近874萬人,比上年高出幾十萬人。

同時,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期,必然伴隨著行業動態調整,特別是部分去產能、去庫存行業就業需求走弱。

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今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出臺了很多措施,在升學擴招、基層崗位、畢業生參軍入伍等相關領域採取了支持就業的十大行動。目前,2020屆畢業生就業結果總體穩定、好於預期。

高等教育有力支撐經濟發展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人。這兩個數字表明我國已經實現了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到普及化階段的跨越,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劉川生認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但也要看到,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大學生數量大幅增長,就業形勢就會發生變化。根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再下一屆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對此,吳愛華認為,一方面要看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另一方面也要尋找新機會。

「總的來說,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每年GDP的增長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吳愛華說,在我國整體人口中,大學生比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美國有3億多人口,其中有1.4億名大學生;我國14億多人口中目前也只有1.7億名大學生。再有10年左右的時間,隨著1億多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行各業,我國14億多總人口中就會有3億多名大學生。如何配置這些人才資源,調整結構、提升質量,將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重點關注六大就業新空間

從當前形勢看,靈活就業、自由職業比例在提升,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一些新領域創造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未來,大學生就業新空間在哪裡?吳愛華參考國家整體布局,梳理了當前的六大就業新空間。

從政策新空間看,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空間。例如,線上服務、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

從產業新空間看,由於產業轉型升級、科技水平提升,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產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不斷增加。據測算,整個大數據產業需要2000萬人,而畢業生供給遠遠不夠。

從企業新空間看,不同企業情況不一樣。在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一部分企業面臨去庫存、去產能,吸納就業人數不多,但是也有相當多的領域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比如,今年教育部和中關村、深圳產業園曾共同舉行專場招聘,中關村提供了13萬個崗位,深圳提供了14萬個崗位,但最終投遞簡歷數量卻小於崗位數量。

從技能新空間看,目前很多技能領域人才非常缺乏。比如,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無人機駕駛員、電子競技員等新技能人才緊缺,僅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現在就有500萬人缺口。此外,家政等傳統服務業領域也面臨人才缺口。

從區域新空間看,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活躍區域的人力資源供給與當地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近幾年,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就業,深圳在全世界徵集高等教育優質資源。

從創業新空間看,目前國家鼓勵「雙創」,年輕人幹事創業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十分有利。

吳愛華提醒,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2021年將首超900萬人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 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 預計2021年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 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 營口對高校畢業生開展新型就業幫扶
    日前,營口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就促進營口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相關情況進行發布。今年,營口市創新思路、靶向施策,依託網紅經濟等新業態開展新型就業幫扶,突出保障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截至10月末,營口市共接收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3763人,有就業意願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1.77%,目前居全省第一位。
  • 大連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簡介
    (一)就業扶持政策(6項)    1.「名校優才」大連獎學金。知名高校大學生在讀期間與我市用人單位籤訂就業意向協議的,給予每人每學年最高1萬元獎學金;畢業後全職來(留)連工作的,給予最高5萬元學費補償。    2.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並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 江門市多渠道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據了解,今年4月,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江門市促進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實施大規模招聘、事業單位專項公開招聘、「三支一扶」基層服務、就業見習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十項行動,全方位拓渠道、優服務、強保障,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平穩。
  • 青海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問答
    依託省屬高校、省內有資質培訓機構、對口援青省市培訓機構,對當年年新招聘的中小學教師、公立醫院醫務人員開展2年以內的崗前素質提升培訓。根據新聘人員業務素質的具體實際,以取得崗位所需資格為目的,確定培訓內容、學制形式、批次數量。未取得資格的新聘人員,要同教育、衛生部門籤訂書面協議,經崗前強化培訓,限2年內取得相應資格,逾期未取得的按協議予以解聘。
  •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
    (2)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當年新招收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超過100人的企業達15%)以上,並與其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可按規定申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享受50%的財政貼息。
  • 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新版)
    (2)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當年新招收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超過100人的企業達15%)以上,並與其籤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可按規定申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享受50%的財政貼息。
  • 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暖冬計劃」啟動
    黨中央多次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作為就業工作的首要重點群體,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係到「穩就業」工作大局。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依然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 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 山西日報數字報
    高校畢業生就業,一頭連著國家社會,一頭連著萬千家庭。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熱情支持高校畢業生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 大興推出「興九條」精準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
    中新網北京新聞8月4日電 (杜曉婧、李碩)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嚴峻形勢,北京市大興區積極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實施方案》,開展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即日啟動!陝西多措並舉促進高校畢業生...
    按照人社部等七部門統一部署,陝西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的通知》,即日起至12月31日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此次行動把2020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面納入就業創業推進行動,普遍落實實名幫扶舉措,使有就業創業需求的畢業生都能得到相應服務支持,著力提升就業能力,促進其儘早就業。開展專項摸排。建立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清單。開設求職熱線,開展基層摸排,對登記畢業生逐一聯繫,摸清就業需求。
  • 大興推出「興九條」 精準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更大挑戰。面對嚴峻形勢,大興區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實施方案》, 統籌多部門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明確任務和分工,從大力開發企業招聘崗位、提升事業單位和基層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比例、支持靈活就業、紮實開展就業見習、放寬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條件、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升就業能力、開展精準幫扶、深化就業創業服務等9個方面採取針對性措施,精準幫扶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
  • 「雙一流」高校公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
  • 攜手推動畢業生就業 上海市民辦高校就業工作聯盟成立
    為促進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搭建服務平臺和聯動機制,由上海16所民辦高校共同發起的上海市民辦高校就業工作聯盟近日在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成立。  聯盟旨在促進民辦高校就業工作,提升各民辦高校就業工作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以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品牌共創為原則,搭建合作平臺,建立交流機制。
  • 北京大興推出精準幫扶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
    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劉天思 通訊員杜曉婧 李碩)面對嚴峻形勢,北京大興區積極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實施方案》,開展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百日攻堅」行動,統籌多部門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明確任務分工,從大力開發企業招聘崗位、提升事業單位和基層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比例
  • 廣東省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佛山舉行 近200企業提供...
    倪苑苗說,相對於薪酬,她更看重企業的發展前景,特別是能讓自己有學習進步的空間。不少參會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較大。佛山市國星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招聘研發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等崗位,該公司負責招聘工作的謝先生透露,今年需要招30多名高校畢業生。當天,他收到一份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光信息專業學生投遞的簡歷,認為其與公司崗位需求匹配。
  • 四川宜賓全方位補貼扶持在宜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7月31日,宜賓市正式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八大工程,從拓寬就業渠道、做好兜底保障、提升職業技能和提供社會服務等方面促進在宜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據統計,2020年,宜賓學院、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高校畢業生共18331人,創歷史新高,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嚴峻形勢。
  • 2018年陝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 工學畢業生就業率最高
    昨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2018年陝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9.32%,本科生就業率最高,為91.25% 。網絡配圖2018年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共有3464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05人,碩士研究生28308人,本科生170456人,高職(專科)生145641人。 報告中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7月15日,全省高校畢業生已就業309406人,初次就業率為89.32%,較2017屆增長0.14個百分點。
  • 就業戰役進行時,金格信籤助力高校畢業生「網上簽約」!
    教育部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就進一步指導推動各地各高校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網上就業服務。通知指出,鼓勵通過網絡實現人崗信息精準推送、網上面試、網上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