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奢侈品牌上半年財報:LVMH時裝皮具部門收入首破100億歐元

2020-12-18 贏商網

  2019年只剩三個月,全球奢侈時尚行業整體表現卻不如上一年那般一片向好,而是喜憂參半。

  在收入增速方面,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時裝皮具部門重新趕超Gucci(需求面積:200-500平方米)和愛馬仕,成為跑得最快的頭部奢侈品牌集團。該部門受益於Louis Vuitton和Dior的業績推動,上半年銷售額大漲21%至104.25億歐元,已連續11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收入更是首次突破10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儘管LVMH從不公布旗下品牌的詳細業績數據,但該集團老闆Bernard Arnault在今年初的會議中透露Louis Vuitton去年銷售額已達100億歐元,另據摩根史坦利最新報告顯示,Dior於去年成為奢侈品行業中第六個年銷售額超過50億歐元的品牌,達到55.2億歐元。

  Gucci則開始走下坡路,該品牌上半年銷售額的增長持續減速,錄得19.8%的增幅至46.17億歐元,去年同期的增幅為44%,第二季度銷售額增幅更放緩至12.7%,遜於去年同期的35%,創三年來最低增長。儘管開雲集團對此早有預測,指出品牌在收入爆炸性增長後的放緩是正常現象,但路透和彭博的分析師均在報導中指出,Gucci的增長放緩比預期來得要快。

  自去年第二季度開始不斷增加旗下工坊數量以滿足市場需求的愛馬仕銷售額增長則重回雙位數,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14.7%至16.74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3%明顯改善,上半年銷售額大漲15.1%至32.84億歐元,超過分析師預期。據時尚商業快訊監測,愛馬仕今年以來的股價累積上漲33%,市值為677億歐元,重新趕超開雲集團,二者間的差距已拉大至約80億歐元。

  在盈利能力方面,LVMH時裝部門上半年營業利潤大漲17%至32.48億歐元,營業利潤率為31%,Gucci營業利潤則同比大漲26.7%至18.76億歐元,營業利潤率為40.6%,愛馬仕淨利潤上漲7%至7.54億歐元,但營業利潤率則受貨幣匯率影響略低於上一年同期的34.5%。

  通過對三大奢侈品巨頭的財報進行總結可以發現,全球奢侈時尚行業整體存在三個主要趨勢,一個是中國奢侈品消費力的崛起,亞洲超過歐洲成為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其次是通過開拓業務來尋求業績增長,即使針對的方向有所不同,第三則是對可持續時尚的重視與投入。

  Burberry、Tod's集團和Salvatore Ferragamo集團等第二梯隊的奢侈品牌也開始摸索自己的新突破口。

  Burberry被新團隊接管後進行的一系列轉型重組計劃已經初見成效,正重新奪回公眾注意力。在截至6月29日的三個月內,Burberry收入同比增長4%至4.98億英鎊,是分析師預期增長的兩倍,可比門店銷售額同樣錄得4%的增幅,較上一財年的無增長明顯改善。

  Burberry執行長Marco Gobbetti在財報中表示,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新任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設計的產品受到好評以及中國市場的推動,其中品牌男女裝銷售額均出現雙位數增長,配飾銷售額的下滑則被新款產品帶來的增長所抵消。

  財務長兼營運長Julie Brown強調,Monogram系列受到中國千禧一代消費者的追捧,中國消費者在該季度貢獻了Burberry 40%的全球銷售額。有分析指出,Burberry至少已挽回了長期沒有標誌性產品出現的局面。

  義大利奢侈品牌中的最大黑馬Moncler則與Salvatore Ferragamo和Tod's集團的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內,Moncler銷售額同比增長13%至5.7億歐元,同店銷售增幅為9%,淨利潤大漲16%至7130萬歐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期。其中,在中國和日本等潛力市場推動下,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的收入增幅最為顯著,大漲18%至2.493億歐元。

  雖然未發生在半年財報期內,但美國兩大輕奢巨頭手中的王牌在中國先後陷入困境。今年8月,Capri集團旗下品牌Versace最先被曝出「T恤事件」,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事件發生後,於今年6月成為Versace首位代言人的中國女星楊冪的團隊單方面宣布終止與該品牌的合作。

  隨後,Tapestry集團旗下品牌Coach也被曝存在同樣問題,引發大量網友集體聲討。8月12日,超模劉雯率先發布律師聲明單方面終止與Coach的代言合作。深有意味的是,Tapestry集團在事件爆發後兩周突然發布聲明宣布Jide Zeitlin為新執行長,同時將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Victor Luis則立即離職,但未透露具體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Victor Luis或許是半個月前「T恤事件」的替罪羊。

  此外,LVMH旗下的美妝品牌Givenchy和Fresh、日本運動服飾品牌Asics、美國服飾集團Calvin Klein、珠寶品牌施華洛世奇都捲入了「T恤」風波。儘管涉事品牌紛紛發布道歉聲明,但似乎為時已晚,相關中國明星紛紛解約。據Mumbrella Asia消息,有研究發現Coach、Givenchy和Versace等奢侈品牌正逐漸被中國消費者遠離。

  或許為了及時挽回中國市場,Tapestry集團於本月開始與天貓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除早前宣布的Coach外,Kate Spade和Stuart Weitzman兩個品牌也將在天貓奢侈品平臺Luxury Pavilion開設旗艦店。據悉,Tapestry將是第一批採用Luxury Pavilion 新旗艦店格式技術的集團之一,更新升級後的旗艦店將利用新技術和用戶數據為品牌創建個性化內容,從而減少消費者搜索產品所需的時間。

  不過在經歷過大量類似事件後,如今中國網民已經越來越理智,涉事品牌為更多國際時尚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在越來越追求社交媒體放大推廣效果的當下,品牌除了製造良好的參與性、交互性體驗,也需警惕維護用戶的情感,一旦造成損傷很可能會產生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

  關店重組和數位化成為深受龐大門店拖累的快時尚品牌們今年的關鍵詞。據時尚商業快訊,在截至7月31日止的上半年內,Inditex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128.2億歐元,毛利率為56.8%,與去年同期的56.7%基本持平,毛利潤同比增長7%至73億歐元,淨利潤增長10%至15.5億歐元,均不及分析師預期。

  Inditex集團董事長Pablo Isla在財報中強調,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數位化業務擴張的推動。今年5月,Inditex突然宣布現年48歲的營運長Carlos Vrespo成為新任執行長,Pablo Isla則繼續擔任董事長職位。

  瑞典快時尚巨頭H&M在截至5月31日的三個月內的銷售額上漲11%至577.7億瑞典克朗,稅後利潤下跌1.5%至45.7億瑞典克朗約合4.9億美元。據統計,H&M 6月份銷售額按固定利率增長了12%。H&M表示,利潤的下滑主要受促銷活動過多、折扣力度的加大以及轉型策略的實施影響,未來會增加全價產品的銷售。

  在截至5月31日的前9個月內,日本快時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1.82萬億日元約合1156億人民幣,經營利潤增長3.7%至2476億日元約合157億人民幣,淨利潤同樣上漲7%至1586億日元約合100億人民幣,均創歷史新高。

  英國的快時尚零售陷入「脫歐」泥潭,Topshop母公司Arcadia已申請破產保護,New Look、Next和馬莎百貨去年的業績表現也不甚理想,並先後退出中國市場。

  高端護膚品牌繼續成為美妝行業的主要增長引擎,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集團和寶潔集團在最新一季度均錄得破紀錄的業績表現。有分析指出,高端化妝品在走俏的背後是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從有到優」的生活。

  在美妝產品細分消費群體中,凱度消費者調查研究顯示20至29歲的年輕女性已經成為美妝消費的主力軍,尤其喜歡高端品牌,其中90後消費者買走了中國一半的高端化妝品。

  另據紐約郵報消息,在美國化妝品零售商Ulta Beauty去年11月成為真人秀明星Kylie Jenner美妝品牌Kylie Cosmetics的獨家合作零售商後,該品牌在Ulta Beauty的銷量並不理想,引發了對網紅美妝品牌的質疑。種種跡象表明,在短期的消費熱潮過後,網紅品牌也不得不開始面對真正的品牌經營問題。

  以下是根據時尚頭條網數據匯總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涵蓋奢侈品牌、輕奢侈、快時尚、運動品牌、珠寶品牌以及美妝集團。

  LVMH(LVMH.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7% 市值約為1944億歐元

  LVMH上半年銷售額大漲15%至251億歐元,淨利潤則增長9%至32.68億歐元,時裝皮具部門受益於Louis Vuitton和Dior的業績推動,上半年銷售額大漲21%至104.25億歐元,已連續11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收入更是首次突破10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開雲集團(KER.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6% 市值約為595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總銷售額同比上漲18.8%至76.38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26.8%明顯放緩,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增長19.6%至28.09億歐元,淨利潤大跌75%至5.8億歐元。

  愛馬仕(RMS.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3% 市值約為677億歐元

  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大漲14.7%至16.74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3%明顯改善,上半年銷售額大漲15.1%至32.84億歐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營業利潤率則受貨幣匯率影響略低於上一年同期的34.5%。

  Burberry(BRBY.LON)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7% 市值約為89億英鎊

  在截至6月29日的三個月內,英國奢侈品集團Burberry收入同比增長4%至4.98億英鎊,達到分析師預期增長的兩倍,可比門店銷售額同樣錄得4%的增幅,較上一財年的無增長明顯改善。

  Prada(1913.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 市值約為652億港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內,Prada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15.7億歐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大漲31.2%至4.91億歐元,淨利潤大漲57%至1.5億歐元。核心的皮具和鞋履部門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成衣業務銷售額則增長8%。

  Armani

  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中,義大利奢侈品集團Armani銷售額下跌9.8%至21億歐元,淨利潤更是大跌37.3%至1.52億歐元,主要受去年該集團實施的精簡舉措影響。按地區分,Armani歐洲市場的銷售額佔比最大,錄得46%,其次是北美和亞洲市場,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均為22%。

  Dolce&Gabbana

  在截至2019年3月底的財年內,義大利時裝品牌Dolce&Gabbana總收入增長4.9%至13.8億歐元,其中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收入佔比從上一年的25%縮減至22%。Dolce&Gabbana預計,品牌2020財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將繼續下滑。

  Ferragamo(SFER.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 市值約為31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內,義大利奢侈品集團Salvatore Ferragamo銷售額同比增長4.6%至7.05億歐元,淨利潤則上漲2.4%至6000萬歐元。第二季度集團收入為3.87億歐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3.85億歐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8520萬歐元,同樣不及分析師預計的8870萬歐元。

  Tod's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市值約為15億歐元

  義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內銷售額同比下跌4.7%至4.546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1.3%跌幅進一步擴大,淨虧損為600萬歐元,是該集團近5年來首次錄得虧損。

  Brunello Cucinelli(BC.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3% 市值約為20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義大利奢侈羊絨品牌Brunello Cucinelli收入同比增長8.1%至2.9億歐元,其中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增幅最為強勁,同比大漲15.9%至2880萬歐元,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則上漲5.5%至3190萬歐元。

  Moncler(MONC.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1% 市值約為91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內,義大利奢侈羽絨服品牌Moncler銷售額同比增長13%至5.7億歐元,同店銷售增幅為9%,淨利潤大漲16%至7130萬歐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期。期內,品牌在包括中國的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收入增幅最為顯著,大漲18%至2.493億歐元。(相關閱讀)

  Canada Goose(GOO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6% 市值約為62億加元

  Canada Goose在2020財年一季度總營收同比大漲59.1%至7110萬加元約合4億人民幣,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58.6%,但淨虧損從上一年同期的1870萬加元擴大至2940萬加元約合1.5億人民幣。

  Tapestry(TPR.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5% 市值約為73億美元

  在截至6月29日的第四財季內,美國輕奢巨頭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上漲2%至15.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31%的增速大幅放緩,淨利潤大跌29%至1.49億美元。2019財年全年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60.3億美元,同樣不及上一年31%的增速,期內淨利潤大漲61.5%至6.43億美元。

  Capri(CPRI.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8% 市值約為48億美元

  美國輕奢侈品集團Capri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財季銷售額從上年同期的12億美元大漲12.5%至13.5億美元,淨利潤則從去年同期的1.86億美元大跌75.8%至4500萬美元,主要受收購Versace品牌所產生的一次性成本增加影響。(相關閱讀)

  PVH集團(PVH.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3% 市值約為67億美元

  Calvin Klein母公司PVH集團銷售額第二財季銷售額同比上漲1%至22.49億美元,淨利潤則大漲17%至1.935億美元,上半年該集團收入增長2%至44.86億美元,淨利潤則大跌19.8%至2.75億美元。

  G-III集團(GIII.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 市值約為13億美元

  在截至7月31日的上半年內,DKNY母公司G-III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12.77億美元,淨利潤基本持平至4.66億美元。對於2020財年,該集團預計銷售額約為33億美元,淨利潤則在1.54億美元至1.59億美元之間。

  SMCP(SMCP.PA)

  自今年以來股價上漲4% 市值約為10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內,山東如意控股的法國時裝公司SMCP銷售額同比上漲9.5%至5.4億歐元,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淨利潤受集團收購新品牌的交易影響而大跌26.8%至2000萬歐元。

  Hugo Boss(BOSS.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下滑0.4% 市值約為37億歐元

  德國服飾集團Hugo Boss第二季度銷售額增長2%至6.75億歐元,營業利潤則增長3%至7600萬歐元,上半年銷售額增長2.7%至13.39億美元。其中Hugo Boss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地區業績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增幅錄得8%。

  Ralph Lauren(R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5% 市值約為77億美元

  在截至6月29日的三個月內,Ralph Lauren收入同比增長3%至14.3億美元,淨利潤則從上年同期的1.09億美元增長7.3%至1.17億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執行長Patrice Louvet在財報中表示對第一季度的業績感到滿意,並透露品牌在亞洲和歐洲的份額將持續增長。

  Aeffe集團(AEF.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8% 市值約為1.8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內,義大利奢侈品牌Moschino母公司Aeffe收入增長1.3%至1.73億歐元,淨利潤大跌37.3%至520萬歐元。其中成衣部門收入增長0.4%至1.32億歐元,鞋履和皮具部門銷售額增長4.4%至6070萬歐元,主要得益於Moschino品牌收入的貢獻。

  新秀麗(1910.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6% 市值約為244億港元

  奢侈箱包集團新秀麗上半年銷售額同比下跌5%至17.56億美元,經營利潤大跌38.5%至1.24億美元,淨利潤大跌19%至9700萬美元。集團表示,業績的下滑主要受匯率波動以及美國零售低迷、中國公司客戶訂單量減少影響。

  VF集團(VFC.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7% 市值約為359億美元

  在截至6月29日的第一季度內,Vans母公司VF集團收入增長6%至23億美元,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64億美元大跌70%至4920萬美元。其中集團在國際市場的收入增長2%,中國銷售額增幅最顯著,錄得21%。

  Levi Strauss& Co.(LEVI.NYSE)

  自3月21日上市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5% 市值約為73億美元

  在截至5月26日的六個月內,Levi's母公司Levi Strauss&Co 銷售額同比增長6%至27.47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大漲兩倍至1.75億美元。該集團第二財季銷售額增長5.4%至13.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7%的增幅明顯放緩,毛利率則下滑至53.3%,淨利潤大跌63%至2820萬美元。

  Guess(GE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0% 市值約為12億美元

  在截至8月3日的三個月內,美國服飾零售商Guess銷售額同比增長6%至6.8億美元,淨利潤上漲1.7%至2617.6萬美元。在上半財年內,Guess銷售額同比增長4.4%至12.19億美元,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474.7萬美元大漲17.8%至559.5萬美元。

  L Brands(LB.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9% 市值約為52億美元

  美國內衣品牌維密母公司L Brands上半年銷售額同比下跌1.4%至55.3億美元。其中核心品牌維密第二季度銷售額大跌7%至16.1億美元,已經是連續5個季度下滑,該品牌上半年銷售額下跌5.9%至33.14億美元。

  Inditex(ITX.BM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2% 市值約為856億歐元

  在截至7月31日止的上半年內,Inditex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128.2億歐元,毛利率為56.8%,與去年同期的56.7%基本持平,毛利潤同比增長7%至73億歐元,淨利潤增長10%至15.5億歐元,均不及分析師預期。

  H&M(HM-B.ST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8% 市值約為2769億瑞典克朗

  在截至5月31日的半年內,瑞典快時尚巨頭H&M銷售額同比上漲10.5%至1084.89億瑞典克朗約合1466億人民幣,毛利率為52.9%。第二財季,H&M集團銷售額大漲11%至574.7億瑞典克朗約合421億人民幣。

  迅銷集團(9983.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1% 市值約為7萬億日元

  在截至5月31日的前9個月內,日本快時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1.82萬億日元約合1156億人民幣,經營利潤增長3.7%至2476億日元約合157億人民幣,淨利潤同樣上漲7%至1586億日元約合100億人民幣,均創歷史新高。

  Gap集團(GP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5% 市值約為72億美元

  Gap集團在截至8月3日的第二季度內銷售額同比上漲2%至40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下降4%,毛利率為38.9%,淨利潤大跌43%至1.68億美元,均不及分析師預期。上半年Gap集團銷售額下跌1.9%至77.11億美元,淨利潤大跌14.3%至3.95億美元。

  Urban Outfitters(URBN.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0% 市值約為26億美元

  在截至7月31日的六個月內,Urban Outfitters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1.2%至18.26億美元,淨利潤大跌30%至9290萬美元。第二財季內,該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3%至9.62億美元,淨利潤大跌35%至6030萬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

  Abercrombie&Fitch(ANF.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9% 市值約為11億美元

  美國服飾零售商Abercrombie&Fitch在截至8月3日的第二季度內的淨虧損較上年同期的390萬美元擴大至3110萬美元,主要受Hollister等品牌旗艦店關閉影響,銷售額則幾乎與上年同期持平錄得8.4億美元,同店銷售額無增長。

  Arcadia

  正在進行破產重組的英國快時尚集團Arcadia日前發布去年全年業績報告,營業額下跌4.5%至18億英鎊,營業虧損則錄得1.38億英鎊,上一財年為盈利1.19億英鎊。Arcadia集團表示目前正處於一段艱難的時期,業績的下滑主要受全球零售大環境低迷影響。

  Nike(NKE.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7% 市值約為1097億美元

  在截至5月31日的第四季度內,美國運動服飾巨頭Nike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4%至102億美元,季度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但淨利潤同比大跌13.2%至9.89億美元,是該集團7年來第一次不及分析師的盈利預期。期內,Nike在大中華區銷售額大漲25%至6.74億美元。

  adidas(ADS.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6% 市值約為550億歐元

  adidas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內銷售額同比增長4.2%至55.1億歐元,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41.2%增至50.4%,淨利潤大漲34%至5.31億歐元,主要得益於adidas和Reebok兩大品牌的業績增長。期內adidas集團在亞太地區的收入增幅為8%,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錄得14%的強勁增長。

  Puma(PUM.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0% 市值約為101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半年內,德國運動品牌Puma銷售額同比大漲15.5%至25.46億歐元,淨利潤則大漲45%至1.44億歐元。第二財季內,Puma銷售額同比上漲16.9%至12.2億歐元,淨利潤大漲59.7%至4970萬歐元。

  Under Armour(UAA.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0% 市值約為92億美元

  美國運動服飾品牌Under Armour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銷售額同比上漲1.5%至23.96億美元,淨利潤錄得512.8萬美元,上一年同期為虧損1.25億美元。第二財季集團銷售額為11.9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期的11.7億美元幾乎無增長,但淨虧損已收窄至1730萬美元。

  lululemon(LULU.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9% 市值約為259億美元

  加拿大瑜伽運動服飾集團lululemon第二季度營收大漲22%至8.834億美元,同店銷售額增幅為15%,淨利潤大漲31%至1.25億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值得關注的是,lululemon市值已趕超Puma和Under Armour,成為僅次於Nike和adidas的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

  Foot Locker(F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30% 市值約為44億美元

  多品牌鞋履零售商Foot Locker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下跌0.4%至17.7億美元,同店銷售增幅僅錄得0.8%,淨利潤則大跌32%至6000萬美元,均不及分析師預期。不過Foot Locker的庫存同比下跌2.2%至12.3億美元。

  Champion母公司(HBI.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5% 市值約為57億美元

  美國運動休閒服飾製造商HanesBrands在截至6月29日的六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增長5.1%至33.48億美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4.4%至3.82億美元,淨利潤增長6.1%至2.33億美元。第二財季集團銷售額增長3%至17.6億美元,經營利潤增長6%至2.34億美元,淨利潤則增長9.5%至1.54億美元。

  UGG母公司(DECK.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6% 市值約為43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一季度內,UGG母公司Deckers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10%至2.77億美元,其中UGG銷售額增長1.5%至1.385億美元,Hoka One One銷售額則猛漲69.2%至7950萬美元,Sanuk品牌銷售額大跌23.5%至1870萬美元,Teva品牌銷售額下跌4.3%至3830萬美元。

  Columbia(COLM.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0% 市值約為68億美元

  美國戶外運動服飾集團Columbia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11%至5.2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上半年銷售則增長8%至11.8億美元。期內,Columbia在最大的市場美國的銷售額大漲13%,在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增長1%,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銷售額則上漲8%。

  Gildan集團(GIL.TSE)

  自今年以股價累積上漲19% 市值約為100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加拿大服飾製造商Gildan Activewear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8.02億美元,創季度收入新高,但稀釋後的淨利潤大跌8.5%至9970萬歐元。期內,集團旗下運動服裝部門銷售額同比上漲6.5%至6.66億美元。

  歐萊雅集團(OR.E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4% 市值約為1403億歐元

  全球最大美妝集團歐萊雅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的銷售額同比增長9.8%至72.6億歐元,淨利潤增長2.5%至23.3億歐元,上半年銷售額則大漲10.6%至148.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6.6%明顯提升。

  Coty集團(COTY.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4% 市值約為79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四財季內,美妝集團Coty銷售額同比下跌8%至21.2億美元,淨虧損則從上年同期的1.81億美元擴大至28億美元,主要受消費品牌減少了30億美元影響。

  雅詩蘭黛集團(E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9% 市值約為711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四財季內,雅詩蘭黛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8.9%至35.9億美元,但淨利潤大跌15.5%至1.57億美元。2019財年全年,集團銷售額增長9%至148.6億美元,淨利潤較2018財年大漲61%至17.9億美元。

  資生堂集團(4911.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5.6% 市值約為3萬億日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內,日本最大美妝集團資生堂銷售額同比增長6%至5646.5億日元約合375億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大漲10%至524.5億日元約合34.8億人民幣。報告期內,資生堂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大漲15.9%至1076.8億日元約合71億人民幣。

  Ulta Beauty(ULTA.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8% 市值約為133億美元

  美國化妝品零售商Ulta Beauty 2019年第二財季銷售額同比大漲12%至16.7億美元,淨利潤增長8.7%至1.61億美元。由於美國市場表現較差,Ulta Beauty已經下調銷售額指引,預計2019財年銷售額將增長9%至12%,低於此前預估的低雙位數增長。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3% 市值約為3072億美元

  得益於價格上漲和消費者對美妝產品的強勁需求,寶潔在截至6月30日的第四季度銷售額增長3.6%至170.9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計的168.6億美元,但錄得淨虧損52.4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達18.9億美元。

  聯合利華集團(U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3% 市值約為1653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6個月內,聯合利華營業額同比下跌0.9%至261億歐元,淨利潤則輕微下跌至32.1億歐元,其中集團在第二季度的營業額也下跌0.1%至137億歐元。儘管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但聯合利華依然對2019年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全年銷售額將錄得3%至5%的增長。

  Interparfums(ITP.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8% 市值約為18億歐元

  義大利香水製造商Inter Parfums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11.3%至1.66億美元,淨利潤大漲13%至1230萬美元。報告期內,集團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增長8.7%至1.256億美元,美國銷售額大漲20.4%至4060萬美元,中東和歐洲的銷售額分別增長28.8%和3.6%,在包括中國的亞洲市場銷售額增長7%。

  歐舒丹(0973.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 市值約為236億港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歐舒丹銷售額同比大漲18.8%至3.525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6.2%。其中,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9.6%至2.42億歐元,主要得益於電商業務和新開門店的貢獻,批發銷售額則大漲43%至1.105億歐元,主要受新收購的護膚品牌ELEMIS銷售增長推動。

  Pandora(PNDORA.CPH)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7% 市值約為312億丹麥克朗

  丹麥珠寶品牌Pandora潘多拉第二季度銷售額大跌10%至46.9億丹麥克朗約合49億人民幣,淨利潤暴跌50%至5.26億丹麥克朗約合5.52億人民幣。執行長Alexander Lacik表示,業績的下滑主要受實體店客流量減少影響,但強調品牌正在加速革新。

  Tiffany & Co.(TIF.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6% 市值約為116億美元

  受遊客支出減少的影響,美國奢侈珠寶品牌Tiffany在截至7月31日的三個月內的銷售額同比下跌2.7%至10.5億美元,淨利潤則下跌6%至1.363億美元,但依然超過分析師預期。上半財年,Tiffany銷售額下跌3%至21億美元,淨利潤減少9%至2.61億美元。

  財報周期因各集團不同,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市值統計截止至2019年9月12日。

本文轉載來自:LADYMAX Yohanna,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全球主要奢侈品牌上半年財報PK
    2019年只剩三個月,全球奢侈時尚行業整體表現卻不如上一年那般一片向好,而是喜憂參半。在收入增速方面,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時裝皮具部門重新趕超Gucci和愛馬仕,成為跑得最快的頭部奢侈品牌集團。該部門受益於Louis Vuitton和Dior的業績推動,上半年銷售額大漲21%至104.25億歐元,已連續11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收入更是首次突破10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 財報速遞|LV和Dior大受追捧,LVMH時裝皮具部門前三季度收入大漲22%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搜索任意時尚品牌的最新情報01Louis Vuitton和Dior大受追捧 LVMH時裝皮具部門前三季度收入大漲22%在核心品牌Louis Vuitton和Dior強勁增長推動下,LVMH時裝皮具部門第三季度銷售額大漲19%至54.48億歐元,已連續12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前三季度則大漲22%至158.73億歐元。期內Louis Vuitton在美國洛杉磯開設了「Louis Vuitton X」快閃店,Dior位於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開設了全新的精品店。
  • 頭號奢侈品牌將讓位?Gucci去年收入首次突破80億歐元
    據開雲集團今日發布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在核心品牌Gucci的推動下,開雲集團2018年全年銷售額同比大漲29.4%至136.65億歐元,營業利潤則同比大漲46.6%至39.44億歐元,奢侈品部門收入連續8個季度增長率逾20%,增速已明顯超過其競爭對手LVMH旗下時裝皮具部門去年銷售額15%的增幅。
  • 2019年上半年各大奢侈品牌業績出爐:GUCCI下滑,LV上漲
    2019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上半年,各大奢侈品牌都在猛發力,擺出大陣仗,想通過品牌轉型、籤流量藝人代言等方式促進品牌銷售增長。究竟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上半年各大奢侈品牌的業績。鞋履部門銷售額增長4.1%至2.97億歐元;手袋和皮具配飾部門銷售額上漲6.9%至2.81億歐元;香水部門銷售額增長7.8%至4170萬歐元Prada集團截至6月30日,Prada 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15.7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3.3%也有所放緩,低於全球奢侈品平均增長率。
  • 早報|LVMH旗下LV、Dior等主要奢侈品牌將參加進博會;歐舒丹收入...
    25.5%至3.75億歐元,主要得益於旗下各品牌增長。其中,該集團在香港及中國內地銷售額均錄得增長,分別上漲6.3%及17%至3443萬歐元及4092萬歐元。2020財年上半年,歐舒丹集團銷售額按報告匯率計算增長22.1%至7.27億歐元。財報發布後,歐舒丹集團昨日股價大漲12.3%至17.9港元,市值約為264億港元。
  • 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收入排行 第一名2200億
    誰是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時尚產業集團?隨著全球各大奢侈以及時尚品牌發布第四季度及2016全年財報,時尚頭條網數據針對全球主要的個人奢侈品牌、時尚服飾(不包括美妝類)統計出2016年銷售額50強排行榜。 在時尚頭條網數據部門研究的100個集團對象中,服裝配飾仍是主要的奢侈品大類,在去年下半年逐步復甦推動下,全年營業收入增長5%,佔總營業收入的31%;剛性奢侈品類增長2%,腕錶增幅穩定,但全球最大的市場香港依然表現低迷。在恆定匯率基礎上,美國增幅在2%至4%之間;日本的增長在6%至9%之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太區增長低於3%,但中國內地則錄得4%至6%的增長。
  • 奢侈品牌在香港市場或遭重挫
    作為消費者接觸全球的重要港口,「購物」一度是中國內地遊客前往香港旅遊的首要目的,但隨著奢侈品牌全球價差的縮小、中國內地關稅的調整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香港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吸引力近年來不斷下滑。據時尚商業快訊,每年7月和8月本來是香港旅遊旺季,但從6月開始,香港旅遊業受到衝擊。
  • 令人擔憂,奢侈品牌在香港市場或遭重挫
    作為消費者接觸全球的重要港口,「購物」一度是中國內地遊客前往香港旅遊的首要目的,但隨著奢侈品牌全球價差的縮小、中國內地關稅的調整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香港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吸引力近年來不斷下滑。據時尚商業快訊,每年7月和8月本來是香港旅遊旺季,但從6月開始,香港旅遊業受到衝擊。
  • 獨家數據 | 有人歡喜有人愁,全球55家奢侈時尚品牌第二季度財報匯總
    同一時期,LVMH時裝皮具部門銷售額大跌37%至33.46億歐元,較第一季度9%的跌幅進一步擴大,上半年則下跌24%至79.89億歐元,營業利潤則減少46%至17.69億歐元。Gucci第二季度可比銷售額大跌44.7%,較第一季度的22.4%進一步擴大,上半年銷售額大跌33.5%至30.72億歐元,營業利潤幾乎被腰斬至9.29億歐元。 表面上看,三大奢侈品巨頭在第二季度的收入表現均不理想,但若把範圍縮小至奢侈品牌最看重的中國,勝負依舊明顯。
  • 早報|川久保玲40年來首次缺席巴黎時裝周;Maje母公司上半年收入...
    歐洲奢侈品巨頭表現積極,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股價累計上漲1%,市值為2028億歐元;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股價大漲6.5%,市值約為693億歐元;愛馬仕股價增長2.3%,市值約為779億歐元;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股價上漲2.18%,市值為322億瑞士法郎。
  • 早報|Gucci手袋訂貨量減半;adidas一季度中國收入或銳減10億歐元...
    按品牌分,adidas去年收入增長8.3%至215.05億歐元,Reebok收入則上漲3.6%至17.48億。期內adidas第四季度和全年在中國的收入分別錄得18%和15%的強勁增長,推動亞太市場全年銷售額大漲10%至80.32億歐元。
  • Gucci自建最大皮具工廠;寶潔第三財季淨利潤突破25億美元 | 每日...
    在過去一個月內已離職的Nike高管還包括Nike品牌總裁Trevor Edwards、副總裁Jayme Martin、多元化部門總裁Antoine Andrews、Nike北美區籃球業務高級品牌總監Vikrant Singh以及負責全球品牌數字營銷創新副總裁Daniel Tawiah。
  • 全球58家奢侈時尚品牌第三季度財報匯總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市值於11月底突破2500億歐元至2501億,創歷史新高,同時也打破了巴黎證券交易所市值紀錄,自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近20%。 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Louis Vuitton、Dior等奢侈品牌所在的時裝皮具部門收入逆勢大漲12%至59.45億歐元,領跑全球奢侈時尚行業。
  • 早報|奢侈品牌紛紛撤出香港羅素街;Tod's第二季度收入大跌逾56%...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Tod's集團第二季度收入大跌逾56%在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內,義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銷售額下滑43.5%至2.57億歐元,略優於分析師預期的2.55億歐元,主要受第二季度收入大跌56.3%拖累,上半年經調整後的息稅前虧損為6410萬歐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580萬歐元。
  • 全球奢侈品、服飾美妝及零售品牌三季度財報盤點
    值得關注的是,與上半年集團旗下時裝皮革業務收入和利潤均負增長相比,第三季度該部門收入增長5%至29.4億歐元即32.9億美元,是分析師預測增長率2%的2.5倍。 LVMH集團表示,包括中國地區的亞洲市場增長最為明顯,美國市場則繼續保持強勁表現。
  • 上半年收入大漲44%至38億歐元 | 每日時尚要聞
    值得關注的是,旗下核心品牌Gucci銷售額大漲44.1%至38.53億歐元,超過去年同期的43%。  隨著Louis Vuitton與Gucci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放出年銷售額目標100億歐元並取代Louis Vuitton的狠話後,Gucci正準備開啟新一輪的革新。
  • 財報速遞 | 跑輸LV和愛馬仕,Gucci第三季度收入增速持續放緩,負責...
    同樣於周四發布財報的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業績加速增長,銷售額同比大漲18%至17億歐元,全球奢侈品巨頭LVMH時裝皮具部門第三季度銷售額也在核心品牌Louis Vuitton和Dior的推動下大漲19%至54.48億歐元,已連續12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
  • 早報| LVMH收購Tiffany或將推遲;Valentino去年收入逾12億歐元
    Valentino去年收入逾12億歐元 電商大漲56% 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2019財年內,義大利奢侈品牌Valentino銷售額同比增長2.4%至12.2億歐元,其中線上銷售額增長56%,由於原定於3
  • 蘭蔻科顏氏等品牌表現強勁,歐萊雅集團上半年利潤大漲近12%
    據歐萊雅集團(EPA:OR)上半年財報顯示,在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內,其銷售額同比增長6.6%至133.9億歐元,淨利潤則大漲11.9%至22.8億歐元。其中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0.7%至66.1億歐元。 期內集團旗下所有部門均保持增長,特別是歐萊雅奢侈部門旗下蘭蔻、科顏氏等品牌錄得雙位數增幅。
  • LVMH老闆大兒子將統管集團宣傳部門;歷峰正式拋售旗下奢侈品牌...
    ,並將推動一項重要的全球戰略,包括為旗下品牌舉辦「開放日」等。歷峰集團於1997年以2.7億歐元收購了Lancel。  巴黎銀行奢侈品部門負責人Luca Solca表示,此次剝離對歷峰集團來說是一個小小的利好消息,能夠很好地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據悉。Luca Solca預計歷峰集團將在Lancel被Piquadro收購後的十年內將可獲得利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