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氣溫越來越冷,如果不做好保暖防護,皮膚很容易發生凍傷,尤其是手部與面部更易「中招」。發生凍傷後,應當如何處理呢?凍傷,是低溫作用於機體的局部或全身引起的損傷,當皮膚溫度降到-2℃時,就有可能發生凍傷。由於潮溼可加速體表散熱,所以冬季溼度大的地區,凍傷發生率較高,面部是最常見的受凍部位。
醫生介紹,輕微的凍傷可造成皮膚組織的紅腫、局部血液流通不暢,並會產生發癢、刺痛、麻木等感覺,嚴重的凍傷則會伴隨失溫,皮膚發黑、血管壞死,然後喪失知覺,造成全身永久性損傷,所以,一旦發現自己皮膚凍傷,科學急救尤為重要。
南京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曉榮說:「如果僅僅出現紅斑,保溫保暖就很重要,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藥,比如維E乳膏,甚至是外面市售的凍瘡膏,一旦出現水泡,就要保持創面的清潔,不要破損,如果出現破潰,有一些分泌物了,這個時候就要加用一些金黴素軟膏、百多邦乳膏等防止皮膚感染的藥膏。」
醫生建議,如果一旦發生破潰甚至更嚴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好保暖以外,我們還應該如何預防凍傷呢?
張曉榮建議:「鞋襪衣物要寬鬆,不要經常穿緊身衣服,要保持鞋襪乾燥,做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我們肌體的抗寒能力。耐寒的人,可以經常用冷水洗手洗臉,增強皮膚的抗寒能力,最後一點,就是在平時,要經常給我們的皮膚,擦一些安全有效的保溼霜,讓皮膚處在一個健康的狀態。」
(來源:《零距離》記者/馮珂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