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都風土】福州蔥肉餅
福州地方小吃要數光餅名氣最大,那是沾了400多年前明朝抗倭大將軍戚繼光曾用它作軍糧的光。但論最好吃的餅,大概就要數烤餅類的福州蔥肉餅了。蔥肉餅是福州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顧名思義,便是做餅時加了肥肉丁、蔥花和五香粉添味的緣故。福州蔥肉餅 蔥肉餅在福州流傳甚廣,大約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這種在福州街頭巷尾都可找得到的味美價廉的小吃,製作時還非常講究。
-
福州版「清明上河圖」《閩都逸韻圖》出版
4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福州著名文史專家趙麟斌主編、傳奇畫家陳友榮編繪的《閩都逸韻圖》,昨天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圖長30米,繪有2358人、古蹟219處、民居806座、船隻274艘、橋梁39座、榕樹267棵,形象展示了閩都民俗風情,成為福州收錄人物與建築最多的一幅圖。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善文在該圖「跋尾」中稱「誠屬研究福州歷史文化之珍貴畫卷」。
-
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
這是福州烏山歷史風貌區北入口景觀(9月10日攝)。有著2200多年歷史、以「三山兩塔一條江」著稱的福州市,近年來圍繞「顯山露水」做文章,推進「還山於民」,攻堅水系治理,賡續文脈傳承,合力繪就了一幅「綠城、水城、古城」交相輝映的閩都美麗畫卷。
-
【閩都風土】福州洪山橋義心樓說古
福州洪山橋建於明代以前,附近有接官亭等,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為宋時福州西驛道的必經之處。明林鹹吉有《洪江晚眺》詩:「落日看將盡,煙波人望迷。四山青未了,一水碧相依。露重溪毛潔,霜深石耳肥。盟心塵外侶,幾點白鷗飛。」洪山橋 古代閩北的山貨沿閩江而下,皆集中在洪山橋東岸而上,過西洪路到福州。於是橋東沿江很快成為街市,稱「洪山橋街」。
-
【閩都風土】被稱作「壽麵」的福州線面
不論城鎮鄉村,許多人家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早,都要吃一碗線面,意味著新年健康長壽。 福州線面早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就已經出現,當時稱「湯餅」。因為在宋代,用麵粉製作的食品統稱為「餅」,而線面必須經過「湯」(撈)煮,故而得名「湯餅」。明代時,福州線面傳到了日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日本餐飲業的人員來福州尋根訪祖。
-
【閩都風土】閩侯水西林:明代古街藏身鬧市
原標題:【閩都風土】閩侯水西林:明代古街藏身鬧市 福建歷史文化名鎮閩侯縣南嶼鎮素有福州「小中亭」之稱,昔分南北兩嶼,水西林居北嶼。 如今,從福州市區沿環城高速到達位於鎮政府所在地南旗社區的水西林,不過40分鐘車程。讓人意外的是,一條明代古街竟然藏身鬧市,還能保留至今。2013年2月,作為明清時期福州官宦府第建築群的典型實例,水西林古街入選第八批省級文保單位。 三世瓊林第,六朝大老家 稱水西林為「人瑞境」,是明代福州文人起的雅號,這一帶多長壽的人。
-
福州彩繪玻璃:喚醒閩都百年鄉愁
趙獻說,彩繪玻璃雖是舶來品,但是它在福州有百年的歷史。經過這些年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目前其公司福建傑瑞堂集團出品的彩繪玻璃產品,無論是規模還是產量在國內都是位列前茅。近年來,許多中國風的彩繪玻璃產品還作為國禮遠走海外,得到海內外民眾的喜愛和認可。
-
記憶中的福州糕餅類傳統小吃,你都吃過嗎?
好多記憶裡的老店也關門了偶爾大老遠跑去烏山邊上的醉仙樓和聚福園解解饞童年那種感覺畢竟是回不來了電電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番福州的好吃的傳統糕餅~不知屏幕前的你是不是都嘗過了呢~福州老百姓自發犒勞戚繼光軍隊,將麵粉做成圓餅用火爐烤熟,小的直徑兩寸寬粘上芝麻,鹹味,大的直徑三寸寬,甜味,餅的圓心位置都穿個小孔,用細麻繩從中穿過,將一個個餅約二、三十個串好,再將首尾相接,掛在士兵的脖子上或挎在手臂上,用做行軍打仗的糧食。小的餅稱為「戚繼光軍隊餅」,簡稱為「光餅」,大的餅稱為「東徵殺倭寇餅」,簡稱為「徵東餅」。
-
【閩都風土】福州閩侯縣七裡滬嶼蘆葦席
蘆葦席是福州閩侯縣七裡鄉(今青口鎮)傳統的手工業品之一,又是廣大民眾的基本生活用品。七裡產的蘆葦席具有冬暖、夏涼、透氣、散熱的特點,使用簡便,價格適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幾百年來,隨著當地與外界通婚,滬嶼出嫁的姑娘將編織蘆葦席的技藝也帶到出嫁地,附近的葉厝村、楊厝村、鏡上村、莊頭村以及閩侯南部一帶,都留下了滬嶼蘆葦席的足跡。 改革開放以來,青口引進了臺灣錦福草蓆廠,實行機械化生產,滬嶼蘆葦席編織技藝才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來源:2014年12月28日《福州晚報》·林依光)
-
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
新華社福州10月30日電 題: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 新華社記者塗洪長、王成、吳劍鋒 有著2200多年歷史、以「三山兩塔一條江」著稱的福州市,近年來圍繞「顯山露水」做文章,推進「還山於民」,攻堅水系治理,賡續文脈傳承,合力繪就了一幅「綠城、水城、古城」交相輝映的閩都美麗畫卷。
-
閩都風情:饒有風趣的福州地名
中新社福州六月四日電 題:饒有風趣的福州地名 作者 蔣禕 福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名的饒有風趣,就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積澱的一種體現。 福州的地名浩繁而有趣,據一九八0年普查資料,共計有四千兩百六十多條。翻閱《七閩現代骨董錄》,發現過去福州民間喜歡把地名串編起來,念起來倒也朗朗上口。
-
福州奇葩車牌:閩A·SB250和閩A·2B250好上了(圖)
閩南網5月6日訊 前日,有網友曬出一張照片——「閩ASB250」與「閩A2B250」這兩輛車,在福州臺江萬達廣場的地下停車場裡相會了。隨後,不少福州網友的微博、微信朋友圈,被這兩個奇葩車牌刷屏。昨日,兩輛車再次相會,兩名車主現身合影,再度讓網絡沸騰。 福州還有哪些奇葩車牌?閩A11111至閩A99999的「土豪車牌」,真的存在麼?
-
中考早餐食譜:蔥香肉餅&蔥香肉蛋堡
蔥香肉餅&蔥香肉蛋堡 圖片來源攝圖網 菜譜簡介 前一晚拌好肉餡,早上輕鬆完成美味早餐,正餐,漢堡,夾土司都方便~~> 材料 絞肉300克 蔥花5支 紅蘿蔔絲適量 醬油膏2大匙 米酒1大匙 香油1茶匙 胡椒粉適量 味霖1茶匙 做法 step1 青蔥切花,紅蘿蔔切絲,
-
【閩都風土】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所以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
-
舌尖上的福州,一定少不了這些美食
今天我們不談閩系大菜,只談福州小食,這類小食往往品類繁多,歷史悠久!就像魚丸扁肉燕,蠣餅鼎邊糊,光餅……這些福州傳統小食,好吃又便宜,符合各層次人員的需求,估計很多人也都吃過這些,那就讓我們一同來細細道來。魚丸是最具福州傳統代表的美食,曾幾何時,在福州的大街小巷我們都能聽到魚丸的叫賣聲,是十分富有沿海特色風味小吃之一。
-
趙獻:將閩都文化融入「玻璃畫」打造福州「第四寶」
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文 陳暖/攝近日,在三坊七巷塔巷舉辦的傑瑞堂手工彩繪玻璃展成了「網紅展」,近80萬人次「雲圍觀」這些色彩斑斕的「玻璃畫」。趙獻是這場「網紅展」的主創人員之一。手工彩繪玻璃工藝在福州已有上百年歷史,2018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蔥香千層肉餅——不能直視的美味!!
蔥香千層肉餅材料:肉餡部分:1、豬肉餡(帶些肥肉的那種,不要買特別瘦的,不然很柴,還不香),大概兩個拳頭的量(這個根據你做的多少自行增減,主要是注意和調料的比例);2、蔥花,與豬肉等量。(體積!!不是重量!)
-
助力福州非遺傳承 第四季「梅園·尋找閩都非遺論壇」在榕舉行
交流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央廣網福州11月14日消息(記者呂貝娜)11月14日上午,由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主辦的第四季「梅園·尋找閩都非遺論壇」在福州光明港梅園國際大酒店舉行。
-
【閩都風土】福州閩侯縣七裡滬嶼蘆葦席
蘆葦席是福州閩侯縣七裡鄉(今青口鎮)傳統的手工業品之一,又是廣大民眾的基本生活用品。七裡產的蘆葦席具有冬暖、夏涼、透氣、散熱的特點,使用簡便,價格適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幾百年來,隨著當地與外界通婚,滬嶼出嫁的姑娘將編織蘆葦席的技藝也帶到出嫁地,附近的葉厝村、楊厝村、鏡上村、莊頭村以及閩侯南部一帶,都留下了滬嶼蘆葦席的足跡。 改革開放以來,青口引進了臺灣錦福草蓆廠,實行機械化生產,滬嶼蘆葦席編織技藝才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來源:2014年12月28日《福州晚報》·林依光)
-
福州彩繪玻璃:喚醒閩都百年鄉愁
趙獻說,彩繪玻璃雖是舶來品,但是它在福州有百年的歷史。經過這些年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目前其公司福建傑瑞堂集團出品的彩繪玻璃產品,無論是規模還是產量在國內都是位列前茅。近年來,許多中國風的彩繪玻璃產品還作為國禮遠走海外,得到海內外民眾的喜愛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