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椒」深加工 抱團闖市場 海南農墾企業改良胡椒生產工藝

2020-12-19 南海網

近日,在農墾東昌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農戶正忙著採摘胡椒。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通訊員 林寶華

6月15日,在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的農墾東昌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裡,胡椒成熟掛果,映著陽光透出瑩潤的光澤。海南農墾東昌農場公司職工黃麗貞麻利地摘下一串串胡椒粒,放入桶中。

在海南民間曾流傳過這樣一句俗語:「一金二銀三胡椒仁」,可見當年胡椒市場價格之高。然而近年來,受到產品附加值不高等眾多因素影響,海南胡椒價格走低,收購價從幾年前的每公斤80元,降到如今每公斤約30元。這讓一眾海南胡椒企業思考,如何轉危為機,轉型升級,謀求產業突圍。

坐擁2.8萬畝胡椒種植基地,東昌農場公司是我國胡椒種植面積最大的企業。在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付謹盛看來,「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打造精深加工產業鏈條,面向中高端市場,推出高附加值、高認可度的拳頭產品,是我們目前努力的方向。」

發揮規模優勢

抱團發展提升質量

「現在是胡椒掛果期,每天一早,我就來採摘胡椒,直到中午才回家吃飯。」在種植基地裡,黃麗貞是最早到達、最晚離開的那批人之一。2015年,在公司工會幫扶下,她管起5畝地800株胡椒,如今每年能有三四萬元收入。

胡椒,讓黃麗貞嘗到美好生活滋味的同時,也增添了一絲「椒」慮。「市場變幻莫測,這幾年胡椒收購價格也隨著變化,不知明年價格如何。」在東昌農場公司,擁有同樣憂慮的種植戶不少。他們渴望發揮規模化種植優勢,闖出一條市場新路。

業內人士認為,海南胡椒市場競爭力不明顯的原因包括產業基礎散、弱,省內胡椒以低端收購,粗淺加工居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加上品牌不響,附加值不高。

付謹盛介紹,胡椒種植產業在當地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數十年過去,僅東昌農場公司便有3000餘戶職工種植胡椒,家家戶戶都有成熟種植技術,種植面積達2.8萬畝。可以說,胡椒在當地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和產業基礎,具有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的先決條件。

2017年來,隨著新一輪農墾改革轟轟烈烈開展,東昌農場公司通過企業化發展,帶動種植戶抱團闖市場,並與科研機構合作,建立胡椒標準化規範種植體系,從源頭提升胡椒產品的種植質量。

改進加工工藝

效率更高產品更優

「這幾年,經過產業化發展,我們發現,海南胡椒缺乏市場佔有量大,知名度高的拳頭產品。」付謹盛表示,長期以來,海南的胡椒加工企業數量不多、規模小、技術不夠成熟,胡椒精深加工產業亟待加強。

過去,椒農習慣採用傳統工藝脫皮,先將胡椒放入水中浸泡10日至15日,待其水漚發酵後逐漸脫皮,隨後將其放入河中,以水流浸泡衝刷徹底去皮。「如此加工,不僅產品存在燻臭味,品質不夠高,還有加工效率低下,不夠環保等問題。」付謹盛說。

為提升胡椒產品精深加工技術,2019年3月,東昌農場公司與雲南一企業合作研發環保型胡椒加工技術,引入新式機械自動化環保生產線,以新工藝生產胡椒產品,於當年6月試生產。

「以前我們用傳統工藝加工胡椒仁,得花十五六天。公司有了新生產線後,五六個小時內,機器就能自動完成胡椒脫皮、烘乾等工序,不產生汙水,還可集中回收椒皮進行環保處理。」黃麗貞說,生產線省時省力,受到了職工們的歡迎。

「高效環保之外,新式生產線出產的胡椒產品品質也更勝一籌。」付謹盛介紹,新式工藝生產的胡椒籽辛香濃鬱,氣味芬芳,且加工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了殘留的雜質,保留胡椒鹼成分,使得胡椒更具清香和營養價值。付謹盛說:「新式生產線運行後,農場公司能進一步掌控資源,助推胡椒集約化發展,拉長產業鏈,加大胡椒加工技術研發力度,促進胡椒精深加工,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東昌農場公司還在品牌打造和市場營銷上不斷發力,以「昌農」為品牌,推出胡椒粒、胡椒粉等系列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迎合市場打造佔有量高、認可度強的拳頭產業,並組建專業市場營銷團隊,和墾區其他企業抱團發展,利用其線下專營店等渠道,推廣胡椒產品。

此外,海南農墾還在謀劃整合胡椒產業,組建海南農墾胡椒產業集團,推動墾區胡椒產業協同發展、資源整合,實現海墾胡椒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對於廣大椒農和胡椒企業而言,胡椒產業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付謹盛認為,海南胡椒產業要走出困境,做大做強,還需要依靠政企校多方合力,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引導,企業發力轉型,科研機構提供科技助力等舉措,共同打造產學研一體的產業發展鏈條。

(海南日報海口6月15日訊)

原標題:聚「椒」深加工 抱團闖市場 海墾企業改良胡椒生產工藝,打造特色品牌

相關焦點

  • 「昌農」牌胡椒變身「金豆子」!海墾東昌農場公司聚「椒」產業鏈
    海南加快自貿港建設,旅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東昌農場公司搶抓機遇——聚「椒」產業鏈 打好優勢牌■ 記者 夏貞吉 特約記者 林寶華近日,東昌農場公司發力針對胡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企業自身必須練好內功,在嚴把胡椒生產質量關的同時,要迎合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胃口」,不斷推出融入新元素和本土特色的新產品,以豐富的產品矩陣,滿足市場差異化的需求。包裝成品的黑胡椒在裝車,銷往全國各地。「瞄準海南自貿港巨大的伴手禮市場,公司因時而進,推出第三代『昌農』牌胡椒產品。」
  • 海南農墾胡椒產業公司打造高品質胡椒生產線
    海南農墾報海口10月25日訊 (記者 盧裕元 通訊員 劉維)近日,記者從海南農墾胡椒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胡椒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與布勒(無錫)商業有限公司籤訂合同,將斥資2118.88萬元量身打造一條「達到歐盟檢測標準、目前世界先進水平」的胡椒生產線,產出產品將出口至歐盟國家。
  • ...椒」氣襲人!「昌農牌」大坡胡椒打好組合拳帶領農戶共奔小康路
    近年來,東昌農場公司聯合大坡鎮委鎮政府,將胡椒作為該鎮發展農村經濟的主產業之一,並全面推動胡椒產業發展計劃,積極推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了其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型升級,樹立了一批胡椒良好生產規範示範點,帶領脫貧戶發展胡椒產業,幫助貧農戶就業增收。同時,將「昌農」牌胡椒打造成拳頭產品,在全國各地開花。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香胡椒脫皮有新招
    12月15日,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冬交會海南農墾館昌農胡椒展區,海墾東昌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昌農場公司)銷售部經理符浩舉著兩小袋胡椒籽,邀請前來選購產品的市民遊客品聞體驗。  「左邊那袋胡椒籽辛香味很濃,右邊那袋有點燻人。」市民李欣仔細聞過兩袋胡椒籽後,說出了結論。她還發現兩種胡椒籽顏色也有區別,左邊袋子裡顏色更白、雜質更少。
  • 海南農墾東昌農場公司胡椒開採 日採摘青胡椒8.7萬餘斤
    海南日報海口6月8日訊 (記者鄧鈺 通訊員林寶華)6月8日,在位於海口市大坡鎮的海南農墾東昌農場公司的胡椒種植園中,農戶們正忙著採摘胡椒。6月是胡椒成熟採摘的高峰時期,目前,東昌農場公司日採摘青胡椒8.7萬餘斤。
  • 海南農墾60多年培育諸多「金字品牌」書寫「動人故事」
    26日,去行政職能、完全企業化的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墾控股集團)向媒體介紹這些傳統品牌和新生品牌背後的故事。海南農墾人在割膠。海南農墾供圖  「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南農墾人艱苦創業,讓我們自己的膠樹在1957年流出了第一滴膠乳,創造了北緯十八度以北大面積成功種植天然橡膠的奇蹟。」海南農墾歷史文化專家林旭飛說起橡膠的動人故事。
  • 海南海墾母山咖啡牽手雲南農墾咖啡拓展市場
    摘要:11月26日,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赴國內知名咖啡企業雲南農墾咖啡有限公司(原雲南咖啡廠)學習考察,洽談合作,受到雲南農墾咖啡有限公司的熱情接待。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胡椒變白胡椒 只需5個多小時
    ■ 本報記者 歐英才 李關平 通訊員 林寶華  新鮮胡椒的脫梗、脫皮和烘乾是海南白胡椒加工的關鍵步驟
  • 緊跟市場需求打造產品 海南農墾誠懇邀您遊海南
    這股「暖流」出現在海南農墾多個景區和休閒遊體驗點。尤其隨著7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最新通知,國內跨省遊恢復開放,眾多企業更感受到市場利好。「『暑期檔』的到來,釋放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旅遊欲望。」搶灘暑期市場 打造產品新亮點目前,海南農墾各大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暑期遊市場,打造文旅產品新亮點,推出各類精品促銷活動,推介農墾優秀景區,讓人們發現海南夏日之美、農墾文化之美。「暑期遊的主要客群集中在『學生黨』和親子家庭中。想要搶佔先機,企業必須抓住這部分遊客的心。」
  • 即墨童裝抱團闖市場
    □ 本報記者 張曉帆  即墨童裝聯盟近日揭牌,52家即墨童裝生產企業和電商企業結成聯盟,共同承接大單、共同設計精品、打造「即墨童裝」品牌。  目前,即墨電商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迅速增長,發展到1萬餘家,約佔青島市電商市場份額的40%。
  • 海南胡椒加工成功跨界 「胡椒香水」味道好極了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興隆5月25日消息(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下稱熱科院)日前在胡椒鮮果加工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提取胡椒精油,成功研製出胡椒香水,呈現清爽的植物香型。這是該院繼胡椒可機械化一條龍加工後,取得的鮮果高附加值科研成果。
  • 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整合9.3萬畝荔枝 抱團應對市場
    海南農墾報海口11月26日訊 (記者 倪德馨  通訊員 符煜)海南農墾產業集團又添新軍!11月23日,海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揭牌成立。  「把海墾荔枝產業打造成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農業品牌產業,把海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打造成為海南荔枝的產業龍頭。」
  • 海南農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23日揭牌成立
    中新網海南新聞11月23日電 (李驍可)海南農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紅明荔枝集團)23日在紅明農場揭牌成立,這也是海南最大的荔枝產業集團。  據介紹,在海墾紅明荔枝集團發展中,將大力實施荔枝生產標準化行動計劃、荔枝品牌整合行動計劃、荔枝加工產業行動計劃、荔枝產品營銷整合行動計劃、荔枝配套服務產業行動計劃「五大行動計劃」。  海墾紅明荔枝集團將以綠色品牌理念引導荔枝生產標準化。建立和完善荔枝生產標準體系,把產前、產中和產後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逐步形成與國際、國家、行業相銜接的標準體系。
  • 成本「水漲船高」玉米深加工企業面臨重新洗牌
    深加工行業需求無亮點目前玉米的深加工行業利潤不好,但部分大型企業為佔領市場及降低開機成本,仍在超負荷生產。據一些深加工企業反映,由於近些年國家補貼深加工行業,使得產能擴張明顯,整體上對於玉米的需求仍處於上升狀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心做好茶 用新贏市場
    海墾茶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吳海江表示,該集團自2016年4月組建以來,整合墾區茶業資源,帶動旗下分公司抱團發展,突破小、散、弱的困境,並制定茶園建設標準、茶園管理標準、加工車間標準和製作工藝標準等5大標準,並在各分公司嚴格執行,嚴控產品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  有標準,還要有相應的制度規範。如今,在海墾茶業集團各分公司的茶青收購點,都張貼了收青標準和收青制度的公示海報。
  • 海南公布多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海南農墾峻源、鷹航航空飲品等企業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採取措施依法予以查處,並責令食品生產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進行整改;責令食品經營環節有關單位立即採取下架等措施防控風險。不合格產品的風險防控措施以及核查處置結果將在相關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網站予以公布。
  • 海南文昌春光食品:椰子故鄉海南的特產加工龍頭
    中國網訊 11月26日,「暢遊國際旅遊島——2011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大型採訪團走進海南文昌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參觀這家海南島土特產加工龍頭企業。2004年,春光食品研發生產出至今市場佔有率仍然保持第一的春光椰子糖,改變了海南企業依靠傳統椰子糖打市場的做法。如今,已佔領70%島內市場的春光椰子糖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海南省名牌產品」、「海南省著名商標」、「博鰲亞洲論壇授權專用產品」等美譽。
  • 海外探訪:新希望、通威等飼料企業抱團突圍闖越南
    ,海陽通威公司生產車間。HNE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越南飼料協會統計,目前越南畜家禽飼料加工企業約239家。其中,本土企業180家,外企59家,後者佔據65%市場份額。「正大和嘉吉兩家就佔30%,川企只有10%左右。」唐明說,川企市場份額仍然較低。
  • 疫情下我省加大水產品加工補貼力度 漁業企業發力深加工
    為確保漁業增效、漁民增收,一方面,我省出臺相關方案加大對水產品加工企業採購收儲補貼力度;另一方面,不少漁業加工企業表示將搶進度,同時加大收儲力度。疫情之下,部分漁業養殖企業也有了新思考和新動作:加快布局漁業深加工,延長補齊產業鏈,以期「加」出新市場、帶來新「漁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