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國餐飲企業將會大量上市;美團外賣與餓了麼合作商家重合...

2020-12-14 騰訊網

  隨著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和消費升級的到來,餐飲行業亦呈現革故鼎新之勢。以餐飲業務為核心的「美團點評」,稱2018年將是餐飲產業變革點,未來訂單在線化率有望達80%;「番茄資本」投融資報告稱,未來5-10年中國至少出現50-100家餐飲上市公司,快餐優先;「麥當勞」則在用戶體驗方面發力,計劃在2025年前將所有包裝環保化……

  新的發展需求,給餐飲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了解更多餐飲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視點具體內容。

  餐飲外賣

  1.中國將取消對英國牛肉和相關奶製品的進口禁令,新協議將在未來6個月內實施。

  據了解,這是英國牛肉在時隔22年後將再次回到中國市場,這對英國畜牧業來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來源:網易新聞);

  2.「麥當勞」公布了其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全年及第四季度全球同店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了5.3%和5.5%,達到6年來最高。

  據了解,公司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中國等主要市場的同店銷售額都有所增長,其中美國本土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漲幅為4.5%,高於分析師預期的4.3%(來源:搜狐);

  3.「美團點評」負責人認為,餐飲行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本質,是對用戶全渠道數據的聚合,2018或將成為餐飲OMO元年。

  對於美團點評來說,不僅需要通過平臺來實現C端用戶線上數據的獲取,還將通過金融支付系統、SaaS智能收銀系統等業務加深對餐飲B端市場的布局,以實現C端用戶線下行為的數位化,從而打通商戶與用戶線上、線下行為的連接,搭建全渠道會員體系(來源:36氪);

  4.繼潮汕牛肉火鍋遍地開花後,滷鵝專門店風頭崛起。有媒體在大眾點評上搜索關鍵詞「滷鵝」粗略統計出,目前廣州滷鵝專門店已超百間。

  做鴨起家的「周黑鴨」也在華南地區上線其滷鵝新品類產品,有人預測,滷鵝專門店或成下一風口(來源:紅餐網);

  5.「麥當勞」宣布,擬在2025年前讓旗下所有餐廳回收產品包裝,並在同期讓所有產品包裝採用環保和認證材質,範圍包括全球所有「麥當勞」餐廳。

  目前「麥當勞」全球逾3.6萬家餐廳中,只有10%回收包裝(來源:搜狐);

  新零售

  1.「蘇寧物流」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成都、瀋陽、西安8個城市,完成了冷鏈倉的布局,並將在2月初正式啟動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蘇寧物流」新開的8座冷鏈倉,均採用B2B店配和B2C客戶包裝發貨模式。這也意味著,用戶不僅可以選擇在家收到生鮮產品,也可以去「蘇寧」遍及全國的各類門店自提、選購(來源:億歐);

  2.「猩便利」被爆大量裁員,引起行業熱議。對此,「猩便利」官方回應,公司近期對內部人員、資源進行優化、重組,主要目的是為匹配「精細化運營」下一階段的戰略規劃(來源:36氪);

  3. 「蒙牛」與「京東」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內,「蒙牛」將聯手「京東」超市銷售額衝刺100億目標。未來,雙方將貫通大數據資源,打造智慧供應鏈體系,發力個性化定製產品系統,全面建成無界營銷新旗艦(來源:搜狐);

  大數據

  1.「番茄資本」發布了《中國餐飲業第一份投融資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資本市場至今已有27年的歷史,但是直到今天,中國的餐飲業只有15家上市公司。財務不透明、盈利不穩定、管理不規範是阻礙中國餐飲公司上市的「三大難題」(來源:聯商);

  2.「Trustdata」發布《2017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整個外賣市場呈現美團外賣與餓了麼雙雄爭霸的局面,而且「美團外賣」與「餓了麼」的合作商戶重合度達到27.1%,未來線下商家將會繼續「觸網」(來源:億歐);

  融資

  1.B2B餐飲服務線上平臺「HungerBox」宣布獲得了一筆250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領投方為新加坡風投「Lionrock Capital」。參投方「Axilor Ventures」和軟體巨頭「Infosys」聯合創始人。

  據了解,該公司的業務旗下 100 多個數字餐廳為超過 75 家企業客戶提供服務,而且都是全球知名企業,包括「高通」、「微軟」、「亞馬遜」等(來源:聯商網);

  創新

  1.臺灣有家提供洗衣服務的咖啡館,還有個獨特的名字:穿越九千公裡交給你。店內以工業風為主,低調簡潔。

  據了解,老闆過去是忙碌的上班族,洗衣服成了一個難題,喜歡喝咖啡的他突發奇想,便開了這家店(來源:紅餐網);

  2.「星巴克」日本推出一款粉色茉莉拿鐵,成為新一代網紅。這款熱飲以Teavana茉莉花茶為基底,透明的星空杯中是粉色的茶飲和白色奶油,看起來少女心爆棚(來源:搜狐);

  3.英國倫敦一家餐廳推出了一款重達3千克的漢堡,如果能在15分鐘內吃完可以免單。

  據了解,這款超級巨無霸漢堡只在2月2日至2月16日出售,並且只在晚餐時段供應3小時,每天最多供應10份。需要提前電話預約,前50名免費,之後的消費者需要支付30英鎊(約合268元人民幣),(來源:搜狐);

  【熊貓有話說】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優化用戶體驗、用戶效率是新餐飲認知突破、科技創新的第一因。新時代餐飲人應該利用大數據,更好地了解用戶,並以用戶倒逼管理,實現去管理化。

相關焦點

  • 月活被餓了麼反超,美團的「外賣帝國」現bug?
    港股市場新一輪的財報季已經接近尾聲,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各自報告期內的經營業績,由於疫情影響再度削弱,新經濟形勢下作為重要推手的幾大網際網路企業表現可圈可點。其中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佼佼者,年內累漲186.56%的美團自然備受投資者的關注。
  • 順豐進軍外賣市場!「豐食」與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共分市場
    截至目前,已有52家以上的知名餐飲企業入駐集體用餐被認為是餐飲業的最後一片藍海。這次順豐會給行業帶來什麼變化?它會挑戰美團,餓了麼?對此,5月10日晚,順豐快遞迴應稱,「豐食」主要服務於企業集團訂餐。不同於美團和餓了麼。對我來說,它還處於商家入駐和試運營階段。
  • 美團餓了麼外賣之爭升級:新零售大戰已開局!
    無獨有偶,美團在外賣市場的頭號競爭對手餓了麼也開始在新零售領域頻頻發力——在進入阿里體系後,餓了麼的角色顯然已經不僅局限於外賣,其配送團隊蜂鳥將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時配送不再僅服務餐飲外賣,而是計劃向各路新零售縱隊輸出運力。
  • 美團高佣金再遭喊話 餐飲商家緣何怨聲載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近日,廣東省餐協聯合省內32家餐飲協會發布了一份《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收到幾百家餐飲企業針對美團外賣的投訴,要求美團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減免疫情期間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
  • 美團外賣收入是餓了麼口碑兩倍,結構性優勢凸顯
    規模效應凸顯,美團外賣等於2個餓了麼口碑美團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外賣實現了交易額同比增長36.5%至931億元,總收入達到了128億元,訂單量從同期的15億單增加到了21億單,單日完成訂單量突破3000萬單,實現了單季度毛利29億元,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突破。
  • 月活反超美團,餓了麼補貼戰告捷
    但對於市場份額更高的美團來說,外賣增長停滯是更加不可接受的。自2018年美團上市後,美團的戰略思路就是Food+Platform,即從餐飲衍生的超級本地平臺,意味著從外賣基本盤向新業務引流。從歷史發展看,美團也確實遵循著點評——外賣——酒旅等衍生業務的邏輯進行增長。對美團來說,外賣增長停滯意味著整個新增業務的用戶增長受阻。
  • 餓了麼商戶退美團怎麼回事 商家被餓了麼要求下架美團?
    中國小康網 餓了麼商戶退美團怎麼回事?商家:我只想好好賣個飯!近日,有網友在華商論壇發帖反映,因沒有聽從「餓了麼」工作人員讓其從「美團」下架的建議,他的餐館被「餓了麼」平臺強行下線。據了解,僅西安市高新區東大片區就有七家店鋪被「餓了麼」要求下架「美團」。「神仙打架,商戶遭殃」,這種窘境如何破解?
  • 餓了麼月活反超美團外賣有玄機美團社區團購的未來價值或高於外賣
    但餓了麼的數據也表現搶眼,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餓了麼在10月份的MAU(月活躍用戶)已經超越美團外賣,這是餓了麼近兩年以來月活用戶首次在App端高於美團外賣。怎麼看美團外賣的競爭能力?程俊:第一,美團在市場份額是餓了麼兩倍多的情況下,在餓了麼接入支付寶,且提供「百億補貼」虧損競爭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比餓了麼更快的增長速度,這本身就是市場統治地位的表現,也是規模效應的必然結果。
  • 加入美團餓了麼的商家,外賣接單不斷,為何還會面臨倒閉?
    而說到外賣平臺小編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團與餓了麼兩大外賣平臺,這兩家公司是如今外賣行業的「龍頭老大」,瓜分了國內外賣市場的大半份額。如今現在有很多商家在加入了他們的外賣平臺之後,用戶在相關的手機軟體上就能通過網際網路完成對應商家的點餐,讓人們徹底告別了,之前拿著餐廳外賣菜單打電話點餐的囧境。
  • 餓了么正式上線「百億補貼」:阿里焦慮,美團危險?
    在美團Q2實現的22億利潤裡,有13億是外賣業務帶來的。這個漂亮的數據,是因為從商家手裡收取了大量的佣金。 財報顯示,Q2均攤到每個商家的佣金達到了約2526元,此外,每個商家還需承擔高達約686元的營銷費用。與一季度相比,每個商家在美團上的經營成本平均上漲了972元,增幅約43%。
  • 外賣O2O平臺商業模式比較——以餓了麼、美團外賣、到家美食會為例
    外賣O2O平臺應明確市場定位,開拓新的細分市場,針對不同目標顧客,進行相應特色營銷,並協同餐飲商家完善信息化建設,使訂餐流程更順暢,創新盈利模式,真正實現外賣O2O平臺的商業價值。 從團購網站到打車軟體,從家政服務到上門美甲,從按摩保健到外賣平臺,過去兩年,中國湧現了大量本地生活服務O2O平臺,這讓「隨叫隨到」的夢想照進現實。
  • 餓了麼5億美元收購百度外賣 O2O終成"二馬"對決
    今年3月,百度外賣被傳將與順豐戰略合作,雙方按照1:1的比例成立合資公司,但最終也不了了之。如今,出售的消息塵埃落定,百度全身而退,將更多精力投至人工智慧領域。由於餓了麼與美團點評背後的大股東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O2O領域實實在在成為「二馬」相爭的戰場。只不過,阿里巴巴聚焦的仍然在於平臺和零售,而騰訊聚焦的是連接。
  • 美團上點的外賣為什麼卻是餓了麼送的?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隨著智能科技的普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外賣行業已經進入輝煌!可以說外賣小哥的身影無處不在!很多人都有過點外賣的體驗了吧?但是很多時候你的確是在美團上點的外賣為什麼是餓了麼配送的呢?(或者你是餓了麼上點的餐,送來的確是美團),是不是一臉懵逼?是不是很驚訝?是不是很奇怪?外賣配送員稱之為「騎手」,其實外賣配送的平臺有很多家,有百度外賣(已經被收購)、美團外賣、餓了麼、uu跑腿、達達、點我達、滴滴外賣(西安目前還沒上市)等諸多外賣平臺,最強最大,最常見的只有兩家既美團外賣和餓了麼。
  • 餓了麼美團兩大外賣平臺抽成上漲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詩卉 於桂桂)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外賣平臺正悄悄上漲抽成, 其中餓了麼平均佣金接近26%,美團最高也上調至22%。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在核實過程中獲悉,餓了麼的確上漲了部分城市外賣商家的抽成,但是並未高至26%。
  • 美團因為餓了麼開啟百億補貼 搶走凍資王農夫山泉閃爍光芒
    餓了麼此刻突放大招是想奪回市場和用戶,近年來與美團在市場份額競爭中差距越來越大,也加大了阿里(09988-HK)與餓了麼的焦慮(阿里於2018年4月全資收購餓了麼)。據報導,2017年餓了麼外賣市場份額為29.8%,百度外賣為13.7%,美團外賣為53.9%。該年8月,餓了麼宣布收購百度外賣。
  • 挖掘外賣行業新增量 美團喝茶餓了麼返校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發生了多項工商變更,其註冊資本增加至1.08億元,同時新增了多名股東,其中就包括了長沙湘江龍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深圳龍珠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龍珠資本正是美團點評旗下的產業基金。此番龍珠資本入股古茗就意味著美團在線下又擴展了3000家店鋪。
  • 對話餓了麼星選負責人:憑什麼讓餐飲500強成為外賣500強?
    1月18日,在餓了麼星選位於北京海澱區北部的辦公地,餓了麼副總裁、餓了麼星選負責人王景峰說,「現在外賣的500強和餐飲的500強重合度非常低,許多優質大牌餐飲企業外賣做得並不如意,我們接下來要推動的事情是怎麼樣去賦能這些商家,讓他們把外賣這條業務做好。」   2019年餓了麼的目標是:一百萬新商家上線、一百萬商家實現相對完整的數位化升級、帶動一百萬就業。
  • 打完外賣的圈地戰,美團餓了麼的地推人會何去何從?
    外賣平臺能有今天的格局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美團就是從千團大戰(2011年)這類血淋淋的戰場一步步廝殺出來的,拓展外賣業務後又面臨和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的戰爭,贏得勝利就必須有優秀的先鋒戰士去佔領市場,這支龐大的先鋒部隊就是地推人員,不論是外包的服務商,還是直屬團隊,他們確實為平臺在攻城掠地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餐飲企業和外賣平臺吵得不可開交?算一算餓了麼和美團的佣金帳
    餐飲行業又能不能繞開平臺獨自求生?一家剛剛上線外賣業務的火鍋店「吳老么火鍋」,外賣讓他稍稍回本了一些。這個品牌,在上海有55家門店,迄今仍未恢復營業。此前,他們從未與外賣平臺合作過,這段時間入帳大幅減少,但仍需承受每月近300萬元的房租和員工工資,成本壓力巨大。2月初,企業開始「自救」。
  • 餓了麼重新開局
    如今,阿里對餓了麼的定位逐漸明確:既是新類別殺手,又是末端物流基礎設施。不同於前幾年,餓了麼與美團的競爭已從單純的市場份額爭奪,走到了餐飲市場供給側數位化改革同步進行的態勢,整合上下遊將成為主基調。就在 5 月,美團也公布了即時配送平臺美團配送上線的消息。而在內部,餓了麼與口碑的繼續整合、探索,也將是接下來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