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想拍吻戲"的彭昱暢火了,也許滿洲裡依然是隱沒於呼倫貝爾茫茫草原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邊陲小城。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在金馬獎上一舉成名,在大象席地而坐的滿洲裡,也成了文青們的朝聖地。
滿洲裡真的有大象嗎?
這座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地處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交界處的小城,自從一百多年前中東鐵路打通了歐亞陸路交通的大動脈,便一直是歐亞大陸橋的咽喉要地,有著"東亞之窗"的美譽。中、蒙、俄三國的文化交匯,二十多個民族共同生活於此,形成了它獨一無二的氣質。
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美麗,當屬隔壁斯拉夫人民的歐洲童話風。
"中國人到了滿洲裡就像出了國,俄羅斯人來了滿洲裡就像回了家。"漫步滿洲裡街頭,拜佔庭、哥特、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隨處可見;轉過街角,金髮碧眼的俄羅斯姑娘微微一笑就明亮了整個秋天;下一個路口,俄式冰淇淋散發出濃濃巧克力香味一記甜蜜爆拳擊倒了理智。
從晨光熹微到華燈初上,你所能想像到的詩與遠方,不需要出發,就都在腳下了。
最清醒的晨起時光,應當留給虔誠的信仰。被稱為中國最北端極具皇家氣勢的佛教寺院——大覺禪寺,始建於遼重熙二年(公元1033年),歷經金、元、明、清四代,雕梁畫棟,殿宇恢弘。
遠望抖不盡風姿綽約,近觀藏不住萬種風情。位於套娃廣場西側的俄羅斯藝術博物館可謂是俄式建築的集大成者。外表哥德式的建築風格金碧輝煌,內裡現代化的布展把俄羅斯繪畫、雕塑等高雅藝術品與套娃、漆畫等民間藝術巧妙結合,讓博物館更像是一個寶藏盒子。
作為滿洲裡的地標名片,無論男女老少,沒有人能拒絕得了套娃廣場這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192個真人等高大小的套娃散落在廣場上,和最經典的俄羅斯村姑"瑪特羅什卡"嘮嘮家常,跟澳洲飛魚索普合影,還能與莎士比亞聊聊悲喜劇的精髓。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歷史,都在這裡以繪畫藝術的形式交織在一起,穿越古今,真的只用一個轉身即可完成。
在我國邊境上,與鐵絲網並存的還有一種常見的景觀——國門。大多數國門只是在荒野中挺立著,形單影隻,但滿洲裡與俄羅斯間的國門已經成為了滿洲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魅力不僅存在於它的建築,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滿洲裡建市百餘年的發展進程。很多遊人來這裡只為與國門合一張影,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橫跨歐亞大陸的火車呼嘯著從俄羅斯跨過中國國境。
滿洲裡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為"旺盛的泉水",所以千萬不要忘記去一趟"海一樣"的呼倫湖。呼倫湖又名達倫湖,位於滿洲裡市東南,是內蒙古第一大湖和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在這裡,弄潮戲水,悠閒垂釣,陽光浴,乘船遊覽,騎馬騎駱駝……玩累了可以嘗嘗草原風味"全羊宴",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在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中,主人公王金曾在猶豫時問過一句:"去了滿洲裡看了大象,又如何?"
男主角韋布答:"去看看。"
去看看吧,趁著國慶假期,不管你是去找那隻坐在地上的大象,還是去看異域風光,從平凡生活中逃離解決不了問題,但可以喘口氣。短暫逃離之後,重拾勇氣,再一頭扎進瑣碎日常中吧。
那時你就會發現,雖然沒有大象,但走著走著,總會遇見不讓你那麼孤單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