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嚴禪院分為古廟和下古廟兩部分,面積分別為60000平方米和8000平方米。寺廟很宏偉,環境很安靜,禪宗很豐富,娛樂節目遠播。大門是一座雙簷拱門建築,高約9米,寬約15米,紅色柱金瓦,石獅護衛,雄偉壯觀,山門黑色底部有「光明與嚴格禪」牌匾,為清康熙11年( 1673年)康熙皇帝御書,更具歷史遺蹟價值。
進入大門後,面對面可以看到天壇前的兩個8米高的四方形紅色柱亭,亭內每一個陳設都有一個御壺,黑色鐵鑄件,高度1.70米,直徑2米,必須兩個人可以擁抱。下古寺由鐘樓、鼓樓、觀音廟、大殿、家、西廂房和大雄寶殿組成。所有這些都是莊嚴的佛像,建造了李鴻。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親林佶的第43代住持祖泉重塑了大雄寶殿的下古寺——宗祠、祖堂。並且在設計中運用了一些大善人和堂兄弟的思想,突出了中國寺廟略帶西方建築風格的特色,引人注目。
回想我與古廟的緣分,應該是小時候與祖父母一起去香佛。每三根香配兩個燭臺,每座寺廟每條路都有神仙下拜,一套就夠了。在青城山旁邊的鳳奇山上,有一座傳說中的修道院,叫做光衍禪。因為古廟古老,後人稱之為古廟。傳說明清兩代,古廟受到皇室青睞,宮門懸掛實際上是康熙皇帝親書的郭淼,至今仍可見到。古廟常年藏在翠峰四周,四周環繞著古柏、古楠、古冷杉、古銀杏。在炎熱的夏日,這裡的平均溫度也將比成都低4 - 5攝氏度,適合涼爽的天氣。
寺廟入口處有賣中草藥和各種佛珠的攤位。周一至周五陳列在市櫥裡的珍貴草藥似乎在這裡非常紮根。進入寺廟,沿著長長的石梯,可以通向不同的大廳。時間被苔蘚覆蓋,留下一絲光亮或深度。禪宗分為下層古廟,古廟已經被「十年浩劫」摧毀,只有下層古廟中的許多古蹟得以倖存。雖然通過多方集資,重建了新的古廟大廳,但總覺得仍然缺乏原有的魅力。
寺內于右任先生的草書「藏經樓」仍保存完好。林語堂先生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深山藏古寺,用一個詞來形容,我認為「寧靜」再合適不過了。雖然朝聖者還在繼續,但是修道院仍然保持著莊嚴肅穆的氣氛,在這個變幻莫測的社會裡是罕見的。
大雄寶典牌匾,黃色底白色,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大書商趙樸初親筆,筆勢渾厚,氣勢開闊,牌匾工藝精湛,引人注目。隨著一場革命,四川軍政府省長尹昌衡的兩張對聯被懸掛在大雄寶殿前。大雄寶殿後面的牆上,刻著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國家政府監管研究所所長、偉大的收受賭注者于右任留下的墨寶「藏經樓」三線書大字,用筆精巧,卓有力量成為一件珍貴的文物。
古廟由藥師殿、財神殿、端明殿、天王殿、觀音殿、東配殿、西配殿組成,莊嚴肅穆,香菸令人眼花繚亂。在藥房大廳外的左平臺上,有一個重要的寺廟歷史遺蹟,它大約有7米高,周長為1米的六角形六角形狀。在古廟左側的高坡外有一個燃燈殿,該殿專門供奉著燃燈殿的古佛,據說這種燈可以祈福,燈光越亮,祈福越大,因而信徒眾多,香火旺盛。油燈後面寺廟的最高部分是悟空禪師塔,高約8米,為頂部三層六邊形屋簷,下方的方形禪師樓,中心前有「悟出空靈塔」牌匾,牌匾下寬約1米,高度約1.5米的空門,大門為悟空禪師身體膝彎坐著的雕像
禪宗歷史悠久,建築李鴻,文物眾多,素有「川西第一天」之稱。「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寺廟的名稱是光燕古寺,簡稱古寺。1985年,禪寺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2月27日,禪寺和古寺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千年古寺光焰禪宗已經成為川西著名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