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母」是啥?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什麼都怕挖見「石母」

2022-02-01 晚年幸福浪漫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古代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不僅在生前營建高大巍峨的宮殿,衣食住行無不窮極奢華,即使在死後,也要講究「事死如事生」,幻想能在「陰曹地府」繼續享受帝王待遇,因此對於自己百年之後的身後事也要大費周章。                                                                                                            

按照慣例,古代皇帝們登基後不久,就會派遣自己信得過的心腹大臣,在都城四周踏勘所謂的「萬年吉壌」,選中 之後,要經過皇帝視察批准,然後就在此地大興土木修建陵墓,從全國各地調集成千上萬的工匠民夫,徵用難以計數的上好石料、木料,耗費白銀動輒以百萬計。可以說,營建陵寢,是每個皇帝在位期間的頭等大事之一。                                                                                                            

因為是 皇帝的永久安息之所,因此從皇帝本人到大小臣僚,凡是參與其中者,一般都會力求盡善盡美,容不得有絲毫瑕疵。帝王陵墓營建過程中,有著諸多的「講究」與「規矩」,絕對不容觸碰。一旦觸犯這些忌諱,皇帝會勃然大怒,輕則有關官員受到懲處,重則會不計成本另行擇地重新營建陵墓,造成巨大的浪費。                                                                                                            

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曾幹過一次這樣的事。道光皇帝在清朝十二帝中,也算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物。他最為人熟知的特點,就是儉省節約,幾乎已經到了吝嗇的程度,但對於自己的陵墓營建,他卻絕不含糊,甚至不惜揮金如土。

道光皇帝登基之後,就派人到處探勘「風水寶地」,最終在河北遵化附近的寶華峪,選中一塊地盤。這裡緊鄰安葬清朝歷代皇帝的清東陵,山明水秀,氣象萬千。敲定地址之後,道光帝陵墓營建工程就此拉開大幕。

《清宣宗實錄》記載,寶華峪道光陵墓工程持續了將近十年。道光帝對此極為關注,要求主管大臣定期稟報工程進度,他還另外時時派遣人員現場巡視,並且還御駕親臨工程現場。道光八年夏天,一件意外之事發生了。

道光皇帝派遣貝子奕緒,前去寶華峪視察,結果發現寶華峪陵墓地宮的木門「已有潮溼,及現有水痕」,貌似有過積水現象。皇帝營建陵墓最怕土石淺薄、挖出地下水,因為可能會導致皇帝皇后的靈柩百年之後被水淹沒浸泡。道光起了疑心,於是立即下旨給主管陵墓工程的大臣「明白回奏」,並再度派遣大臣敬徵、寶興前往視察。

結果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寶興回奏,經實地檢查,「門內地面,有積水五分,逐層石券,至地宮石券地面,俱有積水五六分不等」,「券頂石及石門鍁框,俱有蒸溽水珠」,寶華峪地宮,有極大可能距離地下水源過近、存在地宮進水的極大隱患。

道光帝不死心,親自跑到寶華峪地宮視察,結果然他暴怒不已,「木門內罩門券兩邊馬蹄柱門枕石下,往外浸水,明堂券,穿堂券,地平石縫,金剛牆極,俱有浸水處。三層門洞券門枕石後,及金券寶床下三面石縫,俱有浸水一二分不等」。換而言之,寶華峪陵墓的選址與工程都存在重大失誤,緊鄰地下水源,根本無法使用。

道光帝怒火中燒,下旨痛斥負責陵墓工程的大臣「辦理不善,喪盡天良。保無偷減情弊,必須嚴切根究」,成立調查組嚴加追查。結果一查果然有問題。陵墓地宮營建過程中,曾經挖出過「石母」,但主管大臣莊親王綿課、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英和,卻置若罔聞,漫不經心,隱瞞不報,結果最終導致花費數百萬白銀的寶華峪陵墓就此報廢。

那麼,「石母」到底是啥?所謂「石母」,是古代的一個地理名詞,又稱「泉石」、「滴水石母」。這種石頭屬於石灰巖的一種,一般是在地下水長期浸泡侵蝕環境下所形成的。古代皇帝在陵墓地宮營建中,最怕挖出「石母」,因為一旦「石母」現身,則附近有極大可能存在地下水源,會導致地宮無法使用,只能拋棄耗資巨大的工程,另行擇地重新建造。

道光皇帝這麼多銀子打了水漂,心疼的要死要活,下旨把綿親王、莊親王由親王降為郡王,戶部尚書英和發配黑龍江充軍,涉事官員一律革職,發配工地服苦役,並且不得不另起爐灶,在清西陵重新營建陵寢,此事才告一段落。

贊是一種鼓勵 分享傳遞快樂

相關焦點

  • 「石母」是何物?為什麼古代皇帝修建陵墓,都怕挖到「石母」?
    《嵩陽宮古柏》:「山中怪事知多少,石母生兒定有無」古代皇帝修建陵墓時,都怕挖到「石母」,這是為什麼呢?「石母」到底是何物?讓擁有天下的皇帝都聞風喪膽?照理說,古代皇帝作為獨一無二的最高統治者,山河湖海莫非王土,小小的石母為何能讓他們談之色變呢?原因就是,石母實在是古代陵墓的剋星,在修建皇帝陵墓時,一旦挖到了石母,就意味著必須選擇其他地方來修建陵墓。無論工程進行到哪一步,即便是斥巨資修建好了陵墓,若是挖到石母,也不得不廢棄已經建好的皇陵,另擇風水寶地。
  • 「石母」到底是啥?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何都怕挖見「石母」?
    普通百姓都如此,那麼作為古代的君王就格外重視了,而後事中最核心的當然就是陵墓的修建了,不過帝王們最怕的就是,在修建陵墓的在這個過程中挖到「石母」,那麼石母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帝王們會那麼怕呢?
  • 「石母」是啥?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何都怕挖見「石母」
    那一定就是陵墓了,不過帝王們害怕的就是在修建陵墓的過程中挖出"石母",這個"石母"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些君王都會這麼害怕? 道光帝十分的節儉,能節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那種讓別人看見都會覺得摳的人,不過和他自身有關的陵墓,他的自私勁就來了,就算花費巨款,都要修建起來。
  • 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何怕挖見「石母」?「石母」到底是什麼?
    古代皇帝在身前就開始準備修建陵墓,是為了有備無患。因為皇帝的墓葬從選址到修建完成,這是一項十分巨大的工程。前後耗時39年,如果修建到一半或者是即將要修建完成時,挖到了「石母」,那肯定要前功盡棄,重新再來。按照當時的規章制度,所涉及到的負責人,可能一個都逃不掉,全部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這可不是誇大其詞,在歷史上,真就有一位皇帝,在修建自己陵墓時,挖到了「石母」。結果只能廢棄掉已經修建完成的墓葬,另外選址,進行重建。
  • 古代皇帝修建陵墓都怕挖到「石母」,「石母」是什麼,鮮有人知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 避諱在歷史上建造陵墓時,建造者和風水學術士在開工後最不願碰到的一樣物品便是石母,「石母」到底是啥?皇帝建陵墓時,為什麼都懼它三分。清道光帝天性勤儉節約,乃至在別人看來看一些摳門,但是一擁有 和本身息息相關的陵墓營造,他的自私自利勁頭就展現出來了,甘願花銷重金。
  • 「石母」是啥?古代皇帝修陵墓,為何挖見「石母」就立馬遷陵?
    古代的陵墓都有許多的講究,尤其是皇帝修建陵墓,一點都不能馬虎。從皇帝即位開始,陵墓就要著手動工,石料和木料耗費無數,累經十數年,堪稱彌天之富。
  • 不為人知:「石母」是啥?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什麼都怕挖見「石母」
    ,然後就在此地大興土木修建陵墓,從全國各地調集成千上萬的工匠民夫,徵用難以計數的上好石料、木料,耗費白銀動輒以百萬計。醓罰堚蝳顐尐騞囘倗懞塜傏晼櫜慞墹嘍欒焽撇磍鯡聜珮玐浾旒楷么演涭輯冣詢蓜丸達逓澺膗婐綞馤廦赭憐敵馞騪麭皇帝營建陵墓最怕土石淺薄、挖出地下水,因為可能會導致皇帝皇后的靈柩百年之後被水淹沒浸泡。
  • 傳說中的「石母」是什麼?古代皇帝修建陵墓,都怕挖見「石母」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傳說中的「石母」是什麼?古代皇帝修建陵墓,都怕挖見「石母」。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講究死者為大,所以古代的一些貴族會在生前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還會尋找所謂的風水寶地
  • 「石母」是什麼?為何古代皇帝修建陵墓,都怕挖見「石母」?
    這其實是因為古代帝王陵墓的規模通常都十分龐大,從勘探選址到設計施工,一般最少都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完工。而古代的皇帝平均壽命又很短,平均壽命連40歲都不到,如果不修建得早一點,恐怕到時候還真會影響使用。對於古代的朝廷來說,修建帝王陵墓是一件大事,需要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
  • 「石母」到底是啥?古代皇帝建造墓穴,為什麼都怕挖出「石母」?
    而皇帝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為彰顯生前的豐功偉績,對陵墓地建造更是有過之而不及。但在方士尋找上佳風水寶地過程中,特別是在修建帝王陵寢之時,尤其擔心會挖見一種極為怪異的東西——石母。什麼是「石母」?不管是在官方史書,還是民間雜記,自古至今都流傳著無數雲波詭譎的傳說,而修建帝王陵寢一挖見「石母」都會被認為是風水惡地。
  • 「石母」是什麼?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何都怕挖見「石母」?
    因為工程浩大,勞民傷財,事先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當其衝的就是選址,古代沒有大型工程機械,一切都靠人力,一旦「破土」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古之帝王在修建陵墓時最怕挖出「石母」,一旦「石母」出現,意味著之前的準備工作全都白費!那麼什麼是「石母」呢?
  • 古人說的「石母」是何物?古代帝王建造陵墓,為何害怕挖見石母
    所以帝王們的陵墓都不會簡陋,一般都是比較輝煌宏偉的,包括以節儉到摳門的道光帝,在死之前都對自己的陵墓建造要求甚高,完全與其一向簡樸的作風不符。而古代帝王在建造陵墓的過程中,特別害怕挖到一樣東西,那就是石母!這究竟是何物?古人說的「石母」是何物?
  • 「石母」是啥,為何古人修建皇陵時,都怕挖到它?
    ——《登城見古陵墓》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開化的程度不夠,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滲入到古人心中。下到普通百姓,上到皇家貴族,無不信奉著「事死如事生」的觀念。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的皇帝都喜歡修建皇陵,甚至有的皇帝在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就未雨綢繆,開始籌劃自己的墳陵建築。
  • 歷史見聞:「石母」是啥?古代皇帝修建陵墓,為什麼都怕挖見「
    ,就會派遣自己信得過的心腹大臣,在都城四周踏勘所謂的「萬年吉壌」,選中之後,要經過皇帝視察批准,然後就在此地大興土木修建陵墓,從全國各地調集成千上萬的工匠民夫,徵用難以計數的上好石料、木料,耗費白銀動輒以百萬計。
  • 「石母」是什麼?為何修建帝王陵墓都怕挖到它?
    古代修建帝王陵墓的時候,都害怕挖到「石母」,這裡的石母指的是一種石灰巖,叫做「泉石」,修建陵墓的時候挖到石母,代表這附近有地下水源,不適合修建陵墓。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很多君王們在剛剛上位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的身後事考慮了,為了讓自己在百年以後能享受到榮華富貴,她們大興修建帝王陵墓,而修建帝王陵墓的過程是非常複雜而繁瑣的,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光是在選址的問題時,就非常的麻煩,所以說如果開始修建帝王陵墓以後,挖到「石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那麼石母是什麼,為什麼在修建陵墓的時候怕挖到石母。
  • 皇帝在修自己的陵墓時,最怕碰到一樣東西,一旦遇到,陵墓就廢了
    幸運的是,秦始皇陵的修建過程中並沒有發現「石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旦發現「石母」,那麼整個工程都要被迫停止。如果在地下挖到了石母,那麼就說明在這石頭下面蘊藏了豐富的地下水,因為「石母」都是剛脫水沒多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石母」2. 為什麼帝王陵懼怕「石母」看到這有些人納悶了,這石母無毒無害的,為什麼帝王這麼懼怕它呢?
  • 「石母」是何物?為何古代皇帝在修建帝陵時,見到石母就暴跳如雷
    但古代皇帝在修建陵墓時,卻十分害怕挖見「石母」,「石母」是什麼? 陵墓出現的「石母」自然不是明代文人袁宏道所寫的「山中怪事知多少,石母生兒定有無」中的「石母」,而是「泉石」,被地下水浸泡了千百年所形成的石頭。
  • 「石母」是什麼東西?歷史上真有皇帝挖墓挖到「石母」嗎?
    所以古代帝王繼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身後的陵墓,帝王陵墓工程浩大,勞民傷財,動輒斥資幾百萬兩白銀,徵召數萬工匠,耗時幾十載!因為工程浩大,勞民傷財,事先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當其衝的就是選址,古代沒有大型工程機械,一切都靠人力,一旦「破土」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古代帝王在修建陵墓時最怕挖出「石母」,一旦「石母」出現,意味著之前的準備工作全都白費!
  • 「初選墳地挖石母,此地不佳趕緊走」,啥是「石母」,有道理嗎?
    再加上中國古代對風水十分講究,在水源充分的環境下修建墓地,風水格局被打破了,質量不佳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子孫後代的氣運。比如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財主或宦官家庭,對仕途發展十分看重,他們有條件便投入大精力在祖先陵墓的休整上,希望祖上有德保佑後代。還別說,這種氣運真的有跡可循,那些發展迅猛的家庭,祖上陵墓的風水和格局都不差。
  • 修建陵墓時,帝王們最怕挖到「石母」,它到底是什麼?
    世上沒有能夠隨心所欲的人,但是最為接近能夠隨心所欲的人,恐怕就是古代的皇帝了。都說權力的滋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對於皇帝來說,手握天下最高的權力,那麼他本身也就是最幸福的人了。秦始皇一方面寄希望蓬萊仙島能夠有返來的術士,來給自己敬獻丹藥,可是他依舊沒有停止對於陵墓的修建,在他的規劃中,陵墓要有皇帝平常所享用的一切,不論是嬪妃還是太監,或者是兵馬俑代表的帝國軍隊,秦始皇給後世的帝王做出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模板,因此每個皇帝除卻生前的享受之外,對於陵墓都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