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3月24日電 題:「道路暢通了,房屋變高了,古樸中洋溢著現代氣息」——一對外國夫婦眼中的「情歌城」康定的變遷
新華社記者 葉建平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一首家喻戶曉的《康定情歌》讓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縣被冠以「情歌城」的美譽,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
在縣城裡一個叫做「白土坎」的半山腰上,有一家頗具藏族特色的小客棧,從那裡可以鳥瞰整個康定城。客棧的老闆是一對外國夫婦,從2001年初次來到康定,到2007年定居,他們見證了「情歌城」的變遷。
「過去從成都到康定要14個小時,現在只要7個小時」今年32歲的克里斯多福魯貝什來自美國,2003年開始在位於成都的西南民族學院學習藏語和漢語。那一年,魯貝什辦理了一張中國汽車駕照,從此也有了一個悅耳的中文名字——羅悅朋。
「我的妻子2001年就到過康定。我們在西南民族學院讀書時,每個月都要來康定3到4次,因為在這裡既有說漢語的,又有說藏語的,風景也特別優美,可以看到塔公草原、貢嘎山等。」羅悅朋說。
羅悅朋的妻子叫斯特芬妮,也有著一個美麗的中文名字——羅芬尼。羅芬尼回憶說:「二郎山隧道打通前,從成都到康定要14個小時,而且特別危險。隧道剛打通時,也還是單邊放行,每7個小時換一邊。現在雙邊通行,從成都到康定就只要7個小時。」
提及交通的變化,羅悅朋顯得特別興奮。「如果我自己開車,從成都到康定,只要5個小時呢!」羅悅朋開玩笑地說:「但這你可不能讓交警知道!」
「過去沒有刷卡機,商店也不多,現在連德克士都有了」羅悅朋與妻子羅芬尼2001年相識,有著共同的愛好——做「驢友」。回憶起他們倆2003年一起到康定旅遊的經歷,羅悅朋說:「那時候的康定,連刷卡機都沒有,商店也不多,現在連德克士(快餐店)都開起來了。」
羅悅朋夫婦有一個2歲半的小孩,採訪時孩子正在午睡。英俊的羅悅朋身材瘦高,他笑著告訴記者:「那時候的康定很難找到有特色的
餐館。現在好吃的餐館很多,像"大同小吃"呀!我們一般是一頓中餐、一頓西餐。至於德克士,我兒子特別喜歡。我不敢吃,最多一個月吃一次,不然早就胖得像個大氣球了。」
定居康定後,羅悅朋夫婦和當地人一樣,每天也都要到菜市場去買菜。「這裡和成都一樣,菜市場也可以買到你想要的東西,很方便。我會說一些中文,經常到那裡買菜,那些賣雞的、賣酥油的、賣牛肉的,我都認識了,大家對我都很熱情、很友好……」羅芬尼說。
如今的康定有很多藏族特色的餐館和商店。「很多外國"驢友"過來玩,我們都會帶他們去一些商店買正宗的藏族商品,吃特色的藏餐和川菜!」羅悅朋說。
「過去很多人來了也不願意在這裡住,現在我們都開起客棧了」「以前看過一本"驢友"介紹書,裡面說"康定不好玩",很多人來了也不願意在這裡住。我們來這裡後也發現,康定縣城確實不太好玩,賓館也不多,而且很貴。」羅悅朋說。
然而,近年來,康定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舒適的賓館、酒店拔地而起,一批批新近開發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前來。「現在的康定既古樸,又現代。既能夠感受到傳統的藏族風味,又有現代生活的便利。」羅芬尼說。
2007年10月,為了給更多的外國「驢友」提供方便,羅悅朋夫婦開始籌辦「匯道客棧」,定價每人35元/晚。「我也不懂開客棧要怎麼辦,我就找商務局,他們就告訴我要這個,要那個,很快就辦好了。」羅悅朋幽默地說:「每次辦手續,我都帶著我兒子,工作人員一看到了他,都說好可愛呀,"啪"的就把章給蓋了!」
羅悅朋的客棧位於半山腰,特別安靜,裡面的許多藏族裝飾品都是羅悅朋從附近一旅遊區「新都橋」買來的,一些柜子還是羅悅朋親手製作的。「這裡很安全、很和平,我相信以後肯定還會更好,我的生意也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