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閱讀《一怪 · 江南生活雜誌》。點觸上方藍字關注公眾號,不錯過每一份江南生活貼士。
砂鍋魚頭還數天目湖
一怪
等魚頭砂鍋端上來時,大夥已酒進六成了。來自無錫某企業的五桌客人此時在天目湖畔的一農家樂裡,正歡歌笑語,把盞鬥酒呢。
此次,我受邀是第二次去天目湖。上一次是十五年前。無錫烹飪界的老前輩金德美先生親自陪同我去採訪中國烹飪大師、砂鍋魚頭的研創者朱順才先生。
據朱大師介紹,烹製天目湖砂鍋魚頭必須選用天目湖天然的大花鰱作原料,必須選用純天然天目湖水作湯基,因為山青水秀的天目湖不僅周圍山體綠色植物過濾了湖水,而且湖底為砂質而非淤泥,這一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冽,纖塵不染,故其中生長的魚絕沒有土腥味。
為何十五年前去採訪朱順才大師呢?這還要從一段無錫和天目湖的美食姻緣說起。
許久以前,無錫有一家特別火的館子:魚頭館。這正是金徳美老先生獨具慧眼從天目湖朱大師那兒引進的。為了保持正宗原味。魚頭和水都要每天從天目湖拉來。俗話說,群眾心裡有一桿秤。無任何汙染的天目湖野生大花鰱魚頭加上天目湖水久煨而成的砂鍋,成了錫城吃貨們的心寵。只可惜,火了十多年的魚頭館由於房屋租賃問題而停業,至今還未找到合適的地方。
十五年前的天目湖,砂鍋魚頭還不象今天遍地開花,能真正掌握正宗秘笈的廚藝者也在少數。所以,無錫魚頭館是從朱順才大師那兒第一手學藝,魚香湯美自不在話下。
據介紹,這魚頭湯成敗在於煨煮的功夫是否到位。魚頭下鍋煎黃後,放入砂鍋,注入天目湖水,輔以蔥結、生薑、料酒、香醋、香菜、胡椒等,撇除浮油,在火上煨煮要達3小時以上,才能成就一道白裡透紅,細嫩無比,鮮美絕倫的砂鍋煨魚頭。
如此這般的魚頭湯,「鮮而不腥、肥而不膩、湯色乳白、原汁原味」。
今非昔比了。如今的天目湖,已遍地花開魚頭砂鍋,而且都能象模象樣,幾能亂真。農家主婦打理的魚頭砂鍋也一樣有滋有味,廣受好評。
據說,酒後的魚頭湯不但能清肝潤肺,還能助興醒酒呢。
二個小時的農家酒宴結束了。出門,天目湖的夜晚漆黑寂靜,宴會的大廳距住宿的小樓約有五百米的距離,一條小路相連,路兩旁遍植約樓房高的竹林,三三兩兩的男女青年相擁,看不見身影,只是銀鈴般的笑聲伴著時隱時現的手機亮光在竹林中蕩漾……
據線人來報,湖濱商業街有一家由天目湖廚師經營的菜館,這砂鍋魚頭湯自不會少,只是一怪尚未品嘗過,不能妄加評說。
又記,本是一次平常的受企業之邀的旅行,然而,幾件奇事的不期而遇,使之上升為一次不同尋常的文化之旅。第一天,巧遇張大千的兒子張三水老先生。第二天有緣見到了來中國傳播印度瑜珈和梵文文化的外國友人。返錫途經宜興,會見了中國工藝美術師、前不久唯一代表宜興紫砂界赴臺灣給星雲大師祝壽的蔣鵬先生。
幸事!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