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寬約6米、高約5米的塌方體突然橫亙眼前,將珍珠灘通往五花海的道路完全掩蓋!
珍珠灘塌方體側面,記者在此遇險。
為了探訪九寨溝各景點震後真實情況,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和災區志願者柏村一道,冒險徒步深入景區。8月11日下午,走過珍珠灘後,這堆塌方體擋住了眾人繼續向前的腳步。
大家手足並用,翻上廢墟,眼前是一片橫七豎八的巨石,一尺多粗的松樹或倒伏或傾斜地彼此輾軋。
天上下著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小心翼翼地踏上一棵大松樹,晃悠悠地往前試探著走了幾步,發現危險係數太大。前方是座看不清終點的廢墟,記者沮喪地撤回,剛氣喘籲籲走下廢墟,忽聽塌方體上方傳來譁啦啦的聲音!
記者試圖翻越塌方體。
「不好,又滑坡了!」走在前面的柏村高喊,「快跑!」
大家沿著橫貫珍珠灘景區中間的一條人行道猛衝過去,就看見剛才記者試圖翻越的塌方體上方,石頭和泥土伴著「嗶嗶啵啵」的聲響往下奔湧,雨中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見一團灰霧朝著森林的頂部升騰而起。
志願者柏村拍下記者從廢墟撤退的最後一張照片時間是8月11日15時21分37秒,而第一張記錄滑坡的照片的時間是同日同時24分19秒。
老人拍下的記者走下廢墟的最後一張照片。
記者試圖翻越的塌方體繼續塌方,灰塵升騰。
這意味著,如果記者晚2分42秒走下廢墟,就可能被垮塌的山體擊中甚至掩埋。驚魂未定的大家決定迅速離開。
此刻景區內,除了本地原住民和外來救援者,已經沒有一名遊客。在翻越另一座滑坡體時,大家意外遇見一位背著相機的老人。
這位藏族老人名叫郎巴修,又名羅德休。60歲的他是九寨溝內的則查窪寨(記者按:九寨溝得名為溝內曾有9個寨子,而今還有4個,則查窪是其中之一)的原住民。他從1988年開始,在九寨溝內為遊客拍攝旅遊紀念照片,「就是那種可以當場拿照片的,」他笑呵呵地說,「至今,拍了差不多30年,每天拍幾十張。」
29年前,一家公司聘用並培訓他為遊客拍照。「在公司領工資,有照片就有工資,沒有拍就沒收入。」他回憶說,「這樣為公司拍了很長時間,後來,我們就自己買器材拍了,不再給公司打工。」
推算下來,老人至少在九寨溝內拍攝了20萬張照片,見證了無數人為九寨溝夢幻般的景色而發出的驚呼。
「我在景區拍了幾十年的照片,對這裡的山山水水有很深的感情,這次地震以後,我想把災後的情況記錄下來,也算是自己的一份記憶。」老人得知記者也試圖去往九寨溝的各個景點,親眼見證其最新近況,便爽快地答應一起完成這次拍攝計劃。
當晚,記者住進了老人的帳篷。幸運的是,老人是景區的活地圖,知道景區的每一條小路,以及大量的不為外人所知的精美小景觀。
8月11日,本報記者試圖翻越那堆滑坡體,與死神擦身而過,主要是因為當天在下雨,地震中鬆動很容易滑落;如果天晴,或許危險程度會略有降低,幾個人商議之後,決定再去試一次。
8月12日天剛亮,大家再次出發,試圖戰勝攔住記者的那堆巨大的塌方體。遺憾的是,警方在馬路的入口處設置了警戒線,無法進入。其他能夠前往的小路亦被巨石阻隔。
探訪所有景點的努力不得不放棄,但大家還是將所有能去的景點都進行了探訪,並通過當地親眼目睹地震的原住民了解了其他未到達景點的大體情況。
老人有位45歲的甥男,名叫澤丁介,擁有自己的公司,對當地的旅遊了如指掌,同時也是一名攝影發燒友。舅甥倆曾在天氣、光線最佳的時刻,為九寨溝的各景點留下了攝人心魄的美照。
大家計劃在這些照片的原拍攝地拍下同樣位置的照片。但這一構想很快就被打破了,因為很多地方都有亂石阻隔,即使在叢林中繞行數公裡,仍無法到達當時的拍攝點。同時,在一直斷斷續續地下雨、餘震不斷、塌方處時常墜石的情況下,從外部步行進入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的可能性已經基本為零。儘管如此,我們堅持完成了絕大多數景區的拍攝並儘可能堅持在原來的拍攝地點拍攝。
探訪發現,地震造成部分景點受到損害,但總體上,景區並非遭受「滅頂之災」。九寨溝擁有中國最美的水景,加之高山海子旁的森林,宛若美麗的童話世界,即便部分景區受損,倖存下來的景區依然風光無限好。
拍攝時,我們選擇了多種工具。地震前的照片都是郎巴修和澤丁從海量的相機照片中精選出的,具備最好的天氣和光線條件,而震後幾日內,九寨溝內都零星下雨,天色陰沉,他們自己也難以完成同樣水準的作品。因此,我們特意將地震後的照片選擇為手機拍攝,意在求其「真」而不刻意求其「美」。
奇怪的是,老人為幾十萬人拍攝過照片,但他本人卻和眾多藏族老人一樣,並不太接受被拍照。經徵求本人同意,記者為其拍攝了一張帶著記者在叢林中穿行時的背影圖。
郎巴修老人帶著記者在森林穿行,試圖記錄九寨溝更多的地方。
九寨溝之美,不可方物,東方人稱之為「人間仙境」,西方人則譽之為「童話世界」。九寨溝景區總體上呈現出Y的形狀。左側的「捺」主要有長海、五彩池、上季節海、下季節海等景點;右側的「撇」自上而下主要有箭竹海、熊貓海、老虎灘、五花海、珍珠灘、鏡海等景點;下部的「豎」自上而下主要有諾日朗瀑布、犀牛海、老虎海、樹正群海、火花海、蘆葦海等景點。我們用從上到下的順序逐一進行還原。
九寨溝內景點地圖
文中所稱的損毀程度系記者的個人感知,雖然力求客觀,但或許仍會見仁見智,該判斷僅作參考,絕非定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