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10月15日電(杜琛 陳文杰)在生活中,也許你遇到過這樣的煩惱:縫衣服時,對著線圈總也找不到縫衣線的開頭。近日這一問題被中原工學院的一名大學生解決了。他還憑藉該創意獲得了德國「紅點設計獎」。這一獎項在國際設計界,素有「奧斯卡」之稱。
他叫馬帥,是中原工學院機電學院工業設計專業2012級學生。他的獲獎設計作品《Looking For Thread》是一個縫衣線圈的人性化設計。通過改變普通線圈頂端的圓形設計,在其基礎上凸出一個凹槽,讓縫衣線的開頭卡在凹槽中,巧妙地解決了人們在縫衣服時對著線圈找線頭的煩惱,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形式和功能上實現了創新。
該作品從61個國家的31個類別4680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於北京時間9月25日在新加坡紅點博物館被授予「紅點設計獎」。這也是中原工學院機電學院學子繼2011年獲得該大獎後,再次獲此殊榮。
設計靈感來源於生活
談起獲獎作品的設計靈感,馬帥至今記憶猶新。2014年的一天,馬帥的衣扣掉了一顆,他要把它縫上去,穿針引線時,總也找不著縫衣圈的線頭,弄得自己很煩躁。於是就想,能不能改變一下線圈的設計,讓大家在縫衣服時,能很快地就找到線頭。想到了就幹,他立即在自己厚厚的記錄平時觀察發現的草稿本上,將這一問題記錄下來,並進行了初步的構思設計。
「我們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從入學時,就被老師再三告知要認真仔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想辦法解決。所以我平時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馬帥說。
之後,對這一問題,馬帥進行了長時間的思索,終於在一個晚上,他突然靈感迸發,迅速完成了現在的設計初稿。通過檢索、查證以及多次修改,這一設計作品在今年年初得以完成。由於只是對線圈進行簡單的改變,創意巧妙,解決了生活中存在的很普遍的問題。設計作品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
成功來源於豐厚的積澱
獲此大獎,並非偶然和幸運。從進入大學以來,馬帥幾乎每年都有作品參賽,而且不少作品獲了獎。設計作品《快遞箱的二次生命》獲得了「臺灣光寶創新獎」。該設計作品創意是在快遞紙箱內部列印上飛機的立體拼圖的組件,當紙箱不用時,小朋友可以根據提示用剪刀延著線條剪下來立體拼圖的部件,拼裝成小飛機來玩耍。這樣既使紙資源得到了循環利用,也開發兒童的智力和動手能力,解決了生活中快遞紙箱被丟棄,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
設計作品《彎道衛士》2014年榮獲「杭州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總賽場銅獎、制高光電分賽場銀獎。該作品是一款彎道LED智能反光鏡,能夠通過雷達監測山道急轉彎會車情況,兩個方向均有車駛過來的時候,LED燈就會亮起來。提前告訴駕駛者彎道會遇到會車情況,及時做好會車準備。能夠有效的避免彎道撞車事故,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此外,馬帥的設計作品還有《天之藍》、《辨識度》、《周麻婆》、《環保抽紙盒》等。所有的作品都和生活生產有關,契合了工業設計的專業理念。
今年暑期,馬帥到深圳一家企業進行實習,由於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強得到企業負責人的讚賞。
設計帶給我無盡的快樂
設計已經與馬帥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也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馬帥告訴記者,他有一個厚厚的本子,記錄著他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也加快了他解決這些問題的腳步。
有時候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轉機,馬帥會興奮得睡不著,甚至走在路上都禁不住暗暗發笑。這種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愉悅讓馬帥很享受。
對設計的喜歡,馬帥說,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童年。那時候,他擁有很多玩具賽車。他會把這些玩具賽車拆卸開,然後再按照自己的意圖,一個個重新拼合組裝。這些改頭換面的組裝起初也屢遭失敗,但是後來隨著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的樂趣與自信也一步步被鼓舞起來。
「我的父母對我的『破壞』活動從不加制止。正是他們的支持,讓我的設計興趣越來越濃厚。」他堅定地說,產品設計便是我的人生追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