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環保頭條丨97公裡,一張「南京答卷」

2020-12-25 騰訊網

秋日時分,走近南京江岸,動靜皆成景:

長江南京段,江豚在水中暢快嬉戲。通訊員 武家敏 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寧攝

有著「長江大熊貓」之稱的江豚曾經一度蹤跡難覓,如今隨著種群數量日益增多,江豚暢遊的景象吸引眾多市民遊客;

新濟洲生態環境優良,成為鳥類天堂。資料圖片

蘆花搖曳,鳥鳴啾啾,江中洲島新濟洲修復成為溼地公園,多樣的動植物,讓這裡歸回野趣天成,一派天然景象。

市民在江北濱江公園遊玩,享受生活。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連串成線的景區,取代了原來的岸線碼頭,綠植遍布,水美、岸美、環境美的公共空間,成為江邊的「城市客廳」。

點點滴滴的改變每天發生長江岸邊,作為江蘇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 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南京正描繪著一幅長江生態的畫卷,譜寫著一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答卷。

張敬華前往新濟洲,詳細查看洲島江岸生態修復情況,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10月10日下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題調研長江大保護工作。他強調,今年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第五年,也是檢驗共抓長江大保護成效的關鍵一年。

全市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

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

以強烈的答卷意識扛起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使命擔當

持續整治修復補短板

加快轉型提質樹樣

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

走在前列

長江南京段綠意盎然。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

1

水清魚躍岸綠景美的長江生態畫卷重新回歸

行走在南京長江岸線,一江美景,隨處可見:

新濟洲碼頭渡口,岸綠水美,景色怡人。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文雙攝

在長江江蘇省地段的最上遊有這樣一座國家級溼地公園。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南京與安徽馬鞍山交界處,為江蘇長江第一洲。溼地公園面積 26.7 平方公裡,包括新濟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子匯洲等五洲。

坐船登上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目及之處都是綠色。環島一圈,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樹林中,喜鵲飛舞;原生態的溼地中,蘆葦蕩密密叢叢。

湛藍的天光穿透輕薄的白雲,灑在江面上,岸旁枝葉的倩影倒映在水中,似一幅精緻的山水畫。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成為了長江上的『綠寶石 』。」據介紹,新落成的新濟洲生物多樣性展示館內,生動展示了新濟洲的歷史變遷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在南京長江三山磯段,有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以金陵三山文脈為內涵的濱江文化綠地已初現規模。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馮芃 董家訓攝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名篇描繪的正是古三山磯的景致。

在長江三山磯段, 這段3.1公裡的濱江岸線上綠植密布,草坪如地毯般鋪在江堤上,一幅水美、岸美、環境美的生態綠色畫卷徐徐展開。

據了解,該段長江岸線將打造江渡懷古景觀區、山磯觀光攬勝區、江灘溼地保育區等5個區域。未來將再現古三山磯渡口,「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美景。今年下半年,包括「江渡懷古」景點在內的「大美雨花」濱江風光帶,即將精彩亮相。

江北新區長江岸線溼地綠草如茵,繁花錦簇。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

美景如畫,綠意盎然,展現著南京的長江大保護和生態修復顯著成效。

2

多措並舉,全力守護一江清水

南京長江段「黃金水道」百舸爭流。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琦 攝

1

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

生態廊道、親水步道,外金川河寶塔橋岸坡成為一處新的休閒觀光場地。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華攝

2

全面修復長江生態

魚嘴溼地公園和三橋溼地公園綠意盎然,風景如畫。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杜文雙 張華攝

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溼地、江豚保護區等16個長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總面積320.74平方公裡,進行嚴格管控保護。持續組織開展「綠盾系列」專項行動,全面排查自然保護地內違法違規開發建設活動。全面完成生態紅線三年整治工作,共計完成48個地塊87項整改任務。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區域試點,了解掌握生態系統和物種資源的現狀。

3

持續狠抓問題整改

市民在新修建的步道橋上觀賞南京長江大橋下的濱江風貌。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截至9月底,「化工圍江」23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2個,正在按計劃推進,今年底前可完成整改。2019年市級暗查暗訪的12個問題整改已全面完成。在今年4月、8月兩輪「回頭看」基礎上,本月將按要求再次開展全覆蓋「回頭看」,確保問題不反彈,不回潮。同時,舉一反三開展問題排查,組織實施長江經濟帶突出環境問題整治提升行動,發現問題主動整改。

4

有效保障長江安全

棲霞區八卦洲南京南江船業有限公司地塊進行整治後,現在成為一片綠地。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杜文雙 馮芃 董家訓攝

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問題隱患排查整治,發現各類環境問題與安全隱患2339項,目前已完成整治2069項。將全市2300餘家產廢單位納入危險廢物動態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化、全流程監管。開展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計劃實施70個整治項目,關停20家左右化工企業,將園區打造為綠色發展示範區、環境治理樣板區。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推進各類應急預案修編,加強社會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持續開展環境應急演練,確保環境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置。

3

持續整治修復補短板,加快轉型提質樹樣板

張敬華專題調研長江大保護工作,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察看長江岸線保護、碼頭環境整治情況後,張敬華主持並召開座談會,聽取市有關部門和板塊工作匯報,研究部署下一步長江大保護重點任務。

張敬華指出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偉大事業,是事關民族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今年以來,南京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基本完成,「百項提升工程」項目支撐作用明顯,長江南京段大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同時要清醒認識到,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發展要求,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各板塊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壓緊壓實責任,以釘釘子精神把總書記重要指示落到實處,以共護一江清水的務實成果彰顯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

萬景園綠意盎然,沿江生態環境優美。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馮芃 董家訓 攝

張敬華強調

當前要一手抓整治修復補缺補短,一手抓轉型提升打造特色,努力交出共抓大保護的優異答卷。

★要以問題整改為牽引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全市生態環境問題「回頭看」,針對國家和省披露的問題逐項過堂、反覆檢視,舉一反三排查整改類似問題或關聯性問題及風險,強化源頭治理、精準治理、協同治理,確保整治徹底、不回潮不反彈。

★要點線面結合縱深推進長江南京段高質量發展,高標準打造「九大客廳」,高水平建設「一江兩岸」,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推動功能品質全面躍升,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樣板。

★要強化系統性思維、整體性謀劃、創造性落實,科學規劃「十四五」期間長江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讓長江母親河永葆生機、永續發展。

市民在幕燕濱江風光帶遊玩。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文雙攝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南京正在全力守護好長江「母親河」,

把一江清水留給城市未來,

留給子孫後代。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