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市場整治。
紅網時刻衡陽12月18日訊(通訊員 付姣龍 記者 王敏)「以前從風石堰街上過,逢墟必堵,今天小攤小販都進市場了。」12月19日上午8時,徐輝開車回湖南省祁東縣白地市鎮老家,途徑風石堰集市時高興又震驚。路旁等候出車的公交車李師傅說,現在應急管理部門時不時下來督查,鎮裡也安排專人督促,攤販進市場已成習慣,基本上這條路也不堵。
祁東縣地處衡陽西部偏南地區,整體呈東西狹長地理形態。該鎮中心是一條重要南北通道,322國道貫穿而過,同時又是黃土鋪、太和堂等西片區多個鄉鎮必經之地,且街頭兩側居民區、商鋪林立,因為車流量大,逢墟趕集農貿市場人擠人、馬路擁堵一團,久而久之,風石堰鎮馬路市場遠近聞名。
自去年12月份起,祁東縣開展馬路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從應急、市場、商糧、交通等12個部門抽調專門力量組成督查督辦工作專班,動員鄉鎮和市場服務中心、城市執法局對全縣各級各類馬路市場進行了全方位摸底,組織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召開座談會,了解各級各類馬路市場形成的歷史原因、整治情況和面臨的困難,建立問題清單臺帳,對馬路市場進行徹底整頓和改造。
在風石堰鎮農貿市場,該鎮按要求將責任具體分解到人,在趕集時段對馬路市場所在路段進行臨時交通管制,在市場的出入口安排值班人員固定值守,設立禁止通行移動標識,針對亂停亂放車輛進行勸導,禁止車輛進入馬路市場內;對違規佔道經營攤點進行勸阻,將隱患消除於未然。現在,困擾多年的風石堰街「馬路市場」問題得到解決。
此外,太和堂鎮農貿市場建成多年,但百姓和攤販都習慣趕老市場,因位置是中心主要地段,人流集中,老市場容量不夠就成了馬路市場,已存留半個多世紀。
自該縣集中開展馬路市場專項取締行動以來,通過多部門聯合行動,做細做實群眾工作,今年上半年新搬入農貿市場。現在,市場裡交易火熱,農產品擺放整齊。曠珠在太和堂鎮街上住了20多年,新的農貿市場建成後,她覺得方便多了:以前農貨擺在馬路邊風吹日曬,環境不好、灰塵多品質受到影響,自己買東西也跟著風吹日曬,現在市場寬敞明亮,環境好品質更高,買起來放心。
祁東縣規範整治馬路市場,在全面展開農貿市場建設提質擴容,進一步改善農貿市場規劃布局的基礎上,聚焦問題,分類整治,通過全面摸底、細化措施、宣傳造勢、分類實施四個步驟科學規劃,督查督辦,確保了整治成效。
現在,長下坡(步雲橋鎮集市、太和堂鎮集市、過水坪鎮集市)、臨水(白鶴街道鳴鹿市場)的馬路市場已堅決取締,全縣53處馬路市場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務,並已通過市馬路市場整治辦考核驗收。如靈官鎮大同集市已於5月建成並搬遷入市;縣城西二市場、白地市楓樹山市場均已規劃、選址、立項,已完成招標工作,計劃春節前啟用。
祁東縣對於暫不具備搬遷條件的馬路市場,為防止佔道經營、亂擺亂放的攤販和社會車輛,各所屬鄉鎮在趕集日,安排專班實施交通管制加強值守和巡邏,徹底清理佔道經營現象,嚴格監管越位設攤。同時,該縣還加大了對馬路市場安全隱患的宣傳。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