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16:21:05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FBIF食品飲料創新」,作者為Momo(Wenky)。
要問2020年什麼新品類會大火,含酒精飲料可能會優先得到一票。
英國食品行業媒體FoodBev Media將「含酒精飲料」列為2020年食品飲料五大趨勢之一。事實上,含酒精飲料在今年就已顯露出增長潛力。
喜茶今年就瞄上了「茶飲+酒」的生意,從4月起先後推出過3款「醉醉系列」含酒精茶飲。其中最受消費者好評的「醉醉葡萄啤」,是喜茶和科羅娜強強聯合出品,喝起來那叫一個爽。
我們觀察到,今年不僅新茶飲行業屢次探索含酒精飲料,百威(BUD.US)等啤酒公司也對「飲料+酒」這個組合「下手」了。
「單純」的飲料已經不能滿足部分消費者了。正如Innova Market Insights將「混搭風尚」選為2020年食品飲料趨勢,飲料和酒精的混搭正成為一個新趨勢。據尼爾森8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美國光是含酒精蘇打水的銷售額就超10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長了近200%。
現在很多成年人生活離不開酒精,連喝飲料都要喝帶酒精的了。加了酒精的飲料到底有什麼魅力?究竟什麼樣的含酒精飲料能讓消費者如此「上頭」?
醉了,今年喜茶、星巴克(SBUX.US)、可口可樂(KO.US)等飲料大佬都「喝多了」
新茶飲一直以來都是玩混搭的好手,去年奈雪的茶就在華南地區試水「茶飲+酒」的搭配,首次在水果茶中加入白葡萄酒。
而今年,當你走進喜茶也可以點上一杯加了酒的茶飲了。喜茶4月推出「醉醉粉荔」,開啟了全新的「醉醉系列」,之後又迎來新成員「醉醉桃桃」。酒香、茶香、果香交錯,大概這就是讓人「上頭」的原因吧!
將喜茶醉醉系列送上熱搜的,是「醉醉葡萄啤」。這一次,喜茶做起加酒茶飲來更認真了。8月,喜茶找來科羅娜,聯名推出「醉醉葡萄啤」,第一次在果茶中加入啤酒,還搭配了喝科羅娜必備的1/16青檸片。相比朗姆酒的甜潤,啤酒與葡萄汁的融合更沁人心脾,少許的氣泡划過喉嚨,青檸片則釋放了恰到好處的酸澀。
咖啡界巨頭星巴克的「酒」初嘗試,是從經典雞尾酒中汲取了靈感。「氣炫冰山美式」是醇香的意式濃縮中加入了檸檬汁和柚子味湯力水。而「橘香茉吉託」則極似莫吉託,喝起來滿滿是夏天的味道。
除了新茶飲看上了「茶飲+酒」的生意,今年6月,一直以來滴酒不沾的可口可樂竟然沾酒了。其在英國推出的Signature Mixers系列,是首款混合了威士忌等高度酒的可樂。可口可樂此次進軍含酒精飲料可謂十分高調,不僅邀請世界頂級調酒師調製產品,還別出心裁地採用了玻璃瓶包裝,向百年前第一支哈坎森玻璃瓶可口可樂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Signature Mixers系列酒精可樂一經推出,就被英國不少酒吧的調酒師傾力推薦,消費者以後在酒吧也可以享受別樣的「快樂水」了。
絕了,含酒精飲料在美國賣斷貨,啤酒巨頭們找到了新商機
除了飲料公司在涉足含酒精飲料,「飲料+酒」的組合也被啤酒公司瞄上了。
而啤酒公司盯上「飲料+酒」組合的故事,還得從今夏美國「含酒精蘇打水」熱潮說起。
今年夏天,含酒精蘇打水在美國實在太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呢?就在9月,美國含酒精蘇打水市場份額第一的White Claw,居然都被賣斷貨了。
美國消費者對含酒精蘇打水的這股瘋狂,還將繼續。根據 IWSR Drinks Market Analysis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美國含酒精蘇打水共有約8250萬箱(每箱9升),預計到2023年,這個數據將達2.81億箱(每箱9升),也就是現在的3倍多[2]。
面對如火如荼的含酒精飲料市場,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的百威英博也按捺不住了。12月初,百威英博宣布計劃追加1億美元,用於投資含酒精蘇打水,並稱明年將發布含酒精蘇打水新品牌Bud Light Seltzer。
事實上,這不是百威英博第一次嘗試「飲料+酒」,甚至可以說其對含酒精飲料醞釀已久。早在2015年,百威英博收購了含酒精蘇打水品牌Spiked Seltzer,並改名為Bon&Viv。今年8月,百威英博旗下的淡啤品牌Natural Light推出含酒精蘇打水Natural Light Seltzer,每罐含6%的酒精度。11月,百威英博在英國推出「Mike’s Hard」含酒精氣泡水。百威英博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美國含酒精氣泡水市場的快速增長,我們認為現在是將這一趨勢引入英國的時候」.
說到這,你可能會感嘆美國啤酒公司怎麼只會「蘇打水+酒精」這一種酒精飲料搭配。別急,另一個組合的熱度也在悄然大漲——咖啡+酒精。
一邊是賣咖啡的星巴克做起了酒生意,另一邊賣酒的Molson Coors(TAP.US)、藍帶啤酒今年紛紛推出含酒精的咖啡飲料。
今年9月初Molson Coors旗下品牌Miller Coors與咖啡烘焙和零售公司La Colombe合作,在美國部分地區發售Hard Cold Brew Coffee。這款Hard Cold Brew Coffee的絕妙之處在於,使用了最新流行的「過夜冷萃」工藝,將冷萃咖啡中混入醇香的麥芽酒精。
一罐266ml的含酒精冷萃咖啡,含有50mg的咖啡因,酒精度4.2%。無論是甜中微苦的黑咖啡,還是絲滑的香草咖啡,加入了酒精的Hard Cold Brew Coffee喝起來多了一絲輕鬆。也是在12月初,Molson Coors宣稱正全面測試此款含酒精冷萃咖啡,結果將決定2020年是否將此產品在全美銷售。
酒精度那麼低,這一屆年輕人為什麼獨愛微醺的滋味?
列舉了以上這些含酒精飲料產品,我們可以發現其酒精度一般在4%—7%之間,喝下這麼一杯/罐含酒精飲料雖然不會醉,但足以產生微醺的感覺。為什麼這一屆年輕人樂意為微醺的含酒精飲料買帳?
1、飲料+酒的DIY,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了
混飲對於年輕人來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就像不少消費者喜歡將葡萄酒和雪碧混搭,飲料的甜中和了酒的苦澀,如果是碳酸飲料更會增加豐富的口感。
對於喜歡混飲的消費者來說,「飲料+酒」的組合併不只是滿足其對口味口感的需求,同時還滿足了新奇感。傳統的啤酒、白酒或朗姆酒等蒸餾酒喝得多了,就會想找尋一些新鮮的飲酒體驗。就像Miller Coors創新副總裁Sofia Colucci所說「千禧一代一直在尋找新產品,以填充他們活躍、忙碌的生活。」
德國野格也在今年推出了含酒精咖啡。野格表示含酒精冷萃咖啡大約花了兩年的時間開發,而這款咖啡的靈感,正來自於他們觀察到消費者喜歡將野格利口酒和冷萃咖啡一半一半地混合在一起[4]。
釀酒公司看上飲料的生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消費者已經有了混飲的經驗,因此不用再花時間去教育新市場。
2、「我太南了」,必須要放縱一下
今年一句「我太南了」在網絡上十分流行,在年輕人自嘲背後,實際上流露出他們對生活的無奈。微博上「90後壓力有多大」的話題閱讀量達2999.3萬,引發1.3萬的討論量。
拖著一身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來點酒精飲料可以讓人一時將生活的煩惱拋諸腦後。這種酒精度不高的飲料,一方面不會像酒一樣,人們喝多了會產生頭痛等症狀,可能還將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讓人體會到些許放縱之感。感受微醺的滋味,思緒放空了,壓力也沒有了。
3、微醺不醉,社交更「輕」
年輕人的聚會中是少不了酒的。但是常遇到兩種情況:一是男女混合,二是有能喝的有不勝酒力的。在這些情況下,含酒精飲料比高度酒更適合廣泛的人群,而且能夠營造出一個輕鬆的社交氛圍。
還有一種聚會,是社會人避免不了的應酬。在這樣的場合下,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喝多。而含酒精飲料的出現,為必須要喝卻不想喝多的人多了一個選擇。如Miller Coors和La Colombe合作的含酒精冷萃咖啡,就在其官網上向大家推薦了幾種飲用場景,其中一種就是「下班後的應酬」,簡直說到人們心坎裡去了。
此外,含酒精飲料的包裝往往比傳統啤酒等酒產品更加時尚,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好看的包裝就是一個社交元素,如White Claw在Instagram上有11.6萬的照片分享。
4、 拒絕「啤酒肚」,低卡低糖要健康
根據美國啤酒協會(Beer Institute)的數據,截至2019年10月,美國啤酒生產商的啤酒銷量比2018年同期減少了約260萬桶。如今啤酒的主力消費者年輕人,對啤酒的熱愛度降低了。
這些不想喝出「啤酒肚」的年輕人,找到了低卡、低碳水、低糖的含酒精飲料。上文提到的White Claw、百威英博的Bud Light Seltzer等產品,都在瓶身上顯眼地標註了熱量、碳水化合物等數據。熱量比啤酒低就不用說了,一罐含酒精蘇打水的熱量一般還低於一罐可樂的熱量,糖分也更低。既然比酒和飲料都健康,又能二者同時體驗,為何不選擇含酒精飲料呢?
總的來說,無論是中國的含酒精茶飲,還是美國的含酒精蘇打水,「飲料+酒」的這對組合已經收穫了大批粉絲。它的優勢也逐漸明顯——健康、多飲用場景、廣泛消費人群、豐富口感......
對於含酒精飲料成為趨勢,並不用感到意外,如近年來果酒、米酒等低度酒的流行,成年人好像越來越離不開酒精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酒精飲料體現了一種成年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不需要品高級酒那樣認真,一罐簡單但有玩味的含酒精飲料就足以。
(編輯:唐夢婕)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