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梅(化名)沒想到,孩子的上學之路竟被一條「路」給阻斷了。而且這道人為「天塹」,並不在大山裡,不在偏鄉中,就在南京江寧區一處高檔小區裡。
幼兒園位於小區西南角,圍牆下道路與幼兒園有3米落差,如今道路施工,人只能翻過荒草一米高的小山坡到達幼兒園。
近日,南京江寧朗詩玲瓏嶼小區多名業主向澎湃新聞反映,小區內配套幼兒園建好2年了,但一直無法招生,這導致90多個家庭被迫尋找路程更遠的或者價格更貴的幼兒園。
開發商南京朗詩地產回應稱,是幼兒園的接收方及最終管理方——江寧區秣陵街道不肯接收該幼兒園。
秣陵街道文教辦及江寧區教育局則表示,目前該園「不具備移交條件」,因為沒有一條路能通往「孤島」似的幼兒園,無法運送裝修材料,更無法開園。
兩方的意見是,目前只能等待正在施工的市政道路「衝溝路」修到幼兒園門口。這樣算下來,預計開園,還要在再等一年後。
家長們質疑稱,只能被迫等待這條市政道路延伸到校門口嗎?為何當初規劃時沒有考慮到「出路」這一點?
幼兒園位於小區西南角,圍牆下道路與幼兒園有3米落差
因為一條路
這座幼兒園位於南京江寧區朗詩玲瓏嶼小區。有房產中介公司網站信息顯示,該小區均價普遍已超過4萬元/平方米,是江寧近兩年新交付樓盤中單價較高的高檔小區之一。
業主們近日向澎湃新聞反映,如今小區最後一期房屋也已經交付,但小區配套的幼兒園卻未能按當初開發商承諾的那樣如期開園。
據開發商南京朗詩地產有限公司表示,幼兒園早在兩年前即2016年年初已經建成,當年10月便已驗收合格,但遲遲辦不了移交手續,「因為街道不同意接收」。
該小區所在的江寧區秣陵街道文教辦高姓負責人表示,開發商承諾修建公辦幼兒園,需在建好毛坯房後移交給街道,由街道組織招標裝修。幼兒園裝修好了之後,才能進行招生,並同當地教育局協同管理。
「但是該幼兒園目前尚不滿足移交條件,所以街道上無法接收。」這位負責人解釋,幼兒園處在小區西南角,但四面圍牆,已成「一座孤島」,「從小區裡進不去,從小區外也進不去」。
澎湃新聞實地了解發現,該幼兒園是一幢3樓的獨棟建築,與小區以圍牆相隔,無法進入。其外部雖靠著一條道路,但是與幼兒園高低落差達3米,也即整個玲瓏嶼小區與西南側地表落差有3米。西側僅有的一處圍牆開口,需要攀爬梯子才能上去。由於多年擱置,幼兒園內部一人高的荒草已經長滿了教室外的空地,無處下腳。
「這就意味著,施工車輛開不到幼兒園,裝修材料運不進去,我們沒法進行裝修,更沒法開園。」江寧區秣陵街道文教辦高姓負責人表示。
這位負責人和南京朗詩地產都表示,如今正在等待臨靠著幼兒園西側的一條市政道路完工,等到它墊高並與小區地基相平,幼兒園也就有了「出路」,那時就能移交開園了。
負責這條道路施工項目的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下稱江寧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道路屬於「衝溝路北延及跨牛首山河橋工程」,今年4月開始施工,即便按最短的工期算,道路施工完成也要在明年下半年。
也就是說,家長們至少還要等1年,孩子才能在家門口上學。
只能通過梯子進入幼兒園
幼兒園內部雜草長滿教室外的空地,無處下腳
只能等待?
按照開發商和街道所說,他們也想儘快移交開園,惠及當地百姓,但苦於無路可通,眼下只能等待市政道路。
有家長質疑,規劃當初相關部門及開發商為何沒有意識到「出路」問題?幼兒園早在2016年初便修好落成,而這條被視為「唯一通道」的施工道路今年4月才開工,相關部門為何不能早些動工?
開發商南京朗詩地產相關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2012年拿地規劃時,正是注意到地塊西側紅線外規劃了一條市政道路,可以用作通路,於是把幼兒園修在小區西南側。
他們的想法是,小區及幼兒園修好時,這條路應該也就能通了。如今這個尷尬的局面讓他們也始料未及。
據江寧區國資辦產權科周姓負責人介紹,南京朗詩地產是希望可以儘早移交幼兒園的,因為只有移交後才能拿到兩棟樓的底層商業銷售許可。這是政府早就提前設定好的「門檻」,目的是督促開發商能夠按約修建並移交幼兒園、養老中心等公共配套設施。實際上,早在2016年10月前後,南京朗詩地產便提出了移交幼兒園的申請。
當年,秣陵街道接到區國資辦發函通知後,按照程序對該幼兒園進行驗收,核查相關手術是否齊全,結果發現幼兒園的消防許可證還沒辦下來。
上述朗詩地產相關項目負責人解釋稱,消防手續遲遲未辦下來,原因也正是沒有「路」。
「沒有出入通路,消防車開不進來。」南京朗詩地產人士稱,經過數輪溝通之後,今年3月,朗詩地產向消防部門承諾,幼兒園正式投入使用時,旁邊的市政道路一定也修好了,這才拿到消防安全許可。
「但消防許可辦好了,街道還是不肯接收。」上述人士表示。
江寧區教育局校舍科王姓負責人也表示,不是開發商不想移交,是市政道路沒有修好,他們正在和開發區協調,是否能加快施工進度。
「應該問問教育局,難道這條路是唯一通道嗎?就沒有其他通道了嗎?」負責該市政道路施工的江寧區開發區管委會一位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條衝溝路全長1.1千米,幼兒園只是經過的一小部分,雖然早有規劃,但何時開工建設是依據全局計劃和節奏來的,「並不是說這條路專為幼兒園服務的,我們目前只能講加快工程進度」。
儘管家長和業主覺得「火燒眉毛」,但目前這條道路仍處於暫停施工狀態。原因是,今年4月在施工時發現地下有電纜,江寧區開發區管委會正在向江寧區規劃局申請,辦理管線遷改方案,等遷改之後,才能繼續施工。
沒有別的辦法了?
建園2年未能移交開園,還是「路」的問題。
有家長質疑稱,既是「無路可通」,當初這棟幼兒園又是如何修建的?起高樓要用的材料應當比裝修多得多,那麼這些材料又是如何運進來的?
一位玲瓏嶼花園物業工作人員直言,所謂的「無法運送裝修材料」的說辭有些牽強。幼兒園臨靠小區1號、3號住宅樓等,當初幼兒園是在這幾棟樓交付之後才開修的,「工人們運送修建材料也不是從小區裡過,應該不是想不到辦法。」
街道文教辦高姓負責人表示,之前曾有過一個有坡度的便道,可以到達3米高的幼兒園,據她所知,這便道正是工人們修建幼兒園所用,但是該便道正是處在現在市政道路「衝溝路」上,4月市政工程開工後,便道就被鏟掉了。
她說,開發商曾自己提議,可以從小區內開闢出一條路運送裝修材料,但今年6月初回復稱,該計劃遭至小區業主反對,只好作罷。
不過,部分業主向記者反映,從未聽到過這樣的「建議」,開發商並沒有對此徵詢過大家意見。
對此,南京朗詩地產相關業務負責人的解釋是,當初確實曾提議從小區開路,但後來經過慎重考慮,公司內部否決掉了這個方案。「不僅會破壞小區內綠化帶,且施工人員的管理也是問題,你想,裝修施工動輒幾個月,從小區內部開路,帶來噪音、安全等隱患,業主們意見會很大。」
但這樣的「等待」,給小區裡至少90多戶家庭帶來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要麼選擇去車程15分鐘外的幼兒園,要麼選擇去每年學費8.8萬的私立幼兒園就讀。但不管哪種方案,對那些不會開車卻又要每天接送孩子的老人來說,又是新的頭疼的事。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