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門市場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市場,有1萬多家大大小小的商店聚集在南大門(首爾正門,原名「崇禮門」,因居於城南,又被稱為「南大門」)四周。這裡有向全國零售商和消費者供應土特產、日用品、食品、醫療用品等完善的物流體系,也是一個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旅遊景點。
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太宗(1367年-1422年,朝鮮第3代國王)年間,朝廷在新都城首爾的南大門附近修建商鋪出租給商人,南大門市場初具雛形。進入朝鮮中期後,南大門市場逐漸成形。之後,在日本統治期間,曾一度被日本人壟斷經營。1964年10月,由房東、地主和商人們共同出資,成立股份公司,直到今天。
南大門市場沒有快餐店和西餐廳,這裡的餐廳外觀雖然簡陋,但是都是味道絕好的傳統風味飲食,路邊的小吃也豐富多樣,值得品嘗。著名的飲食胡同大都不好找,帶魚胡同和飲食胡同是其中的代表。南大門市場的飲食原本是為在這裡的經商的人準備的,由於味道好,很多遊客也來品嘗。本洞和C、D洞之間的露天小吃攤很多,市場裡還有很多金魚豆餡餅、炒米糕、油炸蔬菜等小吃店。
帶魚胡同
從南大門沿著大路向市場方向走50米左右,右邊胡同裡有10多家熬帶魚餐廳。這裡至少要點2人份,用湯汁和飯味道很好。帶魚胡同的餐廳中要數 《王城餐廳》和《我的故鄉餐廳》最有名,這兩個餐廳自1988年開業以來就大受歡迎,成為了帶魚胡同的鼻祖。另外,以癟小鍋著名的《喜樂餐廳》 也很有名,從南大門市場入口進去,然後從本洞和C洞間的店鋪之間進去即可。
南大門市場以規模龐大、產品種類繁多著稱,產品涉及除建材和家具類以外的所有行業,包括服裝、食品、水果、小商品等。由小店鋪聚集發展成今天的大市場,其秘訣在於店鋪雖小,但採用了集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獨立模式,特殊的物流結構把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聯繫在一起。南大門市場一天到晚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晚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湧向南大門,使這裡活力四射;清晨,來感受韓國傳統市場魅力的外國遊客又使南大門恢復生機。南大門中北部(從地鐵4號線會賢洞5號出口出來的主幹道)進口產品和飾品店眾多,有許多外國遊客來這裡挑選禮物。沿著主幹道走過去,左側是主營煎炸食品和幹燉帶魚段的街區,以及銷售結婚用品、工藝品和童裝的商場。路的盡頭是農產品市場。散布的路邊店裡則以低廉的價格出售時尚服裝、小商品等,還專向外國遊客推銷禮品用乾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