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作為當今時代每個人隨身攜帶,並且使用頻率最高(沒有之一)的數碼設備,相信絕大部分人與小編有類似的感受——沒了手機,好像是被社會拋棄的孤兒一樣。說起來,似乎手機在很多時候比朋友、家人陪伴我們的時間還要多。
昨天是舶來的洋節——感恩節,對親近的人說說感恩的話,算是一個有意義的、可推薦的情感共鳴方法。不過說說自己與手機的高光時刻,恐怕好多人不會想到吧?近日,一加手機發起了#感恩好加夥#感恩節主題活動,看到不少粉絲分享過去的使用經歷,小編也忍不住想分享一下自己和一加手機的「愛恨情仇」。
說起來,小編與一加手機的結緣時間已久,是一加手機成立時的首批用戶了。大概2015年左右首踏數碼圈,獲得的第一部眾測手機就是一加1代。
圖:除了電池、遊戲場景外,手機依舊流暢運行
眾測前,有不少同道好友讓我好好測測其性能、測測這款業界首發的3GB內存。但手機到手後,性能還未來得及測,手感到真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個時間段所有手機基本不講體驗和設計,業界還曾有「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說法。一加1的BabySkin白讓我認識到了好設計對於體驗的重要作用。
至於這部手機的性能什麼的,最頂級規格實力帶來的體驗提升毋庸置疑,但當初刷了CM系統後確實不太習慣這種原生風格。不過考慮到自己當時也愛折騰(正準備打入數碼圈陣營),所以就心中安慰這只是個人的習慣問題——內心潛意識就是「架子絕對不能掉」。現在想想當初的想法實在是有趣又好笑。
因為一加手機1代的優秀使用體驗,一加3發布時直接下單進行了升級換代,這兩款手機也是個人認為一加手機最高光的兩部產品。
一加3後蓋採用金屬三段式設計,再加上突出的大體積攝像頭造型,視覺觀感特有衝擊力。在那個時候,這種設計頗為流行,有網友還調侃各廠商產品如果遮住LOGO,基本上看不出區別。但現在看,一加3不僅是一加手機的經典,同時也是國產手機的經典機型之一。當初同造型的產品,有哪款現在還能留有印象?
另外,一加3的拍照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當初大部分手機在拍HDR照片時,總要有很明顯的成像等待時間,一加3幾乎做到了零延遲、即時成像,在軟體使用體驗上十分優秀,這種軟體使用層面的優化(不僅僅局限於成像)也是當下蘋果手機的發力方向。
一加3之後個人也使用了不少手機,不同品牌的手機就都有嘗試,海信、vivo、OPPO、聯想等,不過一圈下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產品並不多。最終,轉了一圈後,今年雙11期間又入手了一加8T。
為何要買一加8T?說句不客氣的話,大概是我的「小農意識」影響吧,因為這個價格實在是太具誘惑力了——3399元就能拿到高通驍龍865、UFS3.1、120Hz高刷屏、65W快充、8+128GB等配置手機。想想,其作為一加8的升級版,上半年的一加8都要3999元呢,這是典型的增量不增價,不,是增量還降價的手機。
另外閱機無數後,心態上回歸理智,對手機的要求就是細節上到位、手感上舒服、屏幕上優秀、操控上流暢、5G手機續航要堅挺並充電要快。所以價格不高、體驗旗艦的一加8T就最終成了我的首選。
所以,在眾多國產手機中,小編對一加手機的感情應該是最深的,它的格調、精緻、流暢和簡潔,是最打動我的地方。如今一加手機已經成長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產品也做出了一些取捨(諸如此前的1/3氫視窗、外觀上的懸浮屏等等,個人都十分喜歡,但如今都沒有了),這也是其作為一個大眾消費品公司需要的必經之路吧。希望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