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
在中國,無論信不信佛,大都聽說過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
(一)這位菩薩為什麼叫「觀世音」,他究竟是誰?
按我們一般人的理解,聲音明明是耳朵聽到的,怎麼到了這位菩薩這裡就是看到的了呢?在《楞嚴經》裡,觀世音菩薩自己給出了答案:他修耳根圓通法門,返聞自性,以至六根互通互用——所以,「音」也不專指聲音,菩薩不光能「看到」我們的聲音,自然也能「看到」我們的想法。我們心中所思所慮、所謀所想,菩薩豈會不知呢?簡而言之,從自修的角度來講,這位菩薩最初修行的時候耳根不向外聞,返聞自性,觀自己的「聲音」,所以叫「觀世音」。
從利他的角度上講,「觀」,一般指看,也就是用妙觀察智來觀察;「世」,從空間上講是十方世界,從時間上講是過現未三世;「音」是哭、笑等一切聲音。「觀」是能觀的智慧,「世音」就是所觀的境界。這位菩薩通過觀十方世界眾生受苦受難的聲音,加之觀眾生三世的因緣,憑藉大威神力以合適的方式(如通過不同化身)來救苦救難,所以叫「觀世音」。
那麼,這位菩薩為什麼能救苦救難?這就要說一說他另一個名字——觀自在。
《般若心經》頭一句便是「觀自在菩薩」,這位菩薩擁有無上般若的智慧,通過「照見五蘊皆空」達到「觀自在」,無人無我,所以能以他之苦難為我之苦難,「度一切苦厄」——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救苦救難?這自然是源於菩薩不忍見眾生受苦受難。
據《悲華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因地曾是無諍念王的長子——不眴太子,太子在當時的寶藏如來前發願:「世尊,現在我用這樣大的聲音向眾生表明,我有的一切善根全部回向無上正等正覺。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如果有眾生遭遇苦惱、恐怖等等厄難,或者退失正法、陷落沒有光明的地方,或者憂愁、孤苦、窮困,沒有救護,沒有依靠,他們如果稱念我的名字,被我的天耳所聽到,被我的天眼所見到,這些眾生如果不能免除苦惱,我終不成佛。」[1]寶藏如來聽到太子這樣發願,就說:「善男子,你對六道眾生生起大悲心,想要斷除眾生的苦惱、煩惱並讓眾生得到安樂,現在我授記你的名號為觀世音。」[2]
據《楞嚴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曾在因地隨觀世音如來修行耳根圓通法門,而被觀世音如來讚嘆他善得圓通法門,所以授記他為「觀世音」。[3]
按世俗人的觀點,佛的等級比菩薩高,所以觀世音菩薩是「屈居」釋迦牟尼佛之下的。其實,觀世音菩薩的本地深遠莫測,是一尊古佛中的古佛——正法明如來。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和《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前早已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現在的釋迦牟尼如來還曾是過去正法明如來座下的苦行弟子,十方如來都因正法明如來的教化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4][5]
那麼,菩薩為什麼要隱大示小、倒駕慈航呢?
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為了莊嚴毗盧遮那佛的道場,所以現菩薩身來到法會。[6]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觀世音菩薩作為師父,為了莊嚴道場、聽聞正法,現菩薩身,這表的是行菩薩道的「上求佛果」。
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菩薩不忘過去的誓願——救拔一切苦難的眾生,所以他為了使苦難的眾生聽聞正法而現菩薩身請佛說法,為了使苦難的眾生離苦得樂而現菩薩身救苦救難,這表的是行菩薩道的「下化眾生」。
無論是上求佛果,還是下化眾生,其實都源於菩薩的大悲心、大悲願。正法明如來不忍眾生受苦,所以倒駕慈航,現菩薩身,在釋迦牟尼如來的法會上不僅做影響眾(如現身聽佛說《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還為眾生請法(如《地藏經》第十二品為眾生請問地藏菩薩見聞利益事),更是為眾生宣說了許多修行法門(如《楞嚴經》說耳根圓通法門、《大悲心陀羅尼經》說大悲咒、《心經》說般若觀照法門、《不空羂索神咒心經》說不空羂索神咒)。菩薩本無心,他若有心,一心皆眾生;菩薩本無念,他若有念,念念為眾生。
作為菩薩的觀世音,既然在「下化眾生」,自然也在「上求佛果」。據《悲華經》和《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記載,當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入涅槃後,極樂世界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觀世音菩薩隨後成佛,稱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即普光功德山王如來)[7][8]。
(二)觀世音菩薩現在在哪裡,他長什麼樣子?
前面說了,觀世音菩薩是過去佛現菩薩身、他方佛現菩薩身,所以菩薩不像釋迦牟尼佛那樣以悉達多太子的身份在娑婆世界示現出生。據《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中諸菩薩的上首,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之一[11][17]。
(普陀山南海觀音禪林觀世音菩薩)
而更為人熟知的菩薩道場——普陀山,其實除了中國浙江的那一座,印度其實也有一座(音譯為補怛山,又稱小白華山、光明山)。
按玄奘大師的說法,要登印度的這座補怛山見菩薩,需要捨生忘死,即便這樣,能到山上的人也很少,足見其艱險![9]而在中國浙江的普陀山,風景優美、景致怡人,加之菩薩「不肯去」的傳奇[10],在佛弟子看來,此處不僅「宜居」,更重要的是菩薩「願居」,從而成為觀世音菩薩最著名的應化道場,被譽為「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
(1.廈門南普陀寺大雄寶殿千手觀音、2.平湖小普陀觀音禪院圓通寶殿毗盧觀音、3.溫州中普陀寺大圓通殿千手觀音、4.南通東初寺蛤蜊觀音、5.「吳中補怛」蘇州白鶴寺妙法洞童子拜觀音、6.湖州法華寺真身殿觀音應化道跡總持禪師、7.「普陀一支」徐州大士巖寺慈航殿如意觀音、8.紹興南天竺爐峰禪寺觀音寶殿宋石觀音、9.「觀音第一靈感道場」杭州上天竺法喜講寺圓通寶殿神木觀音、10.平頂山香山普門禪寺大慈悲殿千手觀音、11.杭州中天竺法淨寺圓通殿千手觀音、12.紹興香山寺觀音應化王闊夫人)菩薩廣大靈感、應化十方,中國的觀音「普陀」道場,除了最著名的浙江舟山普陀山,還有西藏布達拉宮、「三普陀」(廈門南普陀、溫州中普陀、舟山普陀山)、「五方普陀」、「小普陀」、「普陀一支」、「吳中補怛」等等;另外還有杭州上天竺法喜寺是白衣觀音道場、南通東初寺是蛤蜊觀音道場,中天竺法淨寺、三天竺法鏡寺、寶豐普門寺、湖州法華寺、紹興爐峰寺等都是遠近聞名的觀世音菩薩應化道場。
這些觀音道場,往往有著屬於自己的「觀音故事」,靈感非常。如道跡總持禪師誦《法華經》萬部,引白雀聽經、圓寂後舌根生青蓮花,被追奉為觀音化身;法慧大師於香爐峰頂結廬誦法華經三十年,宋人自普陀所請觀音像悄然安坐至爐峰頂,美籍華人夜夢大士應現爐峰;道翊大師於白雲峰上結廬修行,乃上天竺開山,見奇木發光,遂請人刻成觀音像;大香山普門寺,為妙善觀音傳說發源地,二月十九觀音誕即緣起於妙善公主;善女人王闊於大霧尖晝夜精進修行,樂善好施,有大神異,後被民間認為觀音化身……
難道菩薩除了在極樂世界,就只在這些「普陀」道場嗎?不,不是的!
正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以虛空為體相,以大悲為道場,無處不在。就像悟道老和尚給香爐峰觀音寶殿題的對聯說的那樣:「內心清淨即補怛,慈悲普濟是觀音」,我們如果能夠時時保持內心清淨,那麼所在之處皆是普陀山淨土。心不清淨,枉拜普陀!
那麼這位菩薩長什麼樣子?是男是女?
我們一般講菩薩在十方的各種化身相講得比較多,比如《普門品》裡提到的觀音三十二應,又比如各種感應事跡中的觀音化身。在這裡,先向仁者介紹菩薩在極樂世界的報身相,也就是真實色身相。據《觀無量壽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身相廣大、現紫金色,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和二千五百化菩薩,頂上天冠中有一尊阿彌陀佛,除了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比不上佛,其餘的莊嚴相好如佛無異。[11]
寺院裡一般把菩薩的報身像塑為毗盧觀音,也就是菩薩現佛身時的像,頭戴毗盧冠,莊嚴相好幾乎如佛無異。
關於毗盧觀音,也可以作「三世佛」理解。
第一,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乃正法明如來再來,釋迦世尊曾為其座下苦行弟子。正法明如來憐憫受苦眾生,倒駕慈航而現菩薩身,是為過去佛。
第二,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若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此佛身觀世音菩薩,與《普門品》其餘化身觀世音菩薩一起,總成「三十三觀音」,是為現在佛。
第三,釋迦世尊夜睹明星成道,感嘆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座上毗盧觀世音菩薩,即為眾生去除妄想執著而證得的清淨法身,是為未來佛。
就造像而言,觀世音菩薩最開始是男身像,五臺山鎮海寺觀音殿中至今供奉著一尊男身觀音,後來因為菩薩的慈悲精神與女性更有相通之處、古代女性的苦難較男性而言更多等,慢慢地就轉成了女身像——我們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自然是一身白衣、手持楊枝淨瓶的形象。
其實菩薩哪有什麼男、女之相的分別呢,菩薩是無相之相,以菩薩的大威神力,現男身也可以,現女身自然也可以。
(紹興爐峰禪寺觀音寶殿觀世音菩薩普門應化群像)
在《楞嚴經》、《法華經》中都提到了菩薩普門三十二應,能依據各人得度的因緣,現佛身、菩薩身、天神身、人身等等身相,菩薩身裡又有持楊枝的、持經卷的、託腮的、合掌的等身相,人身裡又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宰官、婦女、童男、童女等身相……
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不僅以菩薩的形象出現,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乃至一條魚、一隻雞也有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們可能「有眼不識觀世音」,所以,我們要像恭敬、尊重殿堂中的觀音像一樣恭敬、尊重眾生,將他人都視為來度化我們、成就我們的觀世音菩薩;同時,我們也要行菩薩道,做他人的觀世音菩薩,善巧方便地予人快樂。
(推薦閱讀1:【金容妙相】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化身圖)
(推薦閱讀2:【金容妙相】觀世音菩薩普門救難化身圖)
而在寺院裡,除了楊柳觀音以外,千手觀音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形象。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因地聽聞《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後,發起廣大誓願,如果他未來能夠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就讓他立刻具足千手千眼;菩薩發願之後,當下就具足了千手千眼。[12]菩薩因為對眾生生起了大悲心,所以能夠利益一切眾生,自然應誓具足千手千眼,用千眼來遍觀眾生,用千手來普護眾生。
菩薩的手,象徵著他救度眾生的大威神力;菩薩的眼,象徵著他觀察眾生的甚深智慧。據說,菩薩的千手千眼不只是單純的身上有一千隻手、每隻手裡有一隻眼,而是手中有眼、眼中又有手,層層無盡、數不勝數。眾生業障無量無邊,眾生煩惱無量無邊,相應地,菩薩的慈悲、智慧無量無邊,菩薩的威神、妙力無量無邊,所以菩薩的手、眼有如此之多。其實,我們也是菩薩的千手千眼啊,就像之前說的,我們心懷慈悲、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時候,不就是在做他人的觀世音菩薩嗎?這不就是菩薩的千手千眼嗎?
(普陀山梵音洞瞻聖閣觀世音菩薩)
除此以外,還有如意輪觀音、多羅菩薩(度母)、四臂觀音、六道觀音[13]、十一面觀音、面然大士等種種化身,《諸尊要抄》等將準提菩薩也認為是觀世音菩薩化身,這裡就不再贅述。
這無量無邊的化身,無不基於菩薩的大慈悲心。前面提到的「內心清淨即補怛」的下一句是「慈悲普濟是觀音」,我們如果能夠時時對眾生生起慈悲之心,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是他人的觀世音菩薩。人不慈悲,空念觀音!
(三)既然觀世音菩薩不在娑婆世界出生,那麼為什麼以農曆二月十九作為他的生日呢?
這來源於以平頂山香山寺《香山大悲菩薩傳碑》的記載為代表的關於觀音化身妙善公主的故事。
相傳妙善公主農曆二月十九日出生在妙莊王宮中,為妙莊王三女,自幼即有出離心,成年不願招婿成婚,如悉達多太子捨棄太子尊位一般,妙善公主捨棄公主尊位,於農曆九月十九日在白雀庵出家。妙莊王聽說後,盛怒之下下令燒毀白雀庵,意欲逼迫公主還俗,誰知公主道心堅定,未從大火裡跑出來,妙莊王等皆以為公主葬身火海。其實,由於公主修道精進,護法善神早已將公主轉移到南海普陀山,以便讓公主安心修道。
多年後,妙莊王身患惡疾,需至親的手眼入藥,然而長女、次女皆不肯,唯三女妙善聽聞父親遭受病苦,於農曆六月十九日毅然舍了自己的手眼給父親入藥,以此孝行感動天地,得成正果,號觀世音菩薩。病癒後得知真相的妙莊王大為感動,下令工匠為妙善塑「全手全眼」像,工匠卻誤聽成「千手千眼」像,千手千眼觀音像一時間流傳開來。自此,二月十九觀音誕生、六月十九觀音成道、九月十九觀音出家,這三個日子被世代紀念、流傳至今。
既然這三個「十九」只是民間故事裡的日子,而不像四月初八佛誕等有史書明確記載,那我們的紀念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暫且把這個問題留到後面。
(四)為什麼這位菩薩的「名氣」如此之大,大到「戶戶觀世音」的地步?
妙善公主的故事雖然令人感動,但很多人知道觀世音菩薩,其實是受到了《西遊記》的影響,誰不知道觀世音菩薩手裡的楊枝淨水能把人參果樹救活呢?誰又不知道取經路上孫大聖去找的最多就是觀世音菩薩呢?當然,要多提一句的是,古人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就把「觀世音菩薩」略作「觀音菩薩」了。
除了《西遊記》的影響,更多的其實還是因為古往今來的人親歷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實在是數不勝數。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一開始就說了,如果有無數受苦的眾生,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並且一心稱念他,觀世音菩薩當下就會聞聲救苦,受苦的眾生都能得到離苦得樂[14]。
而《普門品》——《法華經》中的這一品會單獨流行的原因,本身就是觀世音菩薩無數感應中比較著名的一個故事。
南北朝時的一位北涼國王患重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曇無讖法師說念《法華經》中的《普門品》能夠治好國王的病。於是,大家一起為國王念《普門品》,國王果真痊癒了。從此,《普門品》就單獨流通開來,在後來又在流通中被俗稱為《觀音經》、《太平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聞聲救苦。
究其根本,據《楞嚴經》記載,十方世界之所以都有「觀音」的名號,是因為觀世音菩薩修行耳根圓通,以至觀聽十方圓明[3]。
而之所以菩薩在娑婆世界這麼有名,實在還是因為菩薩的大悲心、大悲願,不忍觀見娑婆眾生受諸苦難,也因此與娑婆世界特別有緣。
第一,菩薩常在此土攝受念佛人往生極樂。觀世音菩薩作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常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共同來娑婆世界接引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第二,菩薩常在此土教化、救度眾生。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說法,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是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因緣特別殊勝的三尊佛菩薩,說得直白點就是這三尊佛菩薩是最不嫌棄我們這個充滿五逆十惡的娑婆世界、我們這些「其性剛強、難調難伏」的娑婆眾生的,所以被我們稱為「娑婆三聖」。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觀世音菩薩聽佛讚嘆地藏菩薩大威神、大慈悲、大功德後,合掌請佛為當時和未來的一切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眾生的方法。——有好處都替我們這些受苦的眾生想著,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像不像有糖就給我們留著的媽媽?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有糖就給我們留著的媽媽像不像悲憫我們的觀世音菩薩?——觀音如慈母,慈母如觀音。
佛在聽完觀世音菩薩的請求後,沒有急著宣說地藏菩薩利益眾生的方法,而是先讚嘆觀世音菩薩。佛親口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六道眾生但凡有聽過觀世音菩薩名字的、見過觀世音菩薩形象的、敬愛觀世音菩薩的、讚嘆觀世音菩薩的,都不會退轉,並且常常在天道和人道中享受快樂,因緣到了就會遇到如來為他們授記。[15]
(普陀山西方淨苑圓通寶殿觀世音菩薩)
所以,哪怕是修地藏法門的師兄,其實也應該感恩觀世音菩薩。《地藏經》的流通、地藏法門的弘揚,都有這位大悲菩薩出的一份力——這也是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一種體現,觀察眾生的因緣,如果與地藏菩薩有緣,那就介紹地藏法門。——持經觀音手中的經,絕不只是一卷《普門品》、一部《法華經》,菩薩總持三藏聖教一切法寶,觀機逗教。
縱觀《地藏經》這部釋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薩做主角的經典,雖然其他的大菩薩也有出現,但佛幾乎都是就事論事,沒有專門抽出一點時間來宣揚發問的菩薩本身有什麼功德利益——唯有觀世音菩薩,佛特別讚嘆觀世音菩薩,同時引起眾生對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的信心,這也是佛對娑婆眾生的大悲心。
(五)有這麼多經典提到了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有這麼多法門嗎?
是的,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有非常多,這裡僅介紹比較常見的幾個。
第一,持名法門。這是佛在《普門品》裡大力提倡的,也是最普遍的。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恭敬供養,應二求、解三毒、救七難,福不唐捐。
1.「一心稱名」的前提是要發自真心地相信菩薩有這樣的大威神力,而後要三業恭敬、隨分供養。不要口裡稱念觀音、身體禮拜觀音,心裡還存著造作十不善業的心思;不要把自己不要的東西來供養菩薩,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把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來供養菩薩。本微信公眾號名「常念恭敬觀世音」,便是取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觀世音菩薩「求男得男」、「求女得女」,除了世俗的「求子」意義外,還有「求禪定得禪定」、「求智慧得智慧」的意義。
3.「若多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淫」本身有過度、不當的意思,這裡的「淫慾」不僅僅是男女之欲,更是通指一切不正當欲望——簡稱「貪慾」,聯繫前後經文,觀世音菩薩能解貪、嗔、痴三毒,自然就能增進戒、定、慧三學。
4.稱念觀世音菩薩救火災,菩薩救的不僅是會被火燒的房子,更是會被火燒的我們。所謂「火燒功德林」,其中的火就是我們的嗔心引發的煩惱火、惡業火,由內在的嗔恨火才感得外在的火災報。稱念觀世音菩薩,與菩薩的慈悲心相應,憑藉菩薩的大威神力,火焰化紅蓮,熱惱作甘露,自然得滅大火。其餘種種災難,都是一樣的道理。
(觀世音菩薩救火難)
5.「福不唐捐」是佛對一切眾生的眾生的保證。稱念一聲觀世音菩薩、禮拜一次觀世音菩薩的福德無量無邊,不要擔心會白念、白拜,佛不妄語,他向我們保證,稱念、禮拜觀世音菩薩的福德是絕不會落空的。這無疑是稱念、禮拜觀世音菩薩的人的極大信心來源。
第二,大悲行門。全稱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見《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第三,耳根圓通法門。返聞聞自性。見《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第四,般若觀照法門。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五,持咒法門。比較普遍修持的就是《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具體功德見《大悲心陀羅尼經》,經中也講述了菩薩許多廣大誓願;尤其注意要對此咒生起極大信心,不能生起懷疑之心[16];由大悲咒又衍生出禮拜《千手千眼大悲懺法》等懺悔法和「大悲水」(「大悲米」、「大悲茶」等)等方便法,還有四十二手眼法、大悲護摩等秘密法。另外還有《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準提神咒》、《觀音靈感真言》及六字大明咒、《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觀世音菩薩滅業障真言》、《白衣大士神咒》等,其中《白衣咒》屬於夢授咒,不見於經典記載,民間念之有感應者也甚多。
涉及觀世音菩薩的經典、咒語等非常多,這裡僅列出比較常見的幾個。(明宣德八年(1433)《普門品》刊本)
「信」者,深信菩薩的大慈悲心,深信菩薩的大威神力,深信「我念菩薩、菩薩念我」,深信菩薩不違本誓、聞聲救苦。「信為道源功德母」,深信菩薩能救火難,菩薩一定能夠聽到我真切的呼喚,一定能夠夠來救我。若是對菩薩生起懷疑,因為想要試驗菩薩而故意跳進大火裡,那就是自作自受,自己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菩薩又何必來救呢?「願」者,與菩薩一樣同發大悲願,不僅為自己,不僅為自己的家人、朋友,而是擴大心量,悲愍十方一切受苦的眾生。不僅悲愍自己遭遇火難,還悲愍十方遭遇火難的眾生;不僅悲愍自己時常生起嗔心,還悲愍十方時常生起嗔心的眾生;不僅願自己能解脫火難,也願十方眾生能解脫火難;不僅願自己能不生嗔心,也願十方眾生能不生嗔心。「行」者,與菩薩一樣同發大悲心,於自己不作諸惡,於眾生奉行重善。在深信的基礎上,才會至誠懇切地常念觀音;在發願的基礎上,才會為五濁惡世中所有的眾生而念,希望大家都離苦得樂。如此,才能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精神相應(理解為「投其所好」也未嘗不可),既然相應,又怎會不感呢?(普陀山梵音古洞觀音寶殿觀世音菩薩)
修行貴在堅持,要常念觀世音菩薩,今天念、明天也念,靜坐念、走路也念,時刻安住在觀世音菩薩的境界裡,每天念一千聲,那麼每天都在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每天都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慈光普照,每稱念一聲、每憶念一天,都是在薰染自己的阿賴耶識,這樣,到遭遇火難的時候,才會想起念觀世音菩薩,而不是大腦一片空白。簡而言之,就是像持珠觀音一樣,常常心懷慈悲——佛珠,「弗誅」也!常常稱念觀音——念珠,不斷也!(普陀山往年觀音聖誕前夕香會盛況)
(普陀山往年觀音聖誕前夕香會盛況)
一年有這麼多佛菩薩紀念日,身為佛弟子的我們難免在紀念日比平時更多做一些善事、多修一些善法,來表示對佛菩薩的尊崇和愛敬。所以,我們在為菩薩慶生的時候,除了感恩菩薩的大悲救度,同樣也要感恩祖師的善巧方便——這也是來自祖師的另一種形式的大悲救度。在我看來,為菩薩慶生,除了置辦種種豐盛的供養,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一念真心,修清淨的三業供養更為重要,口念觀音聖號,身禮觀音寶相,心憶觀音功德;口斷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身斷殺生、偷盜、邪淫,意斷貪心、害心、邪見;口說慈悲之語,身行慈悲之事,心生慈悲之念……(蘇州西園戒幢律寺五百羅漢堂觀世音菩薩)
我們不僅要念觀音、拜觀音,更要修觀音、學觀音、做觀音。學習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大悲,學習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耳根圓通、觀機度化的大智,學習觀世音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行,學習觀世音菩薩度化六道眾生、離苦得樂的大願……觀世音菩薩是什麼?假如我們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漂泊,那麼觀世音菩薩便是駛離大海的航船;假如我們在漫長崎嶇的黑夜中行走,那麼觀世音菩薩便是結束黑夜的火炬;假如我們在熯天熾地的火宅中困頓,那麼觀世音菩薩便是熄滅大火的甘露。三界無安,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可是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力量遍施無畏,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他就會來解脫我們的苦難,他是我們在六道苦海中永遠的依怙!(三亞南山寺得大自在觀音閣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什麼?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是虛空界中那一尊菩薩,更是慈悲、智慧、行願、光明、無畏等等一切美好的總集!我們不僅要念外面的觀世音菩薩,還要念自性的觀世音菩薩,念到五欲熄滅,念到三業清淨;不僅要拜被高高供奉的觀世音菩薩,更要做慈悲利他的觀世音菩薩,儘自己所能,勇於承擔,樂於分享,傳遞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精神,成為千手觀音的一隻手、一隻眼!世尊。今我以大音聲告諸眾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寶藏佛尋為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已有百千無量億那由他眾生得離苦惱。汝為菩薩時已能大作佛事。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我念往昔時。觀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號曰正法明。十號具足。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十方如來皆由觀自在教化之力故。於妙國土得無上道轉妙法輪。是故汝等勿生疑惑。常應供養。但常稱名號。等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數如來功德。何況至誠供養其福無量。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毗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善男子。無量壽佛般涅槃已。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初夜分中正法滅盡。夜後分中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無量無邊。安樂世界所不及也。善男子。汝於後夜種種莊嚴。在菩提樹下坐金剛座。於一念中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九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劫。般涅槃已正法住世六十三億劫。善男子。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於恆沙劫說不能盡。秣剌耶山東。有布呾落伽山。山徑危險。巖谷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山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大中十二年。日本國沙門慧鍔。禮五臺山得觀音像。取道四明將歸國。舟過補陀山。附著石上不得進。眾疑懼禱之卅。若尊像於海東機緣未熟。請留此山。舟即浮動。鍔哀慕不能去。乃結廬海上以奉之。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手掌作五百雜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晝。猶如印文。一一。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莫不彌滿。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重。宜用大悲。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饑渴。宜用大慈。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獸王威猛。宜用無畏也。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道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偏宜用普照也。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稱天人。理則見佛性。故稱丈夫。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主。標主得臣也。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嘆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受記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誠。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