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在飯店點個餐,卻被強迫掃碼註冊會員

2020-12-12 騰訊網

抱著「用科技甩鍋」的心態,把信息傳達不到位歸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錯,把消費者對服務和產品的批評看做「跟不上時代者」的挑刺——這本質上,才是給「懶而不作為」提供擋箭牌的本末倒置。

沒了手機,簡直寸步難行

隨著智能社會發展的步子越邁越大,新潮玩意層出不窮的速度越來越快,如今就算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稍有不慎也會產生「被時代落下」的感覺。

這不,網友@兔兔幾噠喲就講述了一段在醫院看病的親身經歷。

他提前約好了複查,一早排隊掛完號卻被告知醫生本周停診,並強調已經提前在網上通知過。

自己接著追問,明明也關注了醫院公眾號卻沒收到提醒,是不是系統有bug。誰曾想不僅沒有得到回答,反而又被一連串地埋怨:

「就算微信沒收到,主任微博你們不關注嗎?微醫總會用吧?」「為什麼人家都知道呢,白跑就是你的問題。」

被懟了一番之後,@兔兔幾噠喲哭笑不得,感慨道「明明是一個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也感覺受到了時代的鄙視。

更別提,身邊那個對智慧型手機一竅不通的外地老人了,沒看成病還只能在一旁手足無措地挨罵。

如你所見,很多老年人的「被拋棄」,其實是只能原地踏步的無奈必然。

即便已經是2019年,新聞裡依然有無數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網絡購票、甚至不識字的年邁者和進城務工人員,因為車票都在網上賣光了,而在火車站一籌莫展。

科技產品目標用戶和老年人生理限制的矛盾,同樣是擋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

老花眼嚴重的爺爺奶奶,根本沒有能力看清楚電視屏幕上掃碼的小小圖標,更別提操作綁定銀行卡、選擇支付方式這些更麻煩的環節。就算一時學會了,愈加退化的記憶力也難以保證能一直會。

「進入一個開機頁面,偶爾還會有收費頁面,讓外婆學會電視機,比讓我開飛機還要難。」

@G僧東

在他們學習能力旺盛的年代,根本沒有這些新鮮玩意兒。腦海裡對整個世界架構的認知,和80、90後更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是,看到老年人在科技時代寸步難行,作為年輕人也只能帶著無奈和心疼,默默嘆口氣「我再耐心教一次吧」。

可誰曾想,曾經自信滿滿掌握一切先進技術的時代弄潮兒們,如今也會有跟得吃力的一天,開始吐槽「不帶手機寸步難行」了、

就比如@兔兔幾噠喲的微博下面,很多年輕人就在留言吐槽:

「如今看病逐步智能化,可什麼都要掃二維碼、電子取號的流程,也是真搞得人頭大。」

「又沒有人工指導,上次不小心點錯了一步,就要立刻重新開始。」

比用戶智力跟不上更慘的,是現代人賴以生存的工具——智慧型手機的突然宕機。

舉個心酸的例子,如果你在零下五度的北京冬夜,發現手機被凍到關機。

那麼在沒有叫車APP的情況下,想要在北京街頭招手打到沒有人預定的計程車,簡直比中彩票的機率還小。

「希望大家都能有原地踏步的權力,而不是一直被拖著走」。

就這樣,越來越多有了切身之痛的人們開始呼籲,科技發展快,也總要顧及人文關懷。

誰「活該」被拋棄?

每當有吐槽的出現,另一批人則會用「科技沒錯」的論調反駁。

就拿開頭網友吐槽的就醫例子而言,要是擱在一切都是人工處理的10年前,別說在微信上通知醫生停診了,連網上預約都是不可能的。

沒有線上線下的多渠道分流,看病半夜兩點起床去排隊才是常有的事兒;

打車也一樣,如果說網約車服務只是在APP操作上設置了門檻,那麼10年前的打車可是所有人都難;

同理,還有去哪兒都可以掃碼付款,想看電影就提前手機買票,在點評網站做美食功課、吃飯提前在APP上排號……

讓習慣了智慧型手機的這代人拋棄科技便利,倒退回一切都要靠肉身排隊、買東西只能花現金的年代?相信你也一萬個不樂意。

也因此,在「一部手機走天下」早已是不可逆趨勢的情況下,餐廳掃碼點餐、掃碼付款,銀行營業廳的無紙化辦公,政府辦事大廳的網上信息申報都成了潮流,甚至一度出現了很多「無現金示範商場」。

這一方面提升了年輕人的生活效率,同時也減輕了服務行業的人力荒,看起來似乎是件雙贏的好事兒。

問題是,生活在一個在有著龐大人口基數的社會中,就無法否認——任何進步都不可能一刀切地覆蓋所有人——的現實。

基於消費者在年齡層、文化水平上都存在極大的差異,一句「少數服從多數」並不是萬能的解決方案,反而還造成了很多不便。

就比如,雖然中老年人「熱情擁抱網際網路」已成潮流,但你永遠無法忽視「年紀」依然是很多歧視中的原罪。

「自從飯店開始二維碼點菜之後,我爺爺就再也不敢自己下館子了。」

去年9月,廣州就發生過一起大爺和計程車司機對罵事件。

起因是大爺給50元現金支付車費,但司機說沒有零錢讓他掃碼支付。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大爺一怒之下摔門就走,然後被一路追罵「壞人變老了」。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條早就有明文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

但在網絡支付越來越普及的如今,往往是那個「跟不上」的人才會被忽視,成了彎道超車路上的拖油瓶。

當在火車站手足無措的老人,一臉歉意地讓人幫忙網際網路購票的時候;

當在超市結帳的老人,頂著背後一張張不耐煩的臉,慢慢地掏出現金的時候;

當行動不便的老人要求快遞上樓,反被罵「人家都放快遞櫃,怎麼就你搞特殊」的時候……

五年前,還在被嫌棄「老是上當」的他們,剛剛提升了安全防範意識;五年後,又被嫌棄為什麼跟不上信息化時代,「二維碼付款不是盜刷,哪有那麼多騙子」。

這種嫌棄,還很容易進一步被擴大化。

「家裡沒有孩子嗎,為什麼不教」,「社會不是福利院」便是兩種最經典的論調:

「你弱你有理嗎?我們學校七老八十的老教授用多媒體系統教學6得不行,沒有不適應的人,只有不願意去擁抱新事物的傻子。」

基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你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忽視了新技術的運用,面對的是整個複雜的社會生態系統,而不是變量簡單的實驗室環境;

忽視了一些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沒把特定人群的使用體驗納入考慮範圍;

更忽視了任何人都在時間尺度上並行不悖,都有老去後學習能力減退的一天。

我只想簡單點個餐,卻被強迫掃碼開會員

同時,還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是——

任何科技進步的終極目標,都是提供便利。

而不是站在「人類進步」的道德制高點,拿來區分人群;更不是以「科技進步」之名,為服務意識的缺位開脫的。

正如年初,一位上海老人因為要求店員報菜名,而引發的熱議。

大爺憤怒的點不在於飯店使用手機點餐,而是他們直接廢除了傳統的紙質菜單。用著麻煩不說,還涉嫌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而這一點,就算是很多跟得上時代的年輕人都已經深有感觸。

你或許也有類似的經歷——明明只是想在快餐店買一個甜筒,明明收銀臺沒人排隊,卻還是被強行要求掃碼點餐;

趕上手機在商場裡沒有信號,顧客還不得不連上各種來路不明的無線網絡,光註冊會員、收驗證碼就要幾分鐘;

有的飯店要求先買單再上菜,經常付完款才說其中一道菜沒了,沒辦法補差價,只能同價替換一道自己不喜歡的菜;

有的甚至通過微信結帳後被自動關注了店鋪公眾號,每次點完菜要取關,否則就是一周N次的廣告轟炸。

2016年底,上海地鐵將人工充值統一轉換為網絡自助充值時,也曾引發了「越進步,越麻煩」的爭議。

當地《新聞晨報》記者在實地探訪時發現,因為缺少提前科普和現場指導標誌,10分鐘內就有五六名年輕乘客諮詢如何使用該自助機器,可見有多少老人會被難倒。

背後反映出的問題,一則是簡單粗暴一刀切思維定式的延續:明明還沒有先進到能全面覆蓋的程度、明明APP還bug頻出,但往往是新技術一出,周圍就寸草不生。

使用者沒有被賦予選擇的權利,大家都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兒。

二則,是久以來缺位的人性化服務意識,在科技進步後變得更加「理所當然」。

「再不濟,服務員拿自己的手機掃碼讓老人看菜單,支付後向他收取現金,也總比把客人趕走強吧。」

別管是不是引導或提醒不到位,首先指責別人「跟不上」才是要緊事。

卻忘了這已經觸犯到了消費者的權益,甚至「不收現金」的規定更是已經違反了法律。

而在就醫和政務服務這種民生大事上,就更不應忽視更廣大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體驗。

比如同樣是網上預約掛號出岔子,就有網友表示自己去的醫院不僅會負責地通知到每一個病患,還會認真致歉。

相比之下,抱著「用科技甩鍋」的心態,把信息傳達不到位歸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錯,把消費者對服務和產品的批評看做「跟不上時代者」的挑刺——

這本質上,才是給「懶而不作為」提供擋箭牌的本末倒置。

好在,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親身體驗到了,某些尚不完善的科技服務對用戶體驗和消費者選擇權有多忽視;

也意識到了在疾馳的時代車攆下,沒有一個人應該被當做累贅,故意嘲笑和甩掉。

想必那些「科技進步也別忘了人文關懷」的呼籲,不僅蘊含著「時代等等我們爸爸媽媽吧」的心酸吶喊,更是在給總有一天會老去的自己留條後路。

相關焦點

  • 掃碼點餐 不能添麻煩
    1月6日,南京市消費者協會表示,消費者可以拒絕掃碼點餐,餐廳要方便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此舉獲得不少網友稱讚。和掃碼通行、掃碼付款類似,掃碼點餐是技術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來到一家餐館,只需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完整菜單就呈現在屏幕上。
  • 掃碼點餐要註冊會員「太惡劣」?羅永浩痛批肯德基
    掃碼點餐要註冊會員「太惡劣」?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 南京消協提出消費者可以拒絕餐廳掃碼點餐
    摘要:南京市消協於1月6日表示餐飲行業要滿足各年齡段消費者點餐需求,廣大網友對此表示支持,掃碼點餐是方便消費者,但對於不習慣使用手機的老年人群體有所限制,應該有拒絕掃碼點餐的權利,商家也應提供相應服務。
  • 我只想掃碼住個酒店,怎麼就被辦了會員
    近日,旗下擁有漢庭、全季、美爵、桔子、漫心、海友等多個酒店品牌的華住集團被曝:要求住客使用微信掃碼辦理入住,實際上是將住客變成自己的「會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酒店無明示或主動告知「掃碼入住即等於入會」記者在北京、上海、廈門等地的相關酒店暗訪時發現,客人在前臺入住時多被要求使用微信掃碼,實際「被入會」。為何說是「被入會」呢?因為在辦理入住的「微信一鍵登錄」按鈕下,有一行小字——「我已閱讀並同意《華住會員服務條款》和《華住隱私聲明》」,如不同意打勾,無法完成入住登記。
  • 餐館只能掃碼點餐?消協回應了
    在外就餐時幾乎家家餐館都應用「掃碼點餐」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其他困擾:●老人家不會用智能機點餐怎麼辦?●掃碼點餐會不會洩露個人信息?●商家公眾號推送信息太多,消費者不勝其煩……掃碼點餐給消費者帶來消息轟炸困擾與信息安全顧慮便利變「累贅」渝利火鍋、王子牛蛙、西貝筱面村、辛香匯……南京消費者張先生的微信裡總有各種各樣的餐廳微信公眾號推送消息,「每去一家餐廳,就要掃碼關注公眾號才能點餐,所以現在微信裡光餐廳公眾號就幾十個了。」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
    「掃碼點單。」服務員伸個手指頭點了點桌角的黑白馬賽克。你握著手機,關注、註冊、登錄、一鍵授權,店家比相親對象還迫切地想看到你的頭像和電話號碼。飯店內網絡很差,你望著跳轉不出的白色屏幕,心中抱怨我只想吃碗熱乎餃子,還得在手機上打報告。都市生活裡,掃碼點單勢如破竹,用於點單的二維碼在蒼蠅館子、連鎖餐廳和私房菜館中瘋狂複製。
  • 微信掃桌號點餐,餐廳自助掃碼點餐怎麼開通?
    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商家如何搭建掃碼點餐系統,如何讓顧客掃碼自助下單、結帳吧!餐飲行業支持多種模式要想實現掃碼點餐功能,傳統的收銀機可能不行,所以商家需要一套支持掃碼點餐功能的收銀軟體,目前市場上此類軟體也是良莠不齊,這裡希望商家謹記以下幾點:
  • 北青快評 掃碼點餐是「可選項」不是「必選項」
    「掃碼—關注商家公眾號—同意獲取用戶位置信息—點餐」似乎已經成了餐廳吃飯的四步驟,看似簡化了點餐程序,實際為消費者帶來了眾多困擾和擔憂:商家通過點餐獲取用戶信息後意欲何為?老年人不會掃碼點餐該如何吃飯?眾多餐飲店公眾號推送信息擾亂正常生活後,該不該取消關注?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 掃碼點餐、自助點餐……餐廳的智慧化場景有哪些?
    讓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掃碼點餐現在很多餐廳習慣在每張餐桌上都貼上二維碼,並提醒顧客可以直接掃碼點餐。掃碼點餐這種方式比傳統的店員點餐要高效得多。假設一個店員要負責整個餐廳的點餐工作,如果同時有2桌顧客要點餐,店員就已經分身乏術。
  • 科普:掃碼點餐小程序作用及製作教程
    現在小程序掃碼點餐服務已經越來越普及,當用戶需要點餐時,無需麻煩服務人員,只需掃描餐桌上或者海報上的小程序碼,就能快速點餐下單。這樣不僅節約了排隊時間,也提高了商家自己的服務效率。懂代碼知識的可以找掃碼點餐小程序源碼自己開發;不懂代碼,但資金和時間比較充足的商家可以找專業開發團隊定製,不過這樣開發成本較高,而且時間長,通常幾個星期才能做好,不太適合中小商家。
  • 南昌銅鑼灣廣場「添堵」停車場收費處掃碼註冊會員
    3月2日晚7點許,南昌銅鑼灣廣場南面的地面停車場嚴重塞車,堵起了一條長達100多米的長龍,前來購物的車主最長堵車時間達1個小時。樂居財經獲悉,當時現場並沒有出現車輛剮蹭等事故,而是因該購物中心停車管理不力所致。
  • 掃碼點餐小程序的好處
    現在很多餐廳餐桌上都貼一個小程序碼,顧客不用排隊等待,打開微信掃一掃二維碼,就能通過微信點餐支付。這類點餐系統用起來比較方便,用戶體驗度好,能對餐廳進行流程化管理,還有各種營銷工具、餐廳數據統計等。行動支付是未來一個趨勢,小程序徹底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小程序也已經成為餐飲行業必備的工具。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什麼時候吃個飯花樣這麼多了?
    「掃碼點單。」服務員伸個手指頭點了點桌角的黑白馬賽克。你握著手機,關注、註冊、登錄、一鍵授權,店家比相親對象還迫切地想看到你的頭像和電話號碼。飯店內網絡很差,你望著跳轉不出的白色屏幕,心中抱怨我只想吃碗熱乎餃子,還得在手機上打報告。都市生活裡,掃碼點單勢如破竹,用於點單的二維碼在蒼蠅館子、連鎖餐廳和私房菜館中瘋狂複製。
  • 美團收銀系統迭代:掃碼點餐升級,支持多人點餐
    相較於舊版本,美團收銀將陸續升級掃碼點餐、臺卡支付、小票功能自定義、會員營銷、方案折(特定菜品折扣)、ID實體卡等一系列功能。  目前,掃碼點餐功能已正式上線,該功能以微信、支付寶作為入口,通過掃碼可直接跳轉至點餐界面,從而實現了消費者自助點餐,不僅代替了傳統的紙質菜單和點菜寶,而且在提升消費者點餐體驗、降低餐廳人工成本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化。
  • 使用掃碼點餐功能,把每次點餐變得輕鬆
    德客餐飲管理系統掃碼點餐功能幫助傳統商戶完成「網際網路+」轉型,讓商號治理加倍智能、高效。德客微信點餐系統,低落人力本錢收入現大多數餐飲老闆都會為自已的餐廳,上線一套德客餐飲管理系統掃碼點餐系功能,打造聰明餐飲、智能餐廳。應用微信店內掃碼下單,低落人力本錢收入的同時更有助於加重辦事員的事情,使其更好地為主顧辦事,為餐廳積聚的辦事口碑。
  • 掃碼點餐餐檯、快餐二維碼掃碼下單自助點餐、支付美萍餐飲管理系統
    掃碼點餐餐檯、快餐二維碼掃碼下單自助點餐、支付美萍餐飲管理系統 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完全趨近於網際網路化,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衣、食、住、行。
  • 掃碼點餐外賣小程序系統是怎麼搭建的?了解了這些你,也可以的
    開發一個點餐外賣小程序需要多少錢?微信點餐系統有2種,一種是微信公眾號點餐系統,另一種是微信小程序點餐系統。這2種點餐系統都可以實現微信掃碼點餐,也是各有優勢。公眾號點餐系統能更好的聚集粉絲、與粉絲互動以及文章推送(優惠活動文章推送);而小程序點餐系統能更好的線上推廣拓客,倚靠微信10億流量紅利,將線上流量引導到店內消費。
  • 點餐得關注公號、兌換停車券須下載APP……這些商業捆綁在打擦邊球
    日前,不少網友反映,在外面餐館吃飯點餐必須關注餐廳公眾號,引發了熱烈討論。記者調查發現,餐飲領域確實存在這一現象。而除了餐飲行業,在一些商場,消費者想要兌換免費停車券,必須先註冊會員並下載APP操作。開發票得關注公號、交停車費得關注公號、點餐也得關注公號,花樣的「捆綁」式消費下,商家漲了粉,消費者的選擇權卻無人尊重。
  • 高鐵上可用支付寶掃碼點餐了
    新快報訊 記者許力夫報導 記者獲悉,即日起,高鐵上點餐只需掃碼就可以了。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高鐵動車上線支付寶 " 掃碼點餐 " 服務,旅客只需在座位上用手機掃碼就能成功點餐、購物。據了解,支付寶掃碼點餐服務覆蓋廣州鐵路局全部高鐵動車列車,日均覆蓋約 115 萬旅客。車內每個座位的扶手處都有一個二維碼,乘客只需要用手機掃描該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下單確認後,信息系統就可以記錄的座位並通知後臺,乘務員在接單 30 分鐘內會將所選購的餐食、商品送到旅客手上。除了點餐購物,小程序還提供正晚點查詢、積分兌換等多種服務。
  • 掃碼點菜可以存在,但並不是唯一選擇
    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點餐服務,這讓一部分消費者感到煩惱。特別是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老年人在面對掃碼點餐時犯了難,還有些消費者不願意使用掃碼點餐,擔心個人信息洩露等安全問題。商家引進現代網際網路技術服務用戶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服務水平,但是一些餐廳以為使用了掃碼點餐就體現出自己的高檔了,反而忽略了要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