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聽習近平講中國傳統文化

2020-12-11 央視新聞

中國農曆新年將至,辭舊迎新之際,萬家團圓,五洲同慶。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思想精華。

習近平總書記向來對中華傳統節日和中華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价值和獨特作用,賦予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春節到,讓我們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諄諄話語。

△2019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在京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穩定的精神基因,積澱了我們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看望少年兒童,了解學校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情況。他看到正在練書法的同學們,談到殷墟甲骨文距今已經3000多年,幾千年以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積澱。他強調,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誌,鼓勵同學們要堅持練習書法。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看望同學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經過幾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顯著成就。2019年11月1日,習近平為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致賀信。他談到,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

△2019年11月1日,習近平為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致賀信

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延續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源泉。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話語,意味深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來到曲阜孔府考察。在同有關專家學者代表座談時,習近平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

△2013年11月26日上午,習近平在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提倡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對我國憲法確認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主旨演講,他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在全球孔子學院建立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給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286名孔子學院校長、院長回信。他指出,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通過交流互鑑和創造性發展,使之在當今世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要堅定文化自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實現中華傳統美德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於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中華民族擁有與時俱進和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讓中華傳統文化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監製 | 王姍姍 張鷗

主編 | 陳劍祥 汪潔

編輯 | 欒熙彥

美編 | 於江

相關焦點

  • 春節到!聽習近平講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農曆新年將至,辭舊迎新之際,萬家團圓,五洲同慶。
  • 春節到!聽習近平講中國傳統文化( / 1 )
    中國農曆新年將至,辭舊迎新之際,萬家團圓,五洲同慶。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思想精華。習近平總書記向來對中華傳統節日和中華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价值和獨特作用,賦予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 端午節,聽習近平講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隨著這朗朗上口的民間歌謠,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成為端午節的標誌,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高度重視。在端午節之際,讓我們聆聽幾個生動的故事,感悟其中的深刻啟示。
  • 習近平對傳統文化也講揚棄,但通過現代化創造成獨特戰略資源
    從他的個人經歷、執政風格到文章思想,修齊治平、三不朽、「橫渠四句」等儒家經典的使命追求,處處可見。1949年以來的中國政治家,像習近平這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於人類共有精神財富的坐標系中,指出其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義,「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是不多見的。
  • 中秋佳節 聽習近平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承載著國人對團圓和睦的美好追求,蘊含著濃濃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十分重視。他曾在不同場合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价值和獨特作用,並要求我們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年味兒|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至今,春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2019年對應的是2月5號),但要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春節才算結束。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了春節。在不同朝代,春節設定的日期和名稱也不盡相同。中國辛亥革命後,才把春節固定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並正式稱之為「春節」,一直使用至今。
  • 聯播+丨中秋佳節 聽習近平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承載著國人對團圓和睦的美好追求,蘊含著濃濃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十分重視。他曾在不同場合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价值和獨特作用,並要求我們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天,央視網《聯播+》和您一同重溫習近平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講述,堅定文化自信,積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端午節,聽習近平講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隨著這朗朗上口的民間歌謠,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成為端午節的標誌,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高度重視。在端午節之際,讓我們聆聽幾個生動的故事,感悟其中的深刻啟示。
  • 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了方向。
  • 從傳統舞獅到創意快閃 中國春節文化花樣走進歐洲
    從傳統舞獅到創意快閃 中國春節文化花樣走進歐洲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講了什麼,怎麼講的?
    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簡稱《三十講》)。   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除了學習「原文原著」,也要「用好《三十講》這一重要輔助讀物」。在此書面世之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等「原文原著」已經發行,並深受歡迎。   《三十講》,講了什麼,有什麼風格?
  • 聽大樹老師講中國的神秘文化
    大樹老師說既然提到了鬼谷子,咱們再聊聊中國古代的神秘文化,各位也可以聊一聊,自己遇上的無法解釋的一些事兒。說到神秘文化大家知道,漢唐之間,有一個學問,紫薇算法。紫薇算法,跟天文學直接相關。這個東西後來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是現在,對它又有了新的認識,我曾經接觸過咱們國家紫薇算法排在前五位的一個老太太,跟她聊天兒收穫很大,非常高明的。
  • 聽習近平講故事,看懂紅場閱兵中國方隊的門道
    當然非「紅場上的中國方隊」莫屬!  光是彩排的照片和視頻,就已經感動了中國,震撼了世界。5月9日的正式亮相,更是備受期待。  不過,別光顧著看熱鬧。問問自己:能看懂門道嗎?  不能?沒關係。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的小廚帶你一起,聽習近平主席講反法西斯的故事,了解紅場上的中國方隊「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門道。
  • 2021國考申論範文:講好中國故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講好中國故事是提高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我國已邁入新時代,如何讓外國民眾了解當代中國?如何讓國人增強自信?這不僅僅需要外國民眾、媒體主動了解,也需要自身主動地展示。
  • 2018中國井陘春節民俗展演暨傳統村落與廟會文化
    長城網石家莊2月25日訊(記者 李書軍)「春節嘉年華,井陘甲天下」。2月25日,記者從石家莊市井陘縣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定於2018年3月2日—3月5日(農曆正月十五—正月十八)在石家莊市井陘縣舉辦主題為「擁抱新時代,擔當新使命」的「我們的節日—2018中國井陘春節民俗展演暨傳統村落與廟會文化在當代價值研討會」。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厚實,思想境界高遠,內涵博大精深,無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等先進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當代世界發展潮流緊密結合的新境界、新結晶、新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作者:王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 這些不可不知的春節習俗,一定要講給孩子聽,你知道幾個?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父母應該給孩子普及一些什麼樣的春節習俗呢?孩子們了解了春節習俗之後可能會更加地期待春節的到來。春節習俗有的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有的是中國神話傳說裡衍生出來的,內容豐富有趣,家長們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 探析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創新理念的重大現實意義_原創_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於中國道路的史詩般崛起,在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高度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指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使當代中國價值理念走向世界」①,並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理念
  • 探析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創新理念的重大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於中國道路的史詩般崛起,在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高度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指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使當代中國價值理念走向世界」①,並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理念
  • 習近平論中國傳統文化——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選編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