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新局面下,這些正確打開方式讓濟南非遺「活」起來

2020-09-18 大眾日報

9月16日,隨著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濟南盛大啟幕,「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非遺展示活動正式在百花洲開展。本次展示活動是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的重要內容內容之一,對於促進濟南與各地區交流經驗、提高本地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龍山黑陶、精緻巧妙又栩栩如生的蛋雕,形象傳神又妙趣橫生的皮影戲,富含音樂性與齊魯韻味的山東快書……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展示共有來自全省各地市的十大門類非遺項目100多項目參加,他們千姿百態、典雅質感、歷史厚重,源遠流長,具有很高的欣賞和藝術價值,充分展現了濟南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優秀成果與成功經驗。

來到百花洲「芙蓉溪」河畔,由文化和旅遊部支持設立的首個城市傳統工藝工作站坐落於此。站內有大批非遺傳承人入駐,以工作室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和非遺作品的展示,讓非遺走進「人間煙火」從而落地生根,可觀可感並傳承發揚。這是一個基於日常生活方式的傳統工藝體驗展示交流平臺,通過平臺做出有特色、首創性和具有引領性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也為其他城市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提供了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經驗。

不僅這些,濟南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中國非遺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多年來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一直走在前列。一起看看這份濟南非遺保護成績單:目前濟南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11項,省級74項,市級45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8人,省級41人,市級223人。被列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2項,省級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目錄7項。

成績取得的背後是濟南為了發展非遺、傳承非遺所做的大量具有創新與開拓性的工作,這些正確的打開方式,讓「非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逐漸動起來、活起來,為助力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非遺+旅遊

近年來,在非遺與旅遊融合領域,濟南重點推進非遺旅遊線路資源融合和推廣。擬定了「扁鵲故裡」中醫藥研學之旅、「曲山藝海」民間藝術鑑賞之旅等5條旅遊線路,開展了非遺與旅遊實踐案例、非遺旅遊產品徵集以及非遺研學遊調研等工作。章丘區蒲草編織項目傳承人劉永峰被評為全國文化旅遊能人。非遺進景區在知名景區取得實效,如趵突泉公園的白雪樓戲曲演出、民俗街,還有市級非遺項目趵突泉花燈會,大明湖景區的南風閣和明湖居的曲藝表演,以及市級非遺項目大明湖的傳說、祭荷神放荷燈、碧筒飲,省級非遺項目千佛山廟會等,成為各景區的文化名片。

非遺+盛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永久落戶我市,並連續舉辦5屆。作為全國唯一的得到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的非遺領域博覽會,經過多年培育,已成為全國非遺領域風向標,在非遺界具有權威性地位,深受群眾喜愛,也給山東省、濟南市帶來了較高的文化影響力。

非遺+曲藝

今年的中國首屆文旅博覽會上,濟南國際文創產業街區廣興書場開展「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曲藝專場」,推出評書、山東快書、相聲、快板書、單弦、山東琴書、古彩戲法等諸多非遺展示、體驗活動;五龍潭景區則以「『秦瓊』的小康生活」為主題,推出以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魔術等10個非遺項目及文創產品為主題的活動;山東省會大劇院還策劃推出「泉聲曲韻」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邀請京劇、豫劇、黃梅戲、越劇名家齊聚泉城,展現多項非遺曲種的非凡魅力。

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濟南成功舉辦,全國94個曲藝類非遺項目、492名傳承人齊聚泉城,演出128場,現場觀眾達3.7萬人次,並成立「曲山藝海」合作聯盟。

非遺+扶貧

在全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產品展示展銷活動中,設立了濟南展館,共組織我市30餘個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參展。遴選魯味齋等5個非遺項目扶貧優秀案例進行廣泛宣傳推廣,濟陽區仁風鎮被評為省第二批「非遺助力扶貧 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扶持3項易於掌握技藝、易於就業的非遺項目舉辦扶貧技能培訓。

非遺+直播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積極組織非遺相關單位推出直播帶貨、線上「濟南非遺(老字號)美食節」、非遺短視頻展播等6項線上線下銷售活動,搭建非遺項目展示和相關產品銷售平臺,幫助傳承人拓寬銷售展示渠道,讓民眾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探索非遺+直播帶貨新模式。

非遺+傳承

自2018年以來,持續實施非遺活態傳承8大工程,實施更有針對性地分類保護。目前,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已扶持3批15個項目,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扶持17名傳承人,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命名8個非遺教育示範基地、扶持50所學校與傳承人一對一結對子教學,傳統舞蹈活力再現工程扶持19個項目,非遺傳承示範社區建設工程扶持15個社區,民間文學非遺項目推廣工程對4個項目製作動畫片,非遺保護重大措施、重點項目資助工程扶持14個項目,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每年扶持10個鄉鎮、20個村。

非遺+工作站

受非遺司支持,2018年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掛牌成立,濟南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是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非遺文化場所,該街區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濟南現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傳統特色街區,在歷史、人文、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極高價值。站內有大批非遺傳承人入駐,並以工作室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和非遺作品的展示,讓群眾可以近距離接觸到非遺文化。

兩年來這裡承擔了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分會場、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演藝劇場等活動。在今年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期間,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也被選入14家分會場之一。

非遺+展演

舉辦多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展示展演品牌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傳統節假日宣傳展示活動,策劃開展了非遺手工藝技能大賽、民俗文化藝術節、民間藝術展演、非遺傳承人收徒等大型非遺惠民活動。每年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近百餘場次,受益人群近萬餘人。

每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活動,濟南市、縣區文化部門都積極舉辦非遺展演展示活動,集中宣傳展示非遺相關知識和非遺項目。組織「非遺+旅遊」文創大賽,推出一批「山東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在旅遊景區、文旅小鎮、歷史文化街區及文化場館等,同步組織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10大門類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開展線上線下展演展示展銷活動。

相關焦點

  • 讓非遺「活」起來!文旅融合背景下,濟南是如何做的?
    站內有大批非遺傳承人入駐,以工作室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和非遺作品的展示,讓非遺走進「人間煙火」從而落地生根,可觀可感並傳承發揚。這是一個基於日常生活方式的傳統工藝體驗展示交流平臺,通過平臺做出有特色、首創性和具有引領性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也為其他城市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提供了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經驗。
  • 文旅融合、非遺新生、夜經濟崛起、沉浸式體驗……大運河更新「打開方式」
    9月3日到7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無錫和淮安兩座城市舉辦,文旅融合、非遺新生、夜經濟崛起、沉浸式體驗等成為運博會上的絕對熱詞。在大地上流淌、從歷史中走來的大運河,講述著沿線文旅融合發展的新風貌、新成果、新經驗,也不斷觸發著接續發展的新項目、新思路、新創意。
  • 祖傳技藝濟南非遺潮牌競相出 GAI
    站內有大批非遺傳承人入駐,以工作室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和非遺作品的展示,讓非遺走進「人間煙火」從而落地生根,可觀可感並傳承發揚。這是一個基於日常生活方式的傳統工藝體驗展示交流平臺,通過平臺做出有特色、首創性和具有引領性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也為其他城市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提供了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經驗。
  • 千年非遺進景區 文旅融合「活」起來
    文旅融合「活」起來 作為2020年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的配套活動之一,9月10日,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忻州市拉開帷幕。當山西非遺精品遇上熱門旅遊打卡地,文旅融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來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導。
  • 浙江寧波:「非遺+旅遊」讓非遺「活」起來
    文旅融合為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8月5日、6日,由專家學者、作家、市民以及20餘家媒體記者組成的採風團,通過探訪越窯青瓷之旅、鎮海口海防歷史故事之旅、寧海十裡紅妝之旅以及鄞州國家寶藏之旅4條非遺線路,實地感受浙江寧波文旅融合「非遺+旅遊」讓非遺「活」起來的魅力。
  • 文旅融合,非遺出彩
    一首清麗的嶺南童謠《粵繡》和一段精彩的少兒粵劇《南海神廟》後,在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的見證下,主持人宣布西關永慶坊4A旅遊景區正式掛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就此開市。隨後,「廣彩」傳承人譚廣輝、牙雕傳承人張民輝、欖雕傳承人曾昭鴻等10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走上舞臺,接過「廣州非遺大師工作室」牌匾。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文旅融合讓沉睡千年古遺址「活」起來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遺址保護和利用,尤其通過文旅融合,讓沉睡千年的遺址「活」了起來。  科學推進  大型遺址是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2005年,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編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正式啟動大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 非遺「活起來」,路子寬起來
    隨著文旅融合發展,「非遺+旅遊」讓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受到了維西非遺文化「阿尺木刮」的魅力,這也為當地群眾在脫貧奔小康的致富路上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契機。舉辦傳統技藝手工製作培訓班,讓「非遺」活起來。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維西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文化資源變成資本,資本轉化成為旅遊文化產業。
  • 文旅融合讓大遺址活起來
    文旅融合讓大遺址活起來 2020-10-15 2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旅融合新時代,「非遺+旅遊」的新模式探索
    在文旅行業,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傳統的觀光旅遊已經難以滿足旅遊者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文旅消費供給側改革亟待推進,產品和服務亟待豐富。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動下,「以文促旅,以旅興文」已經成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和發展路徑,而什麼樣的文化資源可以開發成為叫座又叫好旅遊產品?在這個方面,非遺無疑是一大富礦。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每次想到這些,都會讓魯氏兄弟無比心酸,時常陷入堅持或放棄的痛苦掙扎中。沒有傳承人,我們就失去了非遺。沒有受眾群體,非遺文化同樣會湮沒無聞。難道這流傳千年的皮影戲真的要失傳了嗎?
  • 推出「非遺+旅遊」線路 讓非遺「活」起來的寧波探索
    (周建平 攝)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時代,非遺宛若一座富礦。去年的文博會上,我市發布了首批「溫故」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串聯起非遺小鎮、景區、博物館、展覽館、手工藝體驗館等創意豐富的環節,希望讓參與者在認識非遺的同時,感受非遺背後的地方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立體體驗非遺魅力。
  • 讓增城非遺文化「活」起來
    大洋網訊 7月20日,增城區2020首場「非遺傳承健康生活」非遺體驗活動——增江街非遺生活館舉行開館儀式。增江街非遺生活館位於1978電影小鎮民宿街,館內設有欖雕、灰塑、剪紙、廣繡及部分特色產品展示區,展示民間藝術精品。
  • 文旅融合非遺「活」起來 河南18條非遺主題遊線路等你來打卡!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朱仙鎮木版年畫、濬縣泥咕咕、孟津剪紙……6月8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老家河南」也端上了亮眼的文旅大餐,「非遺+旅遊」,滿足你的「詩與遠方」,18條線路,帶你全面、生動、立體地感受中原文化魅力。
  • 讓增城非遺文化「活」起來
    大洋網訊 7月20日,增城區2020首場「非遺傳承健康生活」非遺體驗活動——增江街非遺生活館舉行開館儀式。增江街非遺生活館位於1978電影小鎮民宿街,館內設有欖雕、灰塑、剪紙、廣繡及部分特色產品展示區,展示民間藝術精品。
  • 讓非遺資源動起來活起來
    51家景區參加網絡文化旅遊季據了解,為降低疫情對文旅行業的影響,進一步提振文旅行業的信心,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潛力,實現綿陽文旅產業持續發展,根據省文旅廳和市委市政府相關部署,結合我市文旅行業實際,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市教體局、市廣播電視臺聯合發起舉辦了「安逸四川·春回綿州」2020綿陽網絡文化旅遊季活動。
  • 直播 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原標題:直播 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雲」直播傳襲老技藝 孝義市文化惠民線上圈粉在道具製作室裡,一排排紙做的木偶造型生動誇張,惟妙惟肖,在師傅的操作下活靈活現。在直播鏡頭前,隨著「鏘鏘鏘」的戲曲樂聲,木偶美猴王孫悟空出場亮相,一段流暢的金箍棒表演引得網友們紛紛留言評論;木偶在上,真人在下,臺上的木偶瞬間活靈活現起來,在表演人員的操作下身著華麗服飾的木偶轉起手絹、佛珠,還能空中翻騰,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讓網友們點讚叫絕。
  • 區文廣旅體局:努力開創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文旅融合發展 不斷激發融合潛力今年3月,我區召開文旅融合發展大會,明確以爭創全省文旅融合試驗區為抓手,打造全國文旅融合樣板區的發展目標。此後,區文廣旅體局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路徑,創新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工作機制,緊扣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節點,在設施建設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
  • 文旅融合:做好傳統文化現代表達 中國文化國際表達
    隨著婺源文旅融合發展,遊客們已經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徽劇傳習所、婺源博物館、婺源藝術館、婺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以及徽劇、儺舞、非遺演出,讓人們的婺源之旅更加豐富多彩。  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旅遊景區更注重提升文化內涵和遊客的文化體驗感。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提高,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更受歡迎的旅行方式。
  • 山東文創助力後疫情時代的文旅融合
    此次大會上,協會主管單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張百科,對協會提出謀劃文創助力山東文旅融合的新藍圖的新要求;中國資深策劃專家何陽妙語連珠,為山東文創企業貢獻破解經營困局的「金點子」;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戰略委員會理事、人才有價平臺副總桑文新,用「人力資本」前沿觀點為山東文創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