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附小學生進「月宮」種菜

2020-12-16 金臺資訊

北航附小學生在「小小月宮」裡觀察營養液栽培的蔬菜。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踏上「回家」路,而在北京的中小學裡,也有人在同步「探月」——北航附小的「小小月宮」中,同學們通過培植蔬菜、將固體廢物轉化為肥料、飼養黃粉蟲等,模擬人類在月球及外太空的生存情況,開展探索實驗。

北航附小東門入口處操場旁,坐落著銀白色的「小小月宮」,圓柱形的艙體分為綜合艙和植物艙。「小小月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領銜設計開發,北航附小教師實施開發應用,是全國首個建立在小學校內的月宮基地。學校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枚「太空種子」,學生們會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涯裡,接到不同的「探月」任務。上周五下午,三名五年級學生走進「小小月宮」,他們是這間實驗室當天的「小管理員」,讀取、記錄檢測儀器上的數據,用量杯配置營養液;收集植物的黃葉給黃粉蟲餵食,將根莖等廢棄物放入固廢轉換器製作肥料……每個步驟都井井有條。

「去『小小月宮』裡種菜,是全校學生都不能錯過的勞動體驗。」學校科技老師張暢介紹,不同年級都有符合各自成長特點的勞動實踐任務:低年級的學生要根據植物的類型和生長習性分批次培育,同時記錄觀察日記;中高年級的學生則要配置營養液、收集植物固體廢棄物、調節光源高度、飼養黃粉蟲,並針對不同植物採取不同的方法授粉。

「這些勞動的背後,是相關科普知識的學習。」張暢介紹,比如,走進「小小月宮」的植物艙,學生們會發現,給植物提供的光是紫色的,這是利用不同波段的可見光模擬的日光,因為植物光合作用不需要綠色光參與。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不同,營養液和光源的設置要符合植物的不同生長階段,高年級學生會利用綜合艙實驗臺上的儀器,對植物艙內的營養液進行檢測和數據分析,給出更換營養液的具體時間和參數;據此,中年級學生會配置針對不同植物生長階段的母液,調配植物艙的營養液……

該校校長李蘭瑛介紹,學校針對「小小月宮」設計開發了月球基地建設和太空站建設等相關校本課程,老師會給學生們講解最新的科技時事熱點,例如此次嫦娥五號準備帶回多少月壤,採集樣本需要用到什麼樣的機械手臂等,學生們還會通過項目學習的模式,自己動手設計製作月球基地模型。而「小小月宮」的種植成果最終會成為可口的菜餚,回到學生們的餐桌上。「在動手種植中,孩子們培養了基本的勞動技能,記錄與見證了植物從萌芽到結果的全過程,還體會到一菜一果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糧食』的內涵。」

相關新聞

「太空種子」將播撒進東直門中學校園

本報訊(記者 牛偉坤)昨天,20多包珍貴的「太空種子」由載人航天辦公室交到了東直門中學。明年開春,學校的溫室大棚裡將迎來新成員:西瓜、粉櫻、番茄……這些在太空遨遊過的種子後代將在東城的校園裡迎風生長。

今年5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隨同火箭一起出徵的還有一個龐大的「種子天團」。昨天下午,經選育後的部分太空種子來到東直門中學,成為學生未來開展科技活動、生物課程、研學實踐的新素材。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開春之前,學生將在顯微鏡下進行種子基本性狀的觀察,為後續研究進行數據儲備。在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專家的指導下,學校也將對溫室大棚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為開春的播種做好準備。

「太空種子」的交接也拉開了東直門中學今年校園科技節的序幕。開幕式上,東直門中學與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今後雙方將在空間搭載方案設計、太空艙模擬栽培、航天育種課題研究等方面聯手開展系列活動。

相關焦點

  • 北航附小學生進「月宮」種菜
    北航附小學生在「小小月宮」裡觀察營養液栽培的蔬菜。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踏上「回家」路,而在北京的中小學裡,也有人在同步「探月」——北航附小的「小小月宮」中,同學們通過培植蔬菜、將固體廢物轉化為肥料、飼養黃粉蟲等,模擬人類在月球及外太空的生存情況,開展探索實驗。  北航附小東門入口處操場旁,坐落著銀白色的「小小月宮」,圓柱形的艙體分為綜合艙和植物艙。
  • 這所學校的同學們跟嫦娥五號一樣,去「月宮」挖土了!
    這是北航附小的同學們在「小小月宮」裡將植物的根、黃葉等廢棄物放入固廢轉換器,使其轉化為肥料,為「挖土」種植做準備! 啥是「小小月宮」?那可大有來頭!它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領銜設計開發,北航附小教師實施開發應用,作為全國首個建立在小學校內的月宮基地,開展勞動與科普相結合的教育,模擬外太空生存的探索實驗!
  • 「太空種子」將播撒進東直門中學校園
    北航附小學生在「小小月宮」裡觀察營養液栽培的蔬菜。本報記者 鄧偉攝   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踏上「回家」路,而在北京的中小學裡,也有人在同步「探月」——北航附小的「小小月宮」中,同學們通過培植蔬菜、將固體廢物轉化為肥料、飼養黃粉蟲等,模擬人類在月球及外太空的生存情況,開展探索實驗。
  • 北航大學生地面模擬「月宮」生活 幽閉實驗艙裡居住365天
    2017年7月12日訊, 7月9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慧等4名學生再次感受到了入伏前北京城火辣的陽光。在此之前的60天,他們一直在「月宮」裡生活,與世隔絕,食物、水甚至呼吸的氧氣都依靠自給自足。他們是北航「月宮365」實驗的志願者。當天換班接替劉慧他們的是劉光輝等新的4位志願者,他們將在「月宮一號」實驗艙裡連續居住200天。
  • 北航「月宮365」創世界新紀錄,志願者揭秘空中「桃花源」
    「月宮一號」的系統閉合度與運行時間也達到國際最高水平。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這項技術實際上是為了未來人類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長期生存所需提供保障。
  • 98%、100%:「月宮一號」這些數字有意思—新聞—科學網
    4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在「月宮一號」實驗室內觀看介紹視頻。當日,為迎接「中國航天日」的到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舉行開放日活動。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 李江濤)15日上午,隨著4位志願者走出「月宮一號」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實驗成功結束,再次刷新了北航人此前創造的人類密閉生存世界紀錄。   這次實驗「牛」在哪裡?最後4名志願者為何延遲5天出艙?他們的「月宮」生活如何?
  • 撥帽穗、送鎮尺、行擁抱禮 重師附小首屆學生畢業啦
    重師附小首屆學生畢業啦 重師附小供圖 華龍網發重師附小校長鄭霖講話 重師附小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8日5時56分訊(記者 姚輝省)近日,重慶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校舉行「童年再見
  • 「我和國旗同框」活動校園行丨北航:傳承愛國情 弘揚報國志
    9月3號清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旗護衛隊護衛下,五星紅旗在北航主樓廣場冉冉升起,現場近500名師生高唱國歌,表達對祖國最真摯的祝福。9月3日也是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前來報到的同學們紛紛在寫有「北航,我來了」「我和國旗同框」的背景板前合影、打卡留念。
  • 98%、100%、8、365+5……關於「月宮一號」的這些數字你得知道
    來源:新華網4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在「月宮一號」實驗室內觀看介紹視頻。當日,為迎接「中國航天日」的到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舉行開放日活動。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 李江濤)15日上午,隨著4位志願者走出「月宮一號」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實驗成功結束,再次刷新了北航人此前創造的人類密閉生存世界紀錄。這次實驗「牛」在哪裡?最後4名志願者為何延遲5天出艙?他們的「月宮」生活如何?
  • 詩歌進校園,經典進課堂,詩意進人生——山師附小田園詩歌進校園紀實
    在山師附小,因為有一批熱愛詩歌、愛寫詩歌的莘莘學子,於是詩歌的氛圍便在校園內瀰漫,濡染著詩歌的韻律,浸潤著附小的文化,陶冶著學子的心靈。詩歌教育是山師附小品牌文化的名片之一。校園內,楊柳依依,樹下小憩,學生們會讀到關於「柳」的詩句;操場上,學生們徜徉其間,俯仰間可讀到關於「松柏」的詩句;班級的牆壁上,有學生們自己創編的詩歌;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更有小詩人自己朗讀自創詩的暖意隨著光在擴散。12月18日下午2點,一場題為「詩歌進校園,經典進課堂,詩意進人生——著名詩人王桂安與山師附小學子詩意對話」的講座在國學館舉行。
  • 2020新年首發 | 全球北航人同唱這首歌,登上《新聞聯播》!穿越時空...
    2020新年首發 | 全球北航人同唱這首歌,登上《新聞聯播》!穿越時空的愛!用一場跨時空對唱把最真摯的祝福獻給祖國一起欣賞北航人同唱《我的祖國》精彩視頻歌聲中飽含熱愛與祝福元旦當晚,新聞聯播報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0年代北航學子和今天的北航學子跨時空對唱
  • 清華附小建仿真冰場 學生一年四季可滑冰
    清華附小仿真冰場昨天落成,這塊僅用一個月時間完成生產、安裝、測試的「冰場」,將可供學生一年四季滑冰、打冰球。  清華附小相關負責老師介紹,1953年清華附小就建立了冰球隊,在幾十年的歷史傳承基礎上,學校一直致力於對學生冰雪運動的培養,從一年級開始,每班都上滑冰課程,每月一節滑冰課和學生自主選修課。原先場地受限的情況,隨著仿真冰場的正式啟用,將得到很大改善。
  • 「月宮一號」開放參觀 電子郵件可預約
    4月1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聞網發布通知,在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即將來臨之際,北航「月宮一號」科普基地4月22日至23日向公眾開放,即日起接受電子郵件預約
  • 「i科普」小記者進校園 人工智慧科普活動走進開封市河大附小
    為激發新時代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精神,培養中小學學生的科技夢想,11月24日,在河南省科協的指導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河南分網、少年之聲小記者在開封市河南大學附屬小學舉辦主題為「科技改變未來 人工智慧科普進校園」——「 i科普」小記者進校園系列活動,活動邀請到中科院計算所大數據研究院少兒編程聯合實驗室老師呂行進行科普。
  • 在北航 | 這個講堂,首場開講!臺下的老師,認真當好學生……
    慎終如始 眾志成城——北航在行動在北航,有這樣幾位老師她,待學生「既是嚴師,又是慈母」他,獨闢蹊徑「用語文講數學」他,、向學生傳達的理念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並結合如何人才培養中科技創新等體會,深入探討如何指導學生、如何處理好與學生關係等問題,鼓勵學生樹立畢業後投身實現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偉大徵程的遠大志向;勉勵學生牢記北航人傳統,傳承電磁人文化,報效祖國。
  • 探秘「月宮」生活: 200天密閉實驗 猶如「世外桃源」
    原標題:「月宮」生活: 200天密閉實驗全記錄  打破此前180天的世界紀錄 空間的隔離猶如「世外桃源」  1月26日上午,北航「月宮一號」實驗室,「月宮365」實驗舉行第二次換班儀式。  在出艙之後,她和其他三名志願者一起,被送往了北航校醫院進行隔離觀察。體徵良好的他們,對「地球」的生活則有些「恍如隔世」。  在出艙後的第二天,褚正佩覺得還是有些「不真實」的感覺。「當天聽起床後到師兄叫我們起床的敲門聲,還會覺得像在『月宮』中一樣,師兄做好了早餐,叫我們來吃早餐了。」她笑著說,當然,回到了「地球」的她,已經吃不到師兄一早做好的「月宮」早餐了。
  • 北航學生自導自演心理劇 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慶玲)12月14日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第四屆「心故事 心舞臺」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在該校沙河校區舉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本次比賽由北航積極心理體驗中心主辦,歷經3個多月的策劃、宣傳、培訓和預賽,最終6支參賽隊伍進入決賽。
  • 志願者「月宮」生活200天 破世界紀錄
    新京報記者 朱駿 攝  北航「月宮一號」實驗室「換班」,第二批志願者出艙;第一批4名志願者再入實驗艙105天  昨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艙舉行第二次換班儀式,第二批4名志願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200天,打破世界紀錄。  2017年5月,「月宮365」實驗計劃啟動,第一批志願者進入「月宮一號」實驗艙,在艙內生活60天。
  • 志願者在「月宮」連續生活200天 打破世界紀錄
    志願者「月宮」生活200天 破世界紀錄  北航「月宮一號」實驗室「換班」,第二批志願者出艙;第一批4名志願者再入實驗艙105天  昨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艙舉行第二次換班儀式,第二批4名志願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200天,打破世界紀錄。
  • 南師大附小學生代表到玄武特殊教育學校交流
    &nbsp&nbsp&nbsp&nbsp南師附小和玄武特教的學生代表發言,孩子們都表示希望彼此成為朋友,共同學習成長。&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後附小的學生們帶領特教的學生學做千紙鶴。兩校學生近距離互動、交流,每位特教學校的學生在附小「小老師」的耐心、細心的指導下都折出了各式各樣的精美紙工,孩子們在一起合作、交流、近距離接觸,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開心的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