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餚在烹飪中分許多流派,除了八大菜系,還有潮州菜,東北菜,本幫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有關各菜系的受歡迎程度,及最地道的代表菜品,一直都是各地饕餮們爭論的內容。
近日網易數讀發布了一個有關中國各菜系的報告,《我們分析了 12555 份菜譜,發現中國人最愛吃這些菜》,通過分析「美食傑」網站上不同菜系的菜譜信息數據,研究不同菜系中最受歡迎的菜、做菜手續複雜程度及口味差異等。
一、各菜系中最受歡迎的菜
如上圖所示,根據數據報告,川菜中最受歡迎是水煮肉片、魚香肉絲和酸菜魚,浙菜中最受歡迎的是東坡肉、水晶南瓜和叫花雞,粵菜中最受歡迎的是梅菜扣肉、白切雞和叉燒肉。
報告中沒有提及「最受歡迎」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我登陸了一下數據來源的網站,猜測應該是來自某個或某類同名菜譜的訪問量。所以,準確的說,這個數據應該是各菜系中,可以自己在家做出來,且在該網站上被人感興趣最多的菜。
至於是不是最受歡迎、大家最愛吃的,就有點難說了。
再仔細看看圖中的菜名,我有點兒懵。
清蒸螃蟹……能算滬菜嗎?炒米粉……是徽菜獨有?
不過,許多常見的菜式的確很難判定其菜系的歸屬。比如說一道蒜蓉炒空心菜,各個城市都能做,直接清炒就行了。硬要劃分這道菜的歸屬菜系自然行不通,依照主要生產銷售地區來劃分也許是一種方法,但未免太過牽強。
二、製作步驟及時長
製作步驟最多的菜系排序前幾位分別是:山西菜、東北菜、川菜、雲貴菜、豫菜;
做菜時長最長的是蘇菜,平均每道菜 39.1 分鐘,接下來是山西菜(33.6 分鐘)、江西菜(33.3 分鐘)。
令人驚訝的是,日日都要煲靚湯,一煲就是數小時的粵菜,平均製作時長竟然才 32.6 分鐘;而與江蘇菜同樣以精細聞名的浙菜平均時長也才 22.9 分鐘。
三、烹調技法
上圖中黃色的代表「炒」,可以看到在大多數菜系中,炒都是最主要的烹飪方式,除了山西菜、廣西菜、徽菜、湖北菜、豫菜四家是以「蒸」為主,以及粵菜以煲居多,而蘇菜以燒為主。
再聯繫上面第二點看,以燒為主的蘇菜佔用時間較長也就可以理解了。因為「燒」這種做法通常指的是先將食物下油加調料翻炒,再加入水繼續煮熟至入味,後半部分煮的過程通常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可參照紅燒排骨。
一個網站的數據能代表中國人口味嗎?
口味就如同審美,是一件非常偏私人化的事情,因此很少能有客觀全面的相關數據報告來對此進行量化。
如前文所述,這篇報告的數據全都來自美食傑網站的菜譜,而依據一個美食網站的菜譜點擊量來定義各菜系如何,的確比較難令人信服。
其中一個原因是,數據受用戶個人習慣因素及網站推薦位影響較大。
另外一個較大的局限性在於,我們會到網站上去搜菜譜和製作方法,前提是:我們覺得這個菜也許在家可以做。然而各菜系中都還有許許多多的菜式,比起在家自製,更適合出去吃。
比如說,腸粉、燒鵝、豉汁鳳爪、奶黃包、燒腩肉、幹蒸燒賣、牛肉火鍋、田雞啫啫煲、涮羊肉、烤鴨、灌湯包、杏仁豆腐、乾鍋肥腸、肉皮凍、炸酥肉、炸灌腸(劃掉)、炒肝滷煮(劃掉)、炒紅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