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7日訊(通訊員 李藝)「好多年前,其他地方的人來我們柳市轉一圈後,常常戲謔:『柳市雖然名聲在外,但你們柳市人是坐在垃圾堆上數鈔票,像個沒品位的暴發戶』。不過,如果他們現在再來,一定會驚訝於柳市的變化。」周先生是一位在樂清市柳市鎮生長了三十多年的「原住民」,本周二,當他遇到在柳市採訪當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的記者時,不禁有了如上感慨。
毫無疑問,柳市的這些「變化」讓周先生自豪:一年多來,柳市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載體,對轄區內10餘條主要道路人行道全新鋪裝,柳市鎮核心區的廣場、路燈、座椅、護欄等公共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柳市建成區內首次有了《中國電器之都》《電器文化之門》等體現柳市電器文化特色的現代雕塑,一度汙水橫流的柳市鎮中心菜場提升改造成樂清當前設施最齊、菜品最優的農貿市場,包含非遺文化展覽館、圖書館、小劇院的柳市文化中心全部對居民免費開放……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項中心工作,對於『中國電器之都 』、全省第一強鎮柳市鎮來說,這項工作則是實現城市轉型升級的最好平臺,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一大重要工程。」樂清市委常委、柳市鎮黨委書記包光許談到,柳市作為樂清市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首批計劃達標鄉鎮之一,為全面改善小城鎮環境,讓過年回家的在外樂清人感受到家鄉變化,提升群眾滿意度,該鎮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鎮」的高標準高要求,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以決戰決勝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在環境綜合整治各個方面都下了大功夫,圍繞「治髒」「治亂」「治差」做好詳細的整治計劃與方案,聯動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轉型,集中力量打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讓柳市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改造後的柳市夜景
更加宜居
多措並舉,全面整治提升城鎮形象功能
「大拆大整得人心,河道兩岸綠化新,藍天白雲來做伴,空氣新……」本周三晚上,樂清柳市文藝愛好者們匯聚在靚麗的柳市鎮政府廣場,為千餘名柳市居民獻上一臺節目豐富的「貫徹十九大精神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專題文藝演出,其中,三句半《柳市處處換新顏》贏得陣陣叫好聲。
「中國電器之都」柳市素為民營經濟熱土,鎮域面積92平方公裡,轄有12個社區165個村居,常住人口達40多萬。柳市轄區內人多、地大、經濟旺,與此相對的,是經濟提速所帶來的環境被破壞。如今,柳市鎮以省小城市培育試點為契機,正奔著「全面小康標杆鎮」的目標,努力打造「業強宜居小城市」。去年以來,柳市鎮結合「大拆大整」「剿滅劣V類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中心工作,多措並舉、全面開展生態環境建設、人居環境維護以及環境汙染整治等工作,穩步提升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期望把「宜居」落到實處。
柳市有11條縣級河道、123條鎮級河道。結合現狀,柳市打出截汙納管、河道清淤、「四無」整治、入河排汙(水)口整治、生態修復、農業農村汙染面源治理、沿河「大拆大整」等七大攻堅「組合拳」。鎮、社區、村居多級工作人員聯動,深入各村提升河道及周邊環境。其中,七裡港社區承擔溫州市控水質斷面的整治任務,率先打響攻堅戰,通過幾個月整治,七裡港白慎河沿岸風光旖旎,美不勝收,成為柳市治水工作的典型樣板。如今,行走在柳市,隨處可見一幅幅詩意的水鄉畫面。
著力治水之外,柳市堅決破舊立新,去年以來,從「天上」到「地下」,無不全面予以整治。針對「天上」的「線亂拉」,目前已完成「上改下」道路36.6公裡,梳理線路161公裡。「地下」,則建成汙水管網182公裡,是前年全年建成量的2.5倍。除此之外,當前,柳市全鎮道路內網在建道路5條,涉及公裡數8.73公裡,村居16個,建設資金4.4億元,去年新增道路公裡數3.03公裡,打通斷頭路3處;新增公共自行車1000輛,利用拆後空間建成臨時停車場5個,新增停車位1500個,新建和自動抓拍系統24處;投入運行垃圾中轉站12座、垃圾桶清洗中心2處,全鎮日均380噸生活垃圾實現全覆蓋收集、日產日清和無害化處置;改造提升農貿市場27家,完成二類公廁改造提升80座,新建湯岙餘綠地公園,完成綠化造林350畝,建成區綠化面積達到173.23公頃,全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4.0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1平方米。
圍繞建設宜居現代化小城市的總體目標,柳市制定了為期三年的行動計劃,計劃用三年時間使柳市鎮環境質量全面改善。2017年列入環境整治計劃的項目有16個,總投資額達1.2億元。
接下來,隨著林宅溼地公園一期開工建設,柳青南路、溪橋路等城市綠道貫通,樂琯運河十裡綠道長廊鋪開,古運河湖橫段官塘景觀改造提升等一系列工程的打造,柳市生態宜居的城市內涵將進一步得以豐富,美麗宜人的柳市藍圖正在徐徐鋪開。
小城鎮環境整治文藝演出
更有特色
狠抓建設,打造孕育柳市城鎮的獨特文化
走到擁有500多個攤位的柳市鎮中心菜市場門口,其外立面上古色古香的水墨牆繪引人注目。只見,巨幅畫面上,有潺潺流水,有舟車集市,有各種忙碌的人物……這幅牆繪,形象記錄了柳市前市街、後市街一帶的歷史發展,用水墨畫法講述了柳市從「柳樹下的集市」到「中國電器之都」的傳奇歷程。 家住柳市虎嘯橋附近的瞿繼清經常來往柳市鎮中心菜市場買菜,他說,畫牆繪的半個月期間,他每天買菜時都會駐足觀看一會兒,看到完成的多了一點,就覺得很高興,「沒想到原來破舊的菜場能變得有了歷史文化氣息,這裡有望成為柳市的新景點,大家逛街、買菜的時候心情也會更好。」
「不同於其他鄉鎮,柳市鎮的小城鎮整治工作量大面廣。我們一邊需要清潔衛生,改造提升城鎮設施,大工程、小細節齊步走,做到全覆蓋。在保量的基礎上,我們更是注重在基礎工作中狠抓建設,打造獨屬於柳市的文化味。比如柳市鎮中心菜市場外立面繪製的牆畫,以及投放在國道等重要路段的『電器之都』等標誌雕塑。」柳市鎮鎮長陳漢存說。
為了打造獨具柳市特色的城鎮文化韻味,全面提升柳市整體氣質與文化氛圍,借大力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之機,去年,柳市投資3200萬元,全面實施轄區內核心區景觀改造提升項目EPC工程,圍繞景觀、雕塑、城市家具、亮化燈光四個部分進行整治提升。範圍涉及104國道東大三角、104國道西小三角、客運中心站前綠地、柳黃路大轉盤、嘉鴻國際廣場、政府前廣場六個重點區域;柳青北路、柳青南路兩條主幹道;三裡一路、柳翁路、大興西路、柳黃路四條次幹道。
所有項目中,柳市鎮政府廣場的改造是最受矚目的。廣場整體景觀進行了重新調整。全面更換地面鋪裝,廣場磚改為石材,更換中間黑色花壇面層,與香樟樹池顏色統一。對綠植的層次及色葉進行調整,補充沿道路灌木層,補植色葉、花卉類植物。廣場最大的改變是夜晚景色。廣場兩側設置成排的柳葉景觀燈,四方塊的燈座上鑲嵌著「回」字形的細燈管,猶如一塊塊發光的電路板,柳葉型的燈管散發著黃綠相間的彩光,像是精靈在夜空舞動。如今的柳市鎮政府廣場,已經成為鎮上居民最愛前往的公共文化休閒中心。
核心區景觀改造提升項目之外,為進一步彰顯孕育柳市城鎮的獨特文化,柳市首次在轄區內引入五大城市雕塑,設置在重要路段。這五大雕塑分別被命名為《騰飛一》《騰飛二》《中國電器之都》《電器文化之門》《蓬勃之虹》,融入了電器、電子、線纜,以及細紋刻紙等元素,展現柳市作為電器之都和工藝美術之鄉的城市特色。
與此同時,柳市著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一年一度的中國電器文化節、木雕技能大賽,「大美柳市」「剿滅劣五類水」攝影展,「中國夢」虞金順黃楊木雕展……大力推進「後橫藝雕小鎮建設」,整合黃楊木雕、象牙雕、細紋刻紙等非遺資源,成功打造後橫文化產業街。而隨著投資2億元、佔地面積21畝的柳市文化中心的建成開放,柳市居民又多了一個極大的公共文化休閒空間:2017年6月,柳市文化中心大院、大禮堂和文化大樓文化展廳、非遺文化展覽館、圖書館、文化驛站、小劇院等全面對市民免費開放,其中舉辦各類演出60餘場,觀眾達5萬餘人,舉辦展覽12次,場均展出作品150餘件,總參展人數達到4萬餘人;市民圖書館藏書量達到5萬冊,月借閱量達到8000餘次;文化驛站舉辦公益課堂78場,涉及細紋刻紙(國家級非遺)、聲樂、器樂、書法、攝影、交誼舞、旗袍秀等,基本做到每天都有活動,場場爆滿,得到居民極大歡迎。每天晚上在文化中心休閒、活動、鍛鍊的市民都在千人以上。
更富活力
建管共進,謀劃提速產業平臺建設
作為一個充滿創業激情和活力的城鎮,柳市先後被列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特色小(城)鎮培育單位,在新一輪的全國百強鎮排名中位列第15位,居浙江首位。
柳市全鎮現有企業70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380家,中國500強企業3家,上市公司6家,知名企業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集團總部均在該鎮。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這些本土企業和創業者,柳市還有一股日益壯大的力量——崛起的新柳市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是柳市不可忽視的建設者,靠著勤勞與智慧,不少人從打工者轉型為創業者,主導企業逐步發展成有潛力的公司,為柳市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據樂清市工商聯給出的數據,截至2017年5月,在柳市註冊的外地籍工業企業(有限公司)已達近620家,約佔柳市工業企業的8.8%。
對許多創業者來說,柳市是創業福地。創業的人文環境好,創業門檻低,氣候環境也好,宜居宜業。但對發展中的企業來說,柳市也有不少局限,比如工業用地緊張、員工子女教育問題嚴峻等。但即便面臨著許多困難,即使在家鄉強烈召喚的呼聲中,柳市的外地籍企業也絲毫沒有離開柳市之意。「前年因所租廠房糾紛,直接影響到我們公司的生產。我前往政府尋求幫助,沒想到柳市鎮主要負責人聽說後,主動出面為我們協調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柳市創業的江西籍俊朗電氣負責人李志雄說,「外面的土地大,廠房穩定,但柳市的市場環境好,包容性更強,政府對我們的扶持幫助很大,我們很願意在柳市更好地發展,為柳市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為了讓這些充滿活力的力量在柳市更好地蓬勃發展,近年來,柳市鎮黨委政府花費大量心力,多措並舉引導、培育、扶持。同時,也藉助環境綜合整治和「大拆大整」,加強對危舊房、「低小散」生產經營單位的治理,完成「低小散」生產經營單位整治2091家。
在以「大拆大整」行動和畝產綜合評價等方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柳市謀劃建立了七裡港、湖頭、方鬥巖、蘇呂、沙湖等5個小微園,對全鎮範圍內的「四無」生產經營單位進行轉移疏導。柳市圍繞電氣產業集群這一支柱產業,謀劃了甌江現代物流園區建設。通過建設溫州甌江物流園區打造全球性採購平臺、區域性原材料的集散樞紐、智慧物流中心、綠色貨運配送中心、區域電商快遞分撥中心,形成全球低壓電器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中心。把傳統物流業務從市區疏散出來,並推動物流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現代物流體系,為城市可持續性發展騰退空間並提供有力支撐。
包光許表示,未來,柳市將繼續深入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這項工作,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速產業平臺建設,切實增進居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