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和「喜事」別帶孩子,這幾種地方也不能去,不是迷信

2020-12-15 每天育兒的媽媽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

有的家長喜歡帶孩子去各種地方,例如誰家有喜事就會帶著孩子喝喜酒,如果遇見喪事,老人則會領著小孫子或者小孫女兒去吃宴席,為了能讓孩子吃到更多的美食,也不管是不是好場合,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是因為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喪喜事」別讓孩子跟去,這幾種地方也千萬去不得,不是迷信

劉姥姥今年已經65歲了,平時在農村帶著一個六歲的孫子,小孫子平時調皮慣了,在十裡八村是出了名的搗蛋鬼,劉姥姥拿小孫子也無可奈何,畢竟隔輩親會過於溺愛小孫子,最近,劉奶奶村裡面遇見了一場喪事,喪事的主人請劉姥姥去他家吃酒,劉姥姥高興想著要把小孫子也帶去,讓小孫子也改善,改善,吃點兒好的。

等到宴席開始時,劉姥姥拉著小孫子告訴小孫子:「千萬不要亂跑,這樣我會找不到你的。」小孫子生性調皮,而且又處於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嘴上答應了,身體上卻東瞅瞅,西望望,這翻翻那碰碰。而且喪事操辦的時候,人員比較多密集,所以來來往往,屋裡屋外全都是人流,很快小孫子就被人流給衝散了。

等到開席時,劉姥姥還不見小孫子,這可嚇壞了劉姥姥,也顧不上吃飯了,著急忙去找自己的孫子,等到發現小孫子的時候,小孫子居然在供奉亡者的桌子旁玩,這著實嚇壞了劉姥姥,著急,忙上前去把孫子拉了回來,劉姥姥很是生氣對小孫子說:「下回不要帶你出門了。」

其實小孫子處在了一個探索未知事物的年齡,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是隨便場合都可以去的,帶孩子出門前一定要考慮場合問題。

孩子有哪些場合不適合去?

1.喪事喜事

孩子不適合被帶去喪事喜事,這種場合基本上人流量特別大,而且幫忙的人會特別多,所以千萬不要隨意的帶著孩子去,容易被人流衝散,會給壞人有可乘之機,在一個孩子容易調皮搗蛋,動手動腳,如果衝撞和冒犯到主人家就不好了。

2.寺廟

寺廟也不適宜帶孩子去,在各大節日,寺廟的人流量會更大,孩子很容易就會被衝散,與家人失聯,會給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在一個寺廟香客進香,周圍環境煙霧繚繞,對孩子的身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公共娛樂場所

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避免帶孩子去公共娛樂場所,例如酒吧,KTV,這些都是成年人可以去的地方,孩子如果被帶去,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以後身心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孩子應該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醫院

醫院也不適合孩子去,醫院每天會有大量的病人,病人也會產生大量的細菌,所以醫院不適合孩子去。除了在必要的時候,孩子打疫苗或者有疾病的時候需要去醫院,其他情況,儘量減少孩子去醫院的次數。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貝,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所以也應該為孩子著想,有些地方可以帶著孩子去,有些地方則不然,以後從小培養孩子聽話的好習慣,不要因為不帶孩子去嘛我地方而導致孩子耍賴撒嬌,這樣也會令父母頭疼。

今日話題: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形成行為習慣?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除葬禮,這3個地方也最好別帶孩子去,不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小孩子也都非常的喜歡,每天黏著自己的父母,父母走到哪裡他就會去跟到哪裡,因為小孩子非常小,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家長可能會很不放心,所以可能就會帶著孩子,有的一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去見世面,出去的時候可能就會帶著孩子,但是有的一些地方真的是非常不適合小孩子去。
  • 除了葬禮,這4個地方也儘量別帶孩子去,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因為孩子太小,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家長會不放心,所以會帶著孩子。也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見見世面,出去的時候也會帶孩子,但是有些地方確實不適合小孩子去。參加葬禮就特別不適合帶孩子,老人有這樣一種說法,小孩子的眼睛能夠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帶小孩參加葬禮就會邪祟上身,其實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喜事叫,如果有人家辦喜事,比如結婚、孩子滿周歲等擺宴設席,主人家發了請帖請你去你才能去,如果主人家並沒有邀請你,那麼最好就不要不請自來。
  • 除了葬禮,還有這4種場合,不適宜帶孩子去,原來並不是迷信
    一方面,孩子在這沉重的場合裡,看見很多人悲傷哭泣時,有可能因害怕而大哭,導致場面失控;還一方面就是孩子還年幼,喜歡追逐嬉鬧,在這種場合下喧鬧肯定是不適宜的。而不僅僅是葬禮,還有下面這幾種場合,也是不適宜孩子去的,並不是迷信!
  • 這5個地方最好別帶孩子去,不會長見識還影響健康,並不是迷信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從小就多見下世面,因為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誠然這句話說得沒有錯,但是我們千萬不能理解偏頗,不然就有可能帶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得不償失。孩子沒有到一定的年齡,這5個地方最好不要帶他去,會影響其成長發育,這可不是迷信,家長別不在意。
  • 這四個場所,真不適合帶孩子去,並不是迷信,家長要引起重視
    但是家長一定要切記,帶孩子出去見識「世面」的時候,這幾個地方一定不要帶孩子去。一、娛樂場所一提到娛樂場所,我們成年人就能立馬想到KTV,網吧之類的地方。有孩子的家長去網吧的可能比較少,但是KTV這種地方去的就比較多,平時親朋好友聚餐的時候,吃完飯就可能會去KTV。
  • 春節這四個地方儘量少帶孩子去,不是迷信,背後有科學依據的!
    春節快到了,許多地方已經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但是作為寶媽,這個時候卻要提起精神來,因為在春節裡下面這4個地方還是儘量不帶孩子去,不光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哦。第一個地方:醫院。有些地方會講究春節的時候不能帶孩子去醫院,因為這會預示著來年孩子會多生病。其實從科學上來說,醫院本身細菌多,空氣流通性差,容易導致病菌之間的互相傳染。孩子身體抵抗力弱,春節的時候帶孩子去醫院更容易感染疾病。所以為了一個意頭也好,為了孩子身體的健康也好,春節的時候儘量別帶他去上醫院。
  • 帶娃回家過年,除了墓地這3個地方也別去,不是迷信,為了孩子好
    ,醫生笑了笑,給小穎解釋道:「像墓地這種地方,最好不要帶孩子去,因為孩子體質不好,免疫力和抵抗力都相對較差,而墓地那種地方,一般比較潮溼陰暗,容易滋生細菌,對孩子身體不好……」 這一下,小穎才明白了,原來老一輩人經常說的墓地別帶孩子去,真的不是迷信那麼簡單,還有這些科學道理,這一次啊是真的學到了。
  • 除了「墓地」,父母儘量別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有理有據不是迷信
    不過孩子年紀小,體力差,認知能力不足,身體抵抗力免疫力不完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弱。這些特點就決定了孩子也有一些地方是不能去的,比如一馬當先的就是「墓地」。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地點,父母沒事兒儘量也不要帶著孩子去。
  • 孩子3歲以前,父母別帶他們去這4個地方,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今日問題:孩子3歲以前真的不能去這4個地方嗎?民間都說孩子小的時候不適合晚上出門,也不適合到一些特殊的場合,像這樣流傳在民間的說法真的是比比皆是,年輕人總覺得這是迷信,但是過來人告訴你,你不能不信,在孩子未滿3歲以前,父母千萬別帶他們去這4個地方,並非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
  • 除了「墓地」,這4個地方也不要帶娃去,不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小話題:你都帶過孩子去過什麼地方玩呢?作為家長無論什麼東西都想給孩子的是最好的,無論學習或者是生活,都會傾盡所有給孩子。世界這麼大,總想出去看看,這可能也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願望,出門可以增進孩子的視野,開闊孩子的眼界,讓孩子知道世界之大,和世界每個角落的美好。
  • 俗語:「喜事叫 ,喪事到」,說的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長大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它的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如果碰上別人有喜事來叫你的話,你再去;如果碰上別人家辦喪事,不要等別人叫,自己要主動到,去幫忙。為什麼要這樣呢?下面簡單地探討一下。
  • 農村老規矩「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說
    不過現在基本上很少在看到這樣的事情了,但是有種情況例外。在農村裡現在依然還有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的說法,這算得上從祖祖輩輩就流傳下來的老規矩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喪事不請自到老話說:死者為大。家裡有親人去世了,對於這戶人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傷心的事情。而這個時候,村民們主動去幫忙,一來是可以安慰一下這戶人家,二來也可以送逝去之人最後一程。在農夫的家鄉這邊,由於都是小村子,一般如果村裡有人去世了,一些在外地打工的也會抽空回來一趟。有些人不理解,又不是至親,有這個必要回去嗎?
  • 在孩子「5歲 」前,家長儘量不帶他去這4個地方,可不是迷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需要注意的細節,不僅僅是孩子身上,還有很多是需要家長做的。家長不要帶「5歲」以下寶寶,去這幾個地方,科學依據不是迷信在帶孩子出行時,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去的,家裡有5歲以下小朋友的,這幾個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 「婚禮」、「葬禮」孕婦最好別去,不是迷信,而是有理有據
    孕婦不能去「婚禮」、「葬禮」,不是因為迷信,有科學依據 有些地方是不適合孕婦去的,不是因為迷信,而是真正的有科學依據,因為孕婦多變的情緒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影響,之後會更容易易怒,反覆無常,有時會影響到胎兒。哪些地方是不適合孕婦去的?
  • 4S店員:趕緊取下來,別讓喜事變「喪事」
    4S店員:趕緊取下來,別讓喜事變"喪事"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紅色一直都是喜慶的顏色,所以在結婚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或者喬遷的時候,都喜歡添點紅色,圖個吉利。買車這種事雖然不是什麼稀有的事,但是畢竟也是給家裡添個大件,所以自然是少不了加點紅色的,很多人喜歡在車輪上綁上一個紅色的繩子,圖個"吉利",可是4S店員看到表示,趕緊去下來,別讓喜事變"喪事"。
  • 在農村,婚喪嫁娶都是大事,可為啥喪事總比喜事「熱鬧」?
    在農村,婚喪嫁娶可謂樣樣都是大事,可是這幾年很多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在農村婚喪嫁娶時卻出現了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辦喪事的時候,總是比辦喜事的還要「熱鬧」,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有些想不明白,按理說喜事兒,去的人應該更多才是,畢竟還能沾沾喜氣,為啥現實卻恰恰相反呢?
  • 在農村當喜事與喪事衝突時應該先辦哪件?為什麼?
    人生在世,生有時辰死有時,但任誰也說不準具體何時生、何時去。生老病死是反覆無常,可生活中往往就會出現在喜事中湊巧攤上喪事「不期而遇」,打主人家個措手不及,原來高高興興的喜事被攪得一塌糊塗。這種事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也有存在,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 農村老規矩:「喜事叫,喪事到」,是什麼意思?是否合理呢?
    文/玉濁清農村老規矩:「喜事叫,喪事到」,是什麼意思?是否合理呢?可能乍一聽不出來什麼,只是覺得比較順口而已,但是卻蘊含著一定的道理,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喜事叫,喪事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話也比較好理解,就是在農村人有人結婚的時候,別人都會邀請村裡的左鄰右捨去參加婚禮,而且也會通過主人家的主要成員去邀請,如果沒有被邀請的,是不能夠參加的。
  • 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一個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常識不通。舉個例子,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民間中常見的常識性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