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腳踏實地奮鬥,仰望星空開拓,肩負使命遠行

2020-12-26 中國教育在線

  「我們不是去教算法,我們強調的是:自己設計算法。」走進交叉信息研究院FIT樓,穿過實驗室裡層層密集的顯示器,我們見到了交叉信息院「姚班」項目主任段然老師。外界傳聞,在這棟樓裡,這群「最聰明的人」,上著「最難的課」,做著「最有意義的事」。今天,我們通過與段老師面對面的訪談來回顧交叉信息院建院十年來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1月,它的成立與發展都離不開這樣一個名字——姚期智院士,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交叉信息研究院是國內首個致力於交叉信息科學研究的教學科研單位,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的交叉信息研究機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在姚期智的領導下,經過十年嘔心瀝血的精耕細作,交叉信息院立足於國際視角,深入探索一流學科建設的新理念,不斷深化計算機科學與量子信息科學的交叉建設、學科布局不斷拓展和完善。交叉信息院涵蓋姚期智2004年全職回國加入清華大學以來創辦的數個頂尖人才培養項目及科學研究機構,科學研究領域全面涵蓋智能+、量子信息和金融科技三大前沿熱門方向。其中,創立於2005年的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和創立於2019年的清華學堂人工智慧班(智班),已建成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養高地;創建於2011年的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已成為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重要前沿研究基地。

  人才培養 國際視野

  交叉信息院目前有全日制學生近500人,包括本科生266人、研究生203人(含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波蘭、比利時、韓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國際學生13人)。其中,本科生人才培養享譽海內外,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等各大獎項,輸送的畢業生進入國際頂尖高校擔任教職,並湧現出一批創新創業的領跑者。以姚班為例,畢業生大多活躍於世界範圍內計算機科學前沿領域,有的在頂級網際網路企業任職,有的在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國外高校繼續深造。此外,畢業生在自主創新創業領域也取得卓越成就,畢業生創辦的曠世科技、小馬智行等公司均成為業界典範。姚期智曾說,交叉信息院培養出的學生已遠超預期的培養目標。

2018年,姚期智為姚班學生講授「計算機應用數學」

  在人才培養體系上,姚期智身體力行、事必躬親,結合自身海外工作經驗,參照史丹福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課程設計,親自製定培養方案、精心設計覆蓋計算機科學前沿領域的25門全英文專業課程,並投身一線教學,全英文授課、交流,致力於培養學生與國際接軌的創新思維和獨立科研能力。段然表示:「大一新生對一入學就上全英文專業課程的接受度很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姚班大三年級的學生長期出訪率已達到100%,學院通過組織春研、秋研、大三「冬令營」集體出訪海外一周等多樣化海外訪學方式,極大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其全球勝任力,完美銜接本土學習與海外實踐研修兩大板塊。「交叉信息院是我們這些出訪學子們堅實的後盾,使我在訪問期間能夠心無旁騖地從事學術工作。作為姚班的學生我們應該兼具報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提及春研中溫暖的瞬間,唐一凡同學如是說。

2016年姚班同學在哈佛大學進行春研

2017年姚班同學在雪梨科技大學進行冬研

2019年姚班同學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冬研

  2020年,突然暴發的新冠疫情、全球化受挫、大國競爭加劇的複雜國際形勢接踵而至,交叉信息院原本順利平穩的出境春研之路也趨於「崎嶇坎坷」。但計科70班依舊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共發表9篇高質論文,其中1篇發表於FOCS,1篇發表於SODA,4篇發表於NeurIPS(SODA和FOCS均為作為計算機科學理論方向的國際頂級會議,NeurIPS是國際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會議)。在經歷了曲折坎坷的學習科研實踐後,歐陽思琦同學深有感觸:「科研之道在於屢戰屢敗,但屢戰屢敗後要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在機器學習領域,很多時候失敗是因為視野太過狹隘,容易陷入到局部困境中去,當走出來從一個更大的視角去看,會有很多不同的思路。」

  交叉信息院並不只著眼於培養「最聰明的人」,更希望同學們成為「最快樂的人」。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上,姚期智寄語全體新生,「交叉信息院的宗旨是激發同學們真正的潛能所在,希望同學們能在這裡找尋高級的快樂,不單是個人的享受,而是更高級的對藝術的欣賞、對文化的品鑑、對社會的貢獻、對中華民族的建設。」

  師資建設 國際接軌

  建院十年,交叉信息院逐步建立起一批國際一流的師資隊伍,由姚期智院士領銜,囊括海外引進高層次人才36位,並培養成為各研究領域的帶頭人與青年骨幹。在2020年新生入學講座中,姚期智詳細介紹了交叉信息院師資遴選的高標準,並感言交叉信息院從零開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不斷提升,有信心為同學們提供最好的教育。

  2018年,清華大學全校外事工作會上,姚期智作為院系代表交流發言,重點介紹交叉信息院怎樣吸引、留住和培養人才。「國際化的學術氛圍和體系是沒有辦法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的,但我覺得五年,乃至十年可以做出來。院裡的老師與同學之間有很多共同點和相似點,他們彼此欣賞,如同伯樂與千裡馬。」他強調,交叉信息院自建院之日起就高度重視國際師資隊伍建設,嚴格人才選拔制度,研討制定交叉信息院5-10年遠景發展目標,努力為中外教師創造理想的研究環境,營造學院良好學術氛圍,努力做到教師職稱評定體系和國際高校接軌,每年為教師提供和創造各種國際交流的機會。

  針對交叉信息院學生海外訪學頻繁的特點,一方面,姚期智認為交叉信息院需要給教師機會,使老師們能夠有定期的國際交流機會,及時獲取國際前沿科技發展信息,不斷開拓思維視野,使師生跟進或引領全球信息領域科技發展,共同在國際舞臺上創造驕人成績,展示清華師生風採。另一方面,姚期智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會擠出時間親自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與在海外深造的姚班畢業生進行深度交流,傾盡所能挖掘品學兼優的信息人才回校任教,為國際化師資隊伍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篤實專注,力爭卓越,國際一流的師資隊伍也為學院帶來了豐碩的科研成果。2011年,姚期智創建清華量子信息中心,大力延攬該領域頂尖人才。應姚期智邀請,美國密西根大學費米講席教授段路明自2011年起兼任清華大學姚期智講座教授,2018年全職加入清華交叉信息院,2019年獲聘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段路明在清華期間負責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搭建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實驗平臺,帶領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在短短幾年間成為國際卓越的量子計算研究機構。段教授研究組利用所搭建的量子計算實驗平臺,國際上首次在常溫固體中實現了普適的幾何量子計算,相關成果於2014年發表在《自然》期刊上;2017年段教授研究組刷新量子存儲容量的國際記錄,首次實現具有225個存儲單元的原子量子存儲器,將量子存儲器存儲容量的國際記錄提高了一個多數量級;2018年進一步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將之前由加州理工學院保持的紀錄提高了近六倍;並首次提出量子機器學習生成算法,證明了量子計算機能引起人工智慧算法的指數加速。段路明在清華大學工作期間發表論文50餘篇,包括《自然》《科學》及其子刊多篇,極大提升了清華量子信息中心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產學研結合 打造中國品牌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科技競爭異常激烈,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搶佔戰略制高點和發展中國家搶佔傳統市場的雙重壓力。為此,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以全球視野規劃和謀求創新,完善知識創新體系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最根本、最關鍵的力量。

  自2018年以來,交叉信息院積極探索對於國家重要基礎產業的支持,廣泛布局新型政產學研合作模式,與南京市、西安市、北京市、上海市等合作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依託多年積累的科技研發優勢,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金融科技領域開拓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新格局。

  2018年4月20日,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落戶南京市棲霞區。作為姚期智與南京市合作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智能研究院依託姚先生及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科技優勢,在人工智慧領域重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傳統產業技術服務、產業發展集聚、股權投資機構集聚等方面加強建設、完善功能,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合力打造高端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2018年清華大學與南京市合作共建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10月24日,姚期智與西安市領導共同為「交叉信息核心技術西安研究院」揭牌。西安核心院第一批設立的三個研究中心,包括前沿架構與智能晶片研究中心、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城市大腦研究中心,在自主創新突破、核心技術攻關、關鍵產業轉型、頂級人才引進、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助力西安建設「硬科技之都」。

  2018年12月27日,中關村海華信息技術前沿研究院成立。中關村海華信息技術前沿研究院是由姚期智捐贈出資創辦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依託海澱區政府的扶持,旨在承擔新型研發機構和新型智庫的使命,作好聯結學術界、產業界的橋梁。

  為培養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尖科研創新人才,2020年1月10日,上海期智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由姚期智領銜組建,並通過其廣基礎、重交叉的培養模式,力爭成為國際高水平的學科間交叉合作平臺和新型研究院所。

  交叉信息院不斷加強前沿技術研究,進行產學研科技創新中心品牌建設,全力打造孵化科技創新種子的試驗田。在合作的地方研究院中,將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為提高我國的信息技術科研水平和綜合國力奠定紮實基礎,對我國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徵程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肩負使命 篤定遠行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需要。姚期智作為科學家代表參會並發言,會後,姚期智結合交叉信息院十年的建設歷程,感慨形勢與挑戰賦予交叉信息院任重而道遠的時代使命。

2017年,姚班計科30班陳立傑作為首位在FOCS上發文的中國籍本科生,解決了計算複雜性領域的一個重要開放難題

 

  姚班計科30班劉壯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獲得CVPR2017最佳論文獎

  2011年建院之初,姚期智在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揭牌典禮上致辭道,「信息科學是基礎、具有應用價值的學科,一個基礎科學有所突破,將來必定對人類社會生活經濟產生很大影響。所以我們的交叉量子信息方向將和中國其他單位一起,合力在世界量子信息的發展上獲取具備競爭力的地位。因此,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成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和量子信息中心是非常有意義的。」段然也表示,在這種使命感的支撐下,學院始終鼓勵學術自由,注重夯實基礎理論知識,不慕賽事名利,腳踏實地奮鬥,仰望星空開拓。

  2020年是學校「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2020計劃」)的階段總結之年,穿過歷史的厚重,踏過時代的洪流,肩負科技強國的使命,交叉信息院走過近十年國際化建設道路。如今,在姚期智先生的帶領下,學院已形成一條從本科生到研究生乃至博士後的完整培養路線,為促進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面向新百年,交叉信息院必然以更加嶄新昂揚的面貌、更加開放挺拔的姿態、更加創新國際的視野大步邁向科技強國的新時代,不斷增強國際競爭能力,助力國家科技創新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一條龍研發體系的跨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期盼交叉信息院下一個十年取得更加精彩輝煌的成績!

相關焦點

  • 人生最好的成長方式: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綿綿無盡的黑夜,我們抬頭仰望星空,在想,這就是我們夢想自由馳騁的疆場。面對茫茫無知的未來,綿延曲折的道路,我們低頭正視前方,在想,這就是我們需要開拓的路徑。夢想在很多人的眼裡,似乎都是大學生的代名詞,認為只有在這樣即將或是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才能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實際上,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抬頭不是高傲,只是為了仰望明亮的星空;低頭不是認輸,只是為了看清腳下的道路。夢想像雲,仿佛伸手可觸,卻又虛幻縹緲;夢想如風,仿佛柔軟順滑,卻又無影無蹤。我們正在追求夢想的路上遠行,我們應像風一樣做人,像山一樣活著。夢想既然這般遙遠,在逐夢路上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化悲憤為力量。
  • 2010北京滿分作文: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8)
    仰望星空,悉數心中一個個美麗的夢想。然而夢想的實現,需要腳踏實地,執著追求。仰望星空,貝聿銘堅定了建築的夢想。他是一位真正的建築者,用自己的設計讓世界更美麗是他星空下的願景。貝聿銘翻閱大量建築學書籍,涉獵古今中外的美學、文藝學和各國民俗學,了解世界建築大師的作品。向著夢想,他腳踏實地地步步前進。
  •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擔時代使命
    原標題: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擔時代使命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鬥。」「希望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 認真研讀經典肩負時代使命
    原標題:認真研讀經典肩負時代使命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並與北大師生親切交流,明確提出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青年的使命和責任,充滿了深沉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時代感。
  • 高考作文預測、優秀作文展示:《低頭腳踏實地,抬頭仰望星空》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 800字。一人低頭,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上上攀登,不好高鶩遠;一人低頭,眼中只有雞的腳印,忽視高飛於星空的雄鷹,成為井底之蛙。而我們知道,低頭腳踏實地,抬頭仰望星空,才是真正我們要做到的事。魏徵曰:「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 聯合早報:仰望星空,還是腳踏實地?
    中新網6月28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文《仰望星空,還是腳踏實地?》說,近年來,中國不少年輕人加入「炒錢族」。「靠工作難致富」可理解,但年輕人如果輕視甚至踐踏工作的意義,對整個社會是一種巨大損失。投機取巧的收益也不一定輕鬆,只能說,現實生活中要魚和熊掌兼得,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 周廣勝: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環境變化的挑戰和人類面臨的生存環境危機愈加嚴峻,一個融合了生態與氣象的新興交叉學科——生態氣象學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特別是,隨著全球環境變化的挑戰和人類面臨的生存環境危機愈加嚴峻,一個旨在研究以植被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與氣象條件之間相互作用的交叉學科生態氣象也應運而生。
  •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如何看待社會的共同理想
    理想,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奮鬥的目標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勵人們發奮向上、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一個群體會有一個群體的理想,一個國家也一定有一個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王曙群:「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大國工匠
    新華社上海10月23日電題:王曙群:「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大國工匠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周末大早,迎著澄澈的秋日陽光,穿過斑駁的樹影,王曙群來到上海航天設備製造總廠,換上工作服,穿過防塵風洞,一頭扎進了對接機構總裝總測廠房
  • 仰望星空,真正含義
    為什麼說從來不仰望星空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首先,從來不仰望星空的人,是忙忙碌碌,不會休閒生活的人。人是要學會放慢角度,休閒生活的。如果一直繃緊了弦,加足了馬力,向前飛奔。就像是一張弓,永遠張著,那麼有一天他就會斷掉,比正常的使命時間更短。如果一匹千裡馬不停地奔跑,日夜不息,大家想一想,後果會是什麼?那人們為什麼總是忙忙碌碌,不願停下腳步?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太多的焦慮感。總覺得自己不去加足馬力,日夜奮鬥,生活好像就不能很好的繼續下去。
  • 仰望星空,真正含義
    為什麼說從來不仰望星空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首先,從來不仰望星空的人,是忙忙碌碌,不會休閒生活的人。人是要學會放慢角度,休閒生活的。如果一直繃緊了弦,加足了馬力,向前飛奔。就像是一張弓,永遠張著,那麼有一天他就會斷掉,比正常的使命時間更短。如果一匹千裡馬不停地奔跑,日夜不息,大家想一想,後果會是什麼?那人們為什麼總是忙忙碌碌,不願停下腳步?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太多的焦慮感。總覺得自己不去加足馬力,日夜奮鬥,生活好像就不能很好的繼續下去。
  • 新東方:寫作「仰望星空」時別忘「腳踏實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新東方:寫作「仰望星空」時別忘「腳踏實地」 2015-11-09 11:10 來源:北京新東方 作者:朱鸝
  • 「仰望星空」三思
    近些年,「仰望星空」一詞漸漸流行起來。究其原因,當然與溫家寶總理發表在《人民日報》(2007年9月4日)上的那首詩《仰望星空》有關。他寫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璀璨星空,終將讓我們的漫漫人生路與眾不同
    文/甲木乙木(紀星羽)圖/英山桃花溪小鎮家人我喜歡白天,因為白天腳踏實地時,太陽賜予我們無窮能量。我喜歡黑夜,因為黑夜仰望星空時,星星賦予我們無盡想像。白天,不懂夜的黑。猶如深陷腳踏實地「陷阱」之人,往往難以理解仰望星空的美。星星,作為一種肉眼可見天體,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曾留下無數吟誦它們的作品。
  •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璀璨星空,終將讓我們的漫漫人生路與眾不同
    文/甲木乙木(紀星羽)圖/英山桃花溪小鎮家人我喜歡白天,因為白天腳踏實地時,太陽賜予我們無窮能量。我喜歡黑夜,因為黑夜仰望星空時,星星賦予我們無盡想像。白天,不懂夜的黑。猶如深陷腳踏實地「陷阱」之人,往往難以理解仰望星空的美。星星,作為一種肉眼可見天體,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曾留下無數吟誦它們的作品。
  • 《大江大河》|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
    在這部劇看到一半的時候,我腦海裡一直縈繞著一句話「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是看準未來的方向,腳踏實地是走好現在自己腳下的路。劇中的宋運輝是這樣,雷東寶和楊巡也是如此。雷東寶是農民企業家,腳踏實地,敢作敢當,高瞻遠矚,帶著小雷家村發家致富。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我爸爸的影子,一個靠著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人。雖然我沒有生長在那個時代,但是也聽爸爸媽媽講起他們剛結婚的那段日子,所經歷過的辛酸,沒有依靠的年輕人用自己的雙手苦來的光陰,艱苦奮鬥來的日子。
  • 商學精英錄 | 楊海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未來,他也將時刻秉承天財精神,不忘青馬初心,勇擔時代使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不斷進取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學弟學妹們,「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大學的生活雖然是豐富多彩的,但學習永遠是我們的第一任務。只有學風優良,成績優異,我們才可以練就過硬本領,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成都新津為明學校校長何剛: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這一切源於何剛「高升學,高素質」的雙高追求,「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辦學願景。腳踏實地是把應試教育做到爐火純青,仰望星空是把素質教育做到登峰造極!「我們要讓人人都能成功!」何剛說。為了這個願景,何剛帶著為明人日夜兼程地追趕超越!何剛在南充快速成長,在綿陽迅速登峰。
  • 積木家企業文化:創造價值,善意發心,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積木家使命讓用戶有更好的裝修體驗,讓從業者在陽光下有尊嚴地掙錢願景成為中國最大的裝修解決方案供應商1.到2025年,幫助1000家中小裝企轉型,實現更高的效率和保持穩健的利潤實現能力成長和收入增長(4)促進行業整體經營水平和產品能力的提升善意發心1.底層邏輯:考慮別人在前,考慮自己在後2.行為指南:(1)對用戶 不欺騙,不挖坑,說到做到(2)對客戶 把客戶的一塊錢當成十塊錢(3)對員工 工作中嚴苛,生活中關愛(4)對社會 不作惡,不給別人添麻煩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