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香港中西區文物徑

2021-02-17 木子弓長的驢遊記

       漫步文物徑,串起香港的歷史遺珠。假如你準備一次香港旅行,不為購物、不為美食、不為迪斯尼、不為海洋公園……只是想去拾起那些散落在街邊的香港歷史,聽那些古物古蹟訴述香港的往事,那麼漫步香港文物徑就是最好的選擇。所謂香港文物徑,實際是指連接一系列古物古蹟的路徑,當然這些路徑並不是專用的,只是在原有道路上增加一些指示牌,方便遊客按照路牌尋找古物古蹟。

       根據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資料顯示,香港共有6條文物徑,分別是屏山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和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位於新界的屏山文物徑是香港第一條文物徑,1993年12月12日開幕,而位於港島的中西區文物徑則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一條文物徑,因為這裡串聯起來的香港中心地帶的諸多遺蹟,這條文物徑又分為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走馬觀花點到為止地走完,估計也差不多要一天時間,我行走的只是其中的中區線。中區位於香港的中心地帶,包括中環一帶,中區線涵蓋42座歷史建築及舊址,包括一些已拆卸的重要建築物原址及幾年碑石,是了解港島歷史的絕佳去處。

 我的起點是香港中環的和平紀念碑,在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和平紀念碑顯得如此不起眼,1923年,石碑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陣亡的軍人樹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紀念碑用以紀念兩次大戰殉難者,97之前,這裡每天進行升降旗儀式。

 立法會大樓,這是座著名的建築,也是香港的舊最高法院,1900年動工興建,1912年才得以完成。

 儘管現在香港立法會已經搬遷新址,立法會已經成為歷史建築,但這裡依然是香港公平正義的標誌。

 立法會旁邊的遮打花園有一處香港木球會會所及球場舊址,木球這個項目貌似冷門,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據說被稱作「草根高爾夫」,現在的香港有錢人都去打「草地高爾夫」了,估計「草根高爾夫」也過時了。

走過馬路,花園道一號是中國銀行大廈,這裡也是如今被整體搬遷至赤柱海邊的美利樓的舊址。

 向前走幾步,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的總部——長江集團中心就在眼前,法國「蜘蛛俠」阿蘭·羅貝爾曾以45分鐘時間成功攀上長江集團中心62層頂樓。

 長江集團中心上去一點點就是聖約翰座堂,1849年落成,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

聖約翰座堂是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歌德式建築物之一,香港日治時期曾被作為日軍總部。

 這裡既是文物又是景點,更是教堂,每天均有崇拜,崇拜的語言有英語、廣東話、國語及菲律賓語,崇拜的人來自世界各地,是一所國際性的座堂。

聖約翰座堂的斜對面就是花園道33號的山頂纜車總站,這裡是香港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之一。

纜車總站對面又是香港公園,在中環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難得的保留了這麼一大塊綠地。

 香港公園內娥英軍持槍雕塑。

 雕像的簡介。

這座1846年建成的建築,原是域多利兵房三軍司令官邸,最早是當時駐港英軍司令德己立少將居住,1981年,改建為茶具博物館,成為專門收藏及展覽各款茶具的文物館。

這幢林蔭間的建築又叫羅連信樓,是當年駐港英軍副司令官邸,如今是紅棉路婚姻登記處,月下老人住的地方。

 麥當勞道33號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是歷史悠久的港島名校,創立於1915年,校友包括李澤楷、李澤鉅、陳百強等。

 充滿中世紀風格的佑寧堂,成立於1844年,是香港一座英語傳道跨宗派基督教教堂。

 具有120多年歷史的山頂纜車從頭頂經過,靜止的是歷史,移動的也是歷史。

 石屎森林之中有座尖頂的建築,我估計也是文物徑中的歷史建築,沒有走過去近看。

門楣上寫著1914字樣的是域多利監獄,最早建於1841年,是香港首座監獄,2006年正式完結使命。

這座歷史悠久的監獄關押過滿清罪犯、江洋大盜、抗日誌士、越南偷渡客……寫下《雨巷》的詩人戴望舒因為宣傳抗日,1942年在香港日治時期,被日本人關押在這裡,並留下了他的名句《獄中題壁》。 

 域多利監獄前面就是香港中區警署,1864年初建,是當時的香港警察總部。

 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1995年已被香港政府列入為法定古蹟,是香港百多年的珍貴文化遺產。

 這一帶已經是香港歷史遺蹟最豐富的地方了,再走幾步就是石板街,正名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總督命名,這條充滿老香港味道的石板街是影視劇青睞的地方,《無間道》、《花樣年華》等諸多電影均在此取景。 

 士丹利街24號的《中國日報社》,這個報社舊址還屬於孫中山史跡徑,除了文物徑,在香港島還有一條當年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遺蹟串聯起來的孫中山史跡徑。

會督府,就是香港聖公會會督的府邸,聖公會是基督教在香港的一大宗派,歷史悠久。

 這幢紅白相間的小樓是香港外國記者會,簡稱FCC,1943年在重慶成立,旨在聯繫香港境外記者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後遷移香港。

  終於來到了著名的都爹利街,這條只有一端可以通車小街本來平淡無奇,但四盞香港僅存的煤氣路燈使得這裡成為香港著名的法定古蹟,這條小小街道也經常吸引慕名而來的遊客。

 這就是1979年8月15日即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的都爹利街石階與煤氣路燈,石階約建於1875年至1889年間,其上裝有的4支煤氣燈安裝年份不詳,最早有這幾盞燈的記錄則是在1922年。

 全香港的其他煤氣路燈已於1960年代左右被電燈所取代,僅剩下這四盞,不僅僅是擺設哦,每晚6時至早上6時會亮燈,由自動開關控制,難以想像吧,香港這麼現代化的城市,居然還有煤氣路燈這種古老的東西存在。

皇后大道與畢打街交界的地方,這裡是畢打鐘樓舊址,這裡原有一座畢打街鐘樓,建於1861年,十九世紀時曾是港島中區的標記,1913年拆除。

1843至1865年海旁填海紀念牌匾,香港多次填海,中區文物徑包括1843至1865年、1890至1904年兩塊填海紀念牌匾,都是釘在大廈或者天橋的外牆上。

       香港的歷史並不長,1841年開埠,現今的香港歷史才正式開始,怎麼算來也才170多年,100多年的歷史遺蹟放在大陸比比皆是,根本都算不上是個古蹟,所以在內地拆除一幢100年以上歷史的老房子那是很隨便的事情,但在香港,那是難上加難的事情。香港有自然徑,有文物徑,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和遊客感受香港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這種方法非常可取,遊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和路程內欣賞最好的自然景觀,了解到最多的歷史。有機會,我還會去香港進行這樣的旅行,不為購物、不為美食、不為迪斯尼、不為海洋公園……花錢少,方式環保,窮遊香港。

  

 歡迎掃描關注微信公眾號「木子弓長的驢遊記」

相關焦點

  • 香港20年設6條文物徑
    >  1993年12月12日,香港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逕啟用,標誌著香港首條文物徑的誕生。歷經20年發展,香港目前共發掘了屏山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共6條文物徑。它們多數由古物諮詢委員會構思發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籌備推動,並獲得信託基金、教育基金、社會組織和當地居民的大力支持,目的是提高公眾對文物重要性的關注。  屏山文物徑,位於香港元朗,長約1.6公裡。
  • 香港20年設6條文物徑 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逕啟用
    原標題:香港20年設6條文物徑   1993年12月12日,香港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逕啟用,標誌著香港首條文物徑的誕生。歷經20年發展,香港目前共發掘了屏山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共6條文物徑。
  • 香港文物徑盤點
    歷經20多年的發展,香港目前共發掘了屏山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共6條文物徑。簡介:中西區文物徑包括三條路線:中區線、上環線和西區及山頂線,分別於1997年10月、1999年7月及2000年12月正式啟用,廣受市民歡迎。
  • 香港中西區及灣仔區學校分階段複課
    央視新聞:【香港中西區及灣仔區學校分階段複課】受「佔中」影響已停課4天的香港中西區及灣仔區學校今天分階段複課,中學先行複課,小學、幼兒園及特殊學校則繼續停課,根據中學複課的情況決定何時重新開學。
  •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3年04月02日11:49 4月1日下午, 有香港網友發起行動,行走香港中西區,尋找往日張國榮的足跡。(攝影:曹海揚)
  • 專訪香港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資深院士  職業﹕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何善衡夫人堂經理2012年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BBS)。他於一九九七至二零一一年間擔任中西區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並曾任區議會交運會、文康會主席。
  • 黃蘭香會見香港中西區議會代表團一行
    華聲在線11月4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蘇莉)今天下午,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黃蘭香在長沙會見香港中西區議會代表團一行。 黃蘭香對代表團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湖南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湖南是文化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經濟大省。近年來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 香港甲: 愉園 VS 中西區再現小球 比分0:1
    香港甲: 愉園 VS 中西區足球賽場回放: 上半場開始。第29分鐘,主隊愉園第1個角球。半場結束0-0。 下半場開始。第48分鐘,主隊愉園第2個角球。第49分鐘,主隊愉園第3個角球。第49分鐘,客隊中西區黃牌。
  • 香港「剩女」破100萬 中西區「剩女」比例最高
    南都訊 記者湯蕊妍 發自香港 香港哪個區的人口教育程度高?「土豪」都住哪裡?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發布的2014年分區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香港「剩女」逾百萬,比「剩男」多3萬餘人。而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中西區的大專程度以上人口佔該區總人口48.6%,是港受教育最高地區。
  • 統計顯示,港島中西區是全香港富戶最多的地區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港島中西區是全港最多有錢人居住的地方,並連續四年成為香港的「富貴區」。
  • 香港灣仔中西區工商聯第四屆董事局就職典禮在港舉行
    人民網香港4月18日電 香港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第四屆董事局就職典禮於16日晚在香港舉行。灣仔中西區工商聯會長李國華連任第四屆會長、李鋈發任第四屆主席。 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港島工作部部長吳仰偉、香港特區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鐵夫等作為嘉賓出席典禮,見證該會新一屆董事局成員的正式就職。
  • 香港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組團到廣東鶴山訪問
    香港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組團到廣東鶴山訪問   中新網鶴山3月25日電(宋世安)3月20-21日,香港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組團到鶴山市參觀訪問,受鶴山市領導的熱情接待。
  • 香港特首曾蔭權巡視中西區 回想童年倡保護文物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五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下午到訪中西區,參觀區內一些歷史建築,了解它們如何被「活化」後再利用,顯現出新生命。  中西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現時,區內仍然保留不少歷史遺蹟和富有特色的文物建築。在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尤貴莊的的陪同下,曾蔭權首先參觀位于堅巷的香港醫學博物館。
  • 香港健身風氣日盛 中西區私教最高收費2000港元/時
    中新網9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健身風氣日盛,有健身機構調查發現,香港現在有近750間健身及運動場地,較五年前急增22%。以專攻中產與高消費客群為主的中西區為例,坐擁146間健身室領跑各區,其「吸金力」同樣最高,「一對一」健身每小時收費600至2000港元不等。
  • 漫步香港海濱 欣賞草間南瓜
    亦點綴中西區至灣仔一帶的海濱景致!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活動於2月22日至4月11日舉辦,將在中西區海濱長廊、香港藝術中心等地點展出超過18位新晉及知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多件雕塑作品,包括日本知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波點南瓜。
  • 香港實施「文物徑」策略經驗借鑑
    隨後依據香港文物古蹟的分布及地形地貌特徵,先後又構建了中西區文物徑(包括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1997-2000年)和龍躍頭文物徑(1999年)。第二階段,特首曾蔭權在2007年立法會發表題為《香港新方向》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通過改善生活環境、加強文物保育及活化歷史建築、推動文化及創意工業,把香港建設成具備優質生活的優質城市。」
  • 吉林省港澳辦工作組到訪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
    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成員與吉林省港澳辦工作組成員合影留念   央廣網香港4月14日消息(記者周偉琪)吉林省外事(僑務、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玉奪,於4月12日率領吉林省港澳辦工作組到訪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合會,雙方就加強經貿合作等議題展開廣泛交流。
  • 香港夜」11月舉行中西區將連成光影長廊
    人民網香港7月22日電 據本地媒體報導,由法國文化推廣辦公室舉辦的首屆「光?影?香港夜」活動將於11月18-20日在香港特區中西區舉行,屆時位於香港中西區的9個香港歷史古蹟及著名地標將配上立體光影投射,連成光影長廊,為香江夜色增添絢麗的色彩。
  • 香港臺灣工商協會拜訪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會
    香港臺灣工商協會拜訪灣仔中西區工商業聯會 2013-04-01 04:25:02  來源: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