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書到教書,唯書成了我的生命,唯剪報是我的情趣。
我是《光明日報》的忠實讀者。《光明日報》從復版至今,我年年訂報,天天閱讀,也開啟了自己的「剪報生涯」。經過五十年的積累,我的剪報卡片足有兩萬多張,共裝訂了五十多冊。其主題有《教學研究》《教育管理》《讀書學習》《牛文化》等。剪報使我受益匪淺,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更重要的是我的業餘生活更加充實有趣。《光明日報》《教師報》《西安晚報》舉辦的「知識競賽」「徵文」活動,我積極參加並獲得獎勵。最近,我把剪存的兩千多頭「墨牛」進行整理,剪集成十類、百種、《千牛集》。這是我在剪報「事業」上,為《牛文化》再添新作。
從小與牛結緣
我從小愛牛、敬牛,原因有二。
一是命中與牛有一種天然親近感,愛聽牛故事,愛講牛的歇後語、謎語……
二是受父親愛牛的影響,從小與牛結緣。一九五六年,農村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牲口集中餵養。由於我父親憨厚老實、善良勤快,又有餵養牲口的經驗,因此,被選為飼養員。從那時起,直到一九六五年父親病故,在飼養員的崗位上,用生命完成了使命。我家與飼養室是近鄰,少年的我,除了上學,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飼養室,每天給父親端水送飯,節假日幫父親幹活。父親曾經告訴我:「牛雖不會說話,但通人性,必須善待它們,這也是積德行善!」
那年,記得有頭牛生了病,父親通過單獨餵養,認真觀察,及時灌藥,增加營養,病牛很快就康復了。父親對我說,牲口也要講衛生。我幫他把牛圈墊的平平整整,把牛槽掃的乾乾淨淨;將牛身上梳理的光滑順溜。年三十了,父親說,人過年不能忘了牛,沒有牛的功勞,哪來豐收年。除夕夜燒了一鍋黑豆水,加些菜葉,讓牛飽餐一頓,以示對它一年勞苦的感激,這足見父親對牛的愛意拳拳。
父親把牛當做夥伴、朋友、親人和子女,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受父親的影響,我更加愛牛、敬牛。我們父子與牛整天一起生活、一起快樂,社員稱我們是「牛棚裡的父子兵!」
不屬牛 學做牛
我不屬牛,也沒有牛的多個品格。然而,我願以牛為榜樣,以牛化己,在教壇深耕細作,努力使自己成為校園裡的「孺子牛」。
確立「牛生觀」。牛隻知道田地是它的崗位,耕耘是它的責任。而我學牛,把教壇當作崗位,把育人視為責任。學習牛「服從需要的覺悟」,黨叫幹啥就幹啥,不挑肥揀瘦、不見異思遷,拉「教育車」不松套。學習牛「苦幹實幹的作風」,不叫苦,不喊累,腳踏實地的幹,全力以赴的做,負重、開拓、向前;學習牛的「奉獻精神」,一生只幹一件事,幹好一件事。
像牛一樣勞作。我在工作中處處學習牛的式樣。任教時,以勤勉、刻苦為立身之本,對學生德育為先,全面負責,特別對失學兒童多家訪、幫復學,千方百計提高「四率」。當中小學校長時,狠抓教師管理,對備課、教改、學習、進修等高標準要求,同時,關心愛護教師,實行「人性化」管理。本職工作上,以「領墒牛」的榜樣力量影響「班子」成員,帶動全體教工,同心協力創一流業績。擔任鄉鎮教委副主任後,把改善辦學條件作為「第一要務」,對全鎮二十多所學校實行「一校一策」。不厭其煩的與村幹部協商修改建校方案,馬不停蹄的跑資金、爭取外援,不知疲倦的檢查工地、督促按時竣工。正是靠這種「奮蹄不已」的苦幹實幹精神,使所領導的鄉鎮教育工作在全縣創造了多個第一。幹出成績不張揚,做出貢獻歸大家。
用牛的精神「集牛」
「集牛」是一項細緻的系統工程,其工作量之大,投入時間和精力之多是難以想像的,必須用「犟牛精神」去完成。
用牛的堅韌精神「集牛」。想做好「集牛」,先要做好剪牛、存牛工作,為此,我時刻留心、處處在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剪存。有時在外邊報紙上發現牛「跑」出來,也想辦法把它「逮」住。這樣日積月累、聚沙成塔,靠得就是堅忍不拔的牛勁。
用牛的踏實精神「集牛」。「集牛」要心靜、踏實和鈍感力。每天用業餘時間只做一件事,有時一坐幾個小時地下「笨功夫」,必要時還要採用「閉上眼、捂住耳、合上嘴」的方法排除外界幹擾。正是這種「坐功」使我對「集牛」達到了痴迷忘我的境界。
用牛的勤勞精神「集牛」。牛是勤勞無私的象徵。剪牛、收牛、集牛必須效法牛精神。一刀一刀地刻,一張一張地剪、一頭一頭地歸類,一個卡片一個卡片地粘貼,把一頭剪牛放到「牛集」中的最佳位置,要反覆揣摩、推敲,還要考慮布局和美感,這就需要腦勤、眼勤和手勤。
集牛賞牛 雅趣無窮
我的《千牛集》是一座牛的博物館,其數量成群、形態各異、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它們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善良溫順的北方黃牛;體健肥大的南夏肉牛;頸部粗壯、肌肉豐滿的耕牛;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役牛;正在飼養棚吃草的奶牛;身軀龐大、性情威猛的犛牛;南方彪大性劣的水牛;怒目相對、十分威武的鬥牛;哺乳之後、相互盡興的母仔牛;人與自然和諧、以牛為伴的老人與牛;牛背上吹笛、戲耍的小放牛;悠然自得和正在勞作的獨牛、雙牛、群牛;拉車牛和被人乘騎的騎牛;充滿兇悍、野性十足的野牛;漫步街頭、任何人不得幹涉的逍遙牛;還有攝影師選擇的田園小景、牧場草原拍攝的生態牛;美術家們獨出心裁、充滿人文氣息的傑作—畫牛;能工巧匠設計造型美觀的雕塑牛、拓荒牛;藝術巧手們製作的神態俱佳的土牛、泥牛、面花牛、陶牛、木牛、紙牛、生肖牛和郵票牛;雕刻細微、形象生動刻畫在牆壁、石頭上的闢邪牛……
這些憨厚的、淳樸的、嫵媚的、聳肩的、厲目的、堅韌負重、跋涉前行的牛,自有魅力。我細細欣賞,慢慢品味,愉悅著、快樂著,也容易把自己聯想成牛,更便於提醒自己學習牛的精神,督促自己老老實實做牛!
我一生鍾情於牛,以之自喻。「集牛」是我的一項事業,我樂此不疲的完成了「集牛夢」。「集牛」讓我學會了牛的堅韌、負重和剛毅,使我的人生步入了新的境界;「集牛」是我在教育這個平臺上演繹牛精神的又一新成果。
作者/來源:渭南青年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