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風景線

2020-12-13 光明網新聞中心

鄉村振興的風景線

——浙江「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調查

光明日報調研組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自2003年開始,浙江實施「鄉村康莊工程」,紮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構建了集規劃、技術、設計、管養於一體的浙江特色標準體系,新改建農村公路約9萬公裡,在全國率先實現建制村通達等級公路,並於2017年實現建制村客車「村村通」。浙江「四好農村路」建設,促進了沿線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經濟發展,改變了農業、農村、農民的面貌,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大大增強。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走進浙江,深入湖州安吉、杭州淳安和紹興柯橋等地調研,探尋「鄉村康莊工程」的浙江模式和經驗。

安吉縣縣道霞大線,全長12.9公裡,途經靈峰、天荒坪、山川三個鄉鎮(街道)。資料圖片

  青石鋪路,溪沙圍繞。層樓疊榭的灰白之間,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下姜村——夢開始的地方。」

  如今,來下姜村的遊人絡繹不絕。但在15年前,來一趟下姜真不容易。2003年4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第一次考察下姜村時,先要經千島湖乘船到薛家源碼頭,然後再乘車到下姜村。

  談起15年前的情景,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浩強仍然記憶猶新:「淳楊線沒通的時候,3個小時最多只能到40公裡外的淳安。總書記當年來的時候,走的是高低不平的『搓板路』。就是因為路不好,很多人一輩子沒進過縣城。」

  2003年,浙江啟動「鄉村康莊工程」,吹響了浙江省農村公路跨越式發展的號角。2010年底,浙江農村公路實現了等級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達到100%的「雙百」目標。

  農村公路飛速發展,給浙江農村面貌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農業農村農民,生活生產生態,鄉土鄉愁鄉賢……條條阡陌之間,之江大地成千上萬的鄉村被激活。一條條農村公路似乎在宣告,中國的農村不但不會衰落,更要成為全面小康路上亮麗的風景。

目蓮塢鄉村道路風景秀美,連續兩年成為「環浙」騎遊愛好者的必選路線。資料圖片

  1.「八萬裡路雲和月」

  「8年時間,我們建成了8萬多公裡公路。」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郭劍彪,雖已年近花甲,但談起浙江農村公路的發展歷程,依然豪情萬丈,「當時我們叫什麼——八萬裡路雲和月!」

  10多年前,農村公路曾是浙江這個「七山一水兩分田」省份的短板——2002年,浙江省農村公路通鄉鎮率位列全國第26名,公路通村率位列全國第21名。不適應農村奔小康、不適應農業的轉型、不適應農民的增收,農村公路成了浙江「三農」發展最大的制約。

下姜村鄉村公路一角。光明日報記者 童懷攝/光明圖片

  改變,從2003年開始。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以通鄉、通村公路建設為重點的「鄉村康莊工程」。

  從此,浙江農村公路建設進入黃金時代。2006年,浙江實現所有鄉鎮通上等級公路。隨後,全省經過3年多攻堅,於2010年底實現農村公路「雙百」目標——等級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達到100%。

  「鄉村康莊工程」的實施,不僅使浙江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給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工作帶來了質的變化。2011年,浙江農村公路初步建成「農村公路網、安全保障網、養護管理網、運輸服務網」四張網體系,基本實現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

  至2016年底,浙江省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0.7萬公裡,佔全省公路總裡程的91%;農村公路隧道682道,居全國首位;橋梁3.8萬座,居全國第2位;鄉鎮和具備條件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水平和美麗公路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2.年輕人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安吉縣上墅鄉劉家塘村村民邱建國,曾經在青島經營一家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家具店,鄉鄰們都很羨慕。但在2014年,邱建國作出一個鄉鄰們都看不懂的決定——回家創業。

  「人家孩子都是往外跑,你怎麼外邊都站穩了還回來?」「建國,咱這山溝裡沒有出路的。」面對父母和姐姐的反對,這個在外打拼8年的漢子其實早已成竹在胸。

  2013年,村裡的聯網公路通到了家門口。為了這條路,邱建國自願把宅基地讓出兩米寬。或許在那個時候,邱建國就已經動了回家的心思。2014年,他把家具店賣掉後,花費上百萬元在家裡修了一棟別墅——經過精心裝修,「久久民宿」就這樣開張了。

  劉家塘風景上佳,路通了後,長三角遊客蜂擁而至。2017年,久久民宿年收入達到50多萬元。「坐在家門口收錢」,讓在外漂泊多年的邱建國感到很踏實。

  一條路的變化,映射的是農業、農村、農民的變遷。在久久民宿的門前,原來運石材出山的碎石路,如今成了遊客進山的柏油路。在外漂泊的遊子,如今也成了農家樂協會的會長。

  看著村容村貌的變化,村支書褚雪松很是感慨。「我們談鄉村振興,靠誰來振興?年輕人不回來肯定不行!」褚雪松深知,要把年輕人吸引回家,得先為他們鋪好路。這路,是遊客和遊子們尋覓鄉愁之路,如今更是鄉民走出深山致富之路。

  郭劍彪認為,浙江美麗農村公路建設的動力,在於浙江「三農」的重大轉型。「浙江為什麼如此專注搞農村公路建設?現在答案明擺著,以前外出打工每年能存下幾萬塊錢,現在在家裡每年能掙幾十萬元。鄉村旅遊、生態農業快速發展,吸引勞動力回流,老年村變成了新農村。」

  農村交通的改善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單一的農耕作業變成了多業態的共同發展。現在,浙江農民「既能賣農產品,也能賣風景」。農村公路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效益農業、鄉鎮工業和旅遊服務業蓬勃發展,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查顯示,農村公路沿線近1∕4的農民擴大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調整了農業生產結構,53.1%的鄉鎮反映企業數量明顯增加。

  據測算,浙江全省農村公路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累計超過1100億元。浙江農民人均年收入由2003年的5431元增長到2017年的24956元,居全國首位。

  3.「逆城市化」初潮湧動

  竹林婆娑,清影橫斜。青雲居,好一個脫俗的民宿名字。

  女主人吳雲外出歸來,為客人們捧上清茶,講述起一個外企白領為愛情來到劉家塘村的故事。2013年,吳雲與丈夫結婚,此時鄉村公路也鋪到了婆婆家門前。丈夫決定繼續在外打拼做竹產業生意,吳雲卻選擇從塔塔集團辭職來到這個山村創業,於是青雲居這個別有雅致的山村民宿就開張了。

  不談哪個工作更好,哪個收入更高,這裡的居住環境,是吳雲的最愛。論景致,這身後山間有一片美麗的竹海;論空氣,這裡比大城市好上太多。

  在幾公裡外的天荒坪鎮餘村,公園、展館、影院、文化禮堂……一眼望去,山林疊翠,洋房櫛比,這些鄉村已與別墅社區無異。怪不得長三角的遊客喜歡到此遊玩,願意定居於此。

  在浙江,農村公路促進了浙江鄉村環境的改善和飛躍。公路不僅富裕了鄉民,更是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農村垃圾、生活汙水、村莊環境綜合治理等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截至2017年底,浙江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也意味著浙江省農村保潔長效機制已全面建立,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和96%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部分地區達到100%。

  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曾到餘村考察。餘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至今還留著12年前的會議筆記,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旁邊,他還記下了「逆城市化」這個新詞。

  潘文革說:「在浙江農村,如今有很多的家庭年收入超過幾十萬元,這些家庭在路開通前都窮得要命,逆城市化的潮流已經顯現出來。」

  十幾年來,在城鄉交通一體化的推動下,浙江省城鄉差距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3年的2.43降低到2016年的2.06,為全國最低。在不少地方,哪裡是城、哪裡是鄉已經無從分辨。

  4.「一條路就是一條景觀線」

  李藝鳴,崑山樂途單車俱樂部創辦人,也是「環浙」騎行的忠實粉絲。兩年來,他先後參加了柯橋、安吉、龍泉、岱山、柯城等多場活動,對浙江的美麗公路有著切身感受。

  2017年3月,風光迤邐的千島湖迎來中國自行車聯賽2017年首站比賽。千島湖上佳路況和絕美風光完美結合,「環千」成為浙江一張亮麗的名片。

  千島湖環湖騎行綠道主要由南線淳楊線綠道、北線千汾線綠道及千島湖鎮城區環湖綠道組成。南線淳楊線綠道,70%的路段臨湖而建,千島湖風光盡收眼底。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詩畫浙江」擁有太多秀美風光,幾乎每個縣市區都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全省共有16個5A景區,181個4A景區,4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44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0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88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發揮公路在服務社會、促進經濟中的更大作用,浙江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開始了美麗公路建設的探索。

  回憶起淳楊路的建設過程,郭劍彪感慨地說:「千島湖全世界關注,如果搞了一級二級公路,可能就會破壞了景區的自然景觀和完整性。景區路不是為了趕路,是為了看湖,窄一點有什麼關係呢!」

  「多種樹、慎挖山、不填湖」,線路設計契合山水風貌,植物配置上突出鄉土氣息,讓人「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在景觀設計上,突出公路與沿線農田、山林、鄉村的風貌特色結合,達到「車移景異」的效果;在綠化布局上,強調景觀通透,減少沿湖綠化遮擋,將湖泊的視覺窗口打開,向大自然借景,實現路與湖的完美融合。

  「一條路就是一條景觀線。」淳安縣委書記黃海峰說,近5年來,淳安縣立足千島湖一流的生態優勢,按照「修一條路,成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建設理念,以路為媒,以景為介,將生態景觀、美麗元素、服務民生全方位融入環湖景觀道路建設。

  隨著淳楊公路改造完成,150公裡的環千島湖綠道網,實現了沿線數百個景觀、產業節點的有機串聯,推進了沿線產業的優化布局,較好地實現了生態路、景觀路、富民路的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了鄉村經濟發展。

  幾年來,浙江持續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力打造美麗農村公路。以農村公路為重點,加快建設「暢、安、舒、美」的自然風景線、科創產業線、生態富民線、人文歷史線,串聯起「山海林田湖、城鎮鄉村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5.「鄉村康莊工程」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雙棠路不長,7裡地而已。沿著道路前行,花卉苗木令人賞心悅目。在棠棣村村口,有一個「蘭谷苑」,7000餘盆蘭花盡吐芬芳。

  「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在紹興,柯橋區漓渚鎮的棠棣村,可以說無人不曉。這個紹興市首個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家家別墅,令人豔羨。而在十幾年前,棠棣村並不富裕。

  當年,剛滿30歲的劉建明被任命為漓渚鎮劉家村(現棠棣村劉家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剛到任時,村集體負債纍纍。村內道路坑坑窪窪。」回憶當初,他唏噓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劉建明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為村裡修路。「以前我們販花木都是挑出去,有了路之後,我們的花木生意越做越大。能運出去的植株越大就越值錢。」如今,在劉建明的帶領下,棠棣村95%以上的地種上了花卉苗木,95%以上的勞動力從事著花卉苗木的生產與經營,村民95%以上的收入來自花卉苗木業。

  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我們村這些年變化真是太大了!」村民錢大爺樂呵呵地說。「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幹部威信高了,群眾怨言少了。」調研發現,實施「鄉村康莊工程」,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和政府部門的決策、管理和服務能力,提高了在群眾中的威信。凡是實施「鄉村康莊工程」的鄉村基層黨組織,威信普遍得到了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地位得到了鞏固。

  在浙江,農村公路建成後,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顯著變化,公路通了、信息靈了、腦瓜活了、收入多了、講文明了。同時,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各類惠民實事得以興辦,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農村公路成了傳播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效載體,農村文化體育娛樂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6.溫暖百姓的「走心」工程

  十幾年持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浙江的實踐值得深思。在郭劍彪看來,這首先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巨大決心。

  「十二五」省級財政對鄉村公路補助資金累計超過120億元,尤其是對山區海島等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多次提高補助標準,最高達到工程造價的2/3以上。此外,各地政府千方百計落實配套資金,發達地區主動提高建設標準,超前實施計劃項目;欠發達地區也在財力吃緊的情況下,竭盡全力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農村公路持續健康發展。

  「為什麼如此重視交通?因為我們體會很深,交通不行,其他規劃就沒有基礎。」由於對交通投入佔比很高,黃海峰甚至被稱為「交通書記」。

  經過多年的探索,浙江農村公路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村公路網、安全保障網、養護管理網、運輸服務網」。

  然而,「路修好了,就意味著無限的責任」。郭劍彪表示,打造「四好農村路」升級版,建好只是第一步,美麗農村公路建設和運營是一項民心工程,必須「建」「管」協調,真正成為溫暖百姓的「走心」工程。

  ——建立新機制。省政府將美麗公路建設列入年度工作報告,專門召開動員大會部署推進;地方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將其作為「一號工程」,以「交通書記」「交通市長」姿態牽頭推動,營造前所未有的火熱氛圍;同時,強化聯合推進機制,多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協同推進之勢。

  ——落實基層政府責任。以「路長制」為抓手,嚴格落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加強網格化管理,實現全省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站全覆蓋,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

  ——構建特色標準體系。先後制定20餘項標準規範,以質量好、環境美、服務優等為重點,構建集規劃、技術、設計、管養於一體的浙江特色標準體系,固化形成長效機制。

  ——凝聚各方共識。全方位宣傳美麗公路建設成果,凝聚全社會知路、愛路、護路共識,為美麗公路建設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環境。

  ——運用新載體。按照美麗浙江建設要求,結合各地特色實際,積極創新「美麗公路+」的模式,統籌美麗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特色經濟、鄉村旅遊、歷史人文、休閒體育、養生健康等規劃,促進沿線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經濟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是浙江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

  (調研組成員:陳恆、嚴紅楓、陸健、康信茂)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6日 07版)

[責任編輯:王麗媛]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崛起一道靚麗的鄉村振興風景線
    蘆溪縣立足當地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發展特色產業為載體,以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和景觀提升為重點,著力打造「生態美、人文美、田園美、庭院美」的鄉村風景線。近年來,蘆溪縣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固定資產投資向農業農村傾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落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教育、醫療、衛生條件逐步得到改善,鄉村振興戰略成效初顯。
  • 武鳴伊嶺溪谷休閒旅遊風景線被評為首府十大最美鄉村風景線
    本文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精彩推薦 近年來,我城區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和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並注重挖掘特色,打造示範亮點,打造了伊嶺溪谷休閒旅遊風景線、陸斡-兩江醉美鄉村風景線等精品風景線,深受城區內外遊客歡迎,其中伊嶺溪谷休閒旅遊風景線更是被南寧市鄉村辦評為首府十大最美鄉村風景線之一
  • 昆明市西山區「紅色風景線」引領鄉村振興
    2018年起,通過環滇池黨建長廊「一線」(滇池西山黨建風景線)、「一帶」(滇池草海灣樓宇商圈黨建示範帶)、「一區」(基層黨建+社會治理雙推雙強示範區)、「一群」(機關事業單位黨建示範群)的總體布局建設,以黨建+群眾增收致富、黨建+美麗鄉村建設、黨建+傳統優秀文化傳承、黨建+黨風廉政建設、黨建+滇池保護黨員示範等五大工程,,推動西山區滇池沿線經濟社會的發展,涉及馬街、福海、棕樹營、碧雞、
  • 橫縣:鄉村風景線留住鄉愁印記
    近年來,橫縣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以六景、蓮塘、平馬、校椅為中心,輻射帶動橫州、平朗、巒城、鎮龍、那陽、馬山幾個鄉鎮,打造「康養之旅」「茉莉之旅」兩條「最美鄉村風景線」,在和諧、宜居、幸福、美麗的鄉村畫卷中留住美麗鄉愁印記。
  • 龍灣 瑤溪休閒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帶
    龍灣 瑤溪休閒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帶 2018/09/07 07:36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5911
  • 通州將打造4條「美麗鄉村風景線」!
    第30屆通州區農民藝術節之「美麗鄉村·築夢有我」大型新聞公益行動——「美麗鄉村風景線」主題宣傳活動啟動,以打造集中連片、點線面結合的美麗鄉村風景線通州將推薦4條「風景線」展示副中心鄉村之美。
  • 鄉村振興看沂蒙丨孟良崮山腳下 蒙河村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在形成
    河兩邊的小小村落,嫋嫋炊煙…… 10月22日,「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驅車行駛在蒙陰縣垛莊鎮蒙河西路上,一幅山水生態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去年以來,彭家宅村抓住孟良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提升打造的機遇,積極爭取水利移民資金390萬元,開展美麗移民村打造,實施了「四通五化」工程,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完成了從小山村到活力四射美麗鄉村的嬗變。彭家宅村是蒙河村的自然村,也是打造孟良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的一環。
  • 天全縣召開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施工設計方案審查會議
    12月7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鄭胡勇主持召開天全縣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施工設計方案審查會議,聽取《天全縣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施工設計方案》匯報,圍繞如何進一步優化完善設計方案進行研究討論
  • 北侖白峰:家風提升鄉村振興精氣神
    鄉村醫生李永良(左)給村民治病。(史靜波 王珏 攝)  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人們從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日前,北侖白峰街道評選出首批15戶孝老愛親、教子有方、熱心公益的好家風家庭。一輩子守護島上居民健康的鄉村醫生李永良家庭、培養出三個大學生的徐永法家庭、捐出畢生積蓄的徐既仁家庭等入選。  近年來,白峰緊緊抓住家庭這個社會細胞,不斷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挖掘打造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並探索與產業發展、強村富民緊密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白峰街道打造的從蝦蠟龍潭到陽東馬盤的龍馬風景線,目前正在風景線上打造家風家訓教育基地。
  • 鄉村振興:景美、村強、民富
    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初步成效南昌新聞網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是總要求,也是總目標。在昨日召開的全市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推進會會場,部分參會人員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路舉措,展示了取得的初步成效。現代農業提升農產品供應質量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省會城市,南昌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具有良好基礎。
  • 【鄉村振興】江蘇建湖:「農村公路+」助力鄉村振興加速度
    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令人憧憬。而今的水鄉農村,依託四通八達、聯網暢通的農村公路「微循環」,徹底打通了鄉村振興的交通脈絡;藉助「公路+康居工程」「公路+特色產業」「公路+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助力、增添了新動能。
  • 蓮花鎮「點線面」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縣道416上陵段入選全市唯一省級「四好農村路」,15公裡長、覆蓋1萬多平的草花種植帶成為靚麗風景線,順利迎接市級鄉村振興拉練檢查,吸引其他區兄弟鎮參觀學習。三是面上輻射有廣度。鄉村振興精品線,串聯沿線村莊發展。帶動鎮域腹地,羅溪、澳溪、雲洋等區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共同發力,後埔村和雲洋村晉級三星級旅遊村。
  • 山東沂河源:鄉村振興與國際接軌
    魯網9月1日訊 青山綠水、果樹草坪、石板翠竹,形成鄉村振興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山東沂源縣魯村鎮的沂河源田園綜合體,感受最深的是這裡中西方文化藝術和諧共存和城鄉文化生活的有機融合。我們以慈善感召天下英才下鄉,以資本吸引優質產業進村,以藝術活化美麗鄉村,立志打造『中國藝術振興鄉村』的標杆,成為世界農村、農民、農業融合發展的典範。」談及鄉村振興,省政協常委、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董方軍信心滿懷。
  • 鄉村振興「煙臺篇章」丨生態振興變「盆景」為「風景」
    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92%、示範片內105個樣板村莊全部達到美麗鄉村A級標準、整治修復長島岸線20公裡……一個個美麗的「盆景」在生態振興的串聯下,編織成一道靚麗的「風景」,讓鄉村大地煥發出奪目光彩。
  • 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
    謝英俊及團隊設計打造「美麗鄉村」。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9月4日電 題: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作者 楊傑英太行山的秋景別樣美。身處臺灣的謝英俊,盼著疫情過去,再赴太行山深處,看看當地鄉村的變化。
  • 東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愛忠:鄉村振興大會戰加快推進五大項目
    「近期,鄉村振興大會戰指揮部緊緊圍繞市委『五大會戰』決策部署,聚焦基礎整治、規劃設計、項目前期等環節,強化督促指導、精準服務,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近日,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愛忠表示。鄉村振興大會戰指揮部堅持「一周一研判、半月一例會」工作制度,累計梳理具體問題50個,當場協調解決問題22個,會後對接相關部門解決問題14個,目前有9個問題正在對接協調解決。
  • 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
    浙江日報初冬的舟山群島,雖不乏「天寒色青蒼,日短有冷光」的感覺,但走進海島鄉村,更有「綠樹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之收穫。漫步島城鄉村的尋常巷陌,屋舍儼然、村道整潔,遊人來來往往,稚童的笑聲在山水鄉野間蕩漾。
  • 【鎮江】華陽街道打造鄉村振興靚麗風景線
    今年以來,華陽街道錢家邊村王許莊自然村正在以「生態宜居」為著力點,努力建設富有韻味、個性十足的鄉村振興示範點。
  •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在「新愚公精神」的激勵下,後池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引領作用,開始了改變貧窮面貌、推進鄉村振興的積極探索,為我市山區農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借鑑。漫山遍野的育林坑和側柏已成為後池一道靚麗的、令人震撼的風景線,千百年的發展劣勢已轉化為現在的生態優勢。 產業之變——農業「望天收」變「產業融合」強。多年來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後池村,現如今村中土地全部流轉,種植了各類經果林3000餘畝;建起了600畝全市面積最大的採摘園;結合鄉村旅遊成立農宅合作社,打造「後池小院」精品民宿、農家樂30多家,帶動全村群眾人均增收一千元以上。
  • 鄉村振興包括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包括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建設□本報記者吳曉鈴  「最難得是《決定》從文化角度,對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行動提出明確要求。」李明泉說,鄉村振興不光是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還包括鄉村文化的振興,也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和鄉村文明建設等全方位的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