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關明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澧淞岸上住……
在發源於五峰,流經邊山河,匯入洞庭湖的洈水河畔,躺臥著一座古老的小村莊——澧縣火連坡鎮澧淞村。
澧淞村經過2016年的鄉村整合,由原來的澧淞、三泉、武松三個村整合為一個擁有10.75平方公裡,人口4100人的大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邊山河要隘是澧淞村南來北往的大門。北連湖北省,南通湖南津市、澧縣、石門,省道S233線把澧淞村與大千世界緊緊的連在一起。村北面是悠悠洈水河,南倚連綿群山,可謂水鄉,亦稱山鄉。水是一首詩,山是一幅畫,容山魂與水韻於一體,小村莊就安然躺臥在水枕洲夢,洲抱水歡,山水相映的洈水衝積平原上。山是澧淞村的骨架,水是澧淞村的經脈,骨架強健,經脈通絡,澧淞村像一位健壯的青年,充滿青春活力與希望。
村因久負盛名的千年風情古鎮——暖水街而聞名遐邇。
暖水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戴著中國革命紅色老區的桂冠而彪炳史冊。又因其歷史輝煌成為澧淞村的文化底氣而名貫湘鄂,亦因暖水街的厚度與分量使澧淞村閃亮走上今天的舞臺,一股潛在的文創力量悄然助力澧淞村邁上領跑鄉村振興的路.
暖水街飲洞庭甘露,沐武陵清風,歲月陳香,物華天寶,守著滄海桑田變換的諾言。
走進澧淞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抱湖島,蔥綠擁翠,村傍青山,山護小村;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社會和諧,民風淳樸,環境怡人。令人驚嘆的是村班子富有前瞻性眼光,大情懷、大手筆謀劃鄉村發展振興。
2007年,政府搭橋,村支兩委鋪路,摟起袖子,甩開膀子,緊扣黨的「三農」政策,大膽改革創新傳統農業模式,引進高科技生態農業技術,催生生態農業龍頭。一個偏僻的山村大力度調整全村產業布局,讓龍頭帶領產業發展。「常德正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一個投資8500萬元,擁有200多員工,30多名科技人員的網際網路+現代科技農業的企業落戶澧淞村,這是澧淞的驕人之舉,也是澧淞開人之先河。澧淞村的幹群敢於顛覆傳統農業,走新型「三農」之道。在破與立的舉措確立之關頭,村支兩委沒有含糊,而是旗幟鮮明的充當時代的弄潮兒,敢立改革潮頭,敢為人先的在山村扛起發展生態農業的大旗,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杆。
正新農業現有兩大生產基地:邊山河有機生態蔬菜種植基地、邊山河鱘魚工廠化生態養殖基地;三大配套產業:邊山河水電站,邊山河農資物流大市場,邊山河蔬菜安全檢測加工配送中心。公司主營「邊山河」牌有機生態蔬菜。該品牌已獲國家「三味一標」綠色食品A級認證、歐盟有機認證、港澳專供認證、食品出口認證。2019年獲準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種植基地許可。
公司大膽踐行農業供給側改革,利用網際網路、PC端、微商城、APP全網電商平臺、率先推出C2B的銷售模式,訂單生產,定向供給,直供會員餐桌。公司秉承「科技興農、造福社會」的宗旨,以「心系三農、綠色健康、回饋社會」的經營理念,向社會提供價廉、健康、環保、安全的有機農產品。公司被授予「湖南省常德產業化龍頭企業」、「新農村建設模範企業」。
澧淞村因為龍頭的引領,帶動了全村傳統農業向新型農業轉型的發展,全體村民在自己的責任田地上種植新型農作物,使綠色、環保、豐富的農產品走進大市場,走進繁華大都市,老百姓可在家門口淘金,全村百姓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再不需要遠走他鄉。現在澧淞村已牢固打造一條無後顧之憂的綠色農產品產業鏈。全村沒有一片荒山荒地。每一塊山都是一個正在開採的金礦,每一塊田都是一座儲滿糧食的大倉。放眼澧淞村,山更青、水更綠、地更肥、人更勤、莊稼更壯的富饒美麗鄉村。
澧淞人敢想、敢幹、敢創。在優化農業種植,拓展農產品銷售平臺的基礎上,不忘人居環境的改善。首先,響應政府的號召,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引進外資3000萬元,在依山傍水的邊山河畔修建佔地78畝的農村集貿大市場。市場氣勢恢宏,確為村是一座城,城在山村裡。按照江南古建築風格結合現代文化元素修建,為湘鄂邊陲農產品搭建銷售平臺,具有商貿、休閒、娛樂等綜合功能。近幾年來,全村硬化村道43公裡,實行家家通,戶戶達。全村60多口堰塘全部清理配套,所有田地全部實行自動灌溉。所有荒山根據土壤特性分別進行植樹、種養。
今天的澧淞村,座座青山託藍天,悠悠白雲浮綠水。
澧淞人總是把思維定在遠方,而腳步邁在足下,不負心中的洈水情。在改變大環境的基礎上,注重亮點打造,務實的從小處落筆。洈水大堤是澧淞的山水經脈。在政府財力扶助下,自己用心、用情呵護,在大堤兩旁全部栽上風景樹,成為一條綠色彩帶。大堤隔山隔水,不隔山魂與水韻的融通。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後環境進行亮化、綠化。著力造亮點、精心扶看點、舉力突重點,精品打磨美麗鄉村名片。現在的澧淞村是山新水新,百姓的暖巢戶戶新,一句話,全村煥然一新。
澧淞的山得水而活,澧淞的水得山而媚,澧淞不用花飾情,只怕景迷人,荒山變花園,風俗變風景,山水合一,宜居養生。
澧淞村在產業轉型,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重心還是百姓脫貧致富。幾年來,澧淞村不僅轉型了產業,改善了環境,更主要的是老百姓脫了貧,過上了水旱無憂的幸福生活。收入大幅度提高,由2010年的人均3200元到2019年人均14000元。百姓收入實行了4倍增,不僅如此,還在全村實行教育大補,凡在校的貧困戶學生實行補貼,小學生每人每年補500元,初中生650元,高中生1000元,大學生重獎,全村低保戶都給予適當的補貼,五保住進幸福院。
澧淞村融山韻文化、水墨文化、紅色文化、現代新農村文化欣然卓立於湘西北。
禽鳥唱鳴人歡笑,煙雲輕籠醉遠山。
水波蕩漾流彩霞,漁歌唱晚催行舟。
幾朵流雲浸淡墨,花篩月影照倩人。
綠堤護村村如錦,桑田屋舍處處春。
走進澧淞村,可入山閨探秘,憑弔遠古,賞現代生態景觀。
夜枕一窗煙雨眠,留得好夢載滿舟。
澧淞村正呈現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氣象。
有太陽的日子,我們該早點啟程,追趕前面美麗的影子。
澧淞人牽著一段時代的光陰,正領跑在鄉村振興路上!
澧淞,胖也妖嬈,瘦也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