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繁榮文化旅遊 促進民族團結

2020-12-12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伊金霍洛旗堅持把促進旅遊業發展作為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傳承和發展蒙元特色民族文化,展現伊金霍洛旗少數民族民風民俗,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旅遊產業與民族文化、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推進全域旅遊轉型發展。旅遊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增進相互間了解、加深相互交流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越是旅遊業發達的地區,越是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做得越好的地區。

近年來,伊金霍洛旗旅遊業迅速發展,產業綜合實力逐步增強。截止2018年8月,全旗接待遊客328.42萬人次,同比增長27.6%,其中,過夜遊客128.42萬人次,同比增長26.3%;實現旅遊收入354551萬元,同比增長25.8%。旅遊業已成為伊金霍洛旗對外開放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突破口、向國內外遊客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

攝影 / 王文付

驅動鄉村活力

打造旅遊富民新集群

伊金霍洛旗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旅遊產業培育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戶一特色」,形成了4鎮6村8點的鄉村旅遊格局。目前,伊金霍洛少數民族旅遊從業者的比例連年上升,在直接從業的農牧家樂、旅遊紀念品、土特產品等200多個經營主體中,蒙古族更是佔絕大多數,旅遊從業者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大幅提升。全旗鄉村旅遊接待遊客已達100.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555.6萬元。

加強政策引導

讓更多少數民族從業者分享旅遊發展紅利

為更加有效地促進全域旅遊的發展,伊金霍洛相繼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2016年以來,我旗引導65戶農牧家樂參與旗、市、自治區星級農牧家樂評定,累計對48戶農牧家樂發放獎勵資金111萬元。在旅遊富民模式的帶動下,大批農牧民不僅成為「鄉村旅遊創客」,更成為了伊金霍洛旅遊業發展以及旅遊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開發民族特色旅遊項目

放大民俗節慶的活動效應

深度挖掘和整合伊金霍洛旗文化和景觀內涵,舉辦成吉思汗陵四時大典、鄂爾多斯婚禮文化節、第三屆伊金霍洛美麗鄉村旅遊季、首屆天驕非物質文化遺產節、2018內蒙古鄂爾多斯國際馭馬文化節、珠拉格那達慕、烏蘭活佛米拉祈福節、蒙古人家過大年等10餘項民俗節慶活動,做好創建民族特色文化旅遊品牌與培育壯大旅遊產業相結合的文章。

加強民族地區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的投入力度

在3A級以上景區等設立了15處旅遊諮詢服務中心;修建多條旅遊專線;在各鎮、主要交通幹道設置旅遊標識標牌380餘塊;建設沙山公園、查乾柴達木村、紅海子溼地等6個較大規模涉旅停車場;在旅遊集散地、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點、旅遊主幹道、各鎮區新建改建旅遊廁所64座,全旗景區景點實現WIFI全覆蓋10處,積極實現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全域構建。

強化宣傳引導

有效推進民族團結建設工作

緊緊圍繞「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結合旅遊工作實際,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民族風俗習慣常識等納入到旅遊接待中,遊客在吃住行遊購娛中既品嘗了蒙古民族的風味美食,又體驗了民俗風情,更多的是感受到伊金霍洛這個多民族聚居地和睦團結的社會氛圍。

伊金霍洛全旗已逐步形成共同推進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在通過旅遊業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時,也有了更加開放的心態,也更加珍惜伊金霍洛安定團結和諧的大好局面,從而用實際行動推動交往交融,促進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用雙手共同創造著富裕、和諧、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楊福泉:雲南民族文化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的示範意義
    雲南走出了彰顯中國多民族文化共同繁榮發展的示範之路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不同民族如何實現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共同繁榮,以文化促進社會和諧,這是世界性的難題。長期以來,國際上因為不同國家和民族包括思想觀念、信仰、習俗、生活習慣等的差異而導致的衝突和紛爭很多。
  •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團結一心共圓復興夢,數千多年燦爛文化水乳交融共頌中華情。」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文林村呈現「黨建引領,村民齊參與」團結共進的景象,實現「各民族都是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 「雲視網評」增強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平等、團結與繁榮
    (雲視網特約評論員:宋磊)習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這不僅體現了對歷史客觀性的尊重,更是現階段加強民族團結工作的正確指導思想,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是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礎,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堅持包容、互鑑與融通。
  • 用民族團結理念促旅遊小鎮繁榮
    在創建中,各級黨委、政府因地制宜,結合彝人古鎮萬花筒般的大社區特性,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載體,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多元的民族和文化互相交融,又最終守護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底線,成就了彝人古鎮奇特的魅力。
  • 全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會議在銀川召開:堅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
    9月29日,全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會議在銀川召開。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著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
  • 海安市曲塘鎮:五個「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海安市曲塘鎮:五個「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來源: 海安市民宗局 發布時間:2020-06-12 字體:[ 大 中 小 ] 海安市曲塘鎮緊扣「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切實做好民族工作,聚焦五個「
  • 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繁城
    近年來,繁城回族鎮在市縣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致力推動鎮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鎮呈現出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繁城也相繼獲得了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河南省維護社會穩定先進單位、漯河市維護穩定工作先進鄉鎮、漯河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 雲南麗江美泉村:民族團結進步 鄉村旅遊紅火
    近年來,這個由納西族、白族、漢族組成的小村莊,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振興民族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和諧 大力發展民族經濟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基石,也是維護少數民族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前提條件。
  • 麗江美泉村:民族團結進步 鄉村旅遊紅火
    近年來,這個由納西族、白族、漢族組成的小村莊,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振興民族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和諧大力發展民族經濟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基石,也是維護少數民族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前提條件。
  • 梧州監獄:助力脫貧攻堅 促進民族團結
    廣西新聞網梧州12月22日訊(通訊員 蘇昕 梁釗誠)近日,梧州監獄離退休黨支部率退休黨員一行20多人到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團結」主題黨日活動。主題黨日活動合影留念。
  • 文化海東:構建民族團結新家園
    近年來,海東市挖掘傳承地方民族原生態歌舞,推進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團結、融合、繁榮、發展、進步;脫貧攻堅如火如荼,助力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縣、鎮、村創建,讓民族文化在民族團結進步中綻放光彩,傳遞正能量,提振精氣神,讓團結之花越開越豔麗。
  • 立足五個聚焦「小路徑」 做好民族團結「大文章」 西昌民族幼專...
    、紅、黃三原色為基礎,進行色彩組合、界面優化,將彝族人的歡樂、悲傷、夢想緊緊相聯;通過民族圖騰、民族柱、文化長廊等設施的建造和在走廊宣傳民俗民風相關知識等措施彰顯民族文化環境特色;通過校園廣播播放少數民族音樂,薰陶廣大師生的情操,激勵廣大師生的學習、工作熱情;通過文明校園創建,促進民族團結教育;通過學生繪畫民族元素井蓋,描繪操場看臺「雛鷹藍圖」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民族元素。
  • 東營:筆墨丹青揚民族文化 民族團結建和諧社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通訊員 荊晶 東營報導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推動社區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各民族間的交流和感情,9月22日上午,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錦苑社區舉辦首屆民族書畫攝影展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巡展。
  • 峨山繁榮民族文化共建美好精神家園
    來源:玉溪網近年來,峨山縣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結合「彝族花鼓舞」「彝族服飾」「彝族四腔」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音樂舞蹈、傳統技藝得到有效搶救保護和挖掘傳承,擦亮了「天下彝家·篤慕夢園」民族文化品牌,不斷鞏固民族文化共生共榮、和諧發展的局面。推動民族文化產業。
  • 文化公園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以展現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和花谷藥洲文化魅力為特色的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宇妥公園正式開園使用,成為該縣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場所。改造後,「藏藥始祖」宇妥雲丹貢布雕像、黃牡丹造型花燈、米林著名花卉影像等文化作品璀璨,是米林縣第一個集傳統文化、宣傳展覽、文娛體育、地攤經濟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據介紹,下一步米林縣將堅持按照「一產圍繞旅遊調結構,二產圍繞旅遊出產品,三產為旅遊強服務」的產業發展思路,立足本地民族風情和特色文化,進一步發揮宇妥公園平臺作用,激活地攤經濟,增進民族融合,助推米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 以文化發展引領民族團結進步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青海主會場的活動中,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傳統戲曲、傳統技藝等民族優秀文化通過線上線下展示展演的方式走進百姓生活,讓老百姓真實地感受到了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自豪與溫暖。文化是各族人民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 【民族團結】你應該了解的民族團結小知識
    3、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4、「三股勢力」是指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5、每年的5月為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6、新疆最大的群眾工作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7、促進民族團結、化解民族隔閡的核心和關鍵是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是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發展之基,這對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尤為重要。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幾千年來,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繁榮經濟,共同創造了祖國的燦爛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河山錦繡壯麗。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一起學習民族團結小知識~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的小知識吧~~1、黨的十九大提出民族團結進步方向是什麼?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2、《憲法》對我國多民族基本國情是怎麼概括的?
  • 民族團結念好「四字訣」
    近年來,包頭市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切實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改、幫、創、傳」等方面加大民族地區支持力度,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