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去旅遊,而人們也發現,其中,有很多朋友的基本收入並不高。但旅遊好似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個問題,類似於「為什麼有些人工資不高,卻還喜歡穿名牌衣服」一樣。
旅遊的方式有很多,花銷也全靠自己掌控,並不是收入高的人才有資本四處旅遊,也不是收入低的人就會受到限制,外出旅遊跟工資的多少沒有的絕對關係。
有網友這樣認為:旅遊與高收入不應該直接劃上等號,就像古代寓言故事蜀鄙二僧所講,一窮一富的兩個和尚,窮和尚憑一瓶一缽,最終抵達南海,完成朝佛心願,而富和尚卻未能如願。
旅遊的決定權在於自己,能否如願還是自己說得算。如果你認定旅遊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自然會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從而達成心願。
其實,旅遊的花費可多可少,在經濟不太寬裕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費用相對較少的項目,所有費用都精打細算,才能達成旅遊目的。
很多不去旅遊的人,並不是不想旅遊,而是想等到有高收入再去旅遊,這會使很多景色與心境都發生巨大的變化。
畢竟,在最需要的時候,要滿足最應景的。光陰荏苒,不同的年齡段,心理領悟不同,外出旅遊的體驗也必定不同。
當你有錢時,也未必有時間。普通民眾雖然收入不高,卻樂於享受生活,總有人會對出去旅遊的人投向羨慕的目光,認為旅遊是有錢、有時間的象徵。
但事實上,喜歡出去旅遊的人並不一定是高收入人群,他們也需要工作、照顧家庭。外出旅行其實一點都不難,就看你願不願意捨棄一些東西。
當你在刷短視頻、追劇、漫無目的閒逛時,人家卻在制定旅遊攻略。他們會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飯局,把不必要的花銷省下來旅行,你也可以採取這樣的行動,只是太安於現狀了。
你若想走,沒有人能攔得住你!只是,你有這樣的勇氣嗎?現在的工作環境負荷極大,很多人都已經沒有所謂的節假日了,但熱愛旅遊的人從來不靠這些。
對於旅遊,人們的認知是不同的。有人認為旅遊既花錢又浪費時間,而有的人認為這是在體驗生活,可以打開自己的眼界。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不願意旅行,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他們覺得在花錢買罪受,浪費時間與精力,認為這是沒必要的。
旅行不是單純的消費、購買吃穿,如果你不去旅行,認知就會只停留在眼前,沒有辦法感受精神層面帶來的快樂。
如果你的生活只剩下物質,那難免有些悲哀。旅遊並不是富人的專屬,沒有你想像那麼難,好好做預算、攻略就行。
沒人規定花很多錢的才叫旅遊,旅遊是每個人的權利,只要你想,就背起行囊出發吧!
事實證明,旅遊雖和經濟基礎沒有絕對關係,但有一定經濟才可以支撐你走下去,提高旅行的質量和體驗。
工薪一族不需要和土豪攀比,旅遊的真正意義不在於攀比,讓自己快樂才是關鍵。
旅遊也不是拼大景點,一些冷門、小眾的地方也有著獨特韻味,風景一樣美麗;旅遊更不意味著出國,祖國的大好河山足以,絲毫不輸國外。把旅遊簡單化,心情會更能得到滿足。
人生就是這樣,努力想要什麼,多半就會失去什麼。收入不高的人熱愛旅行,因為他們對某些方面看得淡,懂得生活的斷舍離。
自己的想法是決定生活意義的根本原因,物質只是生活用品而已。收入的高低,會影響你的生活質量,但對旅遊並不具有決定性。
擁有愉悅舒暢的心情才最重要,再多的錢買不到快樂又有什麼用呢?喜歡就是喜歡,要不計代價地追逐,誰讓你喜歡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1]Schütze, R. (2016). Re‐thinking over‐thinking pain: What can metacognitio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ain catastrophis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20(3), 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