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就喜歡與民同樂,但是又不喜歡人。"
很多人都說,慶餘年中的二皇子李承澤,傲嬌,灑脫,不拘小節,看上去十分呆萌,由此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但李承澤其人是否如他看上去這般無害呢?
看過劇版的小夥伴都知道,在牛欄街刺殺範閒的事件中,林珙的背後藏著的是長公主。而在原著和慶餘年手遊中,主角範閒與言冰雲順著線索一路追查下去,卻發現長公主一直在背後支持著的其實是二皇子,連每年北齊與東夷城走私獲得的巨大金額,都通過各路皇商經手之後,交給了二皇子,幫助他用以收買朝中的官員。
範閒娶了林婉兒接手內庫一事,對於二皇子和長公主而言都並非什麼好消息,牛欄街刺殺範閒一事,其實二皇子才是主謀!
而在之後的抱月樓事件中,範思轍與三皇子合夥在京城中開設青樓,樓中卻出現了刑事案件,監察院追查之下處處受阻,幾經查探之後才發現,雖然明面上這家青樓的老闆是範思轍和三皇子,但卻是二皇子在背後推波助瀾!
為了逼迫範閒撤手,不再繼續追查抱月樓之事,甚至以範思轍的參與加以威脅!
在劇版第一季的最後,謝必安給範閒和言冰雲帶來了二皇子的書信,袒露了他和李雲睿的合作關係。
我們這才發現,其實範閒所遭受的一切事情的背後,都有他的影子。
李承澤讓謝必安交給範閒的糖葫蘆,手套和書信,每一件都明明白白昭示著不必述之於口的威脅之意。
這樣看起來,他就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心只沉迷於權力地位的陰謀家。
但事實上,二皇子曾經說過:"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我寧肯去太學裡天天修書,也不願意摻和到這件事情裡面來!"
在原著和慶餘年手遊中都有提到,比起爭權奪位,李承澤其實更為醉心詩書。
範閒與二皇子的第一次會面,是在一處格外清雅的花舫之上,在範閒眼中,這位皇子看上去其實並不像是一位執著於權力的,反倒像是位飽讀詩書的文雅貴族,整個人透露出一股孤絕的出塵之感。
範閒對他的形容是"一個水晶般的人兒"。
李承澤其實從不想爭,但他卻不得不爭。十二歲就被誇贊賢德兼備,十三歲又被封王,十五歲便擁有了御書房旁聽朝政的機會,這樣看似風光無限的榮寵,卻仿佛將李承澤整個人架在爐火之上炙烤。
沒有人會覺得他不想奪嫡。
年輕的二皇子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保護自己的性命,雖然慶帝只是將他當做一塊逼迫太子成熟的磨刀石,但他也只能被逼著一步步走到臺前,與太子一爭高低。
他一直在籌謀,一直在算計,在京中勢頭之盛連太子也要遜色三分,在大東山之戰,慶帝假死,京城叛亂,他所做的一切布局好像終於可以收尾,只等自己的兵將掃清障礙,就能登上皇位。
誰也沒有想到,所有的一切,包括他和葉家葉靈兒的婚姻,都不過是慶帝設下用來解決苦荷與四顧劍,徵伐天下的布局中的微末一環!
"但任是一塊單純頑石,被陛下用皇權這把劍磨了這麼多年,無來由地也會帶上些戾氣與負面的東西。"
李承澤謀逆失敗被囚於府中,他一身驕傲被打得粉碎,不願再活,於是在範閒來前便服下了毒藥。
他說:"如果你是榮國府裡的賈公子,我就只能是金陵城裡的甄寶玉,在書中永遠撈不到幾次出場的機會……可是我才是真的,我才是真的!"
李承澤一身氣度與性格都與範閒十分相似,這話靖王世子李弘成說過,賀宗緯說過,連範閒自己也說過,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落得個悲憤自盡的結局。
只留下一封交於慶帝的信,信中末尾:
"鰥!寡!孤!獨!"
四個大字尖刻刺骨,寫盡了他一生的絕望,也飽含著對慶帝難以言語的深切恨意。
實在是讓我們為之唏噓不已。
現在,在慶餘年手遊中,我們就有機會改變二皇子這樣悲劇性的結局!也或許能滿足他的心願,讓他只安心研讀各類書稿,遠離朝堂紛爭!
你覺得二皇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歡迎下方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