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方煒)隨著國際親子豆花節的完美收官,邛崍水口鎮的豆花具有了更廣的知名度,但是人傑地靈的水口擁有的不僅僅是豆花。位於四川西南邊陲、文井江畔的水口鎮,是邛崍市西部旅遊第一要鎮,其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水口勢必成為邛崍旅遊新的看點。
一村一景點 打造全域旅遊小鎮
水口,地處邛崍市西部,東與臨邛鎮、北與大同鄉、南與平樂鎮相鄰,西與南寶山鎮、大邑縣接壤。這裡生態資源豐富、風景秀美。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有成片的珙桐、銀杏、紅豆杉等國家級珍稀植物;文井江、合江河全線貫通,「山秀、水清、樹奇、洞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鎮。這裡文化底蘊濃厚。有深厚的絲路文化、佛教文化、三國文化、「天下第一保」抗戰文化等文化底蘊。梁山村馬湖大唐軍鎮、素有「小峨眉」之稱的金仙寺遺址、天下第一保抗戰文化、曙光村川西民居石頭寨等歷史文化資源尤為著名。
與此同時,水口的交通條件也獨具優勢。境內邛蘆路災後重建示範線貫穿13公裡,全長15公裡的水口至南寶山旅遊公路正全面建設,即將開工建設的成都市第三繞城高速使水口交通優勢逐漸凸顯,水口至大同道路、水口至平落道路擴建已列入規劃,輻射帶動效應日趨明顯。無論旅遊資源,還是交通條件,水口都有相當的潛力建設成為全域旅遊小鎮。
據了解,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東西北片區全發展 整體聯動提升業態
不久前,成都市把邛崍確定為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市。作為邛西第一要鎮,水口搶抓契機,結合自身優勢,確定了「全域旅遊小鎮」的目標,而且按旅遊標準錯位劃分功能區,統籌推進旅遊配置,以提升水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按產業發展定位和旅遊功能配置,水口將鎮域合理劃分為東、西、北3個片區,整體聯動提升業態和形態。東片區:水口場鎮-臨邛鎮,以邛蘆路旅遊示範線串聯梁山、鐘山、三溪口、石尊等新村節點,將東路片區打造為現代都市農業鄉村旅遊度假區。深化「鐘山模式」,依託超過1800畝的四川省青少年科教產業園和玫瑰產業園一期項目,做實鄉村農耕文化體驗遊,全面形成接待能力。西片區:水口場鎮-金山村,打造為避暑、探險、穿越等一體的度假區。立足南寶山旅遊總體開發規劃及金山片區交通和地理優勢,深挖文化元素,整合旅遊資源,推出特色文化旅遊項目,將合江河金山片區打造成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北片區:水口場鎮-大同鄉,打造為一三互動農業體驗區。整合林地、山地和殘次林改造資源,引進企業發展銀杏樹、冬棗、漆樹和紅豆衫等珍稀植物栽植。依託老川茶基地、獼猴桃基地、荷塘月色項目、中科院農業試驗基地,打造產業環線。
以旅遊為基點 全面建設生態水口
在大力發展旅遊業,打造全域旅遊小鎮的同時,水口鎮積極抓實環境整治、做實社會民生,切實推動水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發展。
大力實施城鄉環境整治,鞏固國家級生態鎮鄉驗收成果。嚴控農村面源汙染,在宣傳動員上,通過會議、橫幅、宣傳欄、微信等宣傳方式,繼續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宣傳力度。通過城鄉環境服務外包、村公資金整合等方式,加大環境整治人力、資金的投入力度,優化和提升環衛基礎設施和設備,改善作業環境。
全力改善民生,共創共享發展成果。綜合利用報刊、網絡、廣播、群眾大會、文化巡演、手機攝影培訓等平臺,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圍繞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強化「訂單式」勞動力技能培訓,增強轉移就業能力,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切實強化基礎教育。加強公共衛生、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確保食品安全。
依託資源優勢,推廣鐘山模式,因地制宜搞建設,整體聯動謀發展。水口建設全域旅遊小鎮,儘管任重道遠,但是在黨和政府聯合當地農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的水口,勢必成為邛崍旅遊新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