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能源,創造和諧。酬國之志,從來不移。
50年前,長慶油田從隴東的長慶橋小鎮起步,穿戈壁、登高原、跨河谷,不斷擴大油氣開發建設版圖,在鄂爾多斯盆地快速建成了我國目前年產油氣當量最高的油氣田,在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面向未來,長慶油田立足鄂爾多斯盆地,放眼國家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助力西部大開發戰略,依靠在「三低」油氣田勘探開發積累形成的技術實力和發展優勢,在5000萬噸之上鑄就新的歷史豐碑,用大油田的大擔當樹立新時代長慶新形象,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大油田的大貢獻。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交給中國石油的一份時代問卷,也是集團公司黨組交給長慶油田的一份政治問卷。
不忘初心使命
引領大油氣田建設
央企姓黨,石油工人心向黨!從1970年創業會戰開始,幾代長慶人就堅決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攻克了一系列低滲透油氣田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推進「三低」油氣藏開發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慶油田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深化黨的建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證了油田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一域一型一支部」「黨建聯盟」「黨員實踐+」等特色經驗,有效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推動黨建工作向實裡走、向深裡走、向心裡走,不折不扣落實好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中國石油黨組各項要求。
黨的創新理論是明燈,指引油田高質量發展徵程。近年來,長慶油田不斷創新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黨支部書記講黨課、主題宣講等載體和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層層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打開思想開關,堅定政治立場,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長慶的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不斷推進油田做優做強做大。
從無到有,從100萬噸到1000萬噸,從1000萬噸到5000萬噸,從5000萬噸連續7年高產穩產再到眼下衝刺6000萬噸,長慶油田以慶一井為起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前進,已建成我國目前產量最高的油氣田、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和天然氣管網樞紐中心。
青山常在,初心不改。長慶油田未來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引領。
站在新的起點,長慶油田將始終堅持以黨的絕對領導來指引方向、統領全局,傳遞凝心聚力的正能量,切實保證國有企業社會主義方向;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生產經營決策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引領作用,持續健全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決策的程序和制度,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陣地、攻堅克難的堡壘,以強大的組織力保障上級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耕耘油氣主業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長慶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氣藏,其油氣層被業界形象地稱為磨刀石。長慶人,誓在磨刀石上鬧革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慶油田大膽涉足勘探開發「禁區」,在新盆地、新地區、新類型、新層系領域和風險勘探上下功夫。近年來,長慶油田新增油氣探明儲量佔中國石油新增儲量的50%以上。
自然遞減是油田開發避不開的自然規律。按照油田10%、氣田20%的遞減速度,維持5000萬噸油氣穩產,向6000萬噸或更高產量目標挺進,每年要至少建設上千萬噸產能才能彌補缺口。
現實考量下,長慶油田重新認識盆地、重新認識低滲透、重新認識自己,不斷挑戰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極限。2018年,長慶油田主動對接國家油氣戰略需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確立了「二次加快發展」戰略,初步規劃到「十四五」末,油氣當量突破6500萬噸;2035年前保持高產穩產,努力衝刺更高產量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實現6000萬噸以上長期穩產。
目前,長慶已成功開發了33個油田、13個氣田,形成了超低滲等經濟有效開發模式;原油產量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幅超過200萬噸,「十三五」期間實現了持續攀升,預計今年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噸。
成績實實在在,挑戰也是。以長慶油田為主的西部油氣能源發展任重道遠。
今年8月,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到長慶油田調研時強調,長慶油田是大油田,要有大的樣子,重規範、有風範、作示範。這給處於二次加快發展中的長慶油田鼓足了勁。
面對新的要求,長慶油田將充分發揮油氣並舉這一抵禦低油價的重要優勢,利用多樣化的產品結構應對油價波動;堅持資源為王,從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轉變,從常規油氣為主向常非資源並舉轉變;加強風險勘探和優選評價,增加規模效益儲量,加強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提高老油氣田採收率,有效動用低品位儲量,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提速創新引擎
推動二次加快發展
何以破解「三低」油氣藏開發困境?根本出路就在於科技創新。探尋長慶油田高質量發展之路徑,科技創新的意義經由「發現國內最大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年產油氣當量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等數據、事實的註解,深刻決定著油田高質量發展的走向和未來。
50年來,長慶油田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定位,以科技為先導,攻克了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世界級難題,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長慶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分散的油氣生產站點連接成智能指揮、遠程控制的現代化工廠;全面組織核心工藝技術攻關,鍛造了徵服緻密油氣的撒手鐧。黃土塬可控震源三維地震攻關形成6項地震採集技術系列,石油鑽井成功率提高了30%;優快鑽井技術持續突破,創造了國內9.88天的水平井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創新形成大井叢鑽井技術,水平段長度達到4118米,創中國陸上水平段最長紀錄。
放眼未來,建成「西部大慶」、建成我國第一大油氣田、連續7年實現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都只是長慶發展的一個橫斷面,鞏固西部油氣資源戰略接替地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才是長慶油田高質量發展更深層更長遠的意義。
長慶油田要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仍是第一需求。
從新起點出發,長慶油田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突出戰略發現、技術引領和規模效益,以勘探增儲為突破口,以油氣穩產上產為主陣地,以智能化油氣田建設為重要抓手,持續創新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不斷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造資源與時間、地域、機遇、成本等因素之間更有效率的適配關係,實現油氣資源有效接替,促進「三低」油氣田高效開發。
雄關漫道五十年,我為祖國獻石油。長慶油田將始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集團公司各項決策部署,在高質量推進二次加快發展、助力中國石油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徵程中,以大油田擔當和貢獻,書寫時代賦予的新答卷。
長慶人說——
@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勘探技術專家張文正:今年,長慶油田迎來開發建設50周年。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神秘的鄂爾多斯盆地所蘊含的豐富油氣資源,仍有許多技術認識有待突破,許多技術難題有待破解。我們需要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在提高採收率等多個技術領域實現新的認識與突破,形成極具長慶特色的油氣勘探開發理論體系和技術系列,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長慶油田第一採油廠安塞油田王04井區黨支部書記趙有為:長期以來,安塞油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建一個油田、改善一方環境,建一座井站、增添一片綠色。站在新的時間坐標上,呼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將繼續秉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發展理念,積極實施清潔文明生產,強化水庫流域環保隱患治理,探索建立「黨建+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讓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第一線爭當綠色先鋒,致力打造延河岸邊的綠色油田。
@長慶油田第十採油廠柔遠作業區黨總支書記劉玲玲:回顧長慶油田50年改革發展歷程,我深刻體會到,推動油田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打開思想開關,指導工作實踐,爭做踐行「兩個維護」的石油鐵軍。面向未來,叩問初心,我們任重道遠。我們應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大力弘揚石油精神,豐富發展特色企業文化,團結帶領廣大幹部員工幹事創業,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張礦生:長慶油田開發建設50年,工藝技術走過一條從「引進吸收、消化集成」到「持續攻關、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技術進步支撐了油田的發展壯大。展望未來,我們要對標世界一流,堅持創新驅動,在工程技術領域保持並提升低滲透油氣田壓裂技術的領先優勢,形成並引領老油氣田穩產技術的全新優勢,強化並發展多專業協同並進的綜合優勢,努力成為低滲透油氣田開發工藝技術的主導者、標準的制定者、業務的領跑者,為油田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技術保障,用科技創新託起長慶油田更加美好的明天。
@長慶油田第十採油廠井下作業大隊修井高級技師、黨的十九大代表、集團公司技能專家楊義興:我是一名普通的修井人。展望未來,我將以執著追求的情懷、始終如一的堅持、勇者無懼的擔當、甘於奉獻的熱忱,把修井做專、做精、做透,做到一種境界,將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為長慶油田二次加快發展貢獻力量。
@長慶油田第二採氣廠榆十二中心站站長陳思楊:雖然身處戈壁大漠,但每每想到天然氣管線那頭連著都市的繁華、生活的便利和天空的湛藍,心裡就覺得值了。如今,長慶油田已開發建設50年,未來的發展正在我們手中創造。作為年輕的採氣人,我要切實提振精氣神,將業務深耕細研,將使命銘記於心,將責任扛在肩頭,像燃燒著藍色火焰的天然氣一樣,為每一個家庭的溫暖,為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