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播:借數據中臺 做更懂消費者的設計師服裝品牌

2020-12-24 199IT

難以弄懂的「女性消費者心理」,成為了相關生意的重大挑戰。

女裝行業一直以來就面對著不確定性風險,那就是以企業視角設計生產的服裝,總是追不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數據中臺研究報告》中提到,庫存問題是長期困擾服裝行業的核心痛點。服裝製造商往往無法準確預估市場消費能力和個體購買偏好,導致供過於求,大部分服裝難逃「打折」結局。

生產端與需求端的錯配風險一直存在,新的風暴卻在源源不斷產生。

報告顯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供給側改革壓力,特別是疫情期間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市場環境,服裝行業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近兩年以來,我國服裝行業整體營收呈下降趨勢,行業面臨調整與洗牌。

報告分析,存貨周轉率下降和線上電商對線下銷售渠道的擠壓成為當前我國服裝行業所面臨的兩大痛點問題。

為此,數位化轉型成為了服裝行業脫困的重要方向。報告顯示,服裝行業作為較早開始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行業之一,已經在服裝設計與生產、客戶關係管理、營銷渠道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智能化進展。

服裝行業的「海底針」

說白了,誰能通過數位化方案更好地識別消費者需求,誰就率先抓住了突出泥沼的機會。

這其中,女裝消費者敏感多變的心理,成為了服裝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一大考驗。

從上世紀中葉到現實的今天,如「女王」一般在職場上拼殺的職業女性,被視作女裝行業消費者中最難捕捉的所在。報告中提到,受女性消費者拒絕撞衫的影響,女裝行業集中度相對較小。這一點也讓面向職業女性的服裝企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同時,職業女性對服裝有更多元的需求,她們因獨立而作出超越企業設計的消費選擇,讓面向都市職業女性的服裝企業受困於以猜測驅動生產的模式,亟待轉型。

日播集團旗下主打品牌「broadcast播」創立於1999年,是中國早期真正意義上原創性的都市女裝品牌之一。成立至今,都市中成長型女性的處世價值始終是品牌美學的對焦之處。

日播集團副總裁林亮毫不諱言,他們對於消費者需求的反應,正處在「由猜到懂」的重大轉型之中。

很早就在「猜」

和很多傳統服裝企業一樣,日播集團以批發模式起家,長年來渠道布局以線下為主。因此,日播集團同樣面臨品牌與消費者需求之間溝壑縱生的現狀。

但是,與同行不同,日播集團很早就寄望於數位化手段來「猜」明白消費者。

2000年,也就是日播集團起家的第二年,就率先嘗試採用財務軟體,也就是ERP的雛形。

2002年,日播集團正式採用了ERP軟體。

同樣來自《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數據中臺研究報告》顯示,CRM與ERP系統為代表的數位化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在服裝全行業實現普遍應用,要到2010年。

起步早於同行多年的日播集團,很早就實現了企業數位化的1.0版本,因此在2010年就開啟了電子商務項目,開拓O2O市場。

2013年,該公司正式更名為日播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化連營拉開帷幕,業務模式轉型變革全面開啟,由批發零售轉為品牌運營。

2015年,日播集團開啟了多渠道戰略,探索從B2B到B2C模式轉型,再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戰略。據林亮介紹,當時的日播集團在研發、終端門店都進行了數位化部署。

2016年,日播集團在天貓「一路向北」策略下,實現了北京門店線上下單、線下發貨,打通了整條鏈路。

此後,日播集團逐步實現了設計開發系統3D製版,以及在生產端落地了原材料收發信息化、工廠車位管理數位化等等內容。

「我們實現了自身的很多數位化,但是沒有延伸到我們的供應商」,林亮表示,也是在做全渠道轉型的過程中,日播逐步做到了價值鏈裡的數位化,也越來越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業務數位化之後實現數字業務化成為了日播集團的瓶頸。

日播集團IT總監沈雪華介紹,日播集團在數位化鏈條中缺失的重要一環,就是利用已有的數據資產來支持運營決策,這也成為了日播集團今年到明年的重要任務。另外,日播集團也亟待將數位化能力賦能給分銷商,期望與線下渠道實現數據層面的融合。也因此,在疫情期間承壓深重的日播集團,還將資源投入到了數據中臺項目,與阿里雲展開深度合作。

之所以選擇阿里雲數據中臺,日播集團考慮的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因素,沈雪華表示:「我們看重的是阿里雲數據中臺對數據的應用和數據化運營的能力。」

2019年10月初步與阿里雲數據中臺接觸之後,日播集團在2020年3月開始搭建數據中臺,就此開啟了對於「女性消費者心理」」撥雲見日的新階段。

如今剛剛「懂」

目前,日播集團使用了阿里雲數據中臺Dataphin、Quick Audience、Quick BI等核心產品,在底層搭建、精準營銷和運營等方面展開應用,也因此發現了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更多維度的「女性消費者心理」。

過去,日播集團過去對於消費者洞察,主要基於消費者的職業屬性。

「broadcast播」品牌定義的消費者主要來自都市精緻獨立女性,涵蓋了公務員、教師、醫生等職業。

隨著數據中臺數智化能力的加持,日播集團進行了新一輪的數位化分析之後,發現了「精緻媽媽」這一重要的消費者屬性。

「我們過去定義消費者是基於社會屬性」,日播集團品牌總經理王衛平表示,現在通過數位化分析新增的生活角色維度,能更好地幫助品牌洞察市場,開展精準運營,比如拓展社區親子活動,以及把童裝和女裝組織在一起開展會員活動,「數字的精準化對我們業務上的幫助非常大,可以幫助我們去精準運營我們的商品。」

借力阿里雲數據中臺,日播集團目前在市場洞察、全域營銷等多個場景應用上也收穫頗豐,2020年天貓雙11期間實現了GMV同比增長84%以上的成績。

理解之後,便要跟上TA

對於消費者需求「由猜到懂」的過程中,日播集團更加懂得了「女性消費者心理」。可是,如何讓生產端和龐大的渠道體系性地跟上消費者心態的變化,去實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了更大的考驗。

為此,日播集團從2020年618大促開始嘗試數據中臺的Quick Audience能力,去持續打通全域數據的融合,這就需要為分銷商體系制定基於全渠道融合戰略的新規則。

為了消除經銷商的顧慮,日播集團會向他們細緻地分享實現全渠道數位化的藍圖和願景。

「在這個願景裡,我們的經銷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王衛平介紹,經銷商不僅僅是參與貢獻,更可以得到日播集團基於大數據鏈條的賦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創共贏,獲得更好的收益。

現在,日播集團基於數位化能力的全渠道建設正在穩步進行,並在全國主要城市落地了數字雲店,以此為抓手幫各地經銷商實現線上小程序下單,以及銷量結算等功能。

此外,日播集團還在密切關注數據中臺引發的後續效應。「對我們內部業務來講,數據中臺會觸碰到很多東西」,林亮透露,數據中臺在集團內部的定位很高,品牌、戰略、信息都在關注數據化運營獲得的結果。日播集團期望通過數位化能力,來打造需求挖掘、商品動銷、供應鏈端快速響應補單需求的閉環,「通過我們全渠道對用戶的觸達,把用戶想要什麼轉變為我們一體化的流程,實現貫穿全鏈路的智能決策。」

為此,日播集團也很期待在數據中臺二期工程中繼續深化對阿里雲數據中臺核心產品的使用。

「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林亮表示,「這是阿里雲數據中臺當初打動我們的一句話,我們現在同樣希望,能實現真正的數據業務化。」

相關焦點

  • 服裝設計師和時尚買手有什麼區別?哪個更重要?
    買手店藉助設計師品牌闡述自己的著裝觀念,設計師品牌藉助買手店實現小成本運營,不同的運作模式被相同的服裝風格綁定,中國服裝的原創之路將會走得更遠。「我的產品一直堅持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經營,但是與實體店相比,線上設計師品牌店更容易被淹沒。」單喜品牌設計師張丹丹說。 張丹丹也曾經嘗試過經營淘寶店,但是在海量的信息中,設計師拿不出資金做廣告開闢直通車,店內的瀏覽量小得可憐。「再後來,我就把網店關了轉而為其他淘寶小店提供貨源,經營狀況一直不佳。所以線下買手店是我的主攻方向。」
  • 服裝設計師和時尚買手有什麼區別?哪個更重要?
    「我的產品一直堅持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經營,但是與實體店相比,線上設計師品牌店更容易被淹沒。」單喜品牌設計師張丹丹說。 張丹丹也曾經嘗試過經營淘寶店,但是在海量的信息中,設計師拿不出資金做廣告開闢直通車,店內的瀏覽量小得可憐。「再後來,我就把網店關了轉而為其他淘寶小店提供貨源,經營狀況一直不佳。所以線下買手店是我的主攻方向。」
  • AI 賦能服裝行業?數據能為設計師提供什麼靈感?
    是服裝企業沒有這些數據麼?並不是。原因在於數據的提供方通過數據思維或者網際網路運營思維組織整理出來的數據產品不符合設計師的數據處理習慣,設計師不願意使用這樣的數據系統,這使得設計師總是在不了解市場的情況下設計出不受消費者青睞的款式。設計師對於技術和數據的需求其實很大。
  • 36氪研究院:《 2020 年中國服裝行業數據中臺研究報告》(附下載) |...
    以阿里雲數據中臺為例,基於不同行業的數據特性和差異化的業務邏輯,阿里雲數據中臺正在從通用領域走向精細化垂直領域。02 數據中臺重塑服裝行業價值鏈以服飾這一垂直行業為例,數據中臺打通原本鬆散的企業價值鏈各環節,基於強有力的數據,輸出多元複雜業務場景下的有效解決方案,推動企業數智化的切實落地。
  • 設計師品牌悄悄紅火 展示溫州服裝新貌
    事實上,這個轉型一年不到的設計師品牌,現已成為許多外地商人考察溫州服裝的典範企業之一。溫州市服裝商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個性、時尚的服飾風格,吸引了一批消費者,而獨特的企業文化,給服裝界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2008年正式進入市場的時尚男裝品牌「傑尼軒詩」是發展規模相對較大的設計師品牌。現已在全國開出了200多家專賣店,其中投入數百萬元的直營大店就有四家。
  • 不務正業的工業設計師做了一個「不合群」的服裝品牌
    首先因為我對服裝很趕興趣,其次發現身邊有很多人在做服裝品牌,但我發現一些國內的服裝品牌都是以平面設計和圖形設計為主,反而不太注重服裝本身最重要的面料和剪裁。所以我就想通過 LAMFO 這個品牌把工業設計做產品的理念和邏輯帶進服裝設計當中,從產品的結構和材料出發,並在這種方式的基礎上融入一些視覺感較強的圖案設計。
  • 一個服裝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當你越多了解時尚行業為追求快而做了什麼,就越難對汙染地球、加劇貧困的行為視而不見。」 Stella McCartney算得上是最為積極的環保主義設計師。去年,她被任為LVMH集團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特別顧問,以幫助這個龐大的奢侈品集團貫徹自己在可持續方面的社會責任。
  • 學服裝設計畢業後能做什麼?(中國服裝設計師就業前景分析)
    在千變萬化的時尚潮流中,始終獨領風騷的就是服裝設計師。他們既是潮流的帶領者,也是美的創造者。創造出符合時代脈搏的服裝產品,是服裝設計師的追求所在。因此要想成為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需要持之以恆地做以下的工作: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目標顧客;關注流行趨勢,把握國際潮流;結合企業的設計理念和自身的創意設計服裝;了解服裝的製作成本。
  • 中國服裝設計師的悲哀,在哪裡找設計靈感?
    其實設計師必須有這方面的信息,這些只不過是設計師作為參考的信息來源之一,還有更多的是符合品牌定位,消費者理念,以及成本問題。有了這些限制,設計師能做點什麼?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時尚服飾類設計師,並不是由著性子來,想如何設計就如何設計,這和大牌服飾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服裝設計師也在找答案,如何才能符合以上條件,讓產品有自己的想法,也符合品牌定位。
  • 不務正業的工業設計師做了一個「不合群」的服裝品牌
    首先因為我對服裝很趕興趣,其次發現身邊有很多人在做服裝品牌,但我發現一些國內的服裝品牌都是以平面設計和圖形設計為主,反而不太注重服裝本身最重要的面料和剪裁。所以我就想通過 LAMFO 這個品牌把工業設計做產品的理念和邏輯帶進服裝設計當中,從產品的結構和材料出發,並在這種方式的基礎上融入一些視覺感較強的圖案設計。
  • 服裝設計師點點的背後
    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唯一性和獨特性,但是每個設計品牌都需要經歷飽和市場的殘酷洗禮,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一個獨立的服裝設計師,應該找準自己品牌所呈現的內在設計,準備迎接更多未知的機遇和挑戰。某位著名設計師曾說過,「我的衣服是用來穿的,而不止是走秀的。」好的設計也是屬於所有人,好的品牌更應該符合普世的審美標準。作為獨立設計品牌,面對市場的殘酷洗禮,需要更多創新。品牌的運營需要瞄準的是品牌的定位和產品的應用場景,去細分消費者群體,藉助品牌潮流風,把消費者轉化成對獨立設計品牌有著真實情感的代入者,並對品牌自身價值由強烈的認同感。
  • 服裝品牌:那些數據的背後
    國外的服裝品牌層次在整體上是對應於國外金字塔型的消費者結構的,而中國的消費者結構這些年則更多地呈現出一種啞鈴形的特徵,中端消費者難以成為主力,因此,國外服裝品牌進入中國後在消費者定位上往往會出現一些「錯位」。
  • 請以品牌的名義給服裝設計一雙翅膀
    據有關資料介紹,國外品牌服裝,花在消費者心理特徵和生理要求研究的費用佔服裝總成本的25%左右,並且先進國家品牌服裝價格的80%為附加值,20%為成本。品牌服裝的設計元素是一件服裝中最具價值的部分,品牌附加值就從其中得以體現。客觀地說,本土服裝品牌企業的設計部表面上一般被企業所重視,但很多企業仍對到市場買樣衣等做法很熱衷。
  • 國外服裝設計師品牌再起破產風波-設計師品牌,破產-服裝行業-hc360...
    國外服裝設計師品牌再起破產風波2009/10/23/08:35來源:中國服飾報由於經濟危機,世界範圍內的奢侈品銷售額急劇下降    山本耀司申請破產    以其禁慾外觀反抗上世紀80年代過度愉悅的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在10月9日淪為經濟危機的犧牲品,其同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根據日本信貸研究公司帝國資料庫稱,在今年8月底,山本耀司公司的債務總計達60億日元(合6700萬美元),超出了其資產。
  • 中國獨立服裝設計師生存率僅 1% ,是藝術?是生意?
    我們採訪到一位服裝品牌合伙人,這 5 年內,她曾流轉幾個國內時尚平臺和服裝品牌,真正進入後才發現,原來一些熱門網紅服裝品牌的真實銷量常常只有幾件;屢次登上世界 T 臺的設計師品牌發不出工資是常態
  • 除了服裝設計師,還能做什麼?
    網際網路時代下,時尚圈已不再神秘,各路信息的傳遞吸引了很多對服裝相關專業感興趣的同學,服裝設計師是很多人嚮往的職業,除了設計師,其實服裝行業還有很多相關的職業可以選擇,下面根據大方向羅列了目前時尚產業鏈中比較熱門的職業。
  • ...劉曉剛,副院長,仕,設計師,本土,服裝,大牌,品牌,中國,優,-上海...
    東方網10月10日消息:昨天,上海多條商業街上出現了久違的排隊人潮:優衣庫與前愛馬仕女裝藝術總監勒梅爾推出的聯名系列服裝昨天在國內發售,引發消費熱情。海外快時尚服裝品牌與一流設計師牽手,屢屢造就火爆效應,給困局中的中國本土品牌上了一課。
  • 聯手天貓超級品牌日,MICHAEL KORS玩轉消費者深度定製營銷新方式
    活動預熱期間吳磊等七位獨具風格的明星,受邀在年度大片中展出心儀的定製包袋,提前引爆活動聲量。設計師 Michael Kors先生更是首次在天貓旗艦店與消費者直接互動,共同打造輕奢時尚生活。通過時尚大片、設計師互動等一系列創新互動玩法,天貓超級品牌日攜手MK共同開啟消費者個性化深度定製奢侈品新時代。
  • Keep 上線全新運動服裝品牌 KeepUp,更貼合年輕消費者
    3 月 5 日,運動科技公司 Keep 正式上線運動服裝品牌 KeepUp。打開 Keep App 界面,你會發現商城界面大變樣——原有以 Keep 為品牌的運動服裝升級為 KeepUp 品牌。
  • 開發製造智能化產品 成服裝設計師大展拳腳的新方向
    「科技正在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隨著數據化、智能化的發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智能服裝領導未來時尚的發展方向是必然的。」他認為,柒牌必須搶佔先機、佔據主動,以創新思維、創新設計和創新模式在這一嶄新的領域有所作為。    這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服飾行業紛紛搭上科技順風車,打開銷售市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