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鄉賢助力鄉村振興》: 陳志仁:漁業創新「領頭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2021-02-08 清流新聞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

陳志仁:漁業創新「領頭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嵩口鎮滄龍村曾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捕魚村,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卻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魚村。這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靠的是一位敢想敢試、敢於創新的鄉賢陳志仁。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走上了一條科技養魚的致富路,實現了山區淡水漁業的迅速崛起。

記者見到陳志仁時,他正在向一批來自龍巖的漁業養殖戶介紹合作社率先在全省引進的池塘循環流水生態養殖系統。

從陳志仁返鄉創業到現在的十多年時間,他攻克魚類大規模養殖技術,引進新設備,帶領村民走上科技漁業致富路,滄龍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魚村。然而,在過去,滄龍村是一個僅有50多戶人家、年人均收入僅有幾千元的貧窮小山村。 2004年,陳志仁放棄外地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決定回鄉養魚,憑一己之力敲響了清流漁業產業致富門。

清流滄龍漁業合作社理事長 陳志仁:當時,我們就是說在河裡打魚,也比較辛苦,靠天吃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後來出去打工賺了點錢,我們就想讓村裡打魚為生的漁民能夠賺更多錢,也不會這麼辛苦。

為了更好地抱團發展,2008年,陳志仁牽頭成立了漁業合作社,同時引入推廣池塘高效養殖技術和養殖水體在線監測技術,添置了增氧、投餌等智能化設備,實現滄龍村戶戶養魚、迅速致富。2009年,「清流溪魚」更是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成績面前,陳志仁科技創新並沒有止步。2015年,滄龍村又率先在全省引進池塘工程化循環水智能養殖模式。

滄龍漁業合作社理事長 陳志仁:我一向喜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了培養更多漁業專業型人才,就需要更多地年輕人參與進來。原來從事漁業工作比較辛苦,基本上都是50、60歲的人在養魚,斷層嚴重。2013年以後,我在廈門海洋學院學習的時候,和我的老師共同研發了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智能系統。到現在經過推廣,越來越多年輕人都願意參與到漁業產業中來。

新的漁業養殖模式不僅將傳統池塘的開放式「散養」升級為「圈養」,實現產量、利潤的成倍增加,還有效改變了過去一人養魚全家辛苦的狀況。

滄龍漁業合作社社員 陳正華:以前我們養魚是個體力活,碰到惡劣天氣還得24小時守在池塘邊,現在有了理事長這套手機在線監控系統,我們投料、開增氧機,都可以在手機app裡操作,現在養魚輕鬆多了。有了這套(循環水智能養殖)系統,我們的養魚收入也在不斷增加。

如今,陳志仁的池塘循環水智能養殖系統及技術不僅在清流做得風生水起,在短短幾年間,還推廣到了漳州、武平、安溪、南平、尤溪等十多個縣市區,受到漁業養殖戶的熱捧。

龍巖漁業養殖戶 江華良:今天過來參觀這套系統,這系統自動化是非常高的,而且操作非常簡便,能夠通過手機直接遠程操控,而且對於我們有限的水體,增加我們的經濟收入,提高產量。我們回去以後也會慎重考慮,具體是看做多少的問題。

有了敢想敢試、敢於創新的「領頭雁」和一批有活力、有拼勁兒的年輕社員,再加上有高科技的加持,滄龍村村民科技養魚的致富路越走越遠。

滄龍村黨支部書記 村主任 陳志明:我們村從2006年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漁業產業發展上,我們的養殖面積從原來的600畝發展到現在3000多畝,擴大了5倍;人均收入由原來6000、7000增加到現在的18000多,大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家家戶戶買了小車、住上了新房。

滄龍合作社理事長 陳志仁:下一步,我們打算套養一些甲魚、鱸魚,發展魚菜共生(這個產業),讓養殖戶在正常養殖的同時,增加一塊收入。

沈麗華

凡本微信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清流縣廣播電視臺,未經本臺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掃描圖中的二維碼或者長按圖片,「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就可以快速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全國勞動模範陳志仁:漁業創新「領頭雁」
    全國勞動模範陳志仁:漁業創新「領頭雁」2018-01-25 13: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三明日報&nbsp&nbsp&nbsp&nbsp引進新技術&nbsp養魚自動化&nbsp&nbsp&nbsp&nbsp陳志仁,清流縣滄龍漁業合作社法人代表。10多年來,他攻克鯽魚、草魚、鯉魚、鰱魚等魚類大規模養殖技術關,帶領村民走上科技漁業致富路,成為清流溪魚產業的帶頭人。
  • 陳志仁:開拓創新,奏響池塘致富歌
    靠的是一位敢想敢幹、敢於創新的「領頭雁」——陳志仁,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走上一條科技養魚的致富路,推動山區淡水漁業的迅速崛起。陳志仁,滄龍漁業合作社理事長、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獲得者、福建省勞動模範、福建省優秀共產黨人。「敢想敢幹、開拓創新、團結互助」,如何從一個普通農民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人、清流溪魚產業帶頭人,陳志仁給出這樣的回答。
  • 陳志仁:帶領村民養魚致富
    閩西北部山區清流縣嵩口鎮滄龍村,清流環繞、碧水縈迴,是一處風景如畫的漁米之鄉,當地村民利用河灘地建塘養魚,漁業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一部分村民在縣城購置了商品房,成為新型的「移民一族」。領頭實現這一切的正是清流縣龍峰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仁。
  • 惠城蘆洲:「鄉賢講堂」開講!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7月11日上午,蘆洲鎮在上青村啟動「新時代鄉賢助力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系列宣講活動,首場「鄉賢講堂」開講,一堂文明鄉風課如火如荼地進行。
  • 培養更多農村致富「領頭雁」(新論)
    致富帶頭人不僅要帶著村民脫貧,而且要帶領村民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持續致富的路上奔跑,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能人帶頭,致富不愁。有一個好的致富帶頭人,是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 婺城「五智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為和美鄉村建設引入「人工導航」| 婺城「五智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為和美鄉村建設引入「人工導航」| 發布日期: 2018-06-02
  • 匯聚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致惠城區鄉賢的一封信
    匯聚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致惠城區鄉賢的一封信 2020-09-30 17: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嘉峪關市文殊鎮鄉賢工作綜述
    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文殊鎮鄉賢工作綜述趙明霞 劉洋近年來,文殊鎮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厚植鄉賢文化,培植鄉賢力量,充分發揮鄉賢在全鎮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引領作用,有效凝聚了鄉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強大合力,繪製了魅力文殊建設同心圓
  • 鄉賢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鄉土人才是振興鄉村的「金鑰匙」,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需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本土的「能人賢才」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熟悉當地資源、文化優勢以及發展短板的人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堅實力量。
  • 南湖區凝聚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南湖區不斷挖掘鄉賢資源,發揚鄉賢的人文道德精神,發揮助力農業農村發展的潛力,使鄉賢成為助推南湖區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1、強化組織引領,統籌謀劃新鄉賢工作。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出臺了《關於加強新鄉賢工作助力首善之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新鄉賢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指導推進新鄉賢工作。各鎮(街道)和相關部門以項目化推進新鄉賢工作,分別申報了29個新鄉賢工作創新項目,使新鄉賢工作有了載體和抓手。二是明確工作責任制。將鄉賢工作納入到鎮(街道)黨政目標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在鎮(街道)、村(社區)落實了專人負責新鄉賢工作,有力確保了全區新鄉賢工作全面有序推進。
  • 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深耕電商「沃土」助力鄉村振興
    在朱吳鎮的鄉間小路上或田間地頭裡,隨處可見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們助力發展的火熱場面。自2019年7月份進駐以來,服務隊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用心用情用勁,帶領所服務的5個村莊在黨建創新、產業培育、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基礎設施完善、電商市場開拓、康養文旅打造等方面重點突破,精準發力,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奮戰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 徐州銅山:黨建「引擎」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銅山區把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帶頭作用和各類人才的帶動作用,走出一條具有銅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選好「領頭雁」  鄉村振興有擔當  銅山區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 鄉村振興「頭雁」招募令
    您的家鄉——壩陵,鄉村振興,蓄勢待發。近年來,壩陵街道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強、環境美、鄉風淳、百姓富」為目標,砥礪前行,奮發向上,做到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協調發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我們深知,鄉村振興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成敗與否,關鍵在黨、核心在人。
  • 西盟:打好人才培育牌,讓千名「領頭雁」領航鄉村振興
    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提升,關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關乎鄉村振興大計。西盟佤族自治縣自2018年率先在「直過民族」地區實現脫貧摘帽以來,針對全縣79.86%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缺技術致貧的問題「求賢若渴」,實施「先鋒強志」素質提升工程,培育了一批批鄉村「領頭雁」,著力推動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為跑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接力賽」提供人才保障。
  • 城東街道:鄉賢聯誼會助力鄉村振興
    11月26日下午,溫嶺市城東街道鄉賢聯誼會成立大會在上海西郊賓館召開。50餘位溫嶺鄉賢坐在一起,共同為家鄉謀劃發展。  「在外企業家都非常關注、關心家鄉發展,此次街道鄉賢聯誼會的成立,給大家提供了參與、聯繫、溝通的平臺,大家也會繼續關注和積極參與城東發展。」城東街道第一屆鄉賢聯誼會會長袁國良說。
  • 旌德縣華川村:新鄉賢助力鄉村德治 移風易俗促鄉村振興
    同時,鄉賢理事會積極介入並成功勸導部分村民轉變生產方式,消除宣紙原料生產處理過程中產生汙染,還投放千餘尾泥鰍、黃鱔到村莊河溝,助力生態修復。理事會成員累計吸納10餘名村內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實現人均收入超8萬元,夯實了村民勤勞致富的理念。鄉賢理事會利用春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五保戶、孤寡老人走訪慰問活動,「贊助」鄉村春晚,豐富老年人業餘文化生活,在全村營造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
  • 培養鄉賢青年力量 助力澄城鄉村振興——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鄉賢"是"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新時代的道德模範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有效改善鄉村治理,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組織引導青年發揮青春激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澄城縣農廣校於昨天邀請縣農業農村局領導成員以集中研討、深入座談的形式召開以"植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新生代座談會。
  • 「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項目在我市落地
    記者昨日從呼市社會扶貧工作促進會獲悉,由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在全國推廣的「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項目已在我市如期落地。截至7月9日,5個農業旗縣和城鎮有意返鄉創業人士570人報名填表,報名人數和質量走在全國前列,為順利推進項目實施開了一個好局。
  • 山大(威海)翻譯學子支教古城蘭陵,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離不開落葉歸根的「歸雁」情懷。「四雁」工程是下村鄉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方略:頭雁引領,吸引歸雁,培養鴻雁,帶領雁陣。團隊採訪了上世紀80年代勞模孫建華副鄉長,他為建設家鄉落後的經濟,毅然選擇化身「歸雁」,回鄉擔任基層幹部,做起「頭雁」,帶領群眾排除萬難,發展家鄉教育事業和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 清流陳志仁:灘涂養溪魚帶富漁業專業村
    本報訊 陳志仁是清流縣嵩口鎮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4年,陳志仁返鄉創業,利用九龍溪旁的灘涂地,闢出80畝魚塘養殖溪魚。這一嶄新的致富產業,使滄龍村成為有名的養魚專業村。 2008年,陳志仁組建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註冊商標、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服務指導、統一配送銷售的經營模式,帶動滄龍村漁業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全村養殖面積已達3500多畝,年產3800多噸,產值3000多萬元。如今,清流溪魚名聲在外,銷路暢通,滄龍村每年產出的3800多噸魚供不應求。 向外擴張是陳志仁的另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