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霏霏、宋茜等明星都說過在韓國出道時的種種不易,作為韓國的愛豆,能出道就能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和國內的明星相比,韓國的愛豆收入簡直不值得一提,儘管是這樣,在韓國,成為愛豆依舊是很多人的夢想。
在韓國的綜藝節目中,就提到了韓國的偶像文化,偶像文化在全世界都大受歡迎,甚至還產生了愛豆考試的說法,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是為了挑選6個人的選秀,報名的地方卻聚集了3萬報名者,在韓國的唱片市場,每年會湧現出一百多新人,成功率是1%都不到的概率,曾經就有練習生直言:「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在這個行業消失,最擔心的是怕自己的意志力不足。」
英國某報導說,全世界大概有100萬的年輕人想要成為偶像愛豆,其實這一百萬並不是相關機構準確統計出來的數據。根據韓國文體部的調查,企劃社裡記錄在冊的是1079人已經籤約好的練習生,而沒有能夠籤約的練習生還有很多很多。人們要想成為出道的愛豆,要通過選秀合格、預備練習生、公司練習生、出道組等重重關卡,並不是選秀合格了就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練習生,通過每個月的月末評價,展示了發展潛能的人,才會有機會籤署「練習生合同「。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年下來能成功的新人組合也就只有兩三個左右。
還有更令人擔心的是,練習生是沒有收入的,會支付練習生生活費的公司其實並不多,所以更多的人會選擇自己去賺錢,因為還要做練習生,他們就會擠出空餘的時間去做兼職,比如說在便利店做夜間兼職。
不僅如此,就算能夠出道,組合獲取了不錯的熱度,正當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時,愛豆的生活依然會有些許不如意。某年獲得了新人獎的某女子組合,在第一次結算工資時,每人還欠著公司1000萬韓幣,其實公司為了讓一個練習生出道,是需要投資5000萬韓幣到8000萬韓幣的,砸了很多錢進去,主要花在了課程費、宿舍、夥食、皮膚及體型的管理、經紀人工資、歌曲和舞蹈費用、MV製作費、專輯封面拍攝費、造型費用等,這些都是愛豆需要自己負擔的。到了發行第二、第三專輯的時候,投資的費用會更多,像AOA組合是在出道三年後,才第一次結算工資。按道理專輯費用等是需要公司負擔的費用,但只有很少的公司才會去負擔這些費用,大部分的公司在第一次結算時,會選擇用費用扣除的方式進行籤約。公司想要儘快收回自己的本金,而愛豆則會想這是自己所賺取的收入,在收入分配的問題上,每個人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既然培養一個愛豆組合,需要這麼大的投資,那麼為什麼那些公司不選擇用更加省錢的方式呢?比如說培養SOLO歌手的方式。組合裡面有多個人的話,魅力、領域都是多種多樣的,相當於降低了失敗的風險,組合裡面有這麼多人,總會有一個是你喜歡的。愛豆文化的粉絲忠誠度很高,這直接跟消費有關,公司希望也能儘快回本吧。
以前的愛豆的收入是採取平均分配的方式,成員參加活動所賺取的費用是需要和其他成員們瓜分的,但是近些年來,分配的方式有了變化,分配方式已經變成了各自獲得自己所賺取的收入,因為只有這樣,那些愛豆們才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並且這也是減少對內紛爭的方式。
韓國培養愛豆的方式太過於規格化,這對於韓國的娛樂行業來說,這既是最大的優勢又是最大的劣勢,因為文化產業需要多樣化,要體現創意性,成為明星的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希望公司在經營方面更加透明化,讓雙方都儘量少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