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嘎嘎嘎……」三五成群的野鴨行走在廣陽島東島頭,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另一側的兔兒坪溼地,一群群白鷺在一片竹林上空飛落。近日,重慶日報記者登上廣陽島,實地感受生態修復給這座長江江心島帶來的變化。
「這是近兩年才有的現象,以前這裡搞大開發,把島上的飛禽走獸都嚇跑了。」廣陽島原住民張永剛說,他原來住在島上,以捕魚為生。十多年前,這裡搞大開發以後,魚越來越少,無魚可捕的張永剛離開了廣陽島在外務工。
大開發給廣陽島帶來的破壞,不只是生物種類和數量的減少。據了解,由於採石取土、道路建設等,廣陽島內部分山體被挖開,造成大量邊坡和崖壁裸露;因過度砍伐,島內原生林嚴重退化;原有水田和梯田被改造為大田、旱田,農田肌理受損,土質逐漸退化為紫色土、沙壤土和泥沙土……
綠色才能治癒大開發中留下的「傷痕」。2019年10月,被列為重慶市級重大項目的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動工。
廣陽島片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王嶽表示,生態修復需要系統性的規劃,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一期鎖定了「一線六點」。「一線」即10公裡環島生態體驗線路,「六點」即西島頭、綜合示範地、山頂觀景平臺、粉黛草田、東島頭、廣陽營等6個生態示範點,同步對全島範圍的裸露地面進行生態治理。
「在具體的修復工作中,我們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理念。」王嶽介紹,自然修復就是要儘可能留下原生植物。例如,葎草和鴨蹠草都是廣陽島土生土長的植物,在修復過程中被保留下來,而不是作為雜草除掉。
「現在島上能看到野鴨野豬,江裡的魚也多了起來,真的是水清岸綠,鳥語花香。」2019年,張永剛回到了廣陽島,在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當保安,職責是維護島上的環境和治安。
2020年8月,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一期全面完工,共完成植樹2萬餘棵、巴茅10萬叢株,全島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300萬平方米,初步建成生動表達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生態大課堂」。
連結:https://www.cqrb.cn/html/cqrb/2021-01/06/004/content_rb_277030.htm
【來源:重慶市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