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十項舉措」紮實推進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20-12-10 央廣網

央廣網昆明9月15日消息(通訊員張一群 王佳純)在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中,雲南通過抓試點任務落地、抓實踐經驗總結、抓完成情況督查,不折不扣落實試點任務,為試點區順利通過驗收、正式設園夯實基礎。

在雲南,專門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13個部門(單位)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普達措國家公園全體制試點工作。全省上下形成了積極培養國家公園文化、傳播國家公園理念的濃厚氛圍,和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工作格局。

通過整合機構、整體保護、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有效解決保護地交叉管理、範圍重疊和重要生態系統孤島化、破碎化等問題,著力解決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不到位、監管權交叉分散等問題;通過將生態保護與少數民族傳統智慧有機融合,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模式。另一方面,通過特許經營,合理利用國家公園資源,並以資源利用收益為支撐,建立社區發展長效機制,有效發揮了公眾遊憩、生態體驗、自然教育、社區發展等功能,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實現了綜合效益的顯著提升。

同時將試點區上劃省管,明確了試點區管理機構對國家公園範圍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地、國際重要溼地、國有林場,以及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統一管理職責。形成「管理局—管理所—管理站」3級管理體系,實現了分級統一管理,建立了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

通過徵收、協議保護、租賃等方式實現了試點區集體資源的國有化管理和全域自然資源的統一管理,完成了勘界立標。在自然資源部的統一指導下,完成了試點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主體性工作,同步制定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產權管理制度》《自然資源監管評估辦法》,為實現對試點區各類自然資源的有效監管,科學評估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落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認真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的整體保護與綜合治理,合理劃定核心保護區與一般控制區,並制定了核心保護區不斷擴大的動態發展目標。在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141平方公裡的基礎上,將保護面積擴大到602平方公裡,把更大範圍的森林、溼地、草甸、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地質遺蹟、傳統民族村落等納入保護區域。

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著力培養社區居民的自我發展能力,讓國家公園建設給地方和群眾帶來更多實惠。旅遊收益直接反哺機制。出臺了《普達措國家公園旅遊反哺社區發展實施方案》,每年從旅遊收益中拿出1690餘萬元,專項用於3696名社區居民的直接經濟補償和教育資助。產業發展扶持機制。迪慶州人民政府、國家公園經營企業出資,社區居民提供土地,3方共同建設訪客接待設施,社區居民不僅可以參與服務接待、提供生態農牧產品,每戶每年還可以獲得不低於2萬元的收益分紅。優先就業扶持機制。制定了優先聘用社區居民參與巡護、環衛、交通、解說等服務的政策,經營企業為社區居民提供就業崗位約100個,社區員工佔企業員工總數的1/3。社區特許經營機制。將屬都湖碧塔海片區入口區的土特產售賣服務、尼汝片區的馬匹租賃和生態體驗嚮導服務分別特許給相應社區,極大增強了生態補償的造血功能和社區居民的自養能力。

從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管理政策3大方面構建了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頒布實施了中國大陸第一部國家公園地方法規——《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實現了大陸首例「一園一法」——《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保護管理條例》,率先發布了基本條件、資源調查與評價、總體規劃、建設規範、巡護、監測、管理評估、解說等10項國家公園技術標準,建立了專家委員會、第三方評估等科學決策諮詢機制,出臺了巡護、監測、社區反哺、管理評估、自然資源監管、生態補償、高山牧場管理、訪客管控等制度,為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可靠保障。

充分發揮試點區極其重要的科學和研究價值,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科研平臺,努力補齊科研與監測短板。完成了鳥類資源本底調查,出版《普達措國家公園觀鳥手冊》。啟動試點區全域綜合科學考察,組織60餘名專家完成了10餘個專題研究,補充了多項資源調查空白。

切實堅持政府主導。依託中央資金,新建了巡護道路48.4公裡、界碑8塊、界樁317個、宣傳解說牌354塊。規範開展特許經營。發布實施《普達措國家公園特許經營項目管理辦法》,吸引並規範社會企業在限定區域內開展科普教育、遊憩體驗設施建設與經營服務。

廣泛宣傳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新舉措、新行動和新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國家、省級主流媒體先後刊載了近2000篇(條)雲南國家公園新聞。聯合省政協開展「關注美麗家園——走進國家公園」系列活動,積極培養國家公園文化,廣泛傳播國家公園理念,推動形成國家公園共識。

相關焦點

  • 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與民生共贏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跳出現有的體制框架,從更具全局性的角度來重新思考人地關係和保護工作的權責安排,國家公園的想法應運而生。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我國開始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探索生態與民生共贏
    普達措國家公園        本報記者 楊劼        走進雲南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這是普達措十幾年來探索出的國家公園和諧發展之路。        探索國家公園模式,雲南先試先行。1996年,雲南借鑑國外經驗,率先在全國開展國家公園研究。通過10年的探索與實踐,2007年6月,雲南省依託迪慶藏族自治州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        2008年6月,原國家林業局將雲南省列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
  • 雲南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綜合科考啟動
    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供圖)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供圖)10月21日,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共同組織的「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啟動儀式」在昆明舉行
  • 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大事記
    九、2008年6月,國家林業局批覆同意雲南省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雲南省林業廳將普達措國家公園列為由省主導試點工作的國家公園試點單位之一。十、2008年5月,實施《普達措國家公園旅遊反哺社區發展實施方案》。十一、2010年11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雲南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總體規劃》。
  • 打造「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樣板」 加速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列為重點改革任務,要求到2020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初步形成。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於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這一年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致信祝賀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開幕,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再次定調。 這一年,我國國家公園建設有哪些大事發生?
  • 我國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連結】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     【浙江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該試點區位於浙江省開化縣,擁有大片原始森林,生物豐富度、植被覆蓋率、大氣質量、水體質量均居全國前列,試點區面積約252平方公裡。
  • 普達措國家公園 彩雲之南的美麗往事
    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藏族風情、佛教文化在這裡並存交融。探索國家公園模式,雲南先試先行。1996年,雲南借鑑國外經驗,率先在全國開展國家公園研究。通過10年的探索與實踐,2007年6月,雲南省依託迪慶藏族自治州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示錄: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自然資產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  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飽含著人民群眾對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的嚮往。
  • 國家林草局: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 成熟一個設立一個
    去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為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致賀信。一年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在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要完善並落實試點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四至」範圍,推進勘界立標,進一步完善功能分區和差別化管控措施。同時,要細化國家公園體制頂層設計,完善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強化國家公園試點支撐保障;廣泛宣傳國家公園理念、體制試點做法和成效,為國家公園建設營造良好氛圍,凝聚更多力量。
  • 全國已建立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全國已建立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頂層設計基本完成本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常欽、寇江澤)記者從5日召開的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會議上獲悉:目前全國已建立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和南山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青海
  • 我國已建成十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9日發布的消息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湖北神農架、錢江源、南山、武夷山、長城、普達措和祁連山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青海、吉林、黑龍江、四川、陝西、甘肅、湖北、福建、浙江、湖南、雲南、海南12個省,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裡。
  • 國家林草局發布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情況
    8日召開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繼續發布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情況。任永祿表示:「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總面積為12.31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713.62米,它擁有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獨有的大面積溼地生態系統,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任永祿說,2016年3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青海省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
  • 雲南啟動哀牢山—無量山綜合科學考察 將申報國家公園
    本次「申報建設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活動是推進雲南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的重要舉措,將通過科考成果支撐「國家公園」申報,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破解保護與發展矛盾,力爭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國家公園」,為全國國家公園體制全面推進提供新的典型案例。
  • 普達措國家公園:我們共同的家園
    15年來,這個曾經無序發展、岌岌可危的生物多樣性區域在國家公園建設實踐中不斷升級再造:從曾經無序發展到國家公園理念引入、再到國家層面上的國家公園試點高位推進,普達措國家公園用山水交融的詩畫意境、共建共享共生的理念彰顯了迪慶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守和成效。
  • 我國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名單)—新聞—科學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目前我國有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進行,其中包括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以及香格裡拉普達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相關試點省市正按照試點方案要求,積極推進試點各項工作。
  • 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實體
    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實體雲南自1996年起率先在全國開展國家公園研究、探索與實踐,先後被列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2007年6月,依託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哈巴雪山片區劃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實體——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2013年中央做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戰略部署後,雲南於2015年成為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香格裡拉普達國家公園也於同年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 普達措國家公園·志願者招募 | 飛躍雪山峽谷,徜徉溼地聖湖,與普達措國家公園結緣!
    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2015年,國家發改委等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提出「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代表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驗收,年底將提出正式名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倒計時。記者今日(8月14日)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國家林原局正組織對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開展評估驗收,預計10月底前完成,年底將提出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建議名單。
  • 普達措國家公園取消高端酒店等非保護性項目
    自2016年普達措國家公園被列為全國十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以來,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建設始終堅持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新經濟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