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有木有?
提起大閘蟹和鯉魚,小編可是口水直流,實在是太美味了。然而,在美國與歐洲許多地區,大閘蟹和鯉魚卻早已泛濫成災。有網友宣稱,「只要管我來回機票住宿,我會將畢生都奉獻幫助美國人民清除大閘蟹」。泛濫成災的大閘蟹與亞洲鯉魚可是讓中國的吃貨朋友們操碎了心。
正如下圖這般,亞洲鯉魚已經佔領了其它大洲。
有船經過時,鯉魚會高高躍出水面。
被逼急了的美國人民採取了各種措施捕殺鯉魚,收效甚微
美味的大閘蟹也已入侵德國。
同樣,在中國,也有相當多外來入侵物種處於相似的情形,在國外被奉為佳餚,卻引發了一連串生態自然危機。許多入侵物種曾經出於美食或其他目的而被引入,卻事與願違,釀造出物種入侵的危機。
外來入侵物種不僅破壞地方生態平衡、嚴重威脅地區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會在更廣泛程度上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
環保總局(2008年升格為環保部)與中科院自2003年以來,先後發布了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將外來入侵物種引入到大眾視線關注中。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入侵物種,在沒有天敵肆意生長的領域,以近乎瘋狂的態勢蔓延繁殖擴散,許多物種給地方生態釀成災難。
我們常說中國人什麼都可以吃,為什麼不將這些入侵物種「吃成」瀕危呢?
看看我們的美食!
糖醋鯉魚!
清蒸大閘蟹!
麻辣兔丁!
連兔頭也不會剩下!
麻辣小龍蝦!
所以,派一群吃貨去,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圖樣圖森破!
現實情況是,我們無力應對那些作為餐飲食物養殖而被引狼入室的入侵生物。並非所有入侵物種都是不經意間引進的,相當大一部分外來入侵物種曾經是被有意引進,許多更是作為餐飲養殖物引入。然而正是這些引進的舉動,未能正確評估引入後市場的接受程度與養殖能力,最後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
本期,自然之友帶你盤點那些看似「美味」的入侵物種,一起探討吃貨究竟可以拯救我們的自然嗎?入侵生物的生態災難究竟真的可以靠「吃」解決嗎?
福壽螺
也許你也曾吃過,或者聽說過下面這種生物——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
看起來都忍不住食指大動
可不要被它的無辜外表蒙蔽了,上圖的福壽螺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它們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在許多國家被認定為入侵物種與農業害蟲。然而,最初福壽螺被引入中國,可以因為正經的「吃貨」理由。簡言之,你問中國為什麼要引入福壽螺?一個字:吃!
福壽螺的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脂肪含量有較低,自1981年以來,福壽螺便被大規模引入中國廣東,以解吃貨的好奇心。一開始的新鮮度讓福壽螺得以大規模擴散,1984年,福壽螺作為特種經濟作物在廣東大規模養殖,後來又被引入到其它省份。然而由於養殖度過度,口味不如預期好,福壽螺的市場售賣並不順利,大量養殖的福壽螺被棄養或逃逸。由此,福壽螺以迅猛的速度由農田擴散到天然溼地中。目前,南方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浙江、上海等地的稻田池塘以及溝渠中早已布滿了福壽螺的身影。臺灣地區也深受福壽螺之害。
乍一看福壽螺,長得與田螺類似,螺身上富有光澤並盤旋著若干條細紋,它們在夜間將卵產於乾燥的物體或植株表面,牆壁、田埂、雜草上都可以布滿福壽螺卵,一隻福壽螺單次產卵可達100至200顆之多。這一特殊的繁殖習性,讓福壽螺的卵得以逃避水中天敵魚類的覓食,確保了大量螺卵倖存,無法防治。除了產卵時期,它們一生都棲息於淡水中,如果遇到旱季缺水,它們會緊閉殼蓋,靜止不動,3個月都不受影響。
前方
圖片
高能
請注意!
河岸邊密布的福壽螺的卵。
植株上布滿了福壽螺的卵。
福壽螺的食量極大,生存能力頑強,可以啃食很粗糙的植物,排洩物可以汙染水體。它們最喜歡啃食水稻等水生生物,尤其是幼嫩的水稻主葉,這些都將導致水稻大規模減產。一隻福壽螺一天可以吃掉秧苗12株左右,水稻稻田常常由於福壽螺的存在被啃食一空。同時,什麼都吃的福壽螺還威脅到了水仙花和蘭花等水生植物的生長,成為南方水域一大禍患。
福壽螺還曾經引發食品安全事件(搜狐新聞北京福壽螺致病事件專題連結在這裡:http://news.sohu.com/s2006/06naomoyan/ ),患圓管線蟲病和腦膜炎的患者將餐廳蜀國演義和衛生局都告上了法庭。
如今,曾在各大餐廳紅極一時的福壽螺,早已淡出人們的餐桌。福壽螺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一場生態災難。
就算福壽螺仍是中國人廣泛喜愛的菜餚,但從長遠來看,福壽螺對於水稻生產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了其作為美食的經濟價值。這些問題源自於最初對於該物種引進評估不當,高估了福壽螺的市場接受價值,在面臨市場接收無力的情況下,養殖戶大量棄養,加上大面積福壽螺的逃竄,引發了災難性的生態危機。
非洲大蝸牛
與福壽螺的肉質鮮美卻市場不佳不同,非洲大蝸牛雖然有著蝸牛的「美食」外表,卻並不能通過食用解決物種入侵的問題。
這種原產於非洲東部卻大面積侵害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臺灣等地的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可以間接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不可輕易食用。
作為一名入侵物種的「戰士」,非洲大蝸牛也與它的隊友們一樣,有著「超人般」的消化能力,它們什麼都吃,林木果樹、蔬菜花卉都是它們的最愛。餓極了時,它們甚至去吃同伴屍體,也可以完美啃食消化水泥,簡直有一個鋼鐵般的胃。
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公布的全球百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佔51種。這些入侵的外來物種不僅嚴重幹擾了生態系統,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上百億元的損失。
上圖這隻非洲大蝸牛身長足有13釐米
羅非魚
如果說上面的兩種生物是由於口味不好和自帶病菌無法食用,那麼下面介紹的羅非魚便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入侵者。
香茅烤羅非魚
羅非魚本尊
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自1954年傳入華南。原產於非洲的羅非魚得名於《廣西淡水魚類志》,被稱作羅非魚。「羅非」這個名字據推測極有可能來自於越南語中「魚」的發音。最初廣西養育者把此魚來自於越南稱為「羅非魚」。
羅非魚羅非魚繁殖力與抗病力都很強大,肉質也很好,曾經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改善第三世界蛋白質結構的肉食魚,曾經在八九十年代中我國推行的「菜籃子」工程中一度成為主角。下圖中就是鮮美的羅非魚肉啦。
然而羅非魚在我國自然河流中造成了嚴重入侵。
正如我們知道的,一個入侵物種要想大規模入侵一定要有兩把生存的「刷子」。羅非魚的生存能力也極為強大,它們通常生活在淡水中,卻也能生活在出海口或近岸沿海等鹹水中。為了生存,它們也什麼都吃,雜食性動物羅非魚可以吃水中植物和碎物,在狹小的水域中也能繁殖。
羅非魚在繁殖期有挖坑做「新房」的習慣,這種挖坑行為對於河底植被是致命的破壞,同時也損害了其它水生動物的棲息。
羅非魚雖然肉質鮮嫩,小刺少,價格便宜,然而它們的擴散速度驚人,完全剝奪了河流原生魚種的生存空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看起來相當無害
生命力頑強的羅非魚,縱使在餐桌上鮮嫩可口,卻也集環境負面影響於一身。
在附件閩江閩侯段幹支流與內河中,羅非魚早已成群繁衍。在廣東淡水江河中,羅非魚的捕獲量也佔總魚量的六成以上,原生魚種受到了羅非魚的嚴重威脅。
福壽螺、非洲大蝸牛和羅非魚,本期介紹的這三個「美食」物種的引入,我們只能用「好心幫倒忙」來形容它們的擴散。
吃貨再嘴饞,卻也未必能拯救早已被入侵物種破壞得遍體鱗傷的生態自然。引入新物種,對於市場前景的考量,物種自身病原體的攜帶,經濟效益與生態破壞的權衡評估都至關重要。對於這些「美食」入侵物種,吃貨朋友們還需要加把勁,但縱使我們操碎了心,它們的入侵已成為了不可挽回的自然災難,在嚴加管控,科學預防的基礎上,還需要吸取引入的教訓,科學評估物種引入。物種引進還需謹慎考量它們對於生態的影響,畢竟「因地適宜」才是正道。
參考網站: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15933
http://web.tari.gov.tw/techcd/
http://www.zaoing.com/article/dpqoodgn
http://discovery.163.com/13/1103/19/9CPESLJ500014N6R.html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827/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4-12/01/content_1524091.htm
http://csar.blog.kepu.cn/2014090911562.html
編輯:苗苗(實習生)
《森林法》公開徵求意見,還有最後3天
(10月25日截止)
請參與立法,為美麗的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築起一道更高的防線。
了解詳情,請點這裡
意見提交,請掃二維碼
感謝關注環境問題
點這裡↓↓↓「閱讀原文」加入自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