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可以拯救自然嗎?盤點看似美味,卻釀成災難的入侵物種

2021-02-15 自然之友


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有木有?

提起大閘蟹和鯉魚,小編可是口水直流,實在是太美味了。然而,在美國與歐洲許多地區,大閘蟹和鯉魚卻早已泛濫成災。有網友宣稱,「只要管我來回機票住宿,我會將畢生都奉獻幫助美國人民清除大閘蟹」。泛濫成災的大閘蟹與亞洲鯉魚可是讓中國的吃貨朋友們操碎了心。

正如下圖這般,亞洲鯉魚已經佔領了其它大洲。


有船經過時,鯉魚會高高躍出水面。


被逼急了的美國人民採取了各種措施捕殺鯉魚,收效甚微

美味的大閘蟹也已入侵德國。


同樣,在中國,也有相當多外來入侵物種處於相似的情形,在國外被奉為佳餚,卻引發了一連串生態自然危機。許多入侵物種曾經出於美食或其他目的而被引入,卻事與願違,釀造出物種入侵的危機。

外來入侵物種不僅破壞地方生態平衡、嚴重威脅地區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會在更廣泛程度上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

環保總局(2008年升格為環保部)與中科院自2003年以來,先後發布了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將外來入侵物種引入到大眾視線關注中。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入侵物種,在沒有天敵肆意生長的領域,以近乎瘋狂的態勢蔓延繁殖擴散,許多物種給地方生態釀成災難。

我們常說中國人什麼都可以吃,為什麼不將這些入侵物種「吃成」瀕危呢?


看看我們的美食!

糖醋鯉魚!


清蒸大閘蟹!

麻辣兔丁!

連兔頭也不會剩下!


麻辣小龍蝦!


所以,派一群吃貨去,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圖樣圖森破!

現實情況是,我們無力應對那些作為餐飲食物養殖而被引狼入室的入侵生物。並非所有入侵物種都是不經意間引進的,相當大一部分外來入侵物種曾經是被有意引進,許多更是作為餐飲養殖物引入。然而正是這些引進的舉動,未能正確評估引入後市場的接受程度與養殖能力,最後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

本期,自然之友帶你盤點那些看似「美味」的入侵物種,一起探討吃貨究竟可以拯救我們的自然嗎?入侵生物的生態災難究竟真的可以靠「吃」解決嗎?

福壽螺

也許你也曾吃過,或者聽說過下面這種生物——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


看起來都忍不住食指大動

可不要被它的無辜外表蒙蔽了,上圖的福壽螺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它們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在許多國家被認定為入侵物種與農業害蟲。然而,最初福壽螺被引入中國,可以因為正經的「吃貨」理由。簡言之,你問中國為什麼要引入福壽螺?一個字:吃!

福壽螺的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脂肪含量有較低,自1981年以來,福壽螺便被大規模引入中國廣東,以解吃貨的好奇心。一開始的新鮮度讓福壽螺得以大規模擴散,1984年,福壽螺作為特種經濟作物在廣東大規模養殖,後來又被引入到其它省份。然而由於養殖度過度,口味不如預期好,福壽螺的市場售賣並不順利,大量養殖的福壽螺被棄養或逃逸。由此,福壽螺以迅猛的速度由農田擴散到天然溼地中。目前,南方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浙江、上海等地的稻田池塘以及溝渠中早已布滿了福壽螺的身影。臺灣地區也深受福壽螺之害。


乍一看福壽螺,長得與田螺類似,螺身上富有光澤並盤旋著若干條細紋,它們在夜間將卵產於乾燥的物體或植株表面,牆壁、田埂、雜草上都可以布滿福壽螺卵,一隻福壽螺單次產卵可達100至200顆之多。這一特殊的繁殖習性,讓福壽螺的卵得以逃避水中天敵魚類的覓食,確保了大量螺卵倖存,無法防治。除了產卵時期,它們一生都棲息於淡水中,如果遇到旱季缺水,它們會緊閉殼蓋,靜止不動,3個月都不受影響。

前方

圖片

高能

請注意!


河岸邊密布的福壽螺的卵。


植株上布滿了福壽螺的卵。

福壽螺的食量極大,生存能力頑強,可以啃食很粗糙的植物,排洩物可以汙染水體。它們最喜歡啃食水稻等水生生物,尤其是幼嫩的水稻主葉,這些都將導致水稻大規模減產。一隻福壽螺一天可以吃掉秧苗12株左右,水稻稻田常常由於福壽螺的存在被啃食一空。同時,什麼都吃的福壽螺還威脅到了水仙花和蘭花等水生植物的生長,成為南方水域一大禍患。


福壽螺還曾經引發食品安全事件(搜狐新聞北京福壽螺致病事件專題連結在這裡:http://news.sohu.com/s2006/06naomoyan/ ),患圓管線蟲病和腦膜炎的患者將餐廳蜀國演義和衛生局都告上了法庭。

如今,曾在各大餐廳紅極一時的福壽螺,早已淡出人們的餐桌。福壽螺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一場生態災難。

就算福壽螺仍是中國人廣泛喜愛的菜餚,但從長遠來看,福壽螺對於水稻生產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了其作為美食的經濟價值。這些問題源自於最初對於該物種引進評估不當,高估了福壽螺的市場接受價值,在面臨市場接收無力的情況下,養殖戶大量棄養,加上大面積福壽螺的逃竄,引發了災難性的生態危機。

非洲大蝸牛


與福壽螺的肉質鮮美卻市場不佳不同,非洲大蝸牛雖然有著蝸牛的「美食」外表,卻並不能通過食用解決物種入侵的問題。

這種原產於非洲東部卻大面積侵害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臺灣等地的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可以間接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不可輕易食用。

作為一名入侵物種的「戰士」,非洲大蝸牛也與它的隊友們一樣,有著「超人般」的消化能力,它們什麼都吃,林木果樹、蔬菜花卉都是它們的最愛。餓極了時,它們甚至去吃同伴屍體,也可以完美啃食消化水泥,簡直有一個鋼鐵般的胃。

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公布的全球百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佔51種。這些入侵的外來物種不僅嚴重幹擾了生態系統,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上百億元的損失。


上圖這隻非洲大蝸牛身長足有13釐米

羅非魚

如果說上面的兩種生物是由於口味不好和自帶病菌無法食用,那麼下面介紹的羅非魚便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入侵者。


香茅烤羅非魚


羅非魚本尊

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自1954年傳入華南。原產於非洲的羅非魚得名於《廣西淡水魚類志》,被稱作羅非魚。「羅非」這個名字據推測極有可能來自於越南語中「魚」的發音。最初廣西養育者把此魚來自於越南稱為「羅非魚」。

羅非魚羅非魚繁殖力與抗病力都很強大,肉質也很好,曾經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改善第三世界蛋白質結構的肉食魚,曾經在八九十年代中我國推行的「菜籃子」工程中一度成為主角。下圖中就是鮮美的羅非魚肉啦。



然而羅非魚在我國自然河流中造成了嚴重入侵。

正如我們知道的,一個入侵物種要想大規模入侵一定要有兩把生存的「刷子」。羅非魚的生存能力也極為強大,它們通常生活在淡水中,卻也能生活在出海口或近岸沿海等鹹水中。為了生存,它們也什麼都吃,雜食性動物羅非魚可以吃水中植物和碎物,在狹小的水域中也能繁殖。

羅非魚在繁殖期有挖坑做「新房」的習慣,這種挖坑行為對於河底植被是致命的破壞,同時也損害了其它水生動物的棲息。

羅非魚雖然肉質鮮嫩,小刺少,價格便宜,然而它們的擴散速度驚人,完全剝奪了河流原生魚種的生存空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看起來相當無害

生命力頑強的羅非魚,縱使在餐桌上鮮嫩可口,卻也集環境負面影響於一身。

在附件閩江閩侯段幹支流與內河中,羅非魚早已成群繁衍。在廣東淡水江河中,羅非魚的捕獲量也佔總魚量的六成以上,原生魚種受到了羅非魚的嚴重威脅。

福壽螺、非洲大蝸牛和羅非魚,本期介紹的這三個「美食」物種的引入,我們只能用「好心幫倒忙」來形容它們的擴散。

吃貨再嘴饞,卻也未必能拯救早已被入侵物種破壞得遍體鱗傷的生態自然。引入新物種,對於市場前景的考量,物種自身病原體的攜帶,經濟效益與生態破壞的權衡評估都至關重要。對於這些「美食」入侵物種,吃貨朋友們還需要加把勁,但縱使我們操碎了心,它們的入侵已成為了不可挽回的自然災難,在嚴加管控,科學預防的基礎上,還需要吸取引入的教訓,科學評估物種引入。物種引進還需謹慎考量它們對於生態的影響,畢竟「因地適宜」才是正道。

參考網站: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15933

http://web.tari.gov.tw/techcd/

http://www.zaoing.com/article/dpqoodgn

http://discovery.163.com/13/1103/19/9CPESLJ500014N6R.html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827/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4-12/01/content_1524091.htm

http://csar.blog.kepu.cn/2014090911562.html

編輯:苗苗(實習生)


《森林法》公開徵求意見,還有最後3天

(10月25日截止)

請參與立法,為美麗的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築起一道更高的防線。

了解詳情,請點這裡

意見提交,請掃二維碼


感謝關注環境問題

點這裡↓↓↓「閱讀原文」加入自然之友

相關焦點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南方水葫蘆泛濫但是部分外來物種在入侵中國後,被我國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所感染,變成了「瀕危物種」,今天為大家盤點3個入侵失敗的案例。,從此小龍蝦從外來入侵物種變為本地水產養殖物種,小龍蝦在中國的安穩日子也就短短30年。
  • 聽說中國吃貨太多,入侵物種都會被吃光?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似乎很少看到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的新聞。有人說,這是因為即使有外來物種進來了,也會被中國的吃貨們吃成絕戶。可不是麼?這幾年來,一旦風聞哪個國家有動物泛濫成災,一些中國網友就恨不得馬上飛過去大吃一頓,幫助他們吃光入侵物種。要知道,在我國很多地方,天牛幼蟲就是一道頂級的美味佳餚!
  • 澳洲又遭物種入侵,海灘到處是「藍精靈」,這回中國吃貨也不管用
    物種入侵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了,以往不太可能突破的地緣隔閡,在人類主動引進或者被動引進中,也變得非常頻繁,有的物種甚至還成為全球性入侵物種,在全球多個國家泛濫成災。01物種入侵的重災區——澳洲雖然幾乎每個國家都會遇到入侵物種事件,但總有一些國家,是物種入侵的重災區,比如澳洲就是如此,澳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大洲,它和各個大洲產生頻繁聯繫,是在新航路開闢後,多年以來不和外界聯繫,使得澳洲的生態系統非常奇特,這裡有超過半數的物種都是澳洲獨有的
  • 小龍蝦被解決後,又一物種「嘚瑟」入侵中國,吃貨:照吃不誤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漫長的旅途,不變的旋律,每一天,都應該認真精彩地活大自然是講究一個生態循環的,有生物滅絕,自然就有生物興旺,就像咱們人一樣,經歷了那麼多年的蛻變,人類現在還不是主導世界
  • 有沒有入侵物種「變廢為寶」的案例?
    問題:請問入侵物種對當地生態,是否存在哪些積極作用?有哪些將其 「變廢為寶」的成功案例麼?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一起來漲點知識
    中國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海外來客」如何「偷渡入境」?
  • 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其二提問的這個邏輯關係有點不通順,一種魚是不是被列為入侵物種,跟吃貨們吃不吃它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啊,入侵物種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說吃貨們不吃羅非魚,有些言過其實了。在南方很多地區羅非魚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主要是其價格便宜,沒有小刺,肉質也不錯,做清蒸以及紅燒都非常美味可口。
  • 又一物種入侵中國數量急增,曾在日本泛濫成災,我國會嗎?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物種入侵的問題,很多物種總是因為直接或者間接的入侵到中國,因為在當地沒有天敵,所以泛濫的很快,給當地的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傷害,其實關於物種入侵的問題,不止是在中國有,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
  • 規範 釣魚人有福了,多種美味入侵物種來襲,釣友遇到概率高!
    中國是世界上被外來物種入侵最為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有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動植物以為是本土物種,但其實是入侵物種
  • 這一物種成功入侵中國,中國吃貨:不敢吃啊!
    當然了,這些物種入侵事件其實是因為人為失誤。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中國似乎從來沒有面臨到這種問題,因為很多的生物來到中國之後貌似都成為了我們的一道美味。
  • 中國吃貨「沒轍」的物種,卻成越南美食,當地人:你們不懂它美味
    導語:中國吃貨都「沒轍」的物種,卻成越南美食,當地人:你們不懂它美味世界一體化不僅使世界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更上一個臺階,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比如物種入侵,它給所在國家的生態系統和環境也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用毒藥也殺不死,中國吃貨表示無能為力
    筆者-小文物種入侵在近幾年來成為了火爆的話題,因為一些意外或是人為,看似脆弱的物種在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由於缺乏天敵而開始了無止境的繁殖,而這些生物爆炸性的增長,也成為了科學家們最頭疼的難題。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體驗到動物泛濫成災的可怕,這場災難持續了200多年,直到後來澳大利亞引進了野狗,兔子的數量才得以控制。而到了今天,物種入侵造成的動物泛濫事件仍在不斷地上演,歐洲的螃蟹、生蠔,非洲的小龍蝦,美洲的「亞洲鯉魚」,後來,物種入侵的魔爪又伸向了加拿大,而此次主角卻令人意外,竟然是看似脆弱的金魚。
  • 此入侵物種給我國帶來了「福」,卻被日本人當作肥料,真暴殮天物
    作為入侵物種,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相對於本土物種來說,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缺乏天敵。「成功入侵」對於它們來說就如家常便飯,少有入侵失敗的例子。如果不加以控制,「泛濫成災」也是它們極易做到的事情。所以,對於入侵物種,人們一般都是諱莫如深。它們的出現一般都容易給入侵地帶來災害和痛苦。但在這眾多的入侵物種中,卻有著一個例外,它不但在我國造不成什麼危害,而且還被人們戲稱為入侵界的恥辱。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了吧?沒錯,它就是小龍蝦。說到小龍蝦,相信大家都有點饞了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小編也幾乎是邊寫著,邊流著口水呀。
  • 四川發現太陽魚蹤跡,這種日本的入侵物種,會在我國泛濫嗎?
    中國人對於入侵物種,應該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前後小龍蝦,後友非洲大蝸牛,這些離我們的生活都特別的近。每次一有生物在我們這泛濫,都會友網友好奇:這玩意能不能吃!畢竟,中國可是能靠吃來治入侵物種的。入侵物種之所以能夠泛濫,是因為他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在這邊的各種生態環境有利於它的生長,再加上沒有天氣繁殖的也快,很快就會在這個地區泛濫並且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給當地帶來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最近,有人在四川發現了太陽魚的蹤跡,並且已經開始快速的繁殖。
  • 盤點那些入侵失敗的物種,第一名最可憐,差點被吃到滅絕
    由於我是一個釣魚人,發的文章也基本和釣魚有關,所以本文討論的物種以在水中生活的為主,當然了,大家可以隨意補充。盤點那些入侵失敗的物種,第五名:埃及塘鯴埃及塘鯴是鯰魚的一種,其他鯰魚還有大口鯰、土鯰等等,區分辦法有多種,最直接的就是「數鬍子」,埃及塘鯴有八根鬍子,而咱們本土鯰魚就4根。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外來物種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總體來看主要包括自然入侵、無意引進、有意引進三大類。其中,自然入侵是通過氣流、風、水流或昆蟲、鳥類傳帶,使植物種子、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董金皋表示:「紫莖澤蘭、微甘菊、美洲斑潛蠅,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都屬自然入侵我國。
  • 「最丟人」的三大外來入侵物種,生蠔不算什麼,它成「夜宵之王」
    小霏只能提醒入侵物種,千萬別少看我們吃貨的力量。如果有看到新聞上什麼東西泛濫了,能看到很多魔性和歡樂的評論。比如一次鯉魚災難出現在美國以及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巨無霸魚沒人捕殺,結果越來越霸氣,還對停在上面的船隻造成傷害。而我們的網友,只能看著圖片咽口水,還提出了各種烹調的想法,真優秀!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曾入侵中國的3大物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卻被吃到「瀕臨滅絕」
    曾入侵中國的3大物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卻被吃到瀕臨滅絕說起美食,大家想到的第一個應該都是一些海鮮大餐之類的吧,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美食,種類更是特別的多,我們中國的美食文化也是特別的悠久,中國地大物博,物種是特別多的。
  • 非洲物種「入侵」中國,還是寄生蟲的原宿主,連中國吃貨都認慫
    隨著旅遊業的大火,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因此也就出現了關於物種入侵的問題,很多物種都開始隨著人類的腳步,入侵到了很多的國家,而中國可以說是入侵物種最多的國家之一了,據說物種入侵名錄上記載的100多種入侵物種,有一半都曾入侵過中國。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