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會出現道家九字真言,有的咒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有的咒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還有「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無論是哪種口訣的出現,都意味著念咒者要放大招了。
那這簡簡單單九個字單字組合,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威力,這咒語又是由何而來的?
咒語的威力
咒語,可不僅只是九九乘法表這樣簡單。咒是口頭語言禁忌 ,平時禁止使用。
在上古時期的《尚書.無逸》便記載「厥口詛咒」與「告神明令加殃咎」。意為鬼也有種種禁忌,有種種弱點,害怕人的詛咒便是鬼的弱點之一,使用惡毒的咒語來驅鬼逐邪,祓除不祥,是古已有之的方法。
作為古代中國法術的一種,咒語以某種特別的順序或特殊音節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語句。
咒語的真正盛行是在佛教文化傳入我國,梵文咒語被廣泛應用。佛教中也認為,在密宗念誦咒語時,利用一種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部的氣脈,使它發出生命的潛能,變為超越慣有現象界中的作用,而進入神妙領域,乃至可以啟發神通與高度的智慧。
以此來看,密宗咒語音密的最大重心是音聲與人體氣脈的關係,純粹是一種超越物理的神秘作用。
九字真言的來源
作為與佛教不同的,道教咒語,又稱為奧義九字、六甲咒語、六甲秘祝。根據傳說推斷,當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決戰之時,蚩尤施展妖法,九天玄女傳授黃帝奇門遁甲術,大破蚩尤,所用正是六甲秘祝的九字真言。
而最早有關九字真言的文字記錄是在《抱樸子·內篇卷十七·登涉》中,「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古人認為,山上不但有毒蟲猛獸,更有妖魔精怪,默念這九字真言,可以闢除邪患、趨利避害、逢兇化吉。
九字真言的含義
在最初的中國文獻中記載的九字真言為「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在唐朝流入日本時,被誤作為「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到了現代又被誤讀為「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
而九字真言的含義也各個不同:
臨:指身心穩定,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之堅強意志。
兵:指能量,代表延壽和返童之力。
鬥:指勇猛果敢,遭遇困難反湧出鬥志。
者:指擁有支配自己軀體和別人軀體的力量。
皆:指危機感應,表現為可操縱他人之心的能力。
陣:指可隱身、透視、洞察敵人之心理。
列:指可控制時間和時空。
前:指更能自由自在地運用能力。
行:指超人之境界。
起初在中國時,只有口訣,在流入日本後,中二的日本忍者們便在絮絮叨叨的同時,雙手擺出各種印契,既開始有了後來的九個手印。並號稱九個只是虛數,可以從中變幻出無數奧義,又名奧義九字切。
九字真言作為上古奇術,其後隨著《抱樸子》之書的大部分遺失。讓其漸漸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只能從星星點點的記錄中窺見它當初的玄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