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遂寧6月18日電 (王波)「作為河東新區居民,在以後生活和工作中,我會義不容辭地維護轄區的社會治安。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河東新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炫麗多彩。」5月26日,遂寧市河東新區政法工作會議上,15名治安積極分子被河東新區管委會嘉獎表揚。
管轄3個辦事處,19個社區,總面積35平方公裡,實有人口9.3萬人……面對繁重復雜的治安任務,近年來,遂寧市公安局河東新區分局慈音派出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基層社會治理,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提升為民服務能力,用實際行動在河東新區形成了一道道亮麗「楓景」。
關口前移 打造智慧平安新河東
成立於2014年的河東公安分局慈音派出所,管轄3個街道辦事處、19個社區、大中小學及幼兒園22所、大型商場2家、醫院2所,實有人口近10萬……但對隻有20名民警、26名輔警、27名城市巡邏隊員的基層派出所來說,如何做好平安建設工作,是擺在慈音派出所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慈音派出所借鑒「楓橋經驗」,結合轄區實際,在遂寧率先落實派出所領導、社區民警全部進入街道(社區)班子,延伸公安工作觸角。同時,以「平安小區」建設為著力點,將關口前移,警力下沉,建立起一套警情通報和研判機制。
不久前,轄區內一小區發生一起非機動車盜竊案。發案後,物業管理人員便在由公安、物業、業委會等成員組成的「平安小區工作群」內發送通知,接到通知後,慈音派出所與物業方共同分析研判並實地上門指導,及時彌補小區安防漏洞。第二天晚上,嫌疑人再次潛入小區作案時,被民警逮個正著。
做好平安建設工作,除了警力下沉,還需科技支撐,打造智能巡防,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在河東新區「智慧平安小區」已建成小區,小區居民需要通過智慧平安系統「刷臉」開門,訪客隻能通過輸入被訪者提供的唯一驗証碼或打電話授權才能進門,車輛鎖定誰也開不出小區﹔物業服務一鍵報修……與此同時,智慧平安系統與公安平臺對接,隻要智慧平安系統掃描到可疑人員,系統自動上報至派出所。
「目前,我們已制定『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標準並納入新建小區驗收範圍,每年對所有小區進行綜合評定,對先進的『平安小區』進行高規格表彰。」慈音派出所所長王國洪介紹,目前,轄區內有11個小區獲得「平安示範小區」殊榮,其中3個被評為省級智慧平安小區。
多方合力 構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慈音派出所緊鄰遂寧市委市政府機關駐地,覆蓋黨政機關、大型商場、高端酒店、科教機構、旅遊景區和重大工程項目,社會治安狀況歷來十分復雜。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更加快速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成為派出所民警的一項大事。」王洪國說,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中——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層,正好為基層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指明了方向。
基層治理「警格化」由此實行。對應「一社區一網格」建立「警格」,慈音派出所將轄區劃分為19個網格(警格),按照 「1+2+N」標準,每個「警格」配置1名民警、兩名輔警、若干網格人員,將矛盾糾紛化解埠前移。
同時,在慈音派出所的積極動員下,一支由社區幹部、物業保安、網格人員、治安積極分子構成的400餘人的信息員隊伍,形成群防群治力量,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確保矛盾糾紛發現得了、處置在早、化解得好。
針對已經發生的矛盾糾紛,慈音派出所建起矛盾糾紛摸排化解機制,緊扣收集摸排、分析研判、先期處置、集中調處等各個環節,運用人民調解、社區調解、司法調解、律師調解、公安「隨手調」和公調對接等方式化解矛盾。同時,結合實際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心」工作法,通過熱心「待」、靜心「聽」、用心「察」、交心「談」、耐心「調」,提高調節成功率。
遂寧市公安河東新區分局副局長銀波介紹,2019年以來,河東二期開發建設全面鋪開,涉及徵地拆遷面積160餘萬平方米、群眾近6000戶,存在大量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慈音派出所的幹警嫻熟運用「五心」工作法開展調解工作,逐村逐戶深入群眾家中開展法制宣傳、摸排化解矛盾糾紛270餘件,拆遷工作中未發生一起上訪、阻工事件。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