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進入新一線城市行列的武漢,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無非就是有個黃鶴樓、有長江大橋、還有很多的高校以及全國最多的大學生等。或許也有不少人知道,武漢還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在武漢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璀璨的古建築。有一些因為種種原因,已經徹底泯滅了。能夠保存下來的,都成為了極為重要的人文遺蹟,受到武漢市的大力保護。這些年來,武漢發展迅猛,城市擴建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過。很多老城區舊建築遭到改造拆遷,這讓武漢僅有的一些老建築,顯得更加的珍貴、也更有魅力了。
上世紀初的那個動亂的歲月,武漢作為一個被洋人打開的缺口城市,這裡匯聚了很多外國人,外國列強在漢口建起了租界,開設工廠和企業等。比如保留至今的漢口平和打包廠,其廠址就曾位於英國租界內。這個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就是一個做棉花打包的工廠,也是武漢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上世紀初的工業建築。漢口平和打包廠的廠房用的是鋼筋混凝土建設而成,所以雖然歷經100多年的風雨摧殘,卻還能保存完好。
如今這個打包廠位於青島路,這條路上還保留著不少的老舊建築。所以這座工廠即便看上去很復古、也很有年代感,但是卻並沒有吸引到路人的注意,倒是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文藝青年們喜歡來此打卡。他們喜歡感受這裡充斥的那股舊時代裡所迸發出來的濃烈的工業氣息,已能夠從中感受一點一百多年前我國工業的發展程度。這裡見證了武漢一個時期的發展,具有很深的歷史意義,正因如此才會保留至今。
這些年來武漢對於城區內的諸多舊建築都實施了拆遷改造措施,這座工廠雖然保留了下來,但是也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翻新改造。從一個破舊的工廠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極具文藝氣息的文化園。而且還有不少具有「文藝風」氣息的店鋪入駐進去。工廠內部並未隨著這些店鋪入駐而做太大的改變,而是最大程度保留著原來的風貌。包括一些鏽跡斑斑的鋼鐵結構和脫落髮黑的牆皮也都保留了下來,使其看起來更加的復古,更加的有年代感。
這座打包工廠一共分為四層,每一層都有著獨特的風格,都可以單獨用來做拍攝取景。這裡的每一個階梯、每一個樓道、每一道牆、每一扇門窗,都流露出一股文藝範,非常適合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文藝片來取景。每年都有很多的攝影愛好者以及一些文藝愛好者前來這裡拍照,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小眾的拍照聖地了。
單獨去欣賞這座工廠的每一個角落和細節,都仿佛是回到了那個舊時代、我國的工業剛剛起步沒多久、整體還十分落後的年代。如果具有一定的拍照水準的話,隨便拍出一組照片來,都有一種年代大片的既視感。
這座百年老廠,如今已經被打造成了當地的一處旅遊景點,因為慢慢的文藝風,因此吸引了許多的文藝青年來此。而且工廠的位置雖說偏居一隅,但是以武漢目前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來看,無論是乘坐公交車還是地鐵,都能達到這裡。而且在這處文藝園附近,也有著其他的知名景點,比如十分受歡迎的江灘和江漢村等。遺憾的是,除了慕名而來的文青外,多數來此的遊客,都是去附近的景點,而後順帶來這裡參觀一番,極少有將此處當作目的地,直奔而來的遊客,這跟其小眾、小規模的局限性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