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動的腹地、中華文明軸心區。鄭州於2010年承辦了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
鄭州園位於第四屆綠博會綠博園城市綠景片區,面積3454平方米,已於8月20日通過由鄭州市林業局組織的竣工驗收。
鄭州園以「天地之中—綠城鄭州」為設計主題。選取了嵩山「正當天中」的「天中閣」、中國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築「周公測景臺」、以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等為主要元素,以山水格局為框架,借用原生態山水營造自然景觀。通過古為今用的設計理念,吸取中國古典造園的經驗,結合豐富的植物配置,因地制宜,展現鄭州特色地域文化和綠化成就。
踏過玉帶橋映入眼帘的便是太室闕,太室闕與啟母闕、少室闕並稱中嶽「東漢三闕」,是全國現存的五個漢闕之一。
撫闕而過,便是前堂照壁,照壁背後上書「千古中傳」四字,意為中傳
千古、千古流芳。千古中傳,是地理意義上的「中」、也是天地之中建築群,更是人文意義上的「中」。
園路東側設周公測景臺一處,周公測景臺是中國古代最早測量日影、驗證四時、計年的儀器。
繼續前行而上,在靠近展園東側利用地勢與現有水系,引溪、造潭打造疊瀑景觀。上引溪水,下造疊瀑,繞園而過跌落至園區外部水系。
依山之勢,以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石刻。
向西而行,通過趣境綠影、折廊觀瀑,休憩的同時欣賞展園的自然景觀。
展園中軸地面上刻有「中」字浮雕,「中」為天地之中,於群山而言為中嶽,於大河而言為中遊,與形勢而言為中原,與邦國而言為中州,於民俗而言為中土,與哲學而言為中庸,一個中字涵蓋著鄭州的人文與歷史。
仰首而望即是本園的視覺焦點,園區中軸線端的「天中閣」。展園將原版天中閣適當改變後與實際場地結合而建。踏級而上,可觀賞古建築之雄偉氣勢,置身閣上,舉目四望,青山綠水,盡收眼底。
展園在綠化配置上重點展現鄭州市特色綠化植物,其中代表性植物有鄭州市市樹「法桐」、市花「月季」,很好地體現了鄭州森林生態城的建設新成就、新氣象。
END
圖文:第四屆綠博會黔南州執委會
編輯:縣融媒體中心 石紅玉
審校:縣融媒體中心楊玉子
編審:縣融媒體中心 蒙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