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把開會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老闆。
他也和老闆交了底。自己不是不想配合,只是現在這個事情真的難辦。資源都向大王傾斜,他這裡,除了出人出力,一點好處都沒有,也沒法去說服其他人。實在沒人,只好把自己調過去,支持配合大王開發新產品線了。交過底,他也順便把幾個疑問拋了出來。
老闆看他話講到這個份上,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就把大王這邊的情況,更詳細地講了一些。他在去年底的一個會上,認識了幾個同行,又經人介紹,認識了大王。大王原來的那家公司,他也是聽過的,但沒聽過大王這個人。他想產品線不一樣嘛,沒聽過也正常。
後來他自己又多方打聽,這才了解了一點。大王原來是技術骨幹,幫他的公司開發了好幾個產品。但是有一些市場反響不是很好,然後他就主動申請轉到銷售崗。他自己那一塊小產品做得不錯的,是行業裡的前幾位;也有一些B產婆系列的客戶資源。老闆心心念念想開發新產品,看到大王這個現成的人才,又懂技術又懂銷售,就有意招攬過來。
原來的計劃裡,是讓大王帶一批人過來,這樣能比較快地進入狀態。但是中間不知道怎麼搞得,那邊沒談攏。倒不是因為價錢的問題,老闆覺得自己開的條件可以了。最後,就大王自己一個人過來。老闆的意思,是在公司現有的這些人裡面找一些出來,搭一個班子。一是招人需要時間,而且招進來的人還要培訓,也不是馬上就能轉起來。公司內部找人,至少不需要花時間熟悉環境。再說產品雖然不同,大概操作方式應該相差不大,自己人上手也快。
既能開發出新的業務板塊,又不影響已有優勢,本來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他也沒想到大家會這麼牴觸。主要問題,是大家不了解新產品開發情況,也不了解大王這個人。原來的工作雖然不像以前那麼風光,但至少是輕車熟路地穩穩運行。誰知道新的東西能不能成呢?
老闆想了一下,打電話把大王也叫了過來。大王一看,小王也在,就知道大概要談什麼了。他也開門見山地說:「新產品的開發方案,需要資源支持。小王這裡,如果抽不出人來,也沒事兒。其他部門過來的簡歷,我都看過了,還行。先湊合著搭起來。」小王倒是可以感謝他的理解了,但老闆卻還是一臉為難。原來就在小王來找他之前,其他幾個部門主管,有人就提出,人員也暫時抽不出來了。看到小王這裡一鬧,老闆似乎就要鬆口的樣子,他們也不幹了。
雖說他也可以強勢地要求,但這樣一來,他們口服心不服,到了大王那邊,也不一定肯用心幹活。招人來不及,自己人又用不上,這下真有點尷尬。
老闆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這事兒,可能是做得有點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