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被推舉為乞顏部可汗不久,他首先派出合撒兒作為自己的全權特使來到了哈拉和林,向王罕匯報了自己稱汗的情況。得知自己的義子被推舉為汗,王罕非常高興,並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鐵木真。當札木合得到鐵木真稱汗的消息後,心中十分氣憤和忌妒。
因為在此之前,蒙古部的大權實際掌握在札木合的手裡。自從鐵木真打敗蔑兒乞後,許多部眾先後背離了札木合,投靠了鐵木真。如今鐵木真又推舉為乞顏部的可汗,這豈不是與自己分庭抗衡嗎?另外,鐵木真靠著強大的克烈部做靠山,競然於他分道揚鑣,這不是明白著瞧不起他嗎?
所以札木合對鐵木真派來的特使態度十分蠻橫。對於札木合的不滿言行,鐵木真暫時不予理會,至此,蒙古草原上形成了王罕、札木合、鐵木真三足鼎立的時隔不久,以札木合之弟給察兒盜走鐵木真部屬拙赤局面。塔兒馬刺的馬群而被射殺為導火線,蒙古貴族之間的一場戰爭爆發了。小林高四郎著《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扎木合的弟弟給察兒在斡列該泉的營地居住。
成吉思汗的家臣拙赤答兒馬刺在撒阿里川地方駐牧。這時發生了給察兒搶掠拙赤答兒馬刺馬群的事件。這成了糾紛的開端。」在當時的蒙古草原盜竊馬匹是重罪,按習慣須九倍償還。如果無力償還,以子低償。無子者,一定要將其處死。札木合的弟弟給察兒被鐵木真部下射殺之後,激起了札木合心中的怒火,他以此為藉口,立即決定向鐵木真興師問罪。
《蒙古秘史》記載:「札木合因為射殺他弟給察兒,領著一種,並十三部,共三萬人,越過阿刺兀錫土兒合兀的嶺,要與成吉思汗所殺。」の按《親徵錄》和《史集》的說法,這十三部主要包括:扎答蘭部、泰赤烏部、弘吉刺部、合答斤部、朵兒邊部以及塔塔兒部等。公元1189年,十三翼之戰發生在答蘭版朱恩②。札木合暗地聯絡盟友組成十三路聯軍,擁兵三萬餘人向克魯倫河支流桑沽河鐵木真的駐地襲來。
由於突然偷襲,鐵木真不能及時通知所屬的全部族氏,只好將身邊僅有的一萬三千人,按十、百、千戶為單位的方法,也組成了十三個翼,雙方在答蘭版朱思展開了會戰。開戰後,戰事對鐵木真十分不利,以一萬之眾,拒三萬之敵,靠硬拼是不行的。於是鐵木真急令,讓後隊作前隊,前隊作後隊,把隊伍主動撤退到斡難河暫列捏峽谷,避其鋒芒。
札木合是有備而來,他見鐵木真邊戰邊退,就指揮大軍朝鐵木真掩殺過來,鐵木真率領部眾只好進行防禦抵抗。札木合此戰確實佔據了上峰,他認為一舉殲滅鐵木真指日可待,在聯軍內部驕橫撥邑,殘暴施政。他將作戰不利的同族人和俘房的赤那思部人進行了殘酷的殺戮。
據《蒙古秘史》中說:「又斫斷捏兀歹察合安的頭,馬尾上拖走了。"接著札木合對背離他的人進行了湯鍍酷刑(此刑為鍋中加水,待水沸騰之後,將人放入,活活煮死)。有的史書記載,札木合確實對反叛者實施了燒煮酷刑。他用七十口大鍋煮死了赤那思被俘的所有的青壯年,在聯軍內部札木合恃強凌弱,搶其車馬,奪其飲食…札木合如此兇慘的手段,立刻引起聯軍內部的不滿和恐慌,叛離札木合的人越來越多。
鐵木真對來投靠他的降軍、百姓實施了仁義、籠絡的辦法,包括來降的泰赤烏人他都做到了不計前嫌,妥善安置。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兀魯惕氏的主爾扯岱,忙勿惕氏的忽亦勒答爾的歸附,為後來鐵木真統一蒙古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蒙古帝國的十大功臣(先鋒大將)。
在蒙古草原上,一時之間,鐵木真的英名傳誼名個部落,由於鐵木真適時地利用札木合聯軍內部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了敵軍,促使札木合十三翼聯軍眾叛親離,四分五裂。就此鐵木真抓住戰機,一舉在心裡上和軍事上擊垮了札木合。據史料講,通過十三翼之戰,鐵木真的力量不僅沒削弱,反而進一步壯大了。《史集》中記載:「在最高真理的佑助下,成吉思汗用十三個古列延殲滅了[敵人]三萬騎兵。」
就這樣,草原上民眾認準了只有鐵木真才能使他們走向光明。在此期間,鐵木真結識了來投靠他的札刺亦兒氏族的木華黎和弟弟不合。木華黎的父親叫土門巴特爾,被札木合暗殺。在《成吉思汗傳說》中曾這樣描寫木華黎:「這個青年,大約十七八歲。虎背熊腰,額頭寬闊,濃重的劍眉,細長的眼睛。端正的五官處處閃現著智慧的光彩。"
當時鐵木真見到木華黎就象馬兒遇到青苗一樣的激動,就主動要求木華黎輔佐他,木華黎見到鐵木真也就向久在黑暗中見到太陽一樣的興奮。從此木華黎為鐵木真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成為統一蒙古平定中原的開國功臣。